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如何做研究型的父母

如何做研究型的父母

發布時間:2022-05-11 05:59:48

❶ 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師 詳細�0�3

把教研工作進行到底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師?我們離研究型教師到底有多遠?這是我一直關注的問題,也是我一直想了解的問題。做研究型教師也是我一直以來的理想。面對新課程改革,做一名「研究型」教師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諸多教育理論及一些專家報告有關「研究型」教師的論述讓眾多一線教師很難看懂聽懂,因為這些報告理論太「高深」,與我們面臨的現實問題相隔太遠! 如何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師,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觀點,這個問題最初給我的印象有點說教的味道,「說教」本就是容易讓人排斥的,因為從學生到教師,我們接觸到的說教實在太多,我們雖然經常在說教,但對別人的說教也難免會生出排斥的心理。但當我聽了趙德成博士的報告後,像是真正找到了知己,細細體味,不斷反思,對做一名「研究型教師」有了新的深刻的認識和理解。老師們都認為自己熱愛學生,在教育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情感,可還是經常發現學生似乎不領情,師生關系存在問題。這是因為我們教師在實際生活中往往工作簡單,工作方法中主觀印象的含量遠遠高於智慧的含量。我們遇到學生問題,很少假設多種可能,只作單項歸因,而且對不同的學生都有這樣的歸因。在更多的情況下,根本不問原因,甚至不想知道原因,只要達不到要求,上來就管,就批。所以從我們的教育方法中較少找到專業色彩,也就是說,沒有學過教育專業的人,也完全能用這種方式工作。比如不理智生氣的發火,比如不假思索的評比,比如情緒化罰學生抄作業,比如不講方式刻意表揚某些同學,比如簡單化採用言語精神體罰,比如威脅式給家長打電話…… 這都屬於「非研究型」教育。與其說這是教育,倒不如說是在「管教」、「約束」。所以,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新型教師,提高專業水平,提高工作的「科技含量」、「智慧含量」,才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根本,成為研究型教師,那就要提高專業發展意識,不斷反思,並且在反思中提出多種假設,尋找多種解決問題的可能性,而不是想當然的急於處理。 比如學生早戀,這是每一位老師都會遇到的問題,也是令人頭痛的問題,處理不好,會對學生產生不好的後果。嚴加管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等等似乎都不是包治「早戀」的靈丹妙葯。要解決這個問題,起碼要找到病因。其病因有哪些呢? 1、青春期的必然,這是生理原因;2、精神空虛,尋求刺激;3、缺少關愛,尋求補償;4、盲目效仿,從眾心理;5、日久生情、自然發展;6、成績不好,尋求成功感覺……不同的病因,解決方法會不同。 再比如學生成績下降,那必然是有原因的。是不是就是學習態度問題?是不是早戀?恐怕也不能如此簡單。成績下降的原因是實際上很多:學習方法不適合;休息不好,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家庭有變故;與不良人員交往;生病等等,不做多種假設,不深入學生生活、不深入學生內心作細致了解盲目下葯,必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對於品學兼優的學生要進行嚴格自律教育;對於問題學生要進行信心教育,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對於單親家庭學生要進行愛心教育;對於偏激的學生要進行健康心理教育,使他們正確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對於自私自利的學生要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對於性格內向的學生,要進行交往合作教育…… 我深深感到,做一名「研究型」教師,並不是閉門造車,而是面對學生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多種假設,從不同的側面考慮問題,尋找病理原因,經常調整治療方案,方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有了做研究型教師的思維方式,我們老師就不會怨天尤人,正如渴望豐收的農民對待田裡需要施肥等待灌溉的莊稼,無時無刻不傾注關愛和期望。。。 一、我們離研究型教師到底有多遠? 什麼是研究型教師?研究型教師就是具有較強的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的教師。新課程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實驗、獨立進行科技製作、研究一些新科技問題並完成相關的科研學習報告、進行社會調查以及擴展性學生等多項課題研究工作。學生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取決於教師對研究課題的內容、過程、方法以及相關綜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導學生裝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我們中學教師必須角色轉變,由「教書匠」轉變為「教育家」——教育教學問題的研究者,即研究型教師 二、在中學如何進行教育科學研究? 研究並不是學者們的「專利」,最貼近教育實際、最貼近學生生活的,無疑是我們這些天天泡在課堂上、天天與孩子們打交道的教師,因為豐富的教育生活經歷和經驗,正是教育科學研究的源頭活水。古今中外許多著名的教育家,大多親自辦過學或做過教師,有自己的「教育實驗場」。如誇美紐斯長期擔任拉丁學校校長,赫爾巴特創辦過實驗中學,蘇霍姆林斯基在帕甫雷什中學教了20 多年書,中國古代的孔子也從20 多歲便開始從事教育活動。 