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能做什麼對孩子有意義

父母能做什麼對孩子有意義

發布時間:2025-05-10 14:35:35

Ⅰ 培養孩子的積極心態,父母怎樣做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

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必要通道,大多數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積極陽光,獨立自主的人,那麼培養孩子的積極心理,就是幫助孩子成才的基石和核心,擁有積極心態的孩子,有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會主動去為生存和發展而努力,那以後也能更好的適應社會,家長可以嘗試,從這三個方面去培養孩子的積極心態。

但其實可以很簡單,不需要用多長的時間,如果有可能,父母可以把握孩子睡前的20分鍾,陪伴孩子閱讀、聊天、講故事、做個互動游戲,這都可以,形式和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產生情感上的互動,讓孩子真切的感受到父母的關愛,這樣才能讓孩子內心充盈著被愛的滿足感。

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並不是那麼容易,這需要父母付出足夠的耐心,需要父母做出恰當的示範和引導,培養孩子積極的心態,教會孩子獨立自主,讓他有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去找尋自己的價值,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Ⅱ 作為家長應該著重為孩子做些什麼

對孩子的教育,父母應該為此做些什麼呢?
做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首先應該從自己的心理准備開始,然後隨著孩子不斷增長的年齡,因人施教,因事調整,因時變化。家長的教育心理是教育方式方法做重要的處事基礎,因此,本人著重從心理的角度做些論述:
一、要有與孩子交朋友的心態。
以孩子的心理接近了,你才能了解孩子不同生長時期、不同事態的心理變化,才能與孩子一道共同解決他她們遇到的難題和困難。
曾有這么一幅「描述了四年級學生的心理分析」的漫畫:一個四年級的孩子坐在地鋒慶上哭著,父母在旁邊捶首頓足。父母說:「我們把心肝都給你了,你還要我們怎麼樣呢?」。可孩子說:「你們生我的時候怎麼不要張使用說明書呢?」是啊。家用電器什麼的都有使用說明書,不按說明書操作會出問題的。而我們的孩子沒有使用說明書,就要我們去仔細了解他的性格特點了,根據不同的孩子,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否則也會出問題.單純地打罵絕對不是好辦法,傷了孩子自己也更傷心。孩子進入中年級思想從單純走向復雜,也就是說想的事情多了,開始有自己意向,自己有自己的打算,也就是有些家長在說的:「我們孩子很強,不聽我們家長的話了。」但是他們的辨別力弱。不能把社會上的是非搞清楚,也不完全理解到底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這也就要求家長經常給孩子一些指示和告誡,經常提醒他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以給他明確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大人的「口風」必須一致。不要爸爸這么說,媽媽卻是那麼說,這樣孩子就更辨別不清楚了。
二、家長平時的教育應該和注意做到以下的幾個方面
1.真正關愛孩子
(1)把你的時間留一點給孩子。
每天花一定的時間與孩子交流,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時間的長短並不重要,但是每天要花一定的時間坐下來,問問孩子學習的情況,和孩子交流思想、溝通情感。可能有家長會說,學生一天到晚都在學校,沒時間和他們交談。這就錯了,時間就像海棉里的水,是擠出來的,每周回家後,可以少看一下電視,少上一次電腦,與朋友喝茶時間調整到孩子上學時間。和他們談談,問一問在學校的學習情況等。
②和孩子一起外出。
節假日帶孩子一同去戶外散步、上街購物、下地幹活,有條件的帶孩子出去旅遊、參觀。拓寬孩子的視野,陶冶孩子的性情。
③和孩子一起看書,看電視。
陪孩子看一些有益於他們身心健康的書和電視節目,並適機交流觀後感,培養孩子的鑒賞能力。
(2)把你的愛送給孩子。
我們中國的家長,喜歡用最發達的食指,動不動就用食指指著孩子罵,「你怎麼這么不聽話!你怎麼這么笨啊!再這樣你將來怎麼辦?能有出息嗎???」孩子在驚嚇中長大,哪來的自信心呢?沒自信能做好什麼事呢?有的家長跟我說:「我那孩子我說一句他頂十句,一點都不聽話。」其實動物在受到威脅的時候是處於格鬥狀態的,何況是人,人是高級動物,更不例外,你罵孩子,孩子處於緊張狀態,他頌攜會有一種自然的自我保護心理,頂撞很正常,而且這時候他很難接受人家的說教。我們應該換一種方法,把「食指」變成「拇指」,常誇孩子。你常誇孩子這個好那個不錯,你會發現他真的變好了,你要是天天責罵孩子這不行那不行,你的孩子會越來越差的。別怕誇孩子他會驕傲,如果他沒達到第一怎麼會驕傲呢,他又拿什麼來驕傲呢?他不但不會驕傲,而且只會不斷進步。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掌聲受到表揚,尤其是孩子。其實我們每位家長也一樣在工作中或商場中,得到老闆、同事、同行的贊賞就會更有工作激情。
