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一輩的哪些觀念你無法接受
1. 邀請遠親參加我們的婚禮。
婚禮中有許多的傳統習俗,在過去的傳統里,邀請許多親朋好友,包含遠房親戚或是父母的同事。不過現在的年輕人應該都傾向於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舉辦婚禮,並且只邀請親近親戚與朋友前來參加。
2. 捨不得丟「特殊場合」東西。
在戰後長大的人們對於一些特別的事物總是習慣留著,他們沒辦法丟棄或是適當選擇該保留的東西。例如說他們在生日時得到的香水可以放置20年完全沒開過,一組漂亮的盤子很珍惜得收在櫃子裡面捨不得拿出來用,最後這些東西過時了,只能放在家裡占空間,但要丟掉也捨不得,心理學家建議不要再拖延了,快點享受生活吧!
3. 穿短襪。
我們的媽媽會穿隱形襪,防止長繭並且保護鞋子避免接觸到汗水,現在有現在有乳液可以幫助我們避免長繭,也有除臭劑可以防止腳汗造成的鞋子異味,鞋店也有許多舒適的選擇。
4. 在家穿長袍。
在過去,長袍被認為是一種奢侈品,人們在家大多隻要穿不適合出門舊衣服就行了。不過現在這種長袍已經不是什麼昂貴的東西,在賣場就能找到負擔得起而且款式更多元。
5. 新居落成都會煮一整桌菜來歡迎客人。
在過去的時代,客人常常會贈送給新婚或是新居落成的夫妻一套特別的餐具,這樣的餐具組被認為是奢華的裝飾品,人們通常使用的是普通的杯子與盤子,而不是華麗裝飾與水晶鑲嵌的杯盤組。但現在的新婚夫妻更喜歡收到錢,讓他們自己挑選喜歡且適合的餐具。
6. 保存內褲去看醫生。
以前,女生通常會有一套專門去看醫生的內褲,通常都會選擇比較好看的款式。現在,好看的款式到處都能買到,而且不分體型都有,不需要特別留存一套好看的去看醫生。
7. 主動提出建議。
在媽媽與奶奶的那個年代,它們很習慣地給人建議,不過塞思·邁耶斯(Seth Meyers)博士指出,那些主動提出建議的人實際上只是希望可以控制你。而現在,在網路論壇都可以看到其他人對於相同事情的建議。
8. 有一個放就鈕扣的罐子。
幾乎每個家庭都能找到一個小罐子或是盒子裡面放著一些漂亮的鈕扣吧,以防臨時需要縫上新的扣子所以存放它們,不過現在卻很少使用到,因為時尚發展快速,人們買衣服已經從需要演變成想要,一些快時尚品牌的衣服品質普通但非常便宜,讓縫備用扣子的機會越來越少。不過學者也預測,這幾年慢時尚正逐漸流行,高品質的衣服將會越來越受歡迎,這些鈕扣可能又會派上用場了。
9. 太在乎別人怎麼想。
女兒:媽我可以這樣出門嗎?
媽媽:大家會覺得穿這樣OK嗎?
媽媽那個年齡層的人更容易被世俗眼光所影響,太在乎其他人的看法,現代心理學家認為,這不是因為「集體意識」造成,而是不夠愛她自己。
10. 不稱贊孩子。
我們的爺爺奶奶比較不會稱贊自己的小孩,因為要避免它們被寵壞,但是現在的心理學家證明,適時的鼓勵孩子是很重要的。
B. 父母的哪些觀念,最容易讓小孩子接受不了呢
幾乎每個孩子都會說的一句話就是跟自己的父母有代溝,這種“代溝”總是意味著父母和孩子經常互相“看不慣”對方的觀念和對許多事情的處理方法。父母固然有著比孩子豐富得多的人生閱歷,但是父母的許多觀念還是無法避免的有些跟不上時代,讓孩子接受不了。
父母和孩子都不是從來不會犯錯誤的聖人,父母的許多觀念確實是“過時”了,但是孩子也不要一直以“有代溝”為由拒絕和父母溝通交流,否則只會讓互相之間的不理解繼續擴大。
C. 父母的哪些行為讓你無法理解或心生厭惡
有時候覺得父母特別懂自己,但有的時候覺得父母的有些行為真的很讓人反感,對此會特別的厭惡。
每次被父母一口咬定是我做的錯事的時候,我會很不理解父母的這種行為到底是想要怎麼樣:有一次,我吃完飯最晚就被叫去廚房洗碗,洗完當天並沒有發生任何的意外,就在我洗過碗都有三天左右了,在上課期間被父母奪命連環打我電話,我以為出了什麼急事,課間十分鍾,我回了電話給我的媽媽,結果嘞,媽媽非要一口咬定是我在洗碗的時候把碗邊磕碰了一個缺口,我當時都蒙了,這件事情我都快忘記的差不多了,為什麼當時不給我說,而且這都時隔幾天了才發現,而且我真的是沒有磕碰到那個碗,心裡越想越不理解這些父母的心裡到底在想些什麼。
還有一次我再問爸爸要生活費,結果爸爸話語讓我更是無奈,爸爸說女孩子花錢再嚴重也不會特別的嚴重啊,為什麼每次我都會花那麼多是不是保養男朋友了,我跟厭煩爸爸說這個,我都沒有男朋友我去哪包養,我甚至連自己都養活不過來呢。而且每次過節坐車回家,明明我都是下午到的家,非要說我每次都是大半夜回來的,我就很不理解為什麼要這么說。
還有次更讓我厭煩的是我媽媽不分青紅皂白的就把怪事推在我的頭上。一天早上爸爸拉完大便可能因為便秘,結果沒有沖下去,之後爸爸就著急的去上班了,正好我本來要上廁所但因為沒沖下去我就出來了,剛從廁所出來媽媽進去看見了就一股腦兒都推我頭上,這個很讓我厭煩,我不理解她這種行為到底在表達什麼,是在表達我做什麼事情都不行還是說我沒有一點好的地方。
