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做一名成功的父母
第一句: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
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親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我接觸過這么多的傑出的父母,沒有一個是輕易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優秀的母親甚至說:很多人都認為我很輕松,說你的孩子那麼優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連晚上睡覺其實都有一個眼睛是睜著的!好母親防患於未然,而不合格的母親是,孩子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了,甚至教師都已經找孩子談話了,她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
全國首屆傑出母親沈麗萍同志是個畫家。她為了學畫,不僅上了大學,而且還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不僅買了書籍,而且還參觀了數不盡的畫展,聽了數不盡的學術報告。可是卻從來沒有意識到培養孩子也應該花時間,直到孩子因為空難導致身體嚴重殘疾之後,她才開始真正學做母親,並且由於自己的努力,最終幫助孩子戰勝殘疾,成為被挪威人民贊譽的中國英雄。
第二句: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
我接觸過數百位優秀的父母,他們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費盡心思,就像沈麗萍所做的那樣,如果還是由她親口所說,人們是不會想到她在兒子王嘉鵬的成長背後付出了那麼多的心血。她的同事朋友們都說:你除了當時飛機掉下來沒有辦法外,其他的你都做到了極致,你沒有耽誤這孩子。可是要做到這一點又是多麼不容易啊!
有些人可能會說,有那麼多的父母大字不識一個,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嗎?其實,文盲並非不會教育,這些父母同樣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 焦點訪談》節目曾介紹過世界中學生奧數金牌獲得者安金鵬的事跡。他家裡極窮,考取了重點中學,卻沒有錢上,父親說讓孩子去打工,人家上了大學還沒有工作呢,更何況你能不能考上大學還不知道。但母親堅決不同意,將家裡唯一的一頭驢賣了。孩子在中學里是唯一一位連素菜都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連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這樣來說孩子全靠自己了吧?當面一問才知道,雖然這位母親連小學都沒有畢業,但她卻讓自己的孩子在小學之前就把四則運算做得滾瓜爛熟。僅此一點又有幾個大學畢業的父母能夠做到呢?
第三句: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
很多父母將孩子的不好的習慣怪罪到學校身上,怪罪到教師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獨沒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實孩子身上的多數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不好的習慣都是我們父母在地有意無意培養出來的。就像上海人說上海話吃上海菜,四川人說四川話吃四川菜一樣,彷彿生來就會不需要培養,而事實並非如此,父母每時每刻都在教,以至於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教,這就是潛教育,比顯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質教育。
優秀的孩子多是優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物。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問題的最大製造者,同時也是孩子改正錯誤與缺點的最大障礙。當務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沒有父母的改變就沒有孩子的改變。沒有不想學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學好的孩子,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因此在罵孩子的之前罵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徹底地改變自己。
第四句: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
關於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全社會都要有正確認識。應試教育是學校和家長都迴避不了的問題,需要學校和家長共同適應。應試能力教育與素質教育並不矛盾,沒有應試能力的素質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據統計,我國有近1000萬閑散的未成年人。所謂閑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應在學校讀書而不願讀書,選擇輟學的孩子,這其中94%是學業失敗的結果,學業落後、厭學、逃學、離家出走成為當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幫助孩子適應應試教育也就成了我們父母的一份應盡的義務,而幫助孩子減負的最好辦法是我們父母增負,就是我們父母能夠成為孩子的導師。
好成績當然是學校老師帶出來的,但在應試教育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這些好成績正越來越多地浸透著父母的汗水。第五句: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
對於孩子進入初中、高中的家長來說,普遍存在一種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難以溝通。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與進入更年期的母親的沖突更多,不僅是因為處於內在的心理動盪期,更重要的是兩者的外部壓力都很大,孩子面臨的是升學的壓力,母親面臨的是事業的壓力,這就更需要加強溝通。
優秀的父母在這方面大都做得很好,他們良好的溝通來源於自覺地遵循了以下這三條原則:
第一個步驟是傾聽,就是讓孩子把話說出來,並且聽懂孩子話里的真實意思。
第二個步驟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結果往往是有道理的。
第三個步驟是建議,就是有道理孩子並不一定就能採取正確的行動,因此父母這里應該給予建議。
在這三個步驟中,傾聽是父母們做最差的。
每一個孩子都是伴隨著問題成長的,每一個父母也都是伴隨著問題成長的,不碰到的問題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問題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關鍵是要像那些優秀的父母們那樣能夠靜下心來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六句:好成就都是化出來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懷,比胸懷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品德。
遺憾的是,現在對品德重視的人不是越來越多,而是越來越少了,以父母們談品德教育等於不合時宜。至於說到一個人的胸襟和抱負,更是我們父母們不願聽的海外奇談,因為與當下的考試分數無關!
