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沒有什麼歷史名人是他的父母影響了他,或者老師
付雷,是他的父親付聰影響了他。 魯迅,是他的老師影響了他。
B.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俞敏洪的母親對他影響有多大
在俞敏洪的成長過程中,母親為俞敏洪的成長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俞敏洪接受李玫瑾采訪時曾說,“我的人生都是母親奠定的。”俞敏洪的母親不僅生育了、養育了俞敏洪,更為俞敏洪的人生指明了方向。
毫不誇張地說,俞敏洪遇到了一個好母親,在好母親的督促、要求、支持、鼓勵下,俞敏洪的人生有了起飛的基礎。
C. 哪些名人的父母酗酒 父母性格為人有缺陷 家庭不和重重矛盾 因而給他的性格人格帶來終身影響
哪些名人的父母酗酒 父母性格為人有缺陷 家庭不和重重矛盾 因而給他的性格人格帶來終身影響?
我只知道娛樂圈這種人不少,比如吳奇隆的父母、大小S的父母等等
經常在父母的打罵中生活的孩子,極易產生不良的性格特徵。
如果是成長在一個充滿家庭暴力的環境中,孩子的身心必然得不到健康的發展,也體會不到正常孩子該有的快樂,很可能因為在暴力環境中產生心理和行為上的障礙,精神處於長期緊張之中,甚至形成畸形的心理品質,長大成人後很難融入社會中。事實證明,如果一個孩子經常挨打挨罵,那麼他有可能會出現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態和心理偏差:
自卑:有的家長打了孩子後,還硬要孩子「認錯」,以此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事實上,這樣做只能促使孩子的排他傾向加劇。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長的要求去做了,實際上,他的抵觸情緒很大。孩子經常在家庭暴力下,首先會產生很嚴重的自卑心理,因為害怕犯錯誤,而非常沒有自信,自尊心也在一次次的家庭暴力下遭受摧殘,這樣長大的孩子,在走出社會後會很難立足,因為自卑往往工作能力上沒有突出的表現。
懦弱:因為遭受到家庭暴力的小孩,長期處於緊張恐懼之中,所以對精神上的傷害是非常大的。長期出於家庭暴力下的孩子,會對虎爸虎媽的暴力印象留下陰影,一想到便會不自覺的產生害怕情緒,很容易在今後表現為性格懦弱,膽小如鼠。導致長大工作後面對比自己強大的對手時,很容易出現退縮心理,無法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現。而在與人相處時,因為性格懦弱,而常常受到欺負卻不敢反抗。
暴躁:由於孩子模仿性很強,在家裡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別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這種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長大後,孩子就會有暴力傾向。家長打孩子,其實是給孩子做了壞榜樣。父母粗暴高壓,會導致本來性格倔犟的孩子產生抵抗意識、對立情緒,進而變得性情暴躁,行為粗野,甚至形成攻擊型人格,對別人施暴,難建良好的人際關系。
叛逆:家庭暴力下除了易產生性格落弱的孩子外,另一個極端現象就是性格叛逆。孩子在一次次的暴力傷害下,會漸漸失去對父母的愛,繼而對父母產生抵觸情緒,在心理上產生扭曲,初期表現為叛逆,但隨著長大成人,性格上發生嚴重扭曲,就容易用輕生、犯罪、甚至弒父殺母的極端行為來發泄心中的不滿。
家庭暴力給孩子帶來的心理扭曲是不可逆轉的。父母打罵孩子的直接後果,不僅使未成年的孩子承受皮肉之痛,更嚴重的問題是使他們的心靈受到傷害,對父母產生排斥心理,加劇了親子沖突。
D. 名人因父母的愛走上了成功之路的事例
1、孟母三遷
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
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里定居下來了。
等孟子長大成人後,學成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為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結果。
2、達芬奇的父親:充分發展孩子的興趣
著名畫家達芬奇的父親彼特羅是一位令人稱道的好父親,他培養孩子的信條就是:給孩子最大的自由,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