很多事實都說明作為教師的教育科學研究與作為學者的教育科學研究有一個最重要的區別,就是教師的直接參與性和教育目的的功利性——教師的研究往往針對自己在教育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在這個意義上,教師的研究活動又將作為教書匠的教師和作為教育家的教師區別開來。有人曾經說過:同樣有30 年的教齡,對於教育家和那些平庸的教書匠而言,含義是大不相同的。因為教育家教30 年同樣的課本,他年年在備新課,年年在出新教案,他每天每月每年都在根據學生的新變化創造性地安排自己的教學活動。他名副其實地「教」了 30 年,創造了30 年。而教書匠的講義常常是30 年一貫制,他年年用老方法,年年講老內容,每天每月每年都有在重復自己。所以,他雖然有30 年的教齡,但充其量只能說,他「教」了1 年而重復了29 年。因此,有意識地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對於提高教育活動的創造性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學習我發現:很多成功的教育家都告訴我們一個最簡單的做教育科研的方法,就是所謂的「教育反思」。養成對自己的教學與教育活動進行評價與反思的習慣,是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基點,通過教學日記與教育筆記,可以較好地記錄下「教育反思」的成果。「教育反思」的許多成果,本身就可以以筆記、小品、日記、問題探討的形式正式發表。而在「教育反思」的過程中或基礎上,系統閱讀教育科學的理論著作,系統學習教育科學的研究方法,就能使自己更上一層樓,用新的視角去審視教育問題,把個別經驗上升到一般理論。所以,及時地系統學習尤為必要。 三、怎樣提出研究課題? 在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動機之後,確定研究課題就顯得十分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研究的真正起點。「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的或者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待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那麼,究竟怎樣提出問題呢?基本途徑不外乎以下5 個方面:一是從社會發展需要提出問題,二是從學科建設需要提出問題,三是從教育實踐中提出問題,四是從當前國內外教育住處的分析總結事提出問題,五是從不同學科的交接點中提出問題。 對於我們這些剛剛從事教育研究的教師來說,更便捷最有效的途徑,是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提出問題。而在確定課題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研究課題不應大而無當。研究課題愈大,所需要的知識背景與研究功底也愈深,許多大的問題要耗費一個人甚至幾代人的心血。王國維先生曾經用「獅子搏兔用全力」來比喻研究工作要「小題大作」,是很有道理的。作課題「角度要小,挖掘要深」(魯迅語)。第二,研究課題的制定要注意搜集資料與信息,避免重復勞動。有時課題的內容很好,是大家非常關心的「熱點」問題,但你的視角與方法並無新意,別人已發表過類似的成果,如果你對此不予關心 ,很可能要做無用功。第三,研究課題的選定要注意主觀與客觀兩方面條件。所謂主觀條件,是指研究者本人的知識與經驗積累以及對問題的興趣,如果選擇自己長期思考並積累了大量素材的問題,選擇自己在實踐中經常碰到的問題,往往容易激發信心與責任感,易於提出創造性的見解。所謂客觀條件,是指必要的資料、設備、時間、技術、能力等。第四,要注意別人容易忽視的問題,才能早出成果,使成果具有新穎性。第五,要注意學習與思考相結合,學會在學習中超越,在學習中發現。學習與教研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閱讀書刊的過程中,本身就可以發現問題,尤其是發現權威者的問題,寫成商榷性的文章,本身就是教學研究的成果。 四、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師 1、教學觀念的轉變 新課程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及其主體性,建立一種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創設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自我發展,並且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友、精神教練、信息平台、活字典、人生的引路人。 2、教學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要求改變以往課程實施中重結論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狀況,實現以培養學習能力而能終生會學的主動探究式學習。這就要求教師改變灌輸式、注入式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 3、實施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就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某些問題運用知識主動選擇加以研究,從而獲得知識、增長見識、發展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因此,開展研究性學習並不難,關鍵是教師平時要多收集自己和學生學習生活及社會生活中有價值的疑惑問題,然後以這些疑惑問題為切入點選出鮮活的課題指導學生進行研究。 4、參與校本課程開發 校本課程就是以校為本,充分利用學校及其周邊環境的資源優勢,為解決學校、教師、學生的實際問題而開設的校級課程。目前校本課程的開發沒有固定的模式,也沒有現成的經驗,大致可以分為五類:科學素養類、身心健康類、人文素養類、職業技能類、學科拓展類。 想實實在在搞點研究,是我多年的理想,但由於既缺少理論,又缺少實踐,一直苦於無處下手。

