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初中了,總是和父母吵架,怎麼辦
您好!我理解你的感受。
1.合理宣洩。可以找個地方哭一下,流流眼淚。
2.為所當為。(繼續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3.理性升華。(正如你表達的理解父母不完美)
4.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中去(唱歌散步…)
5.接納自己的不足也接納自己的情緒,同時接納父母的不完美乃至是很多缺憾。當有不良情緒產生的時候,慢慢的感受他,接納他,可以最大程度化解痛苦。
6.做一個健康快樂成長,陽光積極的青少年。讓自己不斷的學習進步,增強自己處理困難的能力。
B. 生活在一個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有些父母因為感情不好的原因經常會吵架,不僅會影響夫妻的感情,如果經常的當著孩子的面內吵架的容話,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和健康來說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那麼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呢?
不僅會使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而且還會使孩子出現比較膽小,害怕恐懼的內心,在平時的生活當中也容易缺乏安全感。慢慢隨著年齡的增大,孩子還會有一定的心理負擔,對孩子的學習也會造成影響,從而影響到孩子以後的生活和工作。
如果父母經常吵架的話,孩子會變得不信任任何人,在以後長大了也會對異性產生不好的感覺,從而影響到以後的家庭生活。因為會覺得結婚以後的人都會經常的吵架,從而害怕結婚,甚至還會養成脾氣比較暴躁的性格,進而影響到孩子平時的人際交往。
父母在平時的時候盡量不要吵架,如果必須吵架的話,也不能夠當著孩子的面吵架。而是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彼此信任,這樣才能夠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家庭生活,也能夠使家庭更加的幸福,孩子才能夠更加健康的成長。
C. 如果跟爸媽吵架了 該怎麼辦
如果跟爸媽吵架了 該怎麼辦?保持冷靜。如果您對父母感到不滿,請暫停一下。禮貌地原諒自己,走進另一個房間或外面呼吸新鮮空氣。做一些深呼吸練習,以刺激你的身體的自然緩解壓力。通過鼻子吸氣4次。保持7個計數。然後,通過口呼出空氣8次。重復這種技巧,直到你再次開始感到平靜。
使用「I」語句。要尊重並使用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冒犯父母和陷入困境的機會的語言。如果你使用以「你」開頭的陳述,那麼它們似乎是有爭議的。「我」的陳述讓您有機會表達您對您的母親和父親的不同意見。試試這個:「當你跟我上車時,我感到不信任。我盡力遵守規則,但如果你不信任我就無濟於事。「或者,」我真的很感到壓力不得不去你的母校上大學。我可以有更多時間來考慮這個嗎?
練習主動傾聽。你可能與父母打架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你沒有聽到過。如果,在這一點上,你被允許表達自己,也可以通過聽取他們的觀點來回報你的觀點。當有人說你不喜歡或不同意的時候,不要使用任何諷刺。收起任何干擾,例如關掉手機或電視,轉身面對你的父母,偶爾進行目光接觸,通過松開手臂和腿並靠近揚聲器來反映開放的肢體語言,等到發言者完成後再回復,通過提問來澄清,以確保您收到正確的信息。