6歲那年,達芬奇上學了,他在學校里學了很多知識,但對繪畫最感興趣。一天,他上課不專心聽講,還給老師畫了一幅速寫。回家後,達芬奇把速寫給父親看,父親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誇獎他畫得很好,決定培養他在這方面的才華。
正是因為父親如此開明,達芬奇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愛的繪畫中,甚至敢畫畫恐嚇老爸。一次,他花了一個月時間,在盾牌上畫了一個兩眼冒火、鼻孔生煙,看起來十分可怕的女妖頭。為了把父親嚇一跳,他還關緊窗戶,只讓一縷光線照到女妖頭的臉上。
後來,父親一進家就被盾牌上的畫嚇壞了,可是等達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釋完,父親竟然絲毫沒有責備兒子。
16歲那年,父親把達芬奇帶到畫家維羅奇奧那裡學畫畫。在維羅奇奧的指導下,達芬奇刻苦學習,掌握了很多繪畫技巧,終於成為一代大畫家。
3、蓋茨的父親:鼓勵孩子廣泛閱讀和獨立思考
比爾蓋茨出身於美國西雅圖一個富裕的律師家庭,小時候酷愛讀書,興趣廣泛,學了一陣子伸縮喇叭,又鑽研作家艾德格來斯格洛茲筆下的泰山和火星人的故事。七歲時,蓋茨閱讀整部網路全書、名人傳記,比如羅斯福和拿破崙,他盡可能去探究這些皇帝的一切。
他最喜歡讀的是《世界圖書網路全書》,經常幾個小時地連續閱讀這本大全,一字一詞地從頭讀到尾。
他喜愛談成人作品,除了在學校的時間,他都把自己關在家中的書房裡,隨意閱讀父親的藏書。這些書開啟了他通向理智世界的大門,為今後他那種以觀念制勝的事業打下了牢實的基礎。
比爾蓋茨回憶說,「成長期間,我的父親總是鼓勵我們廣泛閱讀,並且獨立思考。他們會找我們討論一切,包括從書籍到政治,每到夏天,我們一家人會北上胡德渠,與其他幾家共聚一堂,舉行許多競爭性比賽,例如接力賽跑、擲雞蛋、搶旗子。
總是玩得很開心,而且讓我們都了解,我們能競爭並且成功。」
4、安徒生的父親:窮鞋匠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丹麥童話大作家安徒生,出生背景很平凡,父親只是個窮鞋匠。他們住在富恩島上的一個叫奧塞登的小城鎮上,那裡有不少貴族和地主。貴族地主們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從不讓自己的孩子和安徒生一起玩。
盡管如此,安徒生的父親雖感到非常氣憤,但這位父親卻沒有在孩子面前表露出來,反而輕松地對安徒生說:「孩子,別人不跟你玩,爸爸來陪你玩吧!」
所以,安徒生的童年大多時候是和父親一起度過的。雖然物質生活非常貧瘠,但安徒生的父親非常注重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安徒生的家夠簡陋,只有一間小屋子,破凳爛床就能把這個小小的空間塞得滿滿的,沒有留下多大的活動空間。然而父親會將它布置得像一個小博物館,牆上掛了許多圖畫和做裝飾用的瓷器,書架上放滿了書籍和歌譜,就是在門玻璃上,也畫了一幅風景畫。
父親也常給安徒生講《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故事,有時則給他念一段丹麥喜劇作家荷爾堡的劇本,或者英國莎士比亞的戲劇本。這些書本中的故事使小安徒生浮想聯翩,常常情不自禁地取出櫥窗里父親雕刻的木偶,根據故事情節表演起來。
而且,父親還鼓勵安徒生到街頭去看埋頭工作的手藝人、彎腰曲背的老乞丐、坐著馬車橫沖直撞的貴族等人的生活,這種種感性的經驗,為安徒生以後寫出《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等童話故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5、愛迪生媽媽:重視孩子的好奇問題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只上過小學三個月就退學了。而他的成功卻得益於稱職母親的良好教育。
曾在課堂上,愛迪生總愛向老師提問:
「老師,為什麼會起風?「「雞蛋為什麼會孵出小雞?」「魚為什麼不會被淹死?」「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
愛迪生的各種為什麼讓老師終於忍無可忍,老師將他狠狠地罵了他一頓:「真煩,混蛋,老老實實學你的算數!你是傻瓜嗎?像你這樣讀書也是白讀。
愛迪生哭著回家,愛迪生的媽媽領著孩子到學校質問那位老師,並表示此後她自己會教孩子。
愛迪生的媽媽認為活的教材遍地都是,並不強制愛迪生像老師要求的把教科書完整地默記下來,而是和他一起享受思考的快樂。
