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文古人在日常如何稱呼自家的父母
http://www.1155815.com/bbs/viewthread.php?tid=27539
(1)父母:父母是親屬中最重要的親屬,除「父母」、「雙親」、「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稱外還有「高堂」、「嚴君」、「尊親」、「嚴親」、「兩親」、「親闈」等以及文人筆下的「所生」、「椿萱」等對父母的代稱。 3J8l8Q-D7d"h/w
,s;V"K7G!D%A$e1O"\中國節日民俗文化交流|普及民俗知識|推廣節慶文化(2)父、父親:是對父親古今習見的稱呼,還可以稱父親為「公」、「翁」、「尊」、「大人」、「嚴君」、「爺」、「爹」、「爸」、「老子」等。 專業的民俗節慶交流網站,介紹和交流中華民族60多個傳統節日,以及各地方各民族的民間文化和習俗風俗,大量節日素材和資料信息,擁有個人空間的博客、相冊、商品、書簽、圈子、論壇、賀卡、許願等6h&S%R+}.R*Y-L
8R-O9P9D6W%D專業的民俗節慶交流網站,介紹和交流中華民族60多個傳統節日,以及各地方各民族的民間文化和習俗風俗,大量節日素材和資料信息,擁有個人空間的博客、相冊、商品、書簽、圈子、論壇、賀卡、許願等(3)尊:古代常見的敬稱用語,稱自己的父親可稱「家尊」,稱對方的父親則稱「令尊」。
5w#k7{8o9p%~&p%V!i)t中華民俗節慶網社區民俗,民俗村,民俗文化村,民俗風情,中國民俗,中國民俗網,民俗文化,節慶,中國節慶網,節慶活動,節慶禮品,節日,中國傳統節日,快樂的節日,春節,端午,中秋,簡訊,賀卡6v:T7_,S'_&\
(4)爺:古代對成年男子較廣義的稱呼,宋代開始用作對祖父之稱,魏晉南北朝就用作對父親之稱,或寫作「耶」。
4A#]0q;G2k5V"A3_專業的民俗節慶交流網站,介紹和交流中華民族60多個傳統節日,以及各地方各民族的民間文化和習俗風俗,大量節日素材和資料信息,擁有個人空間的博客、相冊、商品、書簽、圈子、論壇、賀卡、許願等專業的民俗節慶交流網站,介紹和交流中華民族60多個傳統節日,以及各地方各民族的民間文化和習俗風俗,大量節日素材和資料信息,擁有個人空間的博客、相冊、商品、書簽、圈子、論壇、賀卡、許願等3~ {'^:I/G2c9^$F
(5)母:是對母親最常見的稱呼。而在古代對母親的稱謂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對成年婦女或老年婦女的泛稱。其中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媽」、「慈」、「家家」和「姊姊」等。 中國節日民俗文化交流|普及民俗知識|推廣節慶文化8}0[;v7q({ G
4_4D-]/`4N:k&?1[5` J9z專業的民俗節慶交流網站,介紹和交流中華民族60多個傳統節日,以及各地方各民族的民間文化和習俗風俗,大量節日素材和資料信息,擁有個人空間的博客、相冊、商品、書簽、圈子、論壇、賀卡、許願等(6)繼母:如果自己的母親去世、離異或被父輩逐出,則稱續娶之妻為繼母、繼親、後母、假母、續母。
!M!C/e.b0Q&i Xwww.1155815.com中國節日民俗文化交流|普及民俗知識|推廣節慶文化4d1@)b-Z o,s;p7G4m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親離家之後還能相見,則稱為出母。 專業的民俗節慶交流網站,介紹和交流中華民族60多個傳統節日,以及各地方各民族的民間文化和習俗風俗,大量節日素材和資料信息,擁有個人空間的博客、相冊、商品、書簽、圈子、論壇、賀卡、許願等3r&k7I4G:N9\:h.x0Z
0Z3G h2p W中華民俗節慶網社區(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稱自己的生身母親為「生母」或 「本生母」。
$~(H9W!}7R*@)lwww.1155815.com中華民俗節慶網社區-V/X7_(T5`$T:i/s3d0H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則稱父親之妾為「庶母」、「少母」、「諸母」、「妾母」。
.w:r,i9g-L#c+\;N&a中國節日民俗文化交流|普及民俗知識|推廣節慶文化
,d3W2v$~7a,}民俗,民俗村,民俗文化村,民俗風情,中國民俗,中國民俗網,民俗文化,節慶,中國節慶網,節慶活動,節慶禮品,節日,中國傳統節日,快樂的節日,春節,端午,中秋,簡訊,賀卡(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時期對母親的兩種特殊稱呼。
%c%P&K2B:}!V5r中國節日民俗文化交流|普及民俗知識|推廣節慶文化
