1. 正科級公務員40年工齡退休金
1、公務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2、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2. 如果是干滿40年的正科級公務員,究竟能拿多少退休金呢
雖然大家都想報考公務員,但公務員工資屬實是不高,這也是同學們報考的最大擔憂問題。那公務員薪資水平到底是多少呢?發展到正科級公務員退休後工資又是怎樣的呢?

因為地區和職稱的因素,一線城市的公務員,退休以後的工資相對來說會更高一些。平均工資都在一萬元左右,有的時候甚至會超過一萬元。二三線城市的公務員,退休以後也能拿到至少5000元的退休金。
相比於普通職工,公務員的退休工資算是中上等水平。有些職級高的公務員,退休工資可以達到幾萬元,而且醫療費全部報銷。這樣的福利待遇,讓無數人羨慕,也難怪每年都有大批人想要報考公務員了。
3. 42年工齡正科級公務員退休工資
正科級公務員,工齡41年,2022年退休,養老金到手有多少錢?看看機關事業單位
退休人員,2022年退休,那麼是屬於10年過渡期內的退休中人,養老金計算方法會比較特殊,跟退休老人不一樣。
那麼對於工齡41年的正科級公務員來說,養老金可以達到多少呢?一起來看看。
整體上來說,正科級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在各地會有所差異,除了跟經濟發展程度有關系,還因為一些地方可能存在額外的津貼補貼等,其他地方可能沒有。
像江浙、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正科級公務員,養老金可以達到七八千元以上,而經濟欠發達地區,正科級公務員的養老金一般也就是四五千元左右。
來看看幾位網友的養老金情況:1、42年工齡,正科級公務員,養老金4700元,坐標吉林;2、正科級別,工齡35年,退休工資6700元,坐標四川;3、40年工齡,正科級,養老金9800元,坐標江蘇。
可以看到,不同地方,正科級公務員的養老金待遇還是有一定差異的。此外,
我們還看到有的科級公務員表示自己的養老金只有3000多塊錢,這顯然是偏低的,很有可能是因為當地沒有理順養老金待遇,個人還是以2014年的工資標准來預先領取的養老金待遇,這才導致養老金不高,不過以後還會補發的。
根據10年過渡期退休中人的養老金計算辦法,我們需要同時按照老辦法和新辦法來計算他的養老金。先來看看按照老辦法計算,他的養老金有多少。
像正科級公務員,工資一般由職務工資、級別工資、津貼補貼、獎金等組成的,而養老金計算會按照職務、工齡乘以一定比例,再加上各項津貼補貼,以及正常的增發等來計算。
假設這位正科級公務員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加起來3300元,工齡41年,計發比例可以達到90%,那麼基本的離退休費就是3300*90%=2970元,再假設當地的津貼補貼為1500元,那麼他的退休費就是2970+1500=4470元,
再加上定期的增發,整體的退休費為5000元。
再來看看按照新辦法計算,他的養老金又是多少?
