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沒有跟父母斷絕關系的
有的。有個這樣的家庭,父母是愛兒不愛女的。因為她是長女,所以養了,生於79年。之後二妹出生後被父親丟到了河裡估計死了,三妹出生後丟到了電影院門口不知死活,四妹出生後被人領養後來聽說又轉手了不知死活。
笫五個終於生到了兒子,非常寶貝,什麼都不用做,二十歲連開水都沒燒過,但是會給自己煮麵放雞蛋,只給自己吃。
而女兒什麼都要干,女兒年長弟弟五歲,從小要幫忙看弟弟,7歲上小學,就已經自己會做飯,做菜,洗衣,做全部的家務,要挑水,要種田種地,……幹得比媽媽都要快都要好。女兒小學三年級就得上夜校了,那個時候還沒有義務教育,小學考不好,初中都沒得念的。9歲的女兒一個人走夜路大概3公里才到學校,沒有路燈,農村的小路,有蟲,有老鼠,有蛇,有陌生人,路邊有土葬的死人新墳墓……拿著手電筒自己非常害怕地走了多年,初中也是這樣的,因為更遠所以多了個自行車。她的父母從來沒有接送過和關愛過女兒。
女兒19歲中專畢業後,工資300也要交200伙食費的,戀愛失敗後出外打工,過年過節每次回家都是二千,三千,五千這樣的給錢家裡,這是她全部的錢了,而且每次都給每個人買禮物,穿的吃的都是女兒出錢的。
父親生病住院三次,前兩錢全部都是女兒出的,不夠就找朋友借,第三次兒子出了五千,回到家居然要對帳,卻從來沒有想過姐姐比他付出的多了上百倍都不止。兒子在二十三歲以前從來不為家裡幹活,二十三歲以後因為父親生病才開始幫忙干點活了,但即使月入二萬繼承了五百萬以上的家財,也從來沒有想給過父母一分錢,賺的錢都是自己的,連給父母姐姐買點好吃都不願意的。
父母為兒子娶了老婆,幫忙養孩子,新建了房子,自己開的店也給了兒子。
女兒感情失敗,大齡未婚,就想盡辦法把女兒趕出門,隨便找個男人就想把女兒嫁了,從來不在乎這個男人是否會對女兒好,從來不在乎女兒是否幸福,認為女兒過得比自己差是對的,女兒聽了36年的話,最終沒有隨便結婚。曾經女兒兩次打包行李回家,都被父親趕出去打工,平時過年過節回家住幾天就會被趕出去的。
家裡鋪位租了一個給別人,別人起碼年掙十萬,也不願意給女兒回家做生意,要像外人一樣收那麼多租金才給。而兒子佔了三分之二的大鋪位,一分錢租金不用給。
因為現在房子和土地都很值錢,因為兒媳嫁這家兒子就是因為家財比女方多,所以在五年前,父母健在,兒子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父母把價值三百萬的在市區在大學正門口可以做生意很好的房子過戶給他,一心一意想著獨吞家財。現在土地全部都賣了,加上農村還有三個房子,算起來也值幾百萬。父母把所有的財產都是給了兒子了,為了獨吞,一絲一豪都不想給姐姐,毫無手足之情,更從來沒有想過按照法律規定有一半是屬於姐姐的,然後父親出面在五年前把女兒住的房間搶走給孫子住,把國家分給女兒的土地搶走說是兒子的。
就這樣,女兒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母之愛,沒有得到過公平的對待,沒有得到過手足之情,沒有得到過任何的家庭利益以及做為中國人應得的權利。
這樣的事說出去又有誰會幫這個女兒主持公道呢???估計沒有。
所以當時女兒默默地二話不說地離開了這個不屬於她沒有她立足之地的家,離開了這些把她當外人把她當麻煩的所謂親人了,一直在外一個人漂泊流浪,一直也沒遇到真心對她好的人,也就看破了紅塵,人沒死卻心已死,四十歲的人長得五十歲的樣子。
雖然每當過年過節會打電話邀女兒回去,但女兒選擇了斷絕關系,因為沒必要和這樣對自己的人交往了。
所以結果目前是未知數,女兒雖然從小知道父母是愛兒不愛女,但也沒想到會是如此的貪婪自私到沒良心的人。最蠢的是懂得太晚,一切都遲了,或許是當女兒活不下去時會選擇自殺結束人生吧…………
真正的血緣關系是從語言上斷絕不了的,因為是血濃於水。
『貳』 我想知道,有多少人痛恨自己的父母
其實很少有人痛恨自己的父母,尤其長大成人以後更會知道父母的不容易,所以對父母,只有更多的感激,沒有痛恨。
『叄』 怎麼看待現在很多年輕人仇視父母的現象
恨來於哪裡,去向何處?