D. 你的父母有哪些讓你難以接受的思想
1.缺乏界限意識,視子女為附屬品,不尊重子女對個人生活的自主權。2、通過道德綁架迫使子女屈從自己的意志,或指控其不孝,或歷數撫育子女的艱辛。3、上綱上線,一言不合就對子女進行性格、能力甚至是人格上的貶低。
E. 你最反感父母說的哪些話
我最反感父母說的有以下幾句話:
第一:你是姐姐,你要讓著妹妹
如果家裡有兩個孩子的話,這些話估計就是經常要說的,當兩個孩子產生糾紛時,有的父母總愛對大的那一個說你是哥哥姐姐,你要讓著弟弟妹妹,說多了只會讓老大反感:憑什麼老大就要讓著小的。
在孩子產生糾紛時,做父母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公平,作為老大,確實應該保護弟弟妹妹,但父母要換個角度,讓他們明白愛護弟弟妹妹是責任,不是義務,不是毫無原則的退讓。我就是家裡的老大,我小時候覺得非常的委屈,那種感覺永遠不會忘記,我也無法原諒父母,而且我只比我妹早出生十五分鍾而已。
第四:你看看人家誰誰誰,人家誰誰誰就怎麼怎麼樣
有一種神叫別人家的孩子,他是我們人生的目標,也是我們最討厭的人,因為我們總是拿來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孩子最反感的估計就是這句話了,孩子做的不好,可以教育可以批評,但少拿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人與人是不同的,這樣的比較也缺少公平性,影響著孩子價值觀的確立。
F. 為什麼長大後會越來越討厭父母,恨父母越來越不想看見他們
首先非常感謝這位道友提過的有關情感的問題。我覺得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覺得自己的主見都是非常好的,和父母的觀點發生了沖突,導致了這種現象。但是我覺得不論怎麼樣都不應該討厭自己的父母。父母做什麼其實都是讓你過得更好,當然了,有的父母是方式不當或者是自以為是,但是總之她們的出發點是好的。這點我們要理解他們。
所以這個時候我覺得你應該是冷靜一下,站在父母的角度考慮一下這種事情。有時候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對方的事情,往往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不知道你的年齡段是什麼,如果你是個青少年的話,那麼叛逆期有自知己的主見,和父母的觀點產生了沖突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千萬不要因此而產生了記恨的心理。
你也可以把自己的真實想法給父母說一說,和父母談談心,其實父母也是講道理的,但是有時候孩子們因為自尊心強,不敢或者不想和父母打開天窗說亮話,因此導致了些許誤會。其實世界上好多的事情都是因為誤會而產生的,如果把誤會給清除了,那麼一切都會迎刃而解。總之希望你過得好。加油
G. 父母不經意的哪些行為,是最讓孩子感到反感的
《嬰語的秘密》里提到一個觀點:尊重孩子,即便他只是一個襁褓中的嬰兒。
這些年,我們經常會在教育中談及尊重孩子。但要真正做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下面就給大家盤點一下,生活中家長的行為里,最讓孩子反感的4種行為。希望能讓爸爸媽媽們提高注意,以免踩坑。
4、給孩子開「空頭支票」,輕易許諾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經做過一個關於中小學生學習和生活現狀與期望的調查,發現孩子們最不滿意父母的12種行為里,說話不算數以43.6%的比例位居第一。
如果父母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也就失去了威信。不信任父母的孩子,不願意接受父母的說教,父母的話也很難引起孩子的重視和積極響應。
富蘭克林曾說過:「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
H. 你們有特別討厭父母的哪些觀念或者行為
最討厭父母的一些觀念就是他一直管我的生活問題,管我在戀方面的問題,因為在我的思想裡面,我自己的事情對我些事情我無論以後和誰結婚,也是我這件事是他們沒有必要干涉他們學校做的事情就是無條件的支持我,因為我覺得我自己認為的就是最好的。
I. 父母的哪些觀念是你最接受不了的
完全不接受溝通,認為父母的話就是對的,想要孩子按照規劃好的人生路線走,還有說我這么做都是為了你好,大學期間不允許談戀愛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