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方老人去世三周年親戚去有什麼風俗
滿三周年燒紙祭奠 ,死者的親友畢至,各帶供品、紙扎。
一個人死後 ,其子女要服孝三年,俗稱「 服三」,滿一周年燒紙祭奠,叫「周年」或「 燒周年」,古代稱為「 小祥」。第二個周年叫「大祥」,也要去墳地致祭 。
三周年過後,死者的子女即可脫去孝服,改換平常衣著。所以三周年又叫「脫服」或「除孝」,古代稱為「衤覃」(tan坦)服。按照傳統的說法,喪葬禮儀至此才算正式結束。
(1)父母殯葬後燒紙有什麼說法擴展閱讀
解放以後,國家為了節約土地,杜絕疾病蔓延,規定除部分少數民族外,其餘一律採用火葬。人死後,被送往殯儀館停放,屍體赤裸冰凍存放。為了延長保存時間,殯葬人員會在死者腳板底扎一個洞使死者的血全部放走。
屍體送到殯儀館後,三天內舉殯,舉殯分遺體告別儀式和追悼會兩部分。遺體告別儀式時設置「靈堂」,靈堂四周排滿花圈,花圈上掛滿親朋戚友的輓聯。告別儀式開始先播放一段哀樂,悼念者默哀三分鍾,之後向死者三鞠躬,最後繞遺體一周,瞻仰死者遺容。
長子手捧死者遺照領悼念者去小禮堂開追悼會。追悼會主要是表彰死者生前功跡,因過於形式及勞民傷財,現已基本取消。遺照不用彩色,且用「炭燒瓷相」,以示永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