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見過哪些父母驚艷到你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有什麼作用
您的問題用詞真的很妙,我好喜歡,父母驚艷到我的教育方式,驚艷二字不僅意味父母對孩子教育方法的獨特性,同時也一定是父母給予孩子莫大的理解和包容。所以這讓我想起了我爸媽在對我青春期到來時所表現的教育的態度上,我覺得堪稱驚艷,分享給大家。
為了做有情懷的教育實踐者加油嘍!
2. 有些父母有很驚艷的教育方式,你見過哪些
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父母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但是相比之下有些還是略顯不足。有些父母會有很驚艷的教育方式。父母不僅教育孩子多讀書,也教育孩子不要死讀書。除了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他們更注重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質疑精神。面對權威,他們鼓勵孩子多想想為什麼。如果孩子質疑權威,他們不會忙於壓制權威,而是會引導孩子說出來。
認真對待孩子的每一個問題,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幫助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的最好方法。父母可以事事偷懶。教育孩子時請使用零食。這兩個回答很簡短,但卻發人深省。尤其是對於父母來說,為什麼有些家庭的孩子平庸,而有些家庭的孩子卻能成為龍鳳,這和家庭有很大關系,尤其是父母的教育。真正的家庭教育是安靜的,是父母踐行自己的行為准則,給孩子一個引導作用。有時候,當你大聲尖叫時,問你的孩子該怎麼辦。
3. 你見過哪些父母的教育方式,讓你感到驚艷
父母的心裡裝得下山川,孩子的心裡就容得下湖海。孩子身上的品質是父母的傳承,父母傳承給孩子的最珍貴的不是財富、名譽和地位,而是給孩子一顆能掌控住人生所有狀況的強大內心,且最好不過言傳身教!一起來看一下那些讓人驚艷的教育方式!
點評:作為父母,對子女說到做到很重要,教會子女懂得取捨也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父母的水平決定孩子的高度。言傳身教的良好教育會讓孩子受益終身,孩子雖不一定會富有或者擁有很大的權勢,但是良好的教養或許會成為他的財富,起碼心靈安逸!
4. 哪些父母出人意料的教育方式,實在是驚艷到了你
案例一,單親家庭,女兒,父親很拼地努力工作,都是為了兩個孩子,小的是女兒,大的是兒子。他的女兒,在我剛開始認識的時候,還是很好的,自覺努力。後來擋不住手機與電腦的「陪伴」通過QQ、微信等方式認識了一些陌生人,並且從陌生人那裡討要錢,或是淘寶都讓對方給錢,淘寶都不寄回家,而是寄在學校邊上的小店裡。而這些情況父親知道後,一點都不驚訝,感覺是挺支持的。
要麼唯錢是圖,不管孩子的身心是否健康;要麼以一個小小的問題就把自己的孩子給毀了;要麼沒有耐心而放棄對自己孩子的教育。
當然還有很多這樣的家庭教育問題。
5. 你見識過父母哪些驚艷到你的教育方式
孫儷教育孩子的方式真的驚艷到我,我認為她非常有智慧,是一個非常睿智的媽媽。特別是家中有兩個孩子的家庭,怎樣去平衡愛,怎樣讓老大發揮它的作用,怎樣處理兩個孩子之間的關系,我覺得孫儷做得都非常棒。
不僅如此,孫儷比較強調的是哥哥的榜樣作用,會經常肯定哥哥,讓妹妹跟著哥哥學習,以滿足哥哥的存在感,讓他能夠知道自己應該承擔一些責任,比如做榜樣的責任,照顧妹妹的責任。但是很多家庭都會說你看妹妹不挑食,你看妹妹這個好那個好,這無非是在傷老大的心。很多時候,孩子可能並不是真的想吃那個東西或者想要那個東西,他和妹妹爭一下,可能只是想證明爸爸媽媽同樣在乎我。
6. 你見過哪些父母驚艷到你的教育方式呢
我的姐姐,她教育我外甥的方式讓我很震驚,在我姐姐的教育理念里,孩子可以自己選擇自己的人生,姐姐只需要把握正確的人生方向。
