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作為父母,你用的是什麼家庭教養方式 上
1 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
2 悉心教導,理為上,情為後(不過這種很少)
3 不管不顧放縱型
4 管教嚴苛,控制型
B. 對父母的態度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教養,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首先對待別人要有尊敬的態度,從小事情做起,用自己的真心去對待身邊的人。
C. 對於這樣的家人該怎麼對待
首先,父母這樣對你肯定是不對的,比較過了,但是天底下沒有不愛子女的父母,只是方式方法問題,我相信,他們肯定是愛你的,只是方法不對,對你太過嚴厲過分了!建議你與父母好好溝通一下,了解他們的想法,也說說你自己的想法…或許可能會不一樣。
經常在一些飯局或公共場合看到一些人接到家人的電話,口氣非常不耐煩:「不正忙著嘛,吃完就回。」
沒說兩句,就匆匆掛掉。
忙什麼呢?
忙著喝酒,說些無關緊要的話,卻沒有耐心聽家人多說兩句。
一個可以對外人保有足夠的耐心,甚至對貓狗都關愛的人,居然對最親的父母沒有基本的尊重,我難以想像真實的他會多可怕。
能夠真正看出一個人真正的人品,從他對家人的態度就能看出來。
以前有人說,對待服務員的態度,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人品。
但我發現,有些人對待陌生人很好,而對待自己的親人卻不能好好說話、好好體諒。
通常,我們面對外人,都會努力展現自己優秀的一面,會表現得彬彬有禮、寬和待人。
比如在工作中,同事說我是一個不會發脾氣的人,而朋友也很少見我動怒。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卻做不到在在親人面前溫言軟語、互相體諒。
對待親人,我們常常控制不住情緒,輕易動怒,口不擇言。
但是,事後我們又會後悔,會自責,後悔不該那樣做。
如果一個人,和自己親人都不能好好相處,那麼即便和周圍的陌生人相處得多麼和諧,也是演出來、裝出來的,那頂多算是有禮貌,而並不是一個有教養的人。
D. 一個人的家庭教育很重要,家長要如何以身作則
孩子就像父母的一面鏡子。隨著父母在生活中教育孩子,孩子會成為一種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孩子教養不好,那是父母的責任。別人會覺得孩子的父母素質差,所以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要想把孩子養好,就要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
總之,教育好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一項偉大的工程。作為父母,我們必須始終使用自己的行為准則來影響我們孩子的教育。父母要求孩子做什麼,一定要先做;父母不想讓孩子做的事,他們做不到。用你的榜樣力量,讓孩子成為德才兼備的有用人才。
E. 你在家庭中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未來你有什麼家庭教育計劃
一、家庭教育對兒童個體成長發育的作用 兒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長發展過程中起著奠基的作用。人在七歲前,習慣、語言、技能、思想、態度、情緒都打下了基礎,基礎打得不好,健全人格就難以建立。 二、家庭教育的內容 家庭雖不是專門的教育機構,父母也不是專職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家庭教育的任務和內容卻包括很多方面。在兒童的身體健康方面,父母需要培養兒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穿衣、刷牙、洗臉、飯前洗手、午間睡覺、吃飯定時定量等等。還要讓孩子玩游戲、鍛煉身體,並創造條件讓他們畫圖、剪圖、穿珠、澆花、玩沙(泥)等,絕不能恐嚇或隨便打罵。 在品德教育方面,陳先生指出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 2、教育孩子有同情心 3、教育孩子對人有禮貌 4、教育孩子尊重別人和別人的勞動 5、教育孩子要誠實 6、教育孩子不可強橫霸道 7、教育孩子適當參加家務勞動 8、教育孩子愛父母、愛別人 在智育方面,陳鶴琴不主張讓孩子過早的讀書寫字,而是應該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創造條件,增長孩子對周圍事物的感性認識,豐富其生活常識,開闊眼界,激發求知慾望等,並提出了以下具體要求: 1、豐富孩子的生活常識,增進生活經驗。 