由於他是2022年退休,從2014年繳納養老保險,實際繳費年限8年,視同繳費年限33年。我們假設他的個人養老保險賬戶余額3萬元,養老保險繳費指數養老金計發月數139個月,當地養老金計發基數7000元,過渡性系數為那麼根據養老金等於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組成。
基礎養老金等於7000*(1+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3萬元/139=216元。
過渡性養老金等於7000*(1+元。
那麼按照新辦法計算的養老金就是3157+216+3303=6676元。
如果再加上職業年金280元,那麼整體的養老金就是6676+280=6956元。
可以看到,新辦法計算的養老金6956元要比老辦法計算的養老金5000元,高出1956元。根據10年過渡期內的退休中人養老金計算辦法,對於新辦法高出老辦法的這部分錢,需要按照一定比例來返還,像2022年屬於10年過渡期的第8年,返還比例就是80%。那麼,每個月返還的養老金就是1956*80%=1565元。
也就是說,
這位退休人員正常應該領取到的養老金是5000+1565=6565元。如果以前他沒有足額領取,那麼在理順後也會補發的。
綜上所述正科級公務員的養老金,各地也有一定差異,像經濟較發達地區,養老金是可以達到七八千元以上的,具體還是要看個人的情況,包括當地津貼補貼、個人養老保險繳費等等。對於2022年退休的正科級公務員來說,屬於10年過渡期的第8年,養老金需要按照新老辦法結合的方式來計算,
4. 公務員40年工齡退休金怎麼算
國家規定公務員退休工資的比例是:工齡30年以上至不滿35年的,按85%的比例計發退休工資,工齡35年以上的,按90%比例計發退休工資,且最高為90%的比例,40年工齡公務員退休工資比例為90%。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 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繳費年限×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 實際平均繳費指數×實際繳費年限)÷繳費年限,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本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在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也是越來越健全,在員工退休以後,會有退休金進行補助,同時也會伴隨著養老金。在我國的公務員,已經實行了養老金和退休金並軌。但是這是兩個不同的保障金補助,計算方式也是不同的。
對於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參加工作、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中人」,按照合理銜接、平穩過渡的原則,設立10年過渡期,過渡期內實行新老待遇計發辦法對比,保低限高。
5. 工齡42年的正科級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養老金有多少
工齡42年的正科級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每月能拿多少養老金這是很難估計的,要正確計算也缺乏相關的基礎數據,而且中國這么大,地區之間的差距也非常大。如果在四川辦理退休,按照已經退休的人員來比較,每月可以達到6000元左右。
養老金的計算是一個比較專業的問題,總體上與養老金計算有關的因素是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賬戶余額、退休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等。由於我國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是從2014年10月才開始繳納養老保險,很多人都是視同繳費年限大於實際繳費年限,非社保部門的專業人員這是很難准確計算每個人的基本養老金的。
在大方向上只要有一點社保知識的人,也能對自己的養老金有一個基本的估計,這種估計和實際計算的結果其實差異就是零頭的差異。今天我們從差異的角度來分析,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金在不同地區的差異。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養老金分為基本養老金、職業年金兩個部分,這在全國是統一的。在基本養老金分為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三個部分。在基礎養老金的計算中,體現地區差異的就是養老金的計發基數,養老金的計發基數是按照省級人民政府公布的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來作為依據,不同的省份,養老金的計發基數是完全不同的。
養老金計發基數是一個固定值,在同一個省的范圍之內,凡是在當年的辦理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都是採用統一的計發基數來計算基本養老金,體現差異的就是繳費指數。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中,由於存在大量的視同繳費年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工齡,工齡在養老金的計算中,也是增加本人養老金的關鍵因素。
機關事業單位的平均繳費指數,包含了平均視同繳費指數和平均實並攜際繳費指數兩個部分,視同繳費指數是按照當地省級人社部門公布的視同繳費指數表來計算的,比如處級幹部的視同繳費指數是多少,科級幹部的視同繳費指數是多少等,這個部分要和在職時的職務、職級、技術職稱等因素掛鉤;實際繳費指數比較好計算,就是歷年的繳費基數綜合除以歷年的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平均數。
平均繳費指數(含視同繳費指數),主要是用來計算平均指數化繳費工資的。養老金的計發基數和平均指數化繳費工資之和的平均值,就是每繳費一年的基礎養老金。假如每繳費一年的基礎養老金是80元錢,那麼42年工齡每月的基礎養老金就是3360元。
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有兩個重要的因素。第一個因素就是基礎養老金的計發基數,第二就是過渡系數,過渡系數目前很多地方是按照1.4%來計算,有的地方是按照1.3%來計算的,這需要根據省級人社部門的規定來執行,比如通過計發基數和平均指數化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8000元,按照1.4%的過渡系數計發,每一年視同繳費年限的過渡性養老金就是112元,如果視同繳費年限35年,每月過渡性養老金就是3920元。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有時候過渡性養老金會高出基礎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是按照個人賬戶總額除以相對應的計發月數,職業年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算差不多。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由於繳費年限不長,個人賬戶養老金不是很高,有時職業年金還要高於個人賬戶養老金。
綜上所述,42年工齡的正科級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每月能夠領取多少養老金,取決於辦理退休時的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視同繳費指數和實際繳費指數的平均繳費手薯指數,42年的工齡是比較優勢的。總體上42年畢蔽者工齡的正科級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養老金還是比較高的,至少可以達到每月6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