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被小孩子纏住了,求解脫方法
解鈴還須系鈴人! 既然是喜歡敲詐 行啊! 小孩子始終是小孩子 單純 思維簡單! 而且現在小孩都以哭為武器(不知道父母寵的多麼的扭曲) 那麼相對以無視作為反擊(可能你做不到呢!) 其實更好的方式就是繼續給吃的(不然你良心會受到責問) 因為現在的孩子多數都是獨生子女 所以驕生慣養是正常的事 而同時讓孩子意識到哭了以後 會有人理所當然的同情他! 如果你做負面教育 恐怕他們的父母會反對暴力 無論是行為暴力 語言暴力 或者是動作暴力 都是無法容忍的! 最終答案:除非你要狠下心 做好思想覺悟 否則無法改變狀況!
B. 父母情緒不穩定,不夠成熟,常常被影響到怎麼辦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可是父母不成熟怎麼辦呢?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不成熟的父母,他們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讓孩子承受了很多在他這個年紀不應承受的事情,以及產生一些比較嚴重的後果,因此學會如何與不成熟的父母相處是很有必要的,同時,也要努力不讓自己成為不成熟的父母!
如何與不成熟的父母相處?
四種不成熟的父母類型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父母很像小孩子,因為他們對待我們的態度很任性。並且對我們和對自己的要求總是不一致,還常常要求我們做到他們做不到的事情。其實,這是一種情感表達不成熟的表現。
如果當一個情感表達不成熟的人成為了父母,他就有可能變成以下這四種父母之一。
情緒型父母
情緒型父母的情緒是極其不穩定,而且他們會很焦慮,焦慮到需要孩子去安撫他們的情緒。
當他們情緒崩潰時,他們還會將孩子也一同帶入情境中,例如情緒型的媽媽會對孩子哭訴,你爸爸不是個好東西,你以後不要找這樣的男人!
驅動型父母
驅動型父母對完美有極致的追求,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所以他們會控制孩子的一切,包括孩子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食物等等。
如果孩子拒絕他們的要求,他們就會用各種手段逼孩子去做。
消極型父母
消極型父母是無法成為孩子的依靠,因為他們面對問題時會選擇迴避,甚至於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幫自己解決問題。
例如家庭之間發生了巨大的沖突,這類型的父母可能會選擇離家出走來迴避事實。
如果這類型的父母遇到更快活的生活時,他們會選擇拋棄家庭,去追尋自己的快樂。
拒絕型父母
拒絕型父母永遠是在否定孩子的,他們更樂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做自己的事情,他們會選擇迴避跟孩子的交流。
他們不是不愛孩子,但他們會讓孩子覺得遇到問題,也無法從父母那裡得到良好的幫助。
C. 寶寶總是纏著媽媽怎麼辦
兩三歲的寶寶正處於分離焦慮期,這個時期寶寶會特別依戀家人,特別是對媽媽的依戀很強。不願分開父母和非常熟悉的人,怕見生人,在陌生環境中自我保護意識強。如果媽媽因種種原因忽略了寶寶,會讓寶寶缺乏安全感而更加粘媽媽。因此,媽媽一方面要理解寶寶的行為,空閑時盡量多陪陪寶寶,給他講故事、教他認字、與他一起做游...戲等等,以利於形成良好、積極的安全型依戀。 另外,也要有意識地培養寶寶的獨立性,要豐富寶寶的生活內容,培養寶寶多方面的興趣,如看書、識字、聽音樂、聽英語、玩球等等,寶寶的精神生活滿足了,他就會從自己的興趣中尋找樂趣,從而減少對媽媽的依戀。培養寶寶的獨立性還要注意家長不要對他照顧得過於周到,不要對他過多地限制,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鼓勵他自己探索萬事萬物。 要對寶寶適度放手,鼓勵寶寶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比如,自己吃飯、獨立睡覺等等,這樣在培養寶寶自理能力的同時增強寶寶的獨立性。必要時還可讓寶寶適當幫家長做家務等,如與媽媽一起擇菜等,家長不要因為寶寶「笨手笨腳」而打擊寶寶的熱情,而要給予寶寶信心,讓寶寶有成就感,還能體會勞動的快樂。還要鼓勵寶寶自主選擇,如對衣服的選擇、玩什麼玩具或看什麼圖書等,父母最好不要過多干涉。 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寶寶獨立玩耍,當他玩耍時家人要逐漸減少陪伴,以延長他獨自玩耍的時間。當寶寶獨自做事或玩耍時,家長要對他的表現表示肯定和表揚,讓他知道您為他能成為一個獨立的寶寶感到驕傲。還要讓寶寶體驗與人交往的快樂。經常帶寶寶與小朋友玩,讓他們在游戲中升華感情,在游戲中家人不必參與其中。久而久之,寶寶便會減少對家人的依戀,而願意與更多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