2、鼓勵孩子的探索精神,支持孩子的探索。 3、鼓勵孩子的好問精神,激發求知慾望。 4、給孩子創造閱讀的條件和環境,激發閱讀的興趣。 三、家庭教育的原則 1、正面教育 要對孩子多鼓勵,多誇獎,少責罵或毆打。 2、以身作則 兒童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3、及早施教 幼兒的可塑性很大,及早給予良好的教育,可使孩子受益終身,反之則會給以後的教育帶來困難。 4、嚴格要求 父母可以愛孩子,但不能溺愛、遷就和放任。 5、教養態度一致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教育態度要一致,應該制定一個教育規劃,雙方共同實施。 6、寬嚴適度 過於嚴格和過於寬容都不利於孩子的發展,父母應認真把握合適的尺度。 7、責罰慎重 孩子有過失,父母可以對其進行責罰。但必須弄清原由。尤其是不要當著其他人的面責罰孩子。不要在早上或晚上責罰孩子,不要遷怒於孩子。最好不要打罵孩子。
F. 作為父母,你用的是什麼家庭教養方式
最好的教育方法是關心尊重型:父母能尊重子女的意見,開誠布公,互相尊重地與對方交換自己的立場,而不簡單的強加於小孩;對小孩可能出現的缺陷、錯誤,也不是斥責了事,而是耐心地引導,說明為什麼錯,怎麼做才對。更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則,要小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親力親為,身教重於言教。
G.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有教養
鏈接: https://pan..com/s/16vFJSSQ9r3dgsc9h7wEEJg
H. 性格特徵父母教養方式
學會表達你的愛和關懷,經常誇贊你的孩子,避免批評他們,注意自己的言行,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讓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以上都是一位好的家長應該做到的,作為家長你需要做到的不僅僅是平等地對待孩子,還需要有一點做家長的威嚴,要適當的給孩子一點約束。
為人父母是人一生最漫長的經歷。記住,你並不是一個「完美」的家長,但是可以成為一位好的家長。無條件地愛他們,不要告訴他們只有按照你想的去做,才能得到你的愛,不要用你的愛來威脅他們。要讓他們知道,你給他們的愛是永遠存在的。
把你的愛和關懷表達出來,孩子的自信和幸福與父母對他的態度有很大關系,你的一句關心,一次獎勵都能讓他對你更親近,幸福感更高。但是中國父母,不習慣把自己對孩子的感情直白地說出來,我們常說「沉默是金」,但是愛是需要表達的。
學著去看孩子的優點,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的方面和不擅長的方面,不要只顧著看他的短板,用他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進行比較,經常貶低孩子,容易使他產生一種自卑情結,認為他在你心中永遠很差勁。
批評孩子時用正確的方式。孩子犯錯是很正常的事,你當然有資格生氣,只是孩子沒必要一直承受你的怒火。在指出孩子的錯誤時,不要沒完沒了的指責,當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面對嘮叨的父母是什麼感受。一次兩次還好,次數一多,孩子面對你就會反感。
成為孩子的榜樣。孩子就像海綿一樣,模仿能力極強,能吸收他們注意到的一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他們的榜樣,在他們周圍時,你要注意你所說或所做的每一件事,想想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子。
讓你的孩子感到安全。尊重他們的隱私,想想自己小時候被父母偷看日記的時候的心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孩子面對自己的事情的時候,給他們自主選擇權。不要在孩子們面前和你的配偶爭吵,家庭矛盾往往會成為孩子成年之後都不願意回想起來的痛。
在孩子面前,該有威嚴的時候要維持住,孩子的自控能力一般比較差,你可以適當地設置規矩,讓他們遵守。