$J!k)L ^/s&x%n'a中華民俗節慶網社區(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無論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對父親的妾都可以稱為「姨」、「姨姨」、「阿姨」。 'U"g#I4C1};Q+P:x1j)[
2y/O,h9O+L:p6_4}.e中華民俗節慶網社區( 12 )義父:指是在自己的父親之外再拜認某人為父,這個「義」字有外加、假、代、自願等意。 www.1155815.com:|&S9v&G |._/w/A8r
www.1155815.com'C,u7O$Z(V8Q+X9p0x7S*f
( 13 )義母:指是在自己的母親之外再拜認某人為母。 中華民俗節慶網社區"a)d3w+z!S
❷ 古代給父母寫信怎麼稱呼父母
我也在煩惱這事呢,估計是父親大人吧。。。
❸ 在古代人們把給爸爸媽媽寫信稱作什麼
漢以前稱為,「雙鯉魚」(也就是雙魚)就是古代的信封。
這種信封和現在用紙糊成口袋形的信封不同,它是用兩塊魚形的木板做成的,中間夾著書
❹ 我國古代對父母稱呼都是怎麼叫的
父母同稱高堂、椿萱、雙親、膝下。
父母單稱家父、家嚴;家母、家慈。
父去世稱先父、先嚴、先考。
母去世稱先母、先慈、先妣。
對對方母親稱令堂、太君,對對方的妻子稱令正,對對方妻父稱泰山、冰翁,對對方兄弟稱昆仲、昆玉、令兄(弟),對對方的兒子稱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對對方的女兒稱千金、玉女、令愛等等,因多見於口語。
(4)古人寫信如何稱呼父母擴展閱讀:
相關尊稱:
1、對帝王的敬稱有萬歲、聖上、聖駕、天子、陛下等。駕,本指皇帝的車駕。古人認為皇帝當乘車行天下,於是用「駕」代稱皇帝。
古代帝王認為他們的政權是受命於天而建立的,所以稱皇帝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帝,就告訴在陛(宮殿的台階)下的人,請他們把意思傳達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稱皇帝。
2、對皇太子、親王的敬稱是殿下。
3、對將軍的敬稱是麾下。
4、對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稱:對使節稱節下;對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稱閣下,現在多用於外交場合,如大使閣下。
5、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有令、尊、賢等。令,意思是美好,用於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閫(對方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
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尊命(對方的囑咐)、尊意(對方的意思)。
賢,用於稱平輩或晚輩,如賢家(稱對方)、賢郎(稱對方的兒子)、賢弟(稱對方的弟弟)。仁,表示愛重,應用范圍較廣,如稱同輩友人中長於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等。
6、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如「子路從而後,遇丈人」(《論語》)。唐朝以後,丈、丈人專指妻父,又稱泰山,妻母稱丈母或泰水。
❺ 古代人怎麼稱呼父母
以下供參考:
家嚴,家父:指自己的父親
家慈,家母:指自己的母親
舍妹\弟:指自己的弟弟,妹妹
小犬:對自己兒女的謙稱
拙荊\賤內:對自己妻子的謙稱
另外,令郎是尊稱對方兒子
令尊\令嚴:尊稱對方父親
令堂\令慈:尊稱對方母親
令愛\令媛:尊稱對方女兒
❻ 請問古代書信怎麼開頭結尾對父母的稱呼怎麼說啊
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親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時常依於父母膝旁,家書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對父母的親愛、眷依之情。
與「啟辭」相仿,舊式書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結語套辭,現時各界文化人士的書簡中,仍頻見使用。這里不妨臚列若干,供參考。
書短意長,不一一細說。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備。不贅。