現在社會有很多人選擇溺愛自己的孩子,殊不知,當這樣的孩子失去了家長的庇護,而去獨自面對社會時,一旦遭遇挫折,孩子的承受和抵抗的能力幾乎為零。
而這一切都源自范仲淹的嚴格教導,范仲淹常告誡後人:「錢財莫輕,勤苦得來;奢華莫學,自取貧窮。」
范仲淹知道後立即將范純仁喊來訓話:「我家歷來清廉儉朴,豈能縱容你如此奢侈,壞了我范家門風!若將帷幔帶入家門,吾將當眾焚之於庭。」
如今的社會,在許多窮人家的父母,不讓孩子吃苦,拚命將自己孩子養成了富家子弟時,富人卻拚命想讓孩子去吃苦。
7. 你見過哪些父母驚艷到你的教育方式
去參加婚禮,同桌坐了兩個帶小孩的家長。其中一個盯著一盤菜猛吃,別人一轉桌子就要瞪的那種,全程媽媽在旁邊看著,對同桌人抱以歉意又理所當然的微笑。
桌子好不容易轉了一圈,另一個孩子坐得遠了點,吃了一口之後還想吃,但是轉盤已經轉走了。孩子小聲說,「媽媽媽媽,我還想吃那個。」
這個媽媽微微一笑,「寶寶,這道菜好吃不好吃呀?」「好吃。」「可是這道菜是姑姑(新娘)請我們大家吃的呀,如果都給你一個人吃,是不是不好呀?」
寶寶思索了一會,略大聲,「可是哥哥剛才一個人吃了好多。」另一個媽媽尷尬臉。這個媽媽笑了一下,說:「哥哥的媽媽還沒有教給哥哥這個道理,寶寶去告訴哥哥,好不好?」
小男孩責任感爆棚地挺胸抬頭,沖那個死死扒著轉盤的小孩義正言辭地說道:「這些菜是姑姑請我們吃的,我們大家要一起吃!」那個媽媽賠笑掰開兒子的手。
從小教會孩子學會分享,不要做個只顧自己感受,而不照顧他人情緒的「自私鬼」。予人玫瑰,手有餘香,你曾分享過的美好,會以其他方式回饋給你。
8. 哪些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驚艷到你
而有一些家長卻很能夠很好的去完成教育孩子的這種義務,他們往往會創造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教育方法並取得了明顯的成功。就像是易烊千璽的父母其實對於易烊千璽的教育我相信大家都應該有所耳聞。畢竟對於千璽的出身其實也並不是高幹家庭,基本都是平民百姓。但是千璽的父母卻對他提供了非常多的幫助,才導致現在易烊千璽的成功。而他的父母經常提到的一句話就是:擅長的東西總是需要去學習各類課程中所發現出來的。也正因為她帶著千璽不停地穿梭在各種課外補習班中,所以才發掘出千璽對舞蹈的一種天賦,才會有現在千璽的舞蹈復制機的稱號,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千璽的母親對於千璽的成功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
其實無論是從哪一個角度上來講,我認為每一個父母肯定都是含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有時候也許是他們的方法並沒有一定成效,但是我們也不能夠否認他們對於孩子的一種美好期待,不是嗎?
9. 你見過父母哪些「驚艷」到你的教育
01
上高中時,他借給一個女生100元(當時100元也算是巨款,至於女生的關系,他說那是他的朋友),沒想到女生一去不還,不還的包括他的錢。
他爸媽知道了,默默地給了他100元補足生活費。很久以後,他們才跟他談話,說,確實有些女孩是壞的,但是絕大部分女孩,她們溫柔,善良,需要你的關心,我們不希望你因為這件事,覺得女人都是騙子。
沒提錢,沒提早戀。
02
朋友兒子小Q的好朋友小X,也是個男孩。小X有段時間好奇女生的小裙子,非要穿一身貝兒的黃裙子上幼兒園。
小Q他玩得很好,然後他媽媽看見了,沒有叫這個孩子「別跟女里女氣的男孩玩」,而是問他,「小X很漂亮嗎?」
「嗯!」「媽媽吃醋了!媽媽才是最漂亮的!媽媽也要穿黃裙子!」「嗯,媽媽最漂亮!但是小X也漂亮呀~」「那寶寶問問漂亮的小X,他的黃裙子怎麼做的好不好?」
03
A媽某天檢查女兒小A的作業本,發現有一道題目的答案是空的,因而被老師批改為錯題,沒有得到滿分,但她分明看到空白處是有用鉛筆寫過的痕跡,很有可能是被擦掉了。
於是她去問孩子怎麼回事,孩子告訴她:
「這道題我是會做的,但是那個幫我交作業的同學,把我的答案擦掉了,所以老師就打了叉。」
原來,這個「擦掉答案」的同學是那個經常拿第二名的女生小Y,而且平時和小A的關系也不錯。而這樣的事情小A之前已經發現了幾次,但她覺得無所謂,所以沒有跟媽媽說??