I. 如何把兒女教育成有素質,有教養的人
我認為教育孩子有幾個方面:在學習上,首先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到預習、理解、鞏固知識點,勤於思考,攻克難題。在生活上,培養孩子尊重老人、家長、老師,愛護兄弟姐妹、同學、小朋友,學會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並會照顧家裡人,懂得分享、感恩。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家長們的言行舉此都會默默地教育著孩子,並且,會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在心理上,要常常與孩子溝通,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良好的心態,學會解決各種各樣問題的能力。家長是孩子第一位的、最重要的、伴著孩子一生的老師。
J. 父母教養方式四種類型是什麼
第一、權威型
這類型的父母對孩子有所要求,且對孩子的情感也非常接納。孩子在跟父母相處時雖然會覺得父母有時候比較嚴厲,但從來不會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不管什麼時候感覺到的都是可靠和安全。
權威型的父母雖然認為自己在孩子面前應該有身為父母的權威,但同時他對孩子也非常理解和尊重。看到孩子遇到困難了,他不會打壓批評孩子,說「你怎麼連這點困難都克服不了」,也不會對孩子的求助視而不見,他會用溫柔包容的方式來安撫和幫助孩子。
他們的嚴厲更多的是體現在獎懲分明上面,會鼓勵孩子做得好的部分,孩子做錯了事他們也是該批評批評。這是一種非常健康的教育方式,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通常獨立性和自信心都比較強,他們相信這個世界的美好,也相信自己的能力,即便偶爾受挫了也能很快恢復。
如果你的父母是這樣,那一般你會具有高自尊和高自律性,在學業和工作上通常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而且人緣也會很好,大家有時候還會把你當作團隊核心,這都是你父母帶給你的積極影響。
第二、專制型
跟上面權威型的父母不一樣,專制型的父母會要求孩子絕對服從自己,希望子女按照自己的設想和要求去做。他們會對你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如果你完不成或做不好,他們就會失望、發脾氣,可能還會對你實施懲罰。
他們對於孩子的情感反饋是拒絕的。比方說如果你因為被同學排擠而成績下降,他們只會要求你多努力多學習,趕緊把成績趕上去,但不會過多關心你被同學排擠的事情,你即便跟他們說了,他們也無法真正理解你,可能還會反問「怎麼同學不排擠其他人,就排擠你呢,是不是你有問題」。
在這種家庭氛圍下長大的孩子因為父母的嚴格要求,在學校時應該會是個各方面表現都不錯的學生。他們會時常感到焦慮,覺得自己不行,如果遇到挫折了會產生強大的情緒反應,很難快速調整好自己。
第三、放縱型
這類型的父母對孩子非常縱容,幾乎不作任何要求,孩子想幹嘛就幹嘛,只要他開心,對孩子那是予取予求。孩子犯錯了,他們不會去引導、教訓,甚至還會包庇放縱。
在他們眼裡,自己的孩子永遠都是對的,是好的,而這樣環境下養出來的往往是「熊孩子」。如果你的父母對你就是這么溺愛,那你的性格會非常沖動,遇到點不合自己心意的事就會發脾氣,很難與別人合作,你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有時候還很叛逆,別人讓你做什麼,你就偏不做什麼。
與此同時,因為父母把你照顧得太好了,所以你在很多方面都很依賴別人,即便自己能做或者能學會也不會去動手,做事缺乏毅力,經常是三分鍾熱度。
第四、忽視型
這類型的父母雖然有一個父母的身份,但卻根本沒盡過父母的責任和義務,生而不教說的就是他們。他對孩子完全是放養型的養育,不了解孩子的動向,不關心孩子的情緒,對孩子的行為也不做任何要求。
孩子稍微跟他說兩句話,他就表現得不耐煩,他可能經常採取給錢的方式來打發你,卻很少去參加你的家長會,也不會在休息時陪你參加課外活動。
他對孩子幾乎沒有關心,就好像孩子不是他的一樣。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多數都具有較強的攻擊性,跟其他人很難友好相處,而且情緒起伏不定,在認知和行為上可能還會存在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