當愛迪生問起媽媽孵出小雞的疑惑時,母子倆一起查網路全書,愛迪生查蛋項,媽媽查鳥項。雖然沒有什麼結果,但愛迪生卻學到了許許多多關於鳥和蛋的知識。兩個人一起探討著學校學不到的有關風、花、魚等許許多多的知識。
愛迪生的媽媽從不給他答案,而是一起和他翻閱網路全書,和他一起思考,幫助兒子培養對學科的好奇,有這樣的好奇就會不斷學下去,而愛迪生的發明成就更是與此種好奇密切相關。
E. 哪些名人的背後有父母的支持
! .陳毅孝敬父母 曾讀過許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 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元帥是個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務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親。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為母親洗尿褲,以關切的話語溫暖撫慰病中的母親。雖然陳毅元帥為母親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從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對母親濃厚的愛。他不忘母親曾為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母親的艱辛和不易,知道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兒女學習效仿。 孝敬父母關愛幫助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每個兒女應盡的義務,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朋友,我們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嗎?我們給了他們什麼呢? 其實父母親想要的真的不多,他們需要的只是我們的孝心和關愛,希望我們在需要時伸出扶助之手。 當父母還年輕力壯的時候,你常回家看看,一句隨意的問候「爸、媽,你們好嗎?」隨意買的宵夜,親自煮一頓家常的晚餐,陪母親逛逛街,嘮嘮家常,幫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 這些都能讓他們感到欣慰溫馨。 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漸漸長大成人,父母卻愈來愈老。他們變成了老眼昏花,動作遲緩,手腳不靈便,思維遲鈍,沒有記性,說過的話以為不說,重重復復,嘮嘮叨叨,甚至患上老年痴呆,像三歲的小孩。說話時,他們會突然想不起要說什麼,甚至極可能最後連要做什麼,都一並忘記;他們會重復又重復教過我們的故事和兒歌,沉醉在那些和我們一起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的回憶中!他們會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帶;吃飯時,會弄臟衣服,梳頭發時手還會不停的抖;有時還會感到孤獨寂寞,痴痴呆望遠處。看到父母慢慢衰老,我們應該想到兒時父母為我們所做的點點滴滴:父母不厭其煩為我們洗了多少的尿布,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教我們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我們系鞋帶、扣扣子、溜滑梯;教我們穿衣服、梳頭發;每天教我們背兒歌,還要絞盡腦汁,去回答我們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古怪問題。當時,父母做這些多麼的耐心,多麼的溫柔,總覺得有了我們再苦再累也是一種幸福。 朋友,人們常說父母恩最難回報。願我們能以當年父母對待小時候的我們那樣,耐心、溫柔地對待漸漸老去的父母,體諒他們,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哪怕只為父母換洗衣服,為父母喂飯送湯,為父母搽搽風濕油,按摩酸痛的腰背,握著父母的手,扶著他們一步一步地慢慢散步......讓我們的父母幸福快樂地度過餘生。學學陳毅元帥孝敬父母,給他們創造一個充滿愛的和諧家庭以安享晚年,那是父母的幸福,也是我們的幸福!
F. 哪些偉人的成材是與父母親的教育有著巨大關系的
你好!