記得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經說過:「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思維、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
每一個孩子都有成為一個好孩子的慾望,家庭教育就應該讓孩子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覺。當孩子獲得成功時,把你的擁抱,鼓勵送給孩子,那將是對他最好的獎勵。當孩子遇到挫折時,送給孩子一個擁抱,將是對他最好的鼓勵。把你的愛撫毫不吝嗇地送給孩子,無需太多的言語,孩子會覺得享受到了無盡愛與關心,那會是他生活和學習的最大動力。
(3)把你的信任送給孩子。
根據孩子的年齡,讓他們適當參與勞動,他們會對你有所幫助。所有的孩子都喜歡與大人接近,並「做大人的事情」。讓他參與無疑是對他最大的信任。他會做得比其他任何一件事情都認真。
2.真正關心孩子的學習
說到關心孩子的學習,許多家長就說「我們都是很關心」,有的家長還會每天都問孩子有沒有做作業?在學校銀櫻握表現好不好?那是不是真正的關心呢?家長應當怎樣輔導孩子呢?
第一是熱情支持。
父母對孩子學習上的支持是多方面的,比如在家裡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看電視時,盡量控制音量,不幹擾孩子學習;孩子學慣用的文具、書籍要給他們隨時添置。同時在生活上注意孩子的衣食住行,使孩子時時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關懷。
第二是認真督促。
由於孩子的自控能力差,父母必要的督促不能忽略。當遇到孩子放學後把書包一扔就去玩,或一邊做作業一邊聽錄音機、看電視時,父母就應勸導孩子,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學習上來。
第三是仔細檢查。
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看得懂孩子的作業,但也要仔細檢查孩子的作業本。因為作業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學習情況,如果發現作業馬虎潦草、亂塗亂畫,甚至不完成作業,父母就要及時追問原因,要求孩子重新做好。這樣,可以逐步培養孩子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習慣。
第四是積極配合。
有些父母認為自己不懂,由學校去教好了,這種態度是不對的。正確的態度應是主動,經常地與老師聯系,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傾聽老師的意見,把孩子在家中的學習情況告訴老師,並根據孩子的特點和短處,採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孩子學習好功課。
第五是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
考試分數只是衡量學生學習的一個指標,而不是唯一指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學習過程的一些特點比分數更重要。有的對學習的興趣不夠高,主動性不高,獨立思考不夠,與同學們交流的習慣還沒養成,他的學習潛力將受到限制。要正確看待孩子的分數。
3、從精神上善待孩子。父母往往物質上對孩子無微不至。以下的做法,對孩子的精神發展非常不利。
(1)冷漠——愛的剝奪愛的剝奪對孩子的心靈傷害至深。
有的父母不缺孩子的吃穿,卻對孩子不管不問,不擁抱孩子,不和孩子一起玩,視孩子為負擔,把孩子扔給爺爺奶奶。這樣的條件下長大的孩子感到生活根本就沒有意義,對人缺乏信任,冷漠,破壞欲強。容易和其他遭遇相似的孩子混在一起,形成犯罪小團伙。也容易被其他的成年犯罪分子所謂的關心拉下水。一個缺衣少食,乾重活的孩子,如果有溫暖的家庭,不會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而如果情況相反,孩子的人格發展極有可能出現問題。對孩子幼小的心靈來說,有奶未必是就是娘。
(2)隔離—對孩子的成長及為不利。
隔離狼孩的事情可能有些家長聽說過,這是一件真實的事情,一個小孩出生以後,被狼刁去了,狼沒有吃了他,而是把他養了起來,10多年以後,人們發現了這個孩子,救回時這個10多歲的孩子只有兩歲孩子的智力,不會說話,只會學狼叫,這就說明,父母和孩子隔離後,對孩子的成長及為不利。
(3)忽略—會讓孩子喪失進步的動力。
忽略孩子的進步在孩子看來,每當他取得一點進步,就值得好好高興一番。有的父母不懂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或者擔心孩子聽到表揚之後驕傲,就老是批評孩子,不把孩子的進步當回事兒,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認為自己真是沒有用,喪失進步的動力。