記住,他們愛你。如果你是一個發現自己與父母爭吵的青少年,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好像在戰爭中。無論你與父母的關系有多麼困難,你很少看到他們的眼睛,他們愛你,並且可能最關心你的利益。雖然它可能感覺好像你在不同的一面,但他們只是想要你最好。
找一個沖突之外的人來信任。靠在一個沒有偏見的第三方可以幫助你應對你家庭的戰斗。確保你所信任的人會傾聽你的聲音而不會偏袒任何一方或打破你的信心。當出現問題時向他們發泄,並讓他們幫助你理清你的感受。與沒有參與辯論的人交談可以幫助你發泄挫折感。然而,向朋友傾訴的另一個好處是能夠獲得一些觀點。當你不合理時,那個人可能會發現你並且在你向遠方爭論時建議如何彌補。
定期進行自我護理。當你的家庭出現混亂時,你必須照顧自己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來應對。您可能甚至沒有注意到在與家人戰斗後感覺有多緊張和壓力,但您的身心肯定正在經歷這種影響。壓力會導致你做出輕率的決定,甚至會導致身體不適。通過善待你的身心來抵消這種壓力。考慮去家庭治療。接受過專業培訓的人可能能夠找到問題的根源,並幫助您和您的家人解決這些問題。一起進行治療可以幫助您進行溝通和共同努力,為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家庭治療通常由持有執照的婚姻和家庭治療師(LMFT)調解,他們將接受家庭動態方面的專門培訓,並了解不同的文化,精神和宗教信仰如何影響人們如何處理家庭沖突。
總結:家庭治療通常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重點是幫助您的家人更好地溝通。它還可以幫助識別和解決您家庭凝聚力的中斷。有耐心。學習更好的方式來分享你的想法,感受和意見而不傷害你的親人是一項需要時間來發展的技能。當事情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變化時盡量不要生氣。在此期間,尋找您和您的家人正在學習以更健康的方式解決沖突的小指標。
D. 我是一名中學生,經常與父母吵架,我該怎麼辦啊父母一點也不理解我。
你該跟他們好好談談,都一個樣,他們只求學習好,直接忽略咱們本性,甚至不關心孩子的品德,我想你父母應該文化都不怎麼高,他們吃苦很多,思想腐朽,他們對外界新穎東西茫然,接受不融洽。
首先,你跟他們談談,你先考慮到他們這代的童年,他們生活的時代,換位思考下。你是個好孩子,你得為自己負責了,你給他們個你能做到,或者能爭取到的什麼,去努力,他們不是不愛你,你想想,吃的那些好的,是不是父母不捨得而留給你的。他們再不理解你,你也得給自己鼓勁,我就是太自欺而自失很多,其實,這就是自己給自己放縱的借口罷了,既然學習中游,那你完全能到上游,就因為貪玩,還有所謂的叛逆,都是為自己墮落、懶惰找的外衣,你看過很多書籍,那些所謂沒天分的孩子,沒努力能得到以後的肯定?他們怎麼辦的,自己信念是要強的,那你就為他們的嘲笑,他們的揶揄反擊,你抉擇是要以後他們贊許的眼光,還是在嘲弄里繼續?就算父母他們現在這么看待你、還是不理解你,那你就加把勁,以後,他們會知道自己是多麼的錯,就算是為了「報復」,你要看到詫異的目光,你要看到贊許的目光,還是崇拜的敬仰,那就自己鼓勁,不為別人,只為自己!我在這里不希望看到自卑,沒信心的你,我給你鼓勵,或許一兩天後你又會忘記,既然你想解決了,就排除外界的干擾,為你的未來而活,做出樣子給他們看!
E. 15歲男孩脾氣特別大,總是跟父母吵,任性怎麼辦
初中到高中的這個階段的青少年稱之為 叛逆期
這個階段的人 是最最懵懂的時期在很多事情中
他們都是 似懂非懂 可偏偏喜歡裝的什麼都懂似的
因為他們老是喜歡 跟別人唱反調 尤其是大人(老師跟家長)大人么覺得這樣 他們就那樣總覺得 按大人們的方法做 就很受委屈 很不甘心 ( 覺得 憑什麼 他們說怎樣我們就怎樣) 他們就是有這種心靈
所以 稱之為 叛逆!