岳飛的母親在他的背後上刻字(精忠報國).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G. 哪個名人是因父母教導成名的
岳飛,他母親姚姓。岳飛母親是女性的楷模,母教的典範。在國家危亡之秋,勵子從戎,教子盡忠報國,被國人尊為賢母,為中國歷史上三大賢母之一。「岳母刺字」成為中華民族母教的經典[3]。陳慕華、雷潔瓊、宋平、岳岐峰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為岳母墓題詞。岳飛生於宋朝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岳飛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員名將,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師北伐、壯志未酬的悲憤心情下寫的千古絕唱《滿江紅[2]》(此作是否為岳飛所作尚存爭議),至今仍是令人士氣振奮的佳作。其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人們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贊譽。
故事:岳飛不受楊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後還有不肖之徒前來勾引岳飛,倘若一時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會毀於一旦。於是禱告上蒼神靈和祖宗,在岳飛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字。該書敘述岳母刺字時,先在岳飛脊背上,用毛筆書寫,再用綉花針刺就,然後塗以醋墨,使永不褪色。
H. 關於父母關愛子女的名人故事
這是老漢曾經在網路知道對網友的回答,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一,一位母親獨自帶著兒子生活,一次隔壁發生爆炸,兒子耳朵聾了,這個熱愛音樂和小提琴的孩子從此一蹶不振。媽媽堅持讓他學琴,總在櫻桃樹下聽他拉琴,錄下來,然後走很遠的路去請老師指教,回來再指導因聾啞沒有音樂老師願意收的兒子。後來,母親花了許多錢給兒子買了助聽器,並送他去做康復訓練,兒子能說能聽了,回來拉琴給媽媽聽,卻發現母親沒有什麼反應,這才知道原來母親一早聽力也衰退了,為了陪他練手語,母親不再開口說話,於是聾啞了。。。
二,為了革命事業,父母四處奔波,毛岸英兄弟從小就過著「吃百家飯、走萬里路」的生活。
毛岸英是毛澤東的長子,為楊開慧所生,曾用名楊永福。1922年10月生於長沙,1950年10月犧牲於朝鮮前線。
1922年10月,毛澤東和楊開慧住在湖南長沙小吳門外的清水塘。當時,楊開慧懷有身孕,已經足月,卻遲遲不見分娩。毛澤東正忙於領導長沙泥木工人舉行聲勢浩大的罷工運動,每天回家很晚。有一天,他見楊開慧愁眉苦臉,就建議她別成天坐在屋裡,出去到嶽麓山一帶轉轉,或許可以生得快一些。第二天,楊開慧按照毛澤東的建議,出去走一走,果然,第三天即10月24日,孩子生了下來。毛澤東抱著這個又白又胖的頭生子,高興極了。正巧,那天是泥木工人大罷工勝利結束的日子,真是雙喜臨門。「就叫他岸英吧!」毛澤東給孩子起了個響亮的名字。
岸英從小就隨父母四處奔波,1924年到上海,1925年回韶山,1926年去廣州。之後,又赴長沙,奔武漢,直到大革命失敗,毛澤東開完「八七」緊急會議,才秘密把妻子楊開慧、保姆陳玉英(人稱孫嫂)和岸英三兄弟送到岳父家———板倉楊宅。毛澤東曾十分感慨地說:「為了革命事業,這些孩子從小就吃百家飯,走萬里路啊!」為了組織秋收起義,毛澤東又遠離親人了。此後,整整三年,毛岸英在媽媽的身邊讀書、成長。
I. 你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傑出人物,他們在幼年曾深受母親的教育和影響請舉出一兩個例子概括地敘述一下。
1、孟母三遷
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
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里定居下來了。等孟子長大成人後,學成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為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結果。
2、岳母刺字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飛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
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
岳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綉花針刺了起來。但「國」字沒有一點,象徵國內無首。刺完之後,岳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母親的鼓舞激勵著岳飛。
岳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後來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歷代人民所敬仰。
(9)當代哪些名人父母對他影響巨大擴展閱讀:
延伸閱讀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兒子一邊跟著她一邊哭,他的母親(曾子的妻子)說:「你回去,等我回家後為你殺一頭豬。」妻子到集市後回來了,曾子就要抓住一頭豬把它殺了,妻子制止他說:「剛才只不過是與小孩子鬧著玩兒罷了。」
曾子說:「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鬧著玩兒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學習的,並聽從父母的教誨。如今你欺騙他,是教他學會欺騙。母親欺騙兒子,做兒子的就不會相信自己的母親,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該用的辦法。」(於是曾子與妻子決定)馬上殺豬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