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多少抑鬱症是父母導致的
抑鬱症是一種遺傳相關性疾病。也就是說,雖然每個人都有罹患抑鬱症的可能性,但攜帶某些特定基因的人,在相同環境之中,會比其他人更容易罹患抑鬱症。根據既往的雙生子研究,抑鬱症的遺傳度約為40%。也就是說,父母遺傳給孩子的基因,在抑鬱症的病因中占據了約40%的比重。在2018年,著名遺傳學期刊Nature Genetics發文,找到了與抑鬱症相關的44個風險等位基因,進一步證明了遺傳因素在抑鬱症中的作用。
那剩下的60%呢?一項綜合了多項抑鬱症病因學研究結果的分析表明,多種環境因素會影響抑鬱症的發生,它們包括,但不限於:工作、收入、家庭、朋友、鄰居、居住環境,甚至於戰爭沖突、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在這形形色色的環境因素當中,我們必須承認,家庭背景和父母的教養方式會影響孩子人格結構,同時也是孩子最早接觸到的,聯系最密切的社會團體,但遠遠不是影響抑鬱症的全部環境因素。另外,在有的情景下,家庭反而是某些人社會支持網路中的中堅力量,起到了保護的作用。
最後,我們需要澄清一個概念,即,相關不等於因果。父母的基因和教養方式或許會使一個人成為抑鬱症的易感人群,但是,父母不會直接導致抑鬱症。
其實,在臨床工作中,若有抑鬱症患者問我,「有多少抑鬱症是父母導致的」,我的答案可能會是,「零」。之所以這么回答,是因為我想要盡可能保護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當我逐漸了解抑鬱症患者生活的常態,我越發深刻地體會到:抑鬱症,作為一種慢性疾病,除去基因決定的抑鬱易感性的種子和負性的環境因素的土壤,還需要維持因素作為養料。很多飽受家庭環境困擾的患者通常很難改變家庭,但我們是不是可以換個思路,一方面與家庭和解,或者至少遠離其困擾;另一方面找到身邊可利用的資源,比如朋友、醫生、網路資源,為抑鬱症的康復提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