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如何做好兒女的演講
1、子女是一家的天貴星,以孝為根。
2、為人子女,年幼時,很難在生計上幫助父母,最重要的是少讓父母擔憂。不讓父母擔憂,是最大報恩。長至成年,要盡心盡力孝父母之身、之心、之志。
3、作為子女,應以盡孝為己任。能承祖業,弘揚家風,立志超過前輩。
4、給老人物質上的滿足,那是一種義務,還不算孝。「孝」是完善自己的本份,給父母放心,不給父母添麻煩,才是真正的孝。
5、「順」,即接受父母的言教,讓父母安樂,放心,即使父母明顯是錯的,也不當面頂撞。父母有過,不但不埋怨父母,還把父母該做的事情也完善起來,這叫做為父母補漏。
6、父母有過,子女能為他們補漏,才真正是一家的天貴星。若一味順從,難免陷親於不義,也不算真孝。
7、我們的生命降臨在這一家,等於是和這一家的生命有緣。好是你命中的福報,壞也是自己的緣份。有痛苦有煩惱,是這一家在成就你,磨練你,成全你了自己的果報。同樣要感恩、報恩。
8、不管父母慈不慈,但問自己孝不孝。
9、想盡孝,要從性、心、身三界入手。性不化不能孝性,心不誠不能孝心,身不修不能孝身。想要真盡孝,必須清三界。
10、「孝親必得孝親之三界」。三界指性、心、身說。孝身要在父母衣食住行上留心,養父母之身。孝心要處處順父母的心,父母所愛何物,我必愛之;所近何事,我當奉行之;所親何人,我當敬之;孝性務要使老人天性和樂,面無愁容,不使老人動性,含飴弄孫,以樂天年。
11、孝分有理孝,事孝,身孝:理孝,就是道理,就是要尊重理解老人(父母);事孝,就是我們盡己所能為父母提供物質方面的需要;身孝,就是我們要完善自身本分,不讓父母擔憂。
12、給父母吃穿是孝身;讓父母順心是孝心;心存父母的志,使父母安心、快樂,不令父母操心,這是孝性(性界)。
13、子女不孝,就不會有福報。
14、子女孝順,父母自然就長壽;父母長壽子女不孝順,那就給父母一生帶來很大的煩惱,這樣的子女成了敗家星了。
15、老人在世能令其安心、快樂,為盡孝;老人臨終能令其安詳含笑而去,算是盡孝盡到頭了。
⑵ 青少年學生應如何孝敬父母
子女是父母生養,從出生開始,喂養撫育,洗漿補訂,生病時不眠不休的照料,若是難治之病,情願捨命換兒安;稍長,教給基本生活能力,供給讀書,關心其成長,永不停歇。父母對子女付出的愛,是一生一世,可謂:親情無價,骨肉情深。而為子女者,在父母面前,永遠是負著債的。
孟子也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意思就是說,要盡心贍養侍奉父母,但你現在還要靠父母養活,沒有經濟實力,那就要理解體諒父母,尊敬愛護老人「順」,就是要順從,依老人的意願行事,不要一味夫人盲目服從,但至少是不能正面的頂撞父母,尊重老人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也可以說,「順」是「孝」的具體體現。
⑶ 怎樣做一個孝順的兒子
好兒女自然懂得孝順父母,並努力去做好自己的事情,現在如果還沒有經濟能力,回那麼就多陪答陪父母,盡可能不惹父母生氣,其實父母對子女並沒過高的要求,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子女好,做子女的再因為個人原因惹父母分心、生氣,好嗎?知道這些就會努力去做一些讓父母高興、放心的事。
⑷ 如何才能做到忠孝兩全的好兒女
自古成大事者,都難免要經受忠孝難兩全的考驗,其實對父母的「孝」和對祖國的「忠」並不矛盾,這種「忠」是更大程度上的「孝」。但「孝」有多種表達方式,並不是一定要守在父母身邊才算是「孝」。
可是,如今再從人性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心中難免不生疑竇:忠於事業,恪盡職守,理當如此。但當它與父母親人特需親情關照產生矛盾時,孰輕孰重,不言而喻,可孰急孰緩呢?在單位,無論你肩負何種職責,離了你,單位不會就此癱瘓,不會因你沒上班而消亡,而父母關鍵時刻沒了親情,並就此撒手西去,你難道不後悔一輩子,懺悔一輩子?一個不愛自己父母的人,他能熱愛自己的工作嗎?一個不熱愛自己事業的人,他拿什麼來報答自己的父母?