給恨以出路
人是感情動物,我們必然追求代表一切愛的東西,同時也不可避免的會遭遇挫敗,於是愛恨情仇成為了我們無法逃避的世界。尤其,當我們內心積攢有恨的情感時,我們(包括當事者、被恨的親人、愛人)不應壓抑、迴避,而應承認和容許它的存在,並給以釋懷的出路。
網路,已成為了人們表達各類情感的最直接,最安全的領域。年輕人在微信公眾號發仇視父母的文章,我覺得無可厚非,這正是一種情緒釋懷的出口。奇怪的,總有那麼一股道德勢力:不應該,不準許仇恨你的父母....但恨的感覺往往不遵從道德,它就在你的身體里。你越是壓它越往上竄。生活中有些人動輒愛生氣,或脾氣不好,就是長期積壓恨感受的結果。
那麼多年輕人之所以仇視父母,也恰恰是父母過去的以道德強調(道德綁架),迫使孩子壓抑感受,隱藏怨恨;當孩子長大,壓不住的情感,自會以各種途徑表達出來。就文字表達恨意,相對來說是理性而健康的表達方式。
原諒或放下,是一種能力,需要時間,需要成長勇氣;仇恨的釋懷,也需要時間,更需要寬容的人文環境。作為成人,我們除了理解年輕人,以微信公號發表文章釋懷是可行的,還應學會等待, 等待年輕人,通過他們的方式探索自己,成長自己。
『肆』 有沒有人跟父母斷絕關系的
跟父母斷絕關系的兒女,那都是不忠不孝,不懂人情事理的人,父母把你養大很不容易,作為兒女,應該讓父母過上好的生活,要好好照顧父母一生,讓他們晚年幸福
『伍』 已經決定和父母決裂了,最起碼是心理層面上的,跋扈不尊重人缺乏溫暖,我欠他們的只有法律贍養責任,不管
尊重是相互的,溝通也一樣,如果出了問題一定不是單方面的問題,你應該思考一下為什麼他們對你會這樣,這世界上不可能有無緣無故的恨和無緣無故的愛,客觀的看待問題本身,去尋求解決之道,這才是你成長路上的必修課。希望你能明白!
『陸』 與家人決裂的7大明星,有被父親索要5千萬,有和兄弟反目成仇,都有誰呢
娛樂圈明星反復熱搜「家事」。首先,鄭爽和她的前男友相愛並相殺了幾個月。隨著曝光鄭爽天價1.6億日薪,事件達到新的高潮。
明星夫妻趙麗穎和也因為離婚而成為熱議的焦點,這對曾經的戀人在一聲嘆息中分手了。
相比於夫妻間的婚姻變故和撕破臉,接下來的家庭鬧劇就更讓人吃驚了。
同時,也有人質疑張父子反對的真實性。考慮到張健剛進入張若昀娛樂圈時獲得了很多獎項,並為他提供了參與《雪豹》等高質量電視劇的機會,可見他對張若昀的重視。
在即將上映的電視劇《霍去病》中,張健和兒子一起上陣,張健擔任導演,張若昀擔任男主角。從各種跡象來看,父子之間的合作似乎沒有問題。
很多人也提出猜測,也許這是一出「戲」,讓擺脫他的責任,避免張家父子之間經濟糾紛的困境?
但是,以上都只是外界猜測。
當然,他們遠不止娛樂圈和家人鬧翻的明星,但以上七位的家庭矛盾是公開的。
『柒』 成年人有沒有和父母鬧矛盾,恨父母的恨到什麼程度
太多太多太多太多了……
恨到想自殺的程度。
再長大一點很多人自己慢慢就想專開了
不是不恨了,屬是放過自己。
長大以後看見更多美好的東西
有了夢想有了精神支柱就想好好活著了
我們要為自己而活。
為自己的夢想去努力奮斗
不要把精力放在怨恨別人上
如果你是未成年人
太棒了你有更多時間和機會和精力去做有意義的事
去找到你的夢想為之努力
『捌』 與父母關系不好的人能有多少
估計也沒有誰跑去統計這種概率,因為這個課題毫無意義。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家庭里出現些不和諧太正常不過了。
再好的家庭一樣會產生感情裂隙,在悲慘的家庭一樣會有人堅強的生活。
所以說重點在於自己的心態,既然你很難從家人獲得心理慰藉,那麼就找同學多交流,或者多看書,因為看書也相當於和人交流,這樣來引導自己的思想,不受到家裡不利條件的支配。
『玖』 為什麼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憎恨自己父母了
因為父母的控制欲太強,不尊重年輕人的想法,總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工作。
失望是一點一點積攢的,小時候孩子非常依賴父母,長大後見識過世界的繁華,想要闖出一片天,卻被父母潑冷水,導致親子關系的僵化。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憎恨父母只是少部分年輕人的心理,大多數年輕人和父母的關系表面上還過得去,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和家裡決裂。
國人骨子裡的孝道會促使人保留最後的親情體面,輕易不會和爸媽斷絕關系。七大姑八大姨也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父母一輩子的臉面不能毀在兒女手裡。
1、因為父母太固執,太傳統,總是道德綁架。
父母不佔理時,就會拋出親情炸彈賣慘,獲取兒女的同情,讓兒女覺得愧疚。時間長了後,年輕人就不吃這一套了。斷親現象越來越嚴重,人們對家的歸屬感越來越低。
你和父母的關系好嗎?和父母發生矛盾時,你會怎麼做呢?真的要主動示弱嗎?
『拾』 有多少與家庭決裂的
其實我很理解樓主的心情,有痛苦,憤懣,壓抑以及無奈。父母的過分的愛,帶給孩子的有時候是沉重的窒息。你先好好冷靜冷靜吧。先隔一段不跟他們聯系,等到你突然想起他們的好的時候,再去和他們團聚,畢竟,血濃於水。祝福樓主擁有一份溫暖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