(4)自尊—損傷孩子的自尊會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出現行為問題。
在其他人面前損傷孩子自尊有些父母在孩子的同伴面前,毫不留情的數落孩子,揭孩子的短,讓孩子感到無地自容,也容易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小夥伴們嘲笑的對象。社會心理學有個術語叫做標簽效應,意思是說,對人的看法就象一個標簽一樣,使得此人以後做出與標簽相符合的行為。父母當眾說孩子調皮不聽話,就是給孩子貼一個調皮不聽話的標簽,以後即使孩子有了改變,別人對孩子的看法還是很難改變。(5)遷怒於孩子有時我們難免會在工作或生活上有不如意。當看到孩子不聽話時,不由得怒從心中來,責罵孩子。孩子會不明白自己錯在哪兒。這樣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出現行為問題。在心理上非常敏感。
(5)保護孩子的百寶箱
破壞孩子心愛的東西小孩子往往有個百寶箱,裡面裝滿了他心愛的東西。另外,孩子對小動物的喜愛、親近更是一種天性。父母在看待這些東西時,往往會覺得那簡直就是一堆破爛。有的父母不僅自己動手,有時還逼著孩子親自扔掉、破壞掉這些東西。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多,這些玩具、寵物有的時候扮演了孩子的朋友的角色,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寵物,對玩具娃娃小心呵護,實際上是在鍛煉如何去關愛。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長大後不知道如何愛別人,不懂得體貼別人,卻沒有想一想,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有沒有有意識地引導他如何關愛?
4.學會和孩子溝通。
溝通的通常方式是談話。經調查發現,孩子是最厭惡的談話方式有下列幾種:嘮叨型、遷移型、提審型、揭醜型。「爸媽問話不耐煩,只願獨居小房間」。許多學生與家庭成員間的「親情淡化」。他們從不主動與家人談心,或只是偶爾才跟家人談心。家長,感覺與孩子存在「距離」與「隔膜」,有時甚至無從溝通。現代家長都渴望與孩子交朋友,但事實卻非人願。為何你和孩子成不了朋友?和孩子交朋友你有何好辦法?
(1)用心靈去接近現在的孩子已有點獨立精神,對父母不像小時候那麼依賴了,有時對父母的言語表現出逆反心理。這時,父母只要和孩子友好、平等相處,用心靈接近孩子,還是能和孩子交朋友的。我覺得尊重孩子的獨立個性很重要。仔細想想,孩子很聽話不見得好,有獨立判斷能力倒是好事情。只有引導其個性發展,他們才能超越我們。我讓他們自己安排學習計劃,很多事情上放「權」給他們,這倒培養了他們的責任心。要和孩子交朋友,要多站在他們的立場想問題,體會他們年齡狀況下的一種心態,才能做到以心交流。比如像上課講話等問題,我們都要站在他們的角度分析給他們聽。只有在同一立場上規勸才有效。
(2)多給孩子發言權與孩子保持良好的心靈溝通並非是一件難事,最主要的是看你是否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在我國,受傳統理念的束縛,很多家長在主觀意識上存在著嚴重的父權、母權的思想。動不動就說「大人的事,小孩別管」,「大人講話,小孩別插嘴」之類的言語,這怎麼能不產生代溝,這怎麼能讓孩子與你暢所欲言?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必須賦予其發言權,不管他的論點是否正確,想法是否單純。從小培養溝通習慣,消除相互間的隔閡。如果小時候缺乏和孩子溝通,等孩子長大了,特別到了高中的敏感年齡,想要做他的朋友,我覺得那是不大可能的。
5、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目前,由於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因而易產生四種不正常心理,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影響很大。
(1)攀比心理。有些家長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比,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優點,動不動就批評、指責孩子,恨不得自己的孩子處處都比別人的孩子強。這樣做,易使自己的孩子產生自卑感和忌妒心理,並漸漸地喪失自信心。
(2)補償心理。很多家長由於小時侯沒有好的讀書環境,感到十分遺憾,因此往往會把自己未實現的願望寄託在孩子身上,不考慮孩子的具體情況,其結果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有些家長自己孩提時代生活條件不好,現在便給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高標准」的生活待遇,從而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缺乏獨立生活能力。