其實這一切是孩子青春叛逆期到來的表現,由於這個時期的孩子難管,所以國外也將其稱為「狂躁期」、「困難期」等。
由於升學、人際關系等壓力的增大,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心理發生變化,如果沒有對其進行適當引導,孩子很容易在認知、理解、運用等環節產生技能和心理上的障礙,尤其在一些非正常的外界因素影響下,往往會激發他們潛意識的反抗,刺激他們對外界採取抗拒行為,形成「叛逆」。
據調查顯示,由於現今孩子所處環境較其父母所處環境復雜得多,所以他們的青春叛逆期比其父母早到1-2年,也承受了更多的壓力。所以當孩子有些「叛逆」時,家長不必過於擔心,要理解孩子,注意調整教育方法。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為什麼難管教?要知道原因,家長還需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了解他們到底在想什麼。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由於生理變化引發心理變化,他們遇事開始思考,形成並不成熟的主見,對父母的話開始懷疑。而父母在權威動搖後,一時難以適應,又不願降低身價、調整教育方法去面對孩子,對此,孩子便心生抗拒,讓家長覺得難以調教。
面對這些處在十字路口的孩子,家長的教育要更加耐心、細心和用心。
(一)避免兩極教育誤區
家長應辯證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該階段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個性和創造性都恣意升騰,侍機張揚;同時,由於孩子身心發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們形成的諸多想法並不成熟甚至偏激,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確引導孩子。但在現實的教育中,一些家長卻很容易陷入教育兩極分化的誤區。
誤區一:全面打擊。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頂嘴、不聽話等,大為惱火,覺得不把孩子的這股「邪勁」壓下去,孩子就有可能變壞。於是家長採取了強硬的措施,非打即罵。漸漸地,孩子表面上恢復到以前那個言聽計從的「乖孩子」,實際上,已關上心靈深處那扇與父母交流的大門。
誤區二:放任自流。在現實中,一些家長面對難教的孩子,在幾度管教而無多大起色後便失去了信心,開始對孩子放任自流。此時,無論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樣,家長都不再過問、指導。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響,行為發生偏差,待家長懊悔時,才發現已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後,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可和尊重。所以,家長要注意對他們下放各種權利,以幫助孩子從不諳世事向成熟過渡。
自主權「你應該」、「你必須」、「你懂什麼」諸如此類的話是不少家長的口頭禪。建議家長們面對叛逆期的孩子盡量少說這樣的話,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會接受這種命令的口吻的。
發言權「考不上大學就去掃馬路」等話語,不少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但他們的耳朵已經長繭,叛逆期的他們對這些話可以說是「百毒不侵」了。這時家長應少說多聽,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麼。
時間支配權這個時期的孩子渴望擁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長不要自作主張,將孩子的時間按自己的意願排得滿滿的,要將時間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對安排的不合理處,家長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千萬不要全盤否定孩子。
表決權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買房之類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徵求孩子的意見,有著民主氛圍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動向父母靠近。
