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兒子、兒媳在國外生活,從不主動電話、微信關心父母、公婆、即使有時間也不聯系、這樣做算不孝順嗎
肯定也算不孝順的表現了。雖然他們在國外生活,但現在網路這么發達,也不主動電話、微信、視頻關心即使有時間也不聯系這純屬不孝順的表現。父母最容易滿足,他們不需要金錢和物質,但他們希望子女陪伴,既使沒時間陪伴,電話、微信也滿足了。
Ⅱ 移民加拿大後 我們該怎樣孝順國內父母
老爸最近才剛剛從醫院回到家。他老人家患有嚴重的糖尿病並發症,差不多每年都要住兩次醫院進行全面檢查和治療。入院前和我們通視頻時,老爸和老媽異口同聲地向我們強調,老爸的身體沒什麼問 題,反正在家裡呆著也是呆著,乾脆去醫院做一下例行檢查,權當是度假療養了。我心裡卻很清楚,父母如此輕描淡寫,無非是怕我擔心而已。好好的,誰會喜歡去醫院聞來蘇水味兒?且不說,這一進醫院,老媽和姐姐她們整日要陪伴、送飯,肯定得忙得人仰馬翻。父親這輩子最不喜歡麻煩人,即使是自己的家人。如果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會輕易答應住進醫院的。這些日子,姐姐們一直請假在醫院里忙碌,七十多歲的老媽為此都累瘦了。如果我還在國內,多了個人手,她們也許就不會這么辛苦了。可現在,遠在加拿大的我,卻只能幹著急,什麼忙也幫不上。此時此刻,焦急、擔憂、慚愧和內疚爭先恐後地湧上心頭。雖說有古訓:父母在,不遠游。然而,為了要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我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移民。那時,我的父母才六十幾歲,身體也還算硬朗。在我的心目中,我的爸爸媽媽似乎永遠也不會老,他們會永遠是我最最堅強的後盾和依靠。來到異國他鄉,我們有太多的東西要學習,也有太多的事情要面對。特別是孩子小的時候,每天忙碌得焦頭爛額,連自身的很多需求都無暇顧及,也就更沒精力關照國內的親人們了。一晃九年過去了。當一切終於穩定下來,開始在這里找到家的感覺時,我才猛然意識到:遠在故鄉的父母已經越來越年邁體衰了。去年回國,在機場見到母親,不禁嚇了一跳。才三年不見,媽媽竟蒼老了許多。原本烏黑的頭發已經斑白了不說,連一向筆直的腰板也有點駝了,整個人都顯得比以前矮了不少。好在,母親的身體倒還沒出什麼大問題。而久病纏身的父親就沒那麼幸運了。在我移民後的這些年裡,老爸的身體是每況愈下,住院的次數也越來越頻繁。這些情況,家裡人對我總是能瞞就瞞,往往是在老爸出院後,才向我報個平安。用姐姐的話說:告訴你又有什麼用?只會多一個人擔心而已,又不能每次都把你叫回來。一般沒什麼大事,就盡量不驚動你了。我的心裡卻「咯噔」一下,猛地一沉。這么多年了,家裡人始終很體諒我,不僅從未給我添過任何麻煩,反而一直竭盡所能地幫我。如果某一天他們需要我馬上回去,那恐怕就是父母的身體真的出了大問題。而這,正是每個做兒女的最不希望發生,也最不想面對的事認識幾位年長一點的老移民朋友,他們的父母都已經不在人世了。這些人提起他們的父母時,幾乎沒有一個不內疚,也沒有一個不後悔的。年輕時,他們忙於拼事業,忙於照顧自己的小家庭和子女,很少有時間和精力關心自己的父母。大家總覺得,等把別的事情都忙完了,再抽時間孝順父母也不遲,反正以後還有的是機會呢。然而,年邁的父母卻沒能等到那個時候,就撒手人寰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相信沒有哪個人願意留下這種終身遺憾。可是,已經移民加拿大的我們,與父母遠隔千山萬水,到底該怎樣孝順老人呢?曾經聽到有人說:想孝順父母還不簡單?給他們辦理移民,不就可以骨肉團圓了嗎?在我周圍,也確實有不少朋友都給父母辦了移民手續,當然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本身是獨生子女,辦移民是為了和父母團聚,享受天倫之樂;有的是因為老人在國內的農村,各項社會保障措施尚不完善,來這里後就能過上更有保障的生活;還有的是想讓老人來這里幫忙帶小孩和料理家務。。。。。。不過,這些老年移民的生活狀況其實也是大相徑庭。有的老人來加後很喜歡這里,對一切心滿意足;而另一些老人卻過得並不順心,甚至歸心似箭。