而其實這些正是一個人成長中最重要的。我們在看人物傳記時常常都會對傳訊主幼年時的不同凡響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這種成就動機對一個人的影響巨大。
意志、胸懷、品德等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過父母的說教等顯教育就能產生效果的,而是通過父母的行為即潛教育化進孩子的血肉里的。
讓孩子養成大襟懷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讓孩子多讀名著,多讀偉人的傳記,讓孩子從小學會用偉人的眼光來看社會和自己。
2. 怎樣正確養出自信的孩子高層次的父母都是怎樣做的
在物質方面一定要盡量滿足他,在精神層面上要引導他去思考,這樣他有豐富的人生內涵,他就會越來越自信。
3. 小孩子犯錯後,低層次的父母和高層次的父母都是怎麼做的
最近這種方式好像“失效”了,無論她怎麼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就像是沒有聽見一樣,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而且不知悔改。看著孩子這個樣子,她真的是氣不打一處來,有時候都想直接上手教育了。
3、先安撫情緒,再進行教育
如果孩子還處在生氣、委屈當中時,我們可以先安撫孩子的情緒,讓他們冷靜下來,然後再進行教育。這時候,他們也會更願意聽進去你的教誨。
4、發揮榜樣的力量,並以身作則
如果孩子不願意聽你講道理,那麼我們不如換一種方式,可以用孩子喜歡的人或者事物做例子,發揮榜樣的力量,讓孩子向他學習。這樣做之後,枯燥的講道理就會變得具象化,孩子更易接受。而且,如果家長們能夠以身作則,效果會更明顯。
4. 真正高層次的父母,都是怎麼教育子女的
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真正高層次有素養的父母從來不會凌駕於孩子之上而是會把自己當做同齡人,這樣才更加的有說服力。
5. 生活中,高層次的父母是怎樣做孩子引路人的
每個家庭在打算要小寶寶時都把生活想得太簡單,都想做個慈父慈母。可是,生活中總是充滿著各種煩惱和壓力,不僅有忙碌的工作,還有做不完的家務,如果碰上不聽話的孩子,簡直生活分分鍾爆炸,但讓孩子每天生活在充滿怒火的家庭中,對孩子的不良影響是終生的,父母在孩子們面前有怎樣的表現,最後就會收獲怎樣的孩子。
1、如果經常發脾氣的父母,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孩子變得喜歡逃避問題,是因為父母經常用錯誤的事情一遍又一遍懲罰他們,他們害怕父母責備所以逃避問題。父母喜歡把孩子跟別人家的對比,時間久了,孩子更沒有自信,反而以為父母不喜歡他們。因此要多給孩子鼓勵,少給孩子指責。孩子變得更加依賴了,家長要反思自己,因為替孩子決定的事情太多了,總是阻止孩子做很多事情,因此孩子一旦脫離父母的引導,就會迷失方向。
讓孩子說出心裡話,和孩子做朋友,打開孩子心裡秘密。孩子變得嫉妒、敏感、怕受傷,是因為我們的家庭沒有寬容和溫暖。要多製造儀式感,讓孩子感覺他們很被重視,多理解孩子,孩子才會更加理解家長,將心比心。
6. 低層次父母,喜歡不停地講道理,那麼高層次父母,會做什麼呢
寶媽群里有人問:「給孩子講道理,他不聽怎麼辦?」這一問,有不少寶爸寶媽們紛紛表示認同:
孩子一上街,就要買玩具,而且買的都是家裡有的。跟他一遍遍講道理,不但不聽,還在地上撒潑打滾。跟孩子說了不要把水撒地上,地板滑會摔跤,他就是把你的話當耳邊風。要孩子穿外套,不然天冷會生病。怎麼說都不聽。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一遍遍地告訴孩子道理,剛開始他可能還聽一聽,但後來,他要麼不聽,要麼當做沒聽見。是孩子耳朵出現問題了嗎?顯然不是。不少父母在育兒過程中,都會被這個問題困擾:「孩子不聽,甚至抵觸我們講道理。」
