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兒子房子過戶給父母需要多少錢
房屋產權變更登記收取每件房屋80元手續及工本費,加上要交的契稅,稅率為房屋價值的百分之3-5,再有印花稅每個證件收5元。另外如果要以買賣的形式還需要繳納增值稅。可贈予或買賣過戶。具體如下: 過戶的話辦贈予費用約為報稅價(即你們商定的房產轉讓價)的6%(公證費3%,過戶稅費3%)。但贈予過戶後,如果你們以後要轉讓房產,單一項個人所得稅就要交報稅價的20%。所以不建議採用贈予過戶。 建議採用買賣過戶,稅費約為報稅價的8%(賣方:個人所得稅1%(房產證大於5年的免)、營業稅5.5%(房產證大於5年的免),買方:契稅1.5%,其它過戶稅費約數百,以上稅點均按小於144平方米的普通住宅計算)。 買賣過戶如房產證過五年也不用交個稅,只需交契稅1.5%,其它過戶稅費約數百。即總共1.8%左右。 報稅價是你們自己定的。房管局的電腦系統對當地每個區域有一個最低的評估價。你們報的報稅價高於那評估價就按你們的價計稅。低於的話就按系統的評估價計算。對這評估價最了解的是當地同區域的房產中介,因為他們經常去過戶,知道能最低報多少可以通過,所以建議你去中介那了解下。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三百五十五條 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互換、出資或者贈與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變更登記。
2. 父母給女兒花了多少錢
父母培養一個孩子讀書,按現在的花銷來看,四年的大學就得將近20萬,再加上你說的這些花銷也快要接近百萬,只是因為你的家境比較殷實,如果家境平凡的人,可能就會花的少一些,但是支持成家按照現在的經濟條件來看,也得30萬左右
3. 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初二年級父母需投資多少錢急急
吃喝, 按每天20元算,到初二14年,20*365*14=102200
學雜費就算10000元
衣褲襪按三個月一套算,(每套一百元)100*4*14=5600
傷病醫療,就算是5000
課外書和電腦是必備的,加起來,算15000吧
不定因素費是令人頭疼的,在這兒算低一點,就算一萬吧
合計:差不多150000元
(以上為最低標准)
4. 建房時兒子和父母共同出資建房,屋出售後,所得錢款怎樣分配
如果堅持公平分配,那可按照共同出資時的投資比例來分配。
5. 兒子房子過戶給父母需要多少錢
法律分析:(1)這套房產以後不需要再次買賣,那麼就選擇贈與比較好,這樣只需要繳納:契稅:3%的房款、測繪費:1.36元/平米、權屬登記費及取證費:150內、公證費:0.3%的房款。不過這個過戶再以後需要交易房產時需要繳納個稅20%的房款。(2)該房產還會賣出去的話,那麼你就選擇交易過戶比較好,交易過戶只需要繳納契稅1.5%、測繪費:1.36元/平米、權屬登記費及取證費:150內、個稅1%,營業稅差價的5.5%。如果以原價過戶可以不要繳納個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六條規定無行為能力人的繼承權、受遺贈權,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限制行為能力人的繼承權、受遺贈權,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或者徵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後行使。
6. 我是農村人,兒子成家了,房子也有了,想問下,兒子每月應該給父母多少錢
法律並沒有具體規定子女每月需要給父母多少錢的贍養費。贍養父母是子女應盡的義務,如果是訴訟解決的話,是以當地的生活水平為依據的。換位思考一下:老人不會給子女提出無理要求的,幾十年後,你自己也會成為老人,也需要子女贍養的!不同地區,經濟水平不一樣,每個家庭的情況也各不相同,所以這個問題沒有標准答案,因人而異。
根據《婚姻法》第21條的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自己能夠獨立生活的子女必須贍養父母,給父母必需的生活費。」
那麼,我們按照基本的生活指標分析,看看一個老年人每月大概需要多少生活費:
老人日常生活費用大概每月需要800元,另外個人負擔的醫療費,我們假設是每年3000元,也就是每月250元左右。總體算下來,平均每月1050元。那麼兩個老人,每月大概需要2000元左右。
每月2000元,對於月入幾萬的高收入人群來說可能不算什麼。但是,對於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或是在三四線城市工作的人來說,每個月的工資也不過4000元左右,除去自己的必須生活費,根本沒有多餘的錢給父母。
尤其是對於上有老下有小、背著房貸車貸的人,生活實屬不容易。我們來看幾個網友的回答:
闌珊清影:我是女方,我爸媽教師退休,倆人合計每月一萬左右退休金,所以不要我們一分錢,還會給我家寶寶買很多東西,過年過節給壓歲錢啥的。我們只能過年過節給他們買東西,基本扯平了,相當於沒有支出。公婆家只有一個婆婆了,她有自己買的養老保險一個月一千多點,還有很多菜地啥的。
Guojiashun:我爸媽都有退休金,我倆剛工作,他們還經常補貼我們,我們平時買些東西給他們(都不是大件)。我岳父也有工作,還沒退休,岳母有老婆姐姐給買的保險,一個月也有點錢,平時回去也就帶些禮品。
彩色燕子:看你工資多少決定,爸媽是不會說什麼的。
……
看來,大部分網友的父母都不需要子女額外的財物支持。另外,網上也曾有調查印證了這一結論:工作後仍與父母同住的人,佔比44.7%,從來沒有給過父母生活費的,比例為39.2%,僅有22.1%的人每個月按時給父母生活費,佔比最低。
網友象山南關分享了一個例子:
有的人家裡條件好,父母退休金高,父母不但給買房,在日常生活中還給孩子買這些那些的。我見過一個朋友,她的小孩光是春節收長輩(七大姑八大姨好多長輩)壓歲錢,就夠普通人好幾個月工資了。而朋友每次給父母買一點東西,父母總是會返給她更多的錢。養兒防老,歷來是我國的傳統,在過去,尤其是農村,老人沒有養老金,只要還能勞動,就不會賦閑在家,要麼種地,要麼進城打工,自給自足,不給子女增添負擔。失去勞動能力後,需要靠子女養老,所以給父母生活費是必不可少的開銷。
現在,物價、房價的不斷上漲成了上班族沉重的負擔,生活壓力不斷加重。對於「80後」、「90後」來說,自己糊口已經不易,尤其是對於結婚生子的人來說,在自己都可能「入不敷出」甚至啃老的情況下,更別提給父母生活費了。
7. 自己的兒子做生意,問父母拿一點錢做生意過分嗎 也就差不多1萬左右。
去年已經抄給了一些錢做生意,今年又來襲要錢做生意。這肯定會讓父母難過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子有出息,能夠獨立。在需要幫忙的時候,父母肯定會幫忙的,但是從去年的情況看,父母有些失望,所以,你今年再要錢,就得把去年的事理清楚。如果你是投資人,肯定也要知道自己的錢花在什麼地方。你就跟他舅舅把去年的情況說清楚,說清楚了,再借錢也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