❷ 如何做好父母

1、不要錯過孩子發展關鍵期
發展的關鍵期是指人類的某種行為、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在某個時期發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而這些孩子的關鍵期是不能錯過的,家長需要抓住這些關鍵期,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
如果在發展關鍵期對孩子施以正確的教育,他學習起來既快又好,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錯過關鍵期,學習就需要花費幾倍的努力才能彌補,甚至將永遠無法彌補。
2、懂得孩子的需要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樣才會「好」,孩子需要具備什麼素質,才能爭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許多父母把教育目標鎖定在「考大學」上。事實上,並非只有上大學才有機會,也並非上了大學就一定有機會。
只有孩子擁有積極的態度,自己獨立的能力,那才是孩子基本幸福的保障,所以家長需要清楚知道孩子想要的是什麼,不要強加自己的思想給孩子。
3、家庭和睦
一個和睦的家庭,有愛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是很有幫助的,所以做為合格的家長就需要做到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要相親相愛的,保持家庭和睦。

4、做好榜樣
最好的楷模莫過於以身作則,你如果想孩子什麼樣,你自己先要做到什麼樣,例如希望孩子好好用功學習,那家長也要做出一個樣子來,讓孩子常能看到家長看書看報或者用心鑽研的好狀態。
5、親子溝通
家長要理解和尊重孩子,要肯定孩子的進步,而關於孩子的學習及生活情況,家長要做到心中有數,不能一味放手讓孩子長輩管,而自己再不過問,一定要抽時間陪孩子,哪怕是一點點時間。

❸ 話說如何才能做好一個父母呢

父母要分清對孩子真愛和溺愛的問題。孔子說:愛焉,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提醒我們要讓該子們經受勞動的磨練,要常常給予他們忠告。古代先賢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也是說要替子女看遠些。

❹ 如何做一個研究型的父母

首先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為得是做個合格的家長,然後每天讀書。看一些新聞時事,然後慢慢找到良好的個人興趣愛好,樹立目標,每天朝著自己的目標而奮斗,做到刻苦而努力,你的行為自然會影響到你的孩子,你的身教有助於孩子的成功。

❺ 如何做新時代的父母

一、 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做好榜樣作用

家長做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為人師表。古語道:其身正,有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家長品行不端正,就無法行使教育的權力。孩子從小到大,家長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對其性格、品德發發展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孫敬修老前輩曾對家長們說:「孩子們的眼睛是照像機,腦子是錄音機,你們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們的心上,要做好榜樣啊!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二、 更新成才觀念,明確培養目標,使孩子全面發展
將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是每個家長都關心的問題。《浙江日報》登載:在一項調查中反擊,92.7%的家長希望孩子具備大學學歷。這種高度期望反映了當今家長對成才觀念的誤解。由於這種,家長們活得很累,很多家長在孩子出生前就為他設計了一條輝煌之路,上重點幼兒園、重點小學、重點中學、名牌大學,出國留洋、直至功成名就。孩子出生後,特別是到了幼兒期,家長就開始忙於奔波於各種學習班,忽兒讓孩子學鋼琴,學電子琴,忽兒讓孩子學畫畫,忽兒又讓孩子學書法……,一些家長視孩子為私有財產,子女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為達此目的,或物質刺激,或棍棒教育,以至於年幼的孩子盼望著自已能象爺爺奶奶那樣退休就好了,就可以不學習了。心理學研究表明,適度的期望是孩子健康成長和正常發展,甚至釀成悲劇。南京一姓胡工人因三歲獨生兒子背不出一名唐詩竟將孩子一腳踢死;孩子為逃避練琴而傷殘自已手指的事也時有發生,這些教訓應引家長深思。家長應更新成才觀念。

三、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家庭是人基本固定的生活場所,人的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兒童的生存離不開家庭,首先家長應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家庭要形成比較固定的生活作息和學習時間,長此以往會促使時間觀念的形成,為今後走進幼兒園、學校、社會,自覺遵守集體紀律,維護社會秩序,講究社會公德的良好品行形成打下基礎。

四、認真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
家庭教育是一門多學科的綜合教育學,它涉及內容廣泛,包括心理學、教育學、倫理學、美學、衛生學、營養學等等。高爾基說,教育孩子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善於教育他們,這就是國家的一樁大事了,這需要有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

對於家長來說,不要求每個人都成為教育專家,但需要家長們能了解孩子成長發育中的規律,家長要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點,掌握個性,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為此家長們應擠出時間來學習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要想孩子好好學習,父母首先天天向上」。

五、積極配合社會、集體對孩子進行教育
家庭教育、集體(托幼園所、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的三大組成部分。在這三部分之中,家庭教育是基礎,無論在時間、教育內容、教育方式上都具有優勢,是其他兩種教育替補不了的。但這都不影響其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即要把兒童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全面發展的21世紀的建設者,所以三方面的教育要相互配合和協調。
總之,如何新時代的家長是需要為人父母認真對待的事情,家長們從事的事業是塑造人類靈魂的事業,孩子有如一本書,而父母既是這本書的責任編輯,也是這本書的忠實讀者,祝願父母都成為新時代的合格父母。