天下父母心都是希望自己孩子事業有成。有時為了事業少了對父母的關心是不對的,父母需要關懷。工作是多和父母聯系讓他知道自己的子女的情況。要知道自己事業的成果是為了什麼。賺錢是為了養活家人,為祖國的經濟發展做貢獻。國家也希望廣大人民安居樂業。家庭幸福美滿。所以對事業熱愛的同時應該關心家人。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過的幸福事業有成所以你成功是必要的但他們也想念子女所以只要把兩者的時間加以分配就行了特殊情況下只要雙方都體諒一下,有是卻要有所決定就看哪一邊可以彌補熟輕熟重衡量一下
正 所 謂 , 百 行 孝 為 先 。 不 想 讓 自 己 陷 入 兩 難 , 平 時 就 應 該 表 現 你 的 孝 順 , 但 那 是 發 自 內 心 的 孝 順 噢 ! 平 時 , 不 管 自 己 多 忙 , 都 應 該 關 心 父 母 。 離 開 家 去 念 書 或 工 作 , 不 管 你 多 不 得 空 , 都 應 該 打 個 電 話 回 家 , 關 心 父 母 的 身 體 狀 況 , 告 訴 父 母 自 己 在 外 的 狀 況 , 別 讓 他 們 擔 心 等 等 。 那 么 , 就 不 容 易 陷 入 忠 孝 兩 難 全 的 局 面 。
⑸ 如何做一個好女兒
這位知友,好女兒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老漢來談談個人的看法。好女兒也不是什麼事情都不要父母操心的,不是哪個孩子都可以把自己以及自己周圍的人啊,事啊的都處理的很完美,也不是哪個孩子都可以完全的達到父母的期望的。
如何做一個好女兒最終還是自己的父母說的算的,以父母的評價為准。我想做個人人都誇的好女兒是不容易的,但是做個讓自己父母滿意的好女兒還是很容易的,所謂好女兒,就是孝順父母,當真正的父母貼身的小棉襖!
父母愛如山,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血濃於水,可能有時父母在對我們的行為方式更正時會過於嚴歷。人無完人,父母也有錯的時候,我們不能要消極的心態去對待,有什麼問題要及時溝通和解決,和家人搞好關系。
要坦誠面對父母。即使是你不好的一面也沒有關系,相信他們都希望了解真正的你,有好事情和他們一同分享,不開心的事業可以和他們講,對他們你可以撒嬌,可以尋求保護,有時甚至心情不好,你也可以同他們吵架。我認為就是盡量的作個好的聽筒,他們又不開心的盡量聽他們傾訴,幫助他們,可這幫助也要有個限度,適可而止,不要管得過多,要讓父母有他們的自由,如果和父母鬧矛盾,那也沒有關系,第二天主動和父母說句話就會好了。多體諒你的父母,他們有他們的道理,畢竟他們的經歷是你沒有的,即使是很煩,也要平心靜氣。同時多與你父母溝通,讓他們明白你的想法,不要隨便說:「你們不懂我,你們落伍了。」(雖然這是事實)但你也同樣不懂你的父母。多陪陪父母,多告訴他們外面的資訊,那樣你們溝通就很比較容易。
對自己的父母要了解,也要開解;要道歉,也要道謝;要認錯,也要改錯;要體貼,也要體諒;是接受,不是忍受;是寬容,而不是縱容;是支持,而不是支配;是慰問,而不是質問;是傾訴,而不是控訴;是難忘,而不是遺忘;是彼此交流,而不是凡事交代;是為父母默默祈禱,而不是向父母諸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