(3)放縱心理。一些家長往往對孩子的品行、愛好、興趣及社會交往不聞不問,而一味放縱,溺愛。溺愛往往出現在孩子的爺爺奶奶,一遇到什麼問題有爺爺奶奶撐腰,長此以往,使孩子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
(4)從嚴心理。有些家長把嚴格要求理解為不斷地批評和訓斥,甚至逼迫孩子把日常的休息和娛樂時間用來學習。這樣,孩子整天生活在恐慌和緊張之中,學習興趣和記憶力普遍下降。
6、家長如果能夠克服以上四大心理誤區,針對孩子的特點對症下葯,施以教育,孩子才會健康地成長。
家長們要克服這些心理的誤區,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試試:
(1)要用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孩子,看到孩子的「另一半」。
不能因為孩子一兩次考試成績上不去就全盤否定孩子。事實上,我們要對有缺點的孩子多一些寬容與賞識,多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幫助孩子分析落後的原因,提出應對的策略。適當的表揚和鼓勵,才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添加劑」。才能從把孩子教育好的角度去真正地愛孩子,才具備同孩子的溝通的良好心理基礎。
(2)給孩子一個鍛煉的機會。什麼都手把手的教,沒有給他鍛煉的機會,將來,離開父母,離開老師,他什麼都不會了。
第一,父母不應對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攬、包辦代替,像老母雞護小雞兒一樣,始終將子女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捨不得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還有的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將子女活動的范圍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視線之內。在某些地方,他們對子女的行為直接的甚至完全的控制,用各種清規戒律來約束孩子的意志和行動,沒完沒了地糾正的指責,生怕孩子越出雷池一步。過分保護會嚴重干擾孩子身心的正常發展,產生極其惡劣的後果。
第二,是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差了,動作笨拙,行為幼稚,起碼的個人生活都不會料理;
第三,是社會化困難,社交無能,無法與他人溝通、相處。
第四,是優柔寡斷,缺乏自信心,守分羞怯和自卑;
第五,是容易產生消極情緒,陷進持久的焦慮苦悶和抑鬱的心境中不能自拔;
第六,是缺乏道德情感,責任心淡漠,報復心較重,甚至具有盲目的進攻性行為;
第七,是性心理不成熟,對父母過分依賴,使愛心固定在父母身上,對其他任何人也不愛。
以上種種表現不能不令人擔憂。日本人教孩子「不給別人添麻煩」。日本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一個小背包。父母說:「這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大學生中勤工儉學的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們靠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照顧老人,做家庭教師等掙自己的學費。
(3)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現在的社會是競爭的社會,是弱肉強食的社會,沒有人會同情弱者,自己也有親身體會,越有錢的人,越是有人給他送禮,越窮的人,越是要給別人送禮,所以說,現在的社會,只有靠自己的本事吃飯,沒有人會給你送來哪怕是一分錢的東西,人只有在社會中競爭,才能有立足之地。要讓孩子找准自己的目標,比如長大要做什麼等,讓他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在學習上,找到自己的競爭對手,他考90分,我要考95分,我要超過他。而不是在孩子面前說別人的壞話,自己不上進,看到別人進步了心理就不平衡,出現了我們說的「紅眼病」。有了正確的競爭意識,孩子遇到困難就會找辦法解決,而不是想一些不正當的手段去做一些危險的事情。
(4)適當給他們一些挫折生活中,處處都存在挫折,現在的孩子,沒吃過多少苦,也就承受不了挫折,遇到困難就往後縮,甚至出現自殺,自殘的現象,給家庭帶來巨大的損失。教育他們,生活是美好的,只要努力,將來一定能過上好日子。世上的事情,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每天都有進步,就可以了。有時候可以故意給他們一些挫折,然後再幫助他們找到解決的辦法,讓他們體會到,問題總有解決的辦法,而不是只有一死了之。愛迪生最後成了偉大的發明家就是一個不怕挫折的人,每做一件事,做不好不怕,只要努力去做,總有做好的時候。