然後我問,然後呢?朋友說,然後沒有然後了。
其實事實的"然後"是:小A在班裡的成績依然是名列前茅,還擔任了班長。對於孩子成績,她從來不擔心也不多過問,她一直覺得「學習這件事情家長不應該管得太多」。至於那些「從小就輸不起的孩子」,可能已經在過早的惡性競爭中,迷失了自己。
04
孩子的青春里總少不了叛逆,家長對於處在叛逆期的少年束手無策,他們該如何教導呢?一位日本媽媽似乎給出了一個「聰明」的答案。
有一位網民曾經在社交網路上這樣描述過媽媽:
我老媽的教育方式可以說是無敵了。想當年我十幾歲進入叛逆期時,第一次對我媽破口大罵:「臭老婆子!」
然而,沒想到我媽開心得不行,笑逐顏開向我我爸報喜:「咱家兒子終於成長到叛逆期了!慶祝一下!」當天晚上還美滋滋地煮了象徵吉祥的紅豆飯,還在家門口的郵筒上貼了告示:「我家也有叛逆期的兒子啦!」
年少的我意識到這樣下去只會讓老媽越來越高興,所以我的叛逆期一天就結束了??
05
魯迅說:「教育是要立人。」
家長們在擇校買學區房送禮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其實首先更應該考慮到底希望孩子通過接受怎樣的教育成為怎樣的人?家長自己應該做些什麼,應該懂些什麼?
有人這樣說過:
人格教育:家庭教育負責一大半,學校教育負責一小半。智力開發:家庭教育負責一大半,學校教育負責一小半。
許多家長覺得把往學校一送就萬事大吉,把孩子交給老師就行。但上面提到的兩點,都是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定型了,所以說家庭教育負責一大半,一個人的本質基本在我們第一個老師――父母的教導下就已經形成。
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是烙印式的。
10. 有哪些父母的教育方式,讓你覺得很驚艷
1.鼓勵,照亮孩子前行的路
我媽的教育方法就很驚艷。我學習能力差,理解力也不是很好。就算題目簡單,大部分人都能拿滿分,我也考不好。
但我媽不僅沒有罵過我,還總是安慰我:「沒事兒,考得不錯,下次不要錯就好。」
有一次,我很難過地問她,我是不是真的很笨。
她是這樣和我說的:
「你知道嗎?鍋越大,開水就越慢。他們的鍋小,所以很快就開了。但是你的鍋大,得慢慢開。你現在可能不如別人,但你以後會比別人做得更好!」
她一直在用這樣的方式鼓勵著我。最終,我考上了人大。
在孩子迷茫、感到無助時,一句溫和、堅定並智慧的鼓勵,會像一一盞明燈,將他內心的黑暗驅散走,帶給他無限的希望和力量。
讓他在前行的路上,始終能看到光明,感受到溫暖。
2.犯錯,也是成長的財富
我在旅館用餐時,看到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拿著豆漿上樓時,灑了很多出來。
爸爸帶著小男孩向服務員道歉,還要了抹布,讓小男孩把樓梯擦乾凈。在還抹布時,再次表示給服務員添麻煩了。
我目睹了全過程,覺得這件事已經做得很圓滿了。
直到看見爸爸問孩子:「為什麼會打翻豆漿,你想過沒有?」
然後,他把另一杯豆漿遞給孩子,告訴他打翻豆漿是因為拿的姿勢不對,一隻手托底,一隻手扶住杯子,才能拿得穩。
小男孩捧著這杯豆漿上樓,沒有再打翻。
帶孩子道歉,讓孩子知道犯錯後要先認錯;
讓孩子打掃,告訴孩子除了認錯,還要盡力彌補;
最後,還要讓孩子知道,犯錯後要總結教訓,以後才能不再犯同樣的錯。
3.愛,讓孩子學會珍惜
女兒:「如果我和爸爸都掉進河裡,只能救一個,你救誰?」
我:「我會救你。」
她很開心,但還沒等她說話,我又說:「其實不是我會救你,而是爸爸不會允許我救他。對爸爸來說,你的生命比他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所以爸爸會要求我救你,放棄自己的生命,媽媽也是一樣的。」
女兒聽完就哭了,說爸爸真好。
「掉進水裡先救誰」,說起來這是個非常老套,甚至會讓人覺得無聊的問題。
但媽媽的回答,依然讓人動容,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親人間超越生死的愛,還能讓他學會珍惜和善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