在我家附近的公園,就曾經幾次見到一些中國老人聚在一起,彼此傾訴著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說到傷心處,竟黯然淚下。這把年紀了,乍然來到人生地不熟、語言又不通的環境,還要妥善處理好三代同堂的家庭關系,談何容易?也許,並不是所有老人都適合移民吧。像我的父母就一直認為,他們在國內有很好的退休福利和醫療保障,還有廣泛的朋友交往圈子,而且年事已高、需要頻繁就醫,其實更適合留在國內生活。他們很高興偶爾來加探親、旅遊,卻對移民興趣索然。我還有一些朋友,總是盡可能地多抽時間回國看望父母,這自然也是孝敬父母的好辦法。有一位老大姐告訴我,自從女兒上了大學以後,她差不多把所有的假期和積蓄都花在回國探親上了。她對我說:孝順不能等。她現在把年老的父母放在首位,就是不想為以後留下遺憾。當然,也並不是所有人都什麼時候想回國就能回的去。特別是那些孩子正在讀書的家庭,要想協調好大人、孩子的時間,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此外,對於普通工薪家庭,還不得不有經濟上的考量。這里有很多夫妻是來自不同的省份,如果一大家子人浩浩盪盪地回國,且需要兩頭奔波,各種費用確實也不是一筆小數最簡單、一般人也最有能力做的,就是給父母按期寄些錢,表示一下我們做兒女的心意。可據我了解,有相當多的國內老人不僅拒絕接受來自海外兒女的金錢,而且還會反過來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兒女。可憐天下父母心。老人們總是站在我們的立場上,處處替我們著想,體諒在國外生活的人謀生不容易,各種負擔又重,於是想方設法地從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助孩子們一臂之有多少父母在子女買房時拿出自己的老本資助孩子付首期款?有多少老人頻繁地給孫子、孫女寄錢、寄物,嘴上說是給孫子的,其實還不是為了替兒女排憂解難?又有多少老人放棄了國內相對舒適、自在的生活,漂洋過海、不遠萬里地來為兒女帶小孩、做家務?像我的老爸老媽,就總是強調他們的條件比我的更好,根本不需要我們給予任何經濟資助,我們有這份心意他們就已經很滿足了。就算我硬塞給他們,他們也會想辦法再雙倍地還回來,讓我也無可奈何。都說「至親不言謝」。父母對我們的恩情,我們做兒女的真是這一輩子都還不清。給父母勤打電話,經常通視頻,或者定期寫信,是我們這些人在海外的兒女力所能及的最基本責任和義務。我的老爸老媽其實對我要求很低。他們從不奢求我在國外大富大貴、飛黃騰達,只求我能平安健康。能夠經常聽到我和孩子們的聲音,看到我們的笑臉,他們就已經很快樂、很滿足了。和老人通話,我向來都是報喜不報憂,專揀好的說。自己在這里無論遇上了什麼不順當的窩心事兒,都對老人們隻字不提。常常想,父母已經到了最需要用人的階段,我作為他們的女兒,不能侍奉在老人左右,逗他們開心一笑,已經算是不孝了。如果再給他們增添額外的煩惱和負擔,我可就真的是枉現在就盼著老大快點上大學。到那時,我就可以毫無牽掛地經常帶著老二回去探望老爸老移民了,父母對我們的愛絲毫未減,而我們對老人的牽掛也是與日俱增。
Ⅲ 在國外人老了怎麼辦誰照顧在國內運氣好子女孝順孝敬,國外有孝敬尊老詞嗎
我一位來英國的朋友也和我談過這個問題自,他告訴我,他們幫出去住之後就不會照顧父母,除非父母以後真的老了,才會照顧父母多些,他們照顧的方式與中國也不同,他們的父母老了可以選擇在家給孩子照顧,也可以選擇去養老院,因為在英國人的家庭生活都是特別忙的,可能很少有時間去照顧年老的父母,特別是當父母身體的時候需要人照顧時,孩子往往沒有時間那他們的父母就會去養老院,國外他們的觀念和我們是不一樣的,他們不認為這是對父母的不孝順,他們會認為這樣的做法是為父母好,讓父母在養老院里生活是會比在家裡幸福,因為養老院里也有很多同齡人和專業的人員照顧這樣會讓父母過的更好的,但是在過節日時候父母還是會與孩子過,如果在家裡給孩子照顧的話,那他們的父母也是不會去孩子的家裡住,不像我們那樣是可以和父母住一起的,他們的父母會在自己的家裡居住,孩子可以在周末或者空閑時間去父母家裡幫忙整理花園什麼的。國外的人對父母的孝順方式是不同的,但也不能完全說他們就不會孝順父母
Ⅳ 女兒遠嫁國外,怎樣安慰難受的父母
多打電話進行感情上的溝通,因為父母需要的不是兒女物質上的,而是情感上的。多打電話,讓父母不再擔心;多打電話,讓父母以為你就在眼前;多打電話溝通,讓父母不再悲傷難過!
希望你們能夠做到心與心之間情感上的互動!祝福你們!
