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父母的話總是很傷人,根本溝通不到,怎麼辦
維斯冠博士曾經說過,「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予的最佳禮物」。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父母和子女非但不是彼此贈予的禮物,反而關系緊張,無法進行有效溝通。接下來和大家一起來聊聊和父母無法溝通心情很壓抑怎麼辦。
一、調整自己的心態
一般來說,子女和父母無法溝通的主要原因在於父母和子女看待同一件事情的觀念和想法不一致且雙方都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肯退讓。如果父母的態度太過強勢,完全不接納子女的觀點。子女出於尊重父母的原因選擇沉默,避免爭吵,那麼子女便會覺得和父母無法溝通,心情很郁悶,久而久之會盡量迴避與父母的溝通。迴避與父母的溝通是一種逃避行為,我們知道,逃避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生活中總有一些與自己或是與父母相關的事情需要和父母溝通,所以要想解決和父母無法溝通的問題,第一步便是調整好自己與父母溝通時的心態。具體的做法是用一個成年人的心態去和父母溝通。很多時候父母之所以不願意採納子女的觀點,不願意接受子女的意見是因為在父母眼裡子女還小,很多思想和觀念都不成熟,不相信他們能夠處理好某些事情做好某些決策。此時對於子女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讓父母看到自己成熟的一面。他們如果信任子女的能力,那麼溝通很多事情的時候也會願意採納子女的意見。
二、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明確溝通的目標
在和父母溝通時,大家有沒有這樣一個體驗。本來父母和子女想要心平氣和的溝通某件事情,所溝通的事情並不復雜,很容易得到解決,但不知怎的,溝通到最後非但沒有結果,反而激化了雙方的矛盾。毋庸置疑,導致溝通失敗的罪魁禍首便是雙方的情緒。情緒是以個體願望和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那麼,情緒是如何在溝通的過程中發揮負性作用的呢?因此,要想和父母的溝通能夠順利進行,一定要在溝通的過程中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明確溝通的目標,不要讓溝通變成情緒宣洩的現場。
三、多鼓勵自己
大多數時候,子女是很難改變父母的觀念的,因此和父母溝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和父母溝通以後,無論溝通的結果是不是符合自己的預期,子女都要多鼓勵自己。因為能夠和父母溝通就已經很不錯了。對於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子女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整,使自己和父母在之後的溝通過程中越來越順暢。
B. 如何與父母進行有效溝通
第一招:讀心攻心
《孫子·謀攻》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第二招:主動出擊
每天要抽出時間和父母交談,比如飯前或飯後,和父母主動談談自己的學校、老師和朋友,談談自己的工作和每天做的事情,分享一下高興的事或者不高興的事。
第三招:道歉術
這一招發生沖突的時候。如果有些事情是你做得不對,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要主動道歉,這樣會得到父母的理解。因為當你真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勇於擔當時,這是你像家長證明自己成熟的最好方式。
第四招:傾聽
當被父母批評或責罵時,不要急於反駁,不要隨意發脾氣和頂嘴,避免不小心說出或做出傷害人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