隱私權孩子在進入初中後,一些家長發現,以前經常跟自己說心裡話的孩子變得不太愛搭理自己了,孩子開始有了自己上鎖的日記本、私人信件。徐教授稱,如果孩子實在不願同家長交流,也不必過於強迫,尤其是不要偷窺孩子隱私,尊重孩子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尊重。
(三)親子溝通有技巧
對於叛逆較明顯的孩子,家長會感覺到與之不好溝通。這里介紹幾條比較實用的親子溝通技巧。
尊重孩子: 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盡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並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換位思考: 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現在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有了共鳴後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症結。
忌從學習入題: 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成績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談正事。
穩定情緒: 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後,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許孩子犯錯: 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F. 孩子青春期脾氣大還老和父母吵架,應該怎麼正確引導他
面對青少年兒童,父母總是無助,他們嚴重害怕自己的自尊心。無論教育是什麼害怕他,那麼我該怎麼辦?如何與他溝通吧?青年兒童有點像女性更年期,他們的心理學和生理方面開始從獨立變化發生變化。他們將與父母分開,並覺得他們長期受到父母的限制。他們會對父母的教育疑問,認為父母的做法並不完全正確,但有自己的意見和索賠。
年輕的孩子很討厭,心態不規則,你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他怎麼能不能與父母爭吵。事實上,他不願意這樣做,只是沒有經歷過它,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會有各種各樣的反應。沒有,這對他們來說是正常的。只要你了解孩子,學會與他們相處,很快就會過去。在初中之後,許多孩子不再願意討論他們的父母,但他們會獨自完成。此時,父母應該自願充當孩子的工作人員,努力成為綠色的葉子。雖然孩子仍然很小,但缺乏處理問題的經驗。
G. 為什麼16歲的孩子老跟家長吵架,我脾氣不好,跟家長吵過架了,怎麼化解
您好,16歲的孩子老跟家長吵架,我個人覺得這應該是雙方的原因。作為家長,不能再去控制孩子了,當孩子把過多的精力用在和家長吵架上,他也沒有安心學習的意願了。家長能做的就是順其自然吧。當孩子發現家長不再跟孩子吵架了,那麼孩子其實慢慢的也會做好他自己的。
H. 父母吵架,孩子該怎麼辦
1
/9
首先是思想准備。我想既然認識到了父母吵架的問題,就已經是有比較成熟的認知能力的人了,至少幾歲的孩子不會關心這樣的問題,他所知道的只是哭。所以,既然有了認知能力 ,就要首先擺正自己的心態。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的瑣碎有時總會讓人感覺厭煩,總會給人帶來很多矛盾,爸爸媽媽整天生活在一起,摩擦是不可避免的,或者甚至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從來不吵架的夫妻是不存在的,如果有,那麼只能說明他們並不相愛。認識到了這一點,你就具備了正確地處理對待爸媽吵架問題的思想基礎。
2
/9
具體到實踐當中。我把父母吵架的問題分成了下面的幾種情況,我將對每種不同情況作區別回答。
3
/9
當我們見到父母吵架時,如果僅是平常的小吵小鬧伴嘴罵俏,並不涉及原則問題等,你大可不管,吵架也是夫妻間生活的一項內容,正是在這樣的吵嘴磨合中,夫妻之間才能達到身心的默契,增進兩者之間的感情。所以,當你遇見父母的這種的小打小鬧時,你可以選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吵鬧自會停止,矛盾自會解決,這是處理父母吵鬧的最初的方法,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簡單的。什麼都不會做。
4
/9
如果父母吵架的話題涉及到老問題,小問題,難問題,但並不是原則問題,而且吵架的情景並不激烈,而是類似辯論的樣子時(比如因觀看什麼電視節目而起爭執),你或者可以插上幾句話來調節氣氛,但要記住,言多必失,過尤不及,一定不要說多。說的時候要持中立立場,千萬不要有所偏袒,否則可能會激化矛盾。
5
/9