Ⅲ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對孩子做哪幾件事,意義重大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對孩子做哪幾件事,意義重大 ?

1、給孩子高質量陪伴

社會心理學覺得,陪伴是好的教育,陪伴最大的一個功效,是讓孩子體會到愛,建立起信心,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動,是決定孩子現階段個人行為的一個關鍵要素。根據陪伴,能讓孩子培養好多好習慣性,目前臨床覺得,人腦神經像肌肉組織一樣,經過訓練能夠越來越更強壯,更加靈活,適應能力比較強,稱為腦的神經可塑性。

Ⅳ 家長暑假陪孩子做哪些事才有意義

暑假來臨,孩子們又可以輕松一下了。這個時候,父母又應該做些什麼呢?把他們送進各種培訓班或補習班?什麼樣的暑假才是最有意義的呢?有這樣五件事你必須陪孩子去做。
第一件事:陪孩子做一項運動
運動是必需的,運動不僅能鍛煉身體,而且還能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心態。你可以陪孩子每天跑跑步,呼吸新鮮的空氣。也可以陪孩子去爬一次山,讓他們感受大自然的美麗。你還可以陪他們去游游泳,感受水的清涼。或者,來一次自行車比賽,讓他們感受競爭的快樂。常做運動的孩子身心才是健康的,有運動的假期才是快樂的。
第二件事:陪孩子逛一次書店
快節奏的生活下,我們都很少逛書店了。有時逛書店,也只是為了給孩子買教輔書。但我想說這是非常不好的。我們要經常逛書店,非功利地逛書店。跟孩子說,這個下午我們會在書店裡度過,然後哪些書是對他有意義的。甚至,還可以給他讀一讀,激發他對書籍的興趣。至少也要讓他知道,書籍和糧食一樣,是人類不可缺少的東西。
第三件事:陪孩子去做一件好事
可以教他把街上的垃圾撿起來放進垃圾桶,告訴他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場合,都不要把垃圾隨手扔在地上。可以讓他為山區的小朋友捐一點零花錢,告訴他,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小朋友想讀書但是沒有教室,沒有課本。可以讓他往街邊殘疾乞討者的碗里放一塊硬幣,告訴他學會去幫助不幸的人。替孩子守護住心中那朵善意之花,因為無論如何,人類的心靈里,有一種東西不可缺少,那就是愛。
第四件事:陪孩子去一次藝術館或科技館
帶孩子去一次藝術館或科技館,有些東西他們雖然可能還不懂,但是沒關系,只要讓他們以這樣的方式打開他們的好奇心就足夠了。審美的第一步便是好奇心。藝術館或科技館,便是打開他們的好奇心的地方。成長路上,最重要的是夢想。在藝術館或科技館,告訴他,這些就是人類的夢想。讓他們懂得夢想可以創造一切奇跡。
第五件事:在孩子面前替你的父母洗一次腳
在孩子面前,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比如最簡單的洗腳。你不是作秀,你是真心實意的。只是讓你的孩子在旁邊,讓他看著你做的事,敬老的美德不是通過教導便可以實現的。有時,你默默的行為就是最好的教育。你這樣做帶來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你的孩子某一天也會為你洗腳。這便是榜樣的力量。

閱讀全文

與父母能做什麼對孩子有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蕭山社區養老驛站有哪些 瀏覽:218
突然扣我養老支出是什麼 瀏覽:525
老年人只有前牙怎麼修復 瀏覽:289
晚一年辦理退休手續退休金領取 瀏覽:193
混蛋父親孝順 瀏覽:158
長壽渡舟衛校學些什麼 瀏覽:828
2015年蕪湖市老年大學 瀏覽:471
養老保險斷檔一個月 瀏覽:291
瘦高長壽 瀏覽:591
怎麼查父母的檔案 瀏覽:33
長沙自費社保什麼時候退休 瀏覽:108
拉薩15年社保退休工資表 瀏覽:312
張家口養老院大全 瀏覽:667
興文縣2019年養老基數多少 瀏覽:467
重陽節愛文化 瀏覽:499
我兒子腦癱攻擊父母怎麼辦 瀏覽:467
張傑的父母2021過的怎麼樣 瀏覽:412
重陽節中秋節清明節國慶節 瀏覽:24
長壽會客椅怎麼選 瀏覽:168
老年痴呆是看精神科嗎 瀏覽: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