Ⅳ 在國外留學如何控制思念父母的情感
愛是無法控制的。對父母的愛那是正常人要有的品德。遠在國外,可以理解那種距離感是會讓人孤獨的。保持多視頻,經常視頻,有愛的小孩是偉大的。愛不用控制。繼承我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還要控制嗎!有愛才會讓你變的強大。有愛才會讓你變成一個正常的人,否則你的留學將一文不值。知識的最高境界是學會感恩。回報社會。讓人類進步。
Ⅵ 長期在國外生活如何為父母盡孝
長期在國外生活如何為父母盡孝
這位知友,對於很多在外工作的子女來說回家的時間只有放假的時候了,可加班聚會等事情使我們回家的時候就只有十一春節這樣的長假了,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孝順父母呢,小編今天就分享幾個方法給大家!
電話要經常打,就算沒什麼事,打電話聽聽父母的嘮叨也是一種幸福。
其實父母的嘮叨是關心你,你也要關心關心父母的,囑咐他們記得按時吃飯,沒事多出去溜達溜達,想吃什麼就買不要省了...
現在科技這么發達,跟父母視頻根本不是難事。
送父母一部可視電話或者在家裡裝一台電腦,花點時間教父母怎麼用電腦上網怎麼用QQ視頻聊天,能看到你,父母心裡其實會欣慰許多的。
如果想買點什麼送給父母,可以網購。
網購不僅東西種類全,而且有的能送貨上門,平時買點保健品、好吃的給他們,在物質上也關心他們一下。
把你的成功告訴父母。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幾乎是每個父母的心願,把你的成功講述給他們聽,哪怕是今天學會做了一道菜,讓他們感受到你的成長和成熟。
按時給父母生活費。
許多父母其實都不需要那份錢,也會對你說讓你自己攢著,但我們為什麼還要堅持按時給呢,這其實給父母安慰:您的孩子長大了,能夠養活您了,好好享清福吧,嘿嘿~
給父母辦壽,提別是六十,七十這樣的"大壽"。
記得小時候父母陪你過生日么,記得那時你有多開心么,現在就是你讓父母體驗那份快樂的時候了,必要的時候就請幾天假吧,工作沒那麼重要~
7
十一長假盡量回家看看父母吧。
本來假期時間就不多,不要浪費與父母團聚的時間!
摘自網路經驗
Ⅶ 在海外定居,該怎麼解決父母的養老問題
在海外定居的人們非常擔心自己父母的養老問題,其實在現有的國內養老環境下不必過於擔心,只要經濟上沒有問題,父母養老的問題是可以得到解決的,基本上可以走兩個途徑,第一就是把父母送到定點的養老院,第二就是把父母接到自己的身邊。
自己走到哪裡贍養老人都是自己的義務,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在當今社會男女平等的情況下,兒子女兒都富有贍養老人的義務,這並不存在什麼,兒子就必須贍養老人,女兒就可以放棄責任這樣的念頭。
Ⅷ 在異地的兒女應該怎麼去關心父母的精神層面
在異地的兒女可以多給父母打打電話,來關心父母的精神層面,現在科技這么發達不管你是用打手機電話還是說打QQ微信視頻電話,都是很方便的,和父母說幾分鍾的話也能讓他們的心理得到很大的寬慰。
Ⅸ 在國外讀博的人如何照顧國內的爸媽
這個問題肯定是很困難的,但忠孝不能兩全,自己的前途和事業重要,父母親也重要,百好孝為先,只有自己的事業發展人好了,才有時間更好照顧父母,這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
Ⅹ 外國怎樣孝敬父母
世界上各個國家的法律和生活模式都是不一樣的,前不久我去了一個國家,在那裡呆了一個多月,我看到那個國家的青年人都很獨立,因為年滿十八周歲就是成年人了,在沒有成家前都是自己出去打拚,很少依靠父母,在有了事業和穩定的收入後才考慮成家.而他們成家也都是自己向政府申請貸款買房,雖不和父母在一起,他們的法律我也不清楚,但我看到每到他們國家的法定節日,青年人也有買些禮物回家看望老人的,和父母在一起過節日.他們國家就是政府不養懶人,一切靠自己父母也幫不了什麼.但是親情之間還是有的.
他們都比較獨立.年輕人成年後一般自己外出工作,不需要依靠父母.
年邁的父母也有政府宗援,不需要依靠兒女.但並不代表他們之間沒有親情.只是希望有自己的空間.
比較自我吧.
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國外家庭相處方式,父母與子女之間是相對比較理性的關系。這樣的家庭理念是,子女一生下來就是獨立的個體。雖然未成年的孩子是父母撫養的責任,但每個人,不論是孩子還是父母,成年之後都要為自己的一生負責。一般孩子十七八歲就開始外出打工,至少在家裡要參與家務勞動,問一問這里的大學生,有幾個沒有在麥當勞肯德基賣過漢堡包的呢?派信箱廣告、送報紙都是小大學生們常做的工作。
父母不願意對子女放手,那麼他們很難學會飛翔。
所以,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的根本是互相尊重與獨立,父母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給孩子機會磨練獨立生存的能力,孩子才真正懂得體諒父母人生的辛苦。
退一步說,如果不得不需要年老父母的幫助來料理生活,那麼,做子女的一定要多站在老人的位置,替他們想一想,是不是很多舉手之勞,都應該由自己的雙手來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