當父母吵架的話題涉及原則問題時,你應該表明自己的立場觀點,要站在真理一邊,而不要因為別的原因偏袒某一方。比如在做家務的問題上,父母可能會經常發生爭吵。面對這種吵架時,你應該明確自己的立場觀點,即每個人都有做家務的義務,不管其在家中權力有多大地位有多高。相信輸理的一方自然會停息爭吵,回到談判的方式上來和平地解決爭議。
6
/9
當父母吵架的話題涉及到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但是架吵得很激烈時,就不要漫不經心地簡單說幾句了,你同樣應該體現出自己的立場,即站在弱者一方。通常在吵架中,媽媽是弱者,這時候,你應該堅定地站在媽媽的身邊,同爸爸作有理有據有節的斗爭,相信再凶惡的爸爸見到此情此景,都會減低氣焰,矛盾自會消解。
7
/9
當父母吵架的話題涉及到原則問題並且情節激烈嚴重矛盾不可調合時,你要做的不只是簡單的堅持真理與同情弱者,你需要辯證地看待此問題,要分幾種情況來具體對待。第一種情況,強者有理,弱者輸理。這種情況下,你要做的不是完全堅持真理,也不是完全地同情弱者,你要採取折衷的方法來對待,即在堅持真理的同時,同情一下弱者。比如,當爸爸媽媽在因做家務問題上爭吵時,爸爸勤快但比較強勢,媽媽懶惰但處於弱勢(當然這種情況不多),你應該首先勸說一下媽媽,指明你支持爸爸,每個人都有做家務的義務,誰也不例外,然後,你再勸說一下爸爸,找一些借口,為媽媽開脫,比如說,媽媽每天忙這忙那也夠辛苦的了,再說媽媽身體沒有爸爸強壯,就別讓媽媽做家務了,言辭要使人愉悅,態度要顯出誠懇,當然有理的一方氣自然消了,矛盾也自然會消解。第二種情況,弱者有理,強者輸理。這種情況時,你要堅定不移的支持弱者並堅持真理,要從情從理上來說服對方,這種情況比較簡單,不再詳述,總之態度要堅決,語氣要嚴厲,讓輸理的一方知難而退。第三種情況,弱者強者各自有理,各自輸理,我想這種情況是最常見的,因為生活的問題很難說清誰對誰錯,仔細想一想,每個人說得都有一些道理。但是吵架總歸不好,應該怎麼做呢?能力所限,具體的方法步驟我也無法給出,即使給出也未必正確,所以我最好不要冒昧地說出來,我只講遇到這種情況時要遵守的原則吧,那就是,堅持真理,同情弱者。
8
/9
處理父母吵架的問題,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吵的架,還有一種對待的方式,可能大家認為此法純粹是胡扯,但如果你仔細品味,此法實為最好的方法,只有境界超凡的人方能做到,那就是不管不問法。凡事既然發生,必有原因,事情的發生原因不是我們所左右的,當然解決的方式也是我們所左右不了的,雖然通過種種方法能得到暫時的緩解,但終歸問題的症結沒有消除,矛盾始終存在 ,爭吵始終不息,事物在矛盾中發展,這是世界萬物生生不息的法則,我們沒有能力左右,也無需妄圖左右,一切順其自然。爭吵的過程就是優化的過程,就是在互相取長補短的過程,夫妻之間會因爭吵矛盾而朝向最優化發展,甚或離婚,也是最優化,因為不相愛的兩個人生活在一起,無疑是最大的痛苦,所以,不要太想讓事情朝自己意願發展,因為,事物自始至終,都在朝著事物本身的最合理的存在方式的方向發展,而不為任何外力所改變。
9
/9
I. 你好,青春期的孩子經常給父母惹麻煩,發脾氣,該怎麼樣,我就是青春期時期,非常討厭自己,怎麼辦求解
「孩子初三, 成績湊合、 脾氣壞 、暴躁、 莫名生氣, 家長天天看他臉色 ,這青春期啥時候能結束啊?」
生活中,網路上,找我或者留言的基本是都會把青春期當成一個麻煩期來看,孩子的青春期有些時候確實會出現一些不如人意的事情,但是青春期≠麻煩期。
很多人孩子已進入青春期,甚至有些人的孩子子還沒有到青春期,自己的心就懸起來了,生怕在青春期的時候遭遇什麼問題,其實這是我們對青春期的刻板印象導致的。一提起青春期我們就容易想到叛逆,脾氣暴躁等不好的詞彙,青春期的刻板印象出現。
要知道有很多好孩子,他們學習好,習慣好和父母的關系好,可是這些不會成為新聞頭條,往往能成為新聞的都是少女懷孕,青少年酗酒,青春期孩子殺父母,青少年犯罪等負面的消息。而且人們對於正向的東西不屑於去看,還會覺得花錢研究本來就好的東西屬於浪費,所以這些好的信息往往出現在專業期刊上,而不是網路上。
結果我們就開始對青春期出現誤解,生活中對青春期普遍誤解有以下三種:
1,青春期是一個困難時期
這是我們普遍的看法,很多人會覺得孩子一到青春期很多事情就出來了,什麼吸煙呀,犯罪呀,不負責任的性行為,反對權威等,然後我們就會把這些行為當成孩子成長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實際上那些網路上我們看到的什麼少女懷孕了,孩子厭學不上學了,其實沒有那麼普遍,而且這些問題行為都是可以預防和糾正的。
心理問題也好,問題行為也好,和家庭沖突,在青春期並不比生命周期的其他階段更普遍。如果我們非得說青春期等於叛逆期的話,我們可以仔細想想,從孩子出生一直到他現在,甚至到他的未來,基本上就等於從會爬到大學畢業都處於叛逆期。叛逆並不是青春期獨有的,只是在孩子每個成長的敏感期都有他各個階段的突出問題而已。
我們不用聽到青春期就把它等同於麻煩期。養孩子就是個麻煩事,無論是小孩子還是大孩子。好孩子,不會在青春期突然變化,如果孩子真的出現了變化,那說明他遇到了問題,需要我們的幫助。
2,我的孩子都被別的孩子帶壞了!