僅供參考

❻ 如何做好父母從哪些方面做好

做好父母,應該從一點一滴做起唄,對孩子的教育,對孩子吃穿,都是做父母的責任

❼ 怎樣做父母

未成年人的成長和成才問題,是當今全國人民都關注的一個熱點。 國家的形勢這么好,各項建設事業蒸蒸日上,需要大量各種不同的人才,為青少年展示自己的才華提供了廣闊的舞台。無數機遇在等待著今天的青少年。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教育手段的不斷進步,為青少年的成長提供了越來越好的條件。這一代青少年是幸福的,值得羨慕的。 同時,社會的發展太快,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結構急劇地變動,人們勞動和生活的地域,勞動的類別和方式,需要掌握的技術和知識,人們經濟關系、社會交往、需要處理的信息,都在發生著而且還將繼續發生巨大的變化,面臨的競爭會更激烈,前進途中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陷阱,挫折將更是常有的考驗。這些都將是放在青少年面前的嚴峻挑戰。 在這樣的時刻,國家和民族振興的希望寄託在未成年一代的身上。在這樣的時刻,億萬家庭的父母、祖父母都在殷殷地期盼著新一代的成長和成才。 但是許多家長發現,自己的期望往往不能完全實現,有時甚至得到的是同自己期望相反的效果。應該承認,現在大多數家庭的生活條件比過去大有改善,為子女教育所作的投入也是過去不能比似的。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自然在他們身上會集中更多的關注。怎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成了許多家長揮之不去的苦惱。他們往往問:現在的孩子怎麼啦?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問題首先在家長自己身上。要使子女成為合格的人才,家長就要先做合格的家長。 合格的家長當然首先應當是合格的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才能教育好孩子,而不是給孩子做壞榜樣,不是給孩子傳播惡習。但是,只是這樣還不夠,還必須要掌握正確的教育子女的方法。 人的成長、成才,同其他事物一樣,是有其自身的規律的,只有按照這個規律辦事才能成功。研究這個規律的科學就是教育科學。孟子早就說過:「未有學養子而後嫁。」一般地說,人們不可能在生兒育女之前就很好地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學,事實上只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學習和補充必需的知識。但千萬不能把教育子女這件大事等閑看待,以為不需要學習就可以無師自通,以為可以只憑自己的願望、想像就隨心所欲。許多家長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了矛盾,遭到了行不通的事,也想到了學習。首先是看別人是怎麼做的,然後學人家成功的方法。結果是有的成功了,有的卻不成功。因為照搬來的辦法並不見得一定適合看書孩子的情況。所以,要成為合格的家長,還必須認真地學習一點必要的教育子女的科學知識。 全國婦聯、教育部等九部委決定,共同發起在全國開展「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是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重要措施,也是適應廣大家長要求的重要行動。這項活動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家長素質,幫助家長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營造有利於兒童健康快樂成長的家庭環境。為此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組織專家們編寫了《》的讀本,全面地論述了如何指導孩子做人、學習、健體、健心、生活、審美、實踐、創新等方方面面的問題。讀本有鮮明的時代感,收集了大量的實例,據事論理,深入淺出,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相信廣大家長通過讀書活動都能有所收獲,對於教育子女的目標、原則、方法會有新的認識,新的啟發。 現在的未成年人都是共和國的小公民,他們將為共和國的騰飛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就自己的一份事業。每個孩子都應當是成功者。關鍵是要適應時代的要求,掌握教育的規律,從孩子不同的實際狀況出發,創設適當的條件,精心地實事求是地循序漸進地做好教育和引導工作,並且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很好地結合起來。

閱讀全文

與如何做研究型的父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大學主要職責范圍 瀏覽:791
70歲老頭吃偉哥 瀏覽:393
重陽節作文給爺爺洗腳 瀏覽:807
大棚里的長壽花是怎麼養的 瀏覽:116
體檢結果紅黴素偏低怎麼辦 瀏覽:378
小明孝敬老人的一段話 瀏覽:532
近水體檢中心怎麼樣 瀏覽:795
如何加入老年人社保 瀏覽:6
社會實踐孝順父母 瀏覽:778
孩子敬老院慰問 瀏覽:85
寶雞老年大學學費是以 瀏覽:284
老婆出軌孝順 瀏覽:685
老年人說話聲輕怎麼回事 瀏覽:287
養生店泡腳多少錢 瀏覽:27
長壽習慣是什麼意思 瀏覽:754
中年人上老年大學條件 瀏覽:957
鹽城市養老保險處 瀏覽:304
又什麼枸杞養生 瀏覽:662
重慶長壽老賴 瀏覽:433
老年人買什麼洗衣機好用 瀏覽: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