《正面管教》中有一句話:只有當孩子感覺更好的時候,他才能做得更好。
責備使人退縮,鼓勵使人前進。拋去「講道理」,從孩子身上發現亮點,找出優點,每天拚命誇他、鼓勵他。低層次的父母喜歡不停地講道理。而高層次父母,會做好這2件事,你的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7. 低級的父母在給孩子講道理,高級的父母是怎麼做的
怎麼教育好孩子,讓孩子能健康茁壯的成長,最後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大概是天下所有父母都非常苦惱的問題了,之前的許多育兒經驗告訴我們要跟孩子講道理,讓孩子自己去理解問題,但是事實證明,孩子是不能講道理的。
8. 有錢才能「見世面」正確嗎高層次的父母,怎樣讓孩子見世面
有一個帖子:"見過世面究竟有多重要?"
其中一個回答讓無數網友產生共鳴:會講究,能將就,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見過世面的他們自然會在人群中散發不一樣的氣質,溫和卻有力量,謙卑卻有內涵。所以在近幾年,讓孩子見世面成為很多家長的關注點。
比如最近經常出現在微博熱搜的黃磊的女兒多多,因為曾參加過《爸爸去哪兒》的綜藝節目而深受大眾喜愛,隨著多多的長大,她的氣質也越加掩蓋不住。多多被爆從2歲時就開始接觸話劇,至今去過40多個城市,演出近500場,見過各種世面的她,令黃磊無限驕傲。
很多家長在看到這種報到時,總是忍不住感慨"多有錢啊,多好的教育啊",於是,家裡較為充足的家庭,會為了讓孩子能夠有一點點接近"好氣質、世面廣"的形象,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各種砸錢讓孩子各種出去旅遊"見世面";而家庭情況並不允許的家長,又會自怨自艾,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多讓孩子出去見世面。
我常常在周圍親戚朋友中見過這種情景,他們片面地認為"見世面是有錢人的活動",把他們看作是對等的關系,但其實不是的,見世面絕對不是有錢人的活動。
打開孩子的眼界,其實不只是從自身條件入手,網友就曾調侃過"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不僅能通過討論來提高對某件事的見解,還能鍛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孔子也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通過在人際交往中,了解對方不同的觀點見解,也是變相地提高孩子的眼界,讓他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一件事情。
在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有很多不公平,有人抱怨自己出身,也有人怪自己賺錢不夠快,沒辦法給孩子很優越的生活等等,但其實生活都是有失有得的,從辯證的角度看待,你獲得的,不一定就比別人少,不一定需要通過砸錢,才能讓孩子"見到世面"。
"見世面"不一定等於花錢,不一定等於旅遊外出,我贊同這其中有他們相通的地方,但決對不是對等,所以,還抱有"砸錢可以讓孩子增長世面"的想法的家長,我勸你好好重新思考。
9. 如何做個成功的父母
一 做父母需要學習: 當父母的,真的需要學習,尤其是今天的父母,更是需要學習。那麼父母都應該學些什麼呢?首先,父母應該學習新的教育觀念;其次,父母要學習一些科學的養育知識;第三,父母要學習一些心理學的知識,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