青春期孩子的同伴關系非常重要,所以很多父母會覺得我的孩子變得不好,是因為他身邊的朋友不好。
青少年確實會重視自己的同伴關系,而且同伴壓力也確實是塑造青少年階段價值觀和人生態度的力量。但是我們不能說自己孩子都是人家孩子帶壞的。
孩子朋友的好壞取決於他的來源,而青少年和哪些人交往不是隨機的,他們通常選擇那些價值觀、態度、品味和家庭背景與自己相似的朋友。、
簡單來說,好孩子的朋友幾乎都是好孩子,如果有一天好孩子的發生了變化,那麼說明我們還是有問題,需要我們幫助。這個在我的《哈佛醫學教授:一份預防勝過十分治療!孩子出現7現象就是在求助》有詳細的介紹。
3,離婚帶給孩子傷害太大了。
對於這個問題,依然是兩邊倒的結果,不可否認,離婚確實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是如果孩子是生活在一個父母爭吵打架的不穩定環境里,還不如讓他跟著其中的一個家長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呢。
影響孩子的不是離婚這件事,而是父母對孩子的態度,父母自身的想法,言辭影響著孩子,我們需要良好的親子關系,但良好的親子關系不會因為青春期的到來變化,也不會因為父母的離異或者再婚而變化。
簡單而言,好的親子關系,不會因為青春期或者其他變化而突然變化,如果真的突然變化了,我們就需要考慮孩子是不是需要我們的幫助了。
只是我們普遍認為當孩子到時候青春期之後就開始惹麻煩,然後我們聽到的抱怨也是「哎呀,我跟我兒子的關系太差!」「我怎麼有一個熊孩子?」。其實這些並不是常態,常態是有很多跟自己的孩子在青春期沒有嚴重問題,他們很享受和孩子相處的過程的父母,但是他們往往是謙虛的說「我命好!」
假設我們成了那少數的一員,我們該怎麼辦?
——轉換角色!
孩子進入青春期了,他變了,我們也要跟著變。試想他小的時候,對父母是崇拜的,說出的話是「我爸沒有不知道的!」「我媽一定對!」可是到了青春期呢?他會說「我爸也有搞不定的!」「我媽說的都對嗎?」這時孩子已經不是那個任由我們擺布的小人兒,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開始要獨立了。這個時候我們的角色就需要從曾經權威的交通指揮警察變成他的高級合夥人。
J. 青春期如何處理與父母的矛盾
在青春期間的孩子,脾氣肯定不太好,總會和父母發生摩擦,這很正常,不過要想改變這種狀況,還得靠你自己。
要多和父母溝通,晚飯時間應該是溝通的最佳時間吧!和父母聊天時,語氣要緩和,輕輕把自己要說的話整理好,別牛頭不對馬嘴!在父母說話時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傾聽者!多和父母如此聊天,我想你和父母的摩擦也會慢慢減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