書不盡意。不盡欲言。臨穎不盡。
余客後敘。余容續陳。客後更譚。
(6)古人寫信如何稱呼父母擴展閱讀:
正文是書信的主要部分。寄信人要向收信人詢問、回答,敘述的內容,都在這里表述。
正文要另起一行,空兩格寫起,轉行時頂格。根據內容可適當分段,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1)單獨成行,空兩格寫起。向收信人表示問候。
(2)另起一段,空兩格寫起。說明何時收到對方來信,表示謝意;或者詢問對方情況,表示關懷。總之,應首先談對方的事情。
(3)談自己的事情。每一件事都要分段寫,使對方一目瞭然。回答對方的問題要有針對性,有的放矢。
(4) 可寫有何希望、要求或希望再聯系的事項。
❼ 古代人叫自己的父母怎麼叫
古代人如何稱呼自己以及家人
(1)父母:父母是親屬中最重要的親屬,除「父母」、「雙親」、「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稱外還有「高堂」、「嚴君」、「尊親」、「嚴親」、「兩親」、「親闈」等以及文人筆下的「所生」、「椿萱」等對父母的代稱。
(2)父、父親:是對父親古今習見的稱呼,還可以稱父親為「公」、「翁」、「尊」、「大人」、「嚴君」、「爺」、「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見的敬稱用語,稱自己的父親可稱「家尊」,稱對方的父親則稱「令尊」。
(4)爺:古代對成年男子較廣義的稱呼,宋代開始用作對祖父之稱,魏晉南北朝就用作對父親之稱,或寫作「耶」。
(5)母:是對母親最常見的稱呼。而在古代對母親的稱謂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對成年婦女或老年婦女的泛稱。其中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媽」、「慈」、「家家」和「姊姊」等。
(6)繼母:如果自己的母親去世、離異或被父輩逐出,則稱續娶之妻為繼母、繼親、後母、假母、續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親離家之後還能相見,則稱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稱自己的生身母親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則稱父親之妾為「庶母」、「少母」、「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時期對母親的兩種特殊稱呼。
(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無論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對父親的妾都可以稱為「姨」、「姨姨」、「阿姨」。
( 12 )義父:指是在自己的父親之外再拜認某人為父,這個「義」字有外加、假、代、自願等意。
( 13 )義母:指是在自己的母親之外再拜認某人為母
❽ 古時兒子寫給母親的信的開頭稱呼和落款分別是什麼
一、開頭稱呼:家慈堂前親見;落款:子XX叩拜
二、開頭稱呼:家慈親見;落內款:子XX拜上
三、開頭稱容呼:母親大人膝下;落款:子XX叩稟
四、開頭稱呼:母親大人尊前;落款:子XX敬叩
書信和格式:信文由稱謂、正文、敬語、落款及時間四部分組成。
稱謂:應在第一行頂格寫,後加冒號,以示尊敬。稱謂應尊循長幼有序、禮貌待人的原則,選擇得體的稱呼。
正文:正文是信函的主體。可以根據對象和所述內容的不同,靈活地採用不同的文筆和風格。
落款及時間:在信文的最後,寫上寫信人的姓名和寫信日期。署名應寫在敬語後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8)古人寫信如何稱呼父母擴展閱讀:
常用書信套語:
一、提稱語,用在對方稱呼後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鑒
長輩:幾前、尊前、尊鑒、賜鑒、道鑒
師長:函文、壇席、講座、尊鑒、道席、撰席
平輩:足下、閣下、台鑒、大鑒、惠鑒
同學:硯右、文幾、台鑒
晚輩:如晤、如面、如握、青覽
女性:慧鑒、妝鑒、芳鑒、淑覽
二、祝願語——
父母:恭請福安、叩請金安
長輩:恭請崇安、敬請福祉、敬頌頤安
師長:敬請教安、敬請教祺、敬頌海安
平輩:順祝
三、署名——
對長輩:叩稟、敬叩、拜上
對平輩:謹啟、鞠啟、手書
對晚輩:字示、白諭
❾ 請問古人晚輩子給長輩寫信開頭結尾怎麼稱呼
舊時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親大人膝下」起首
嚴親大人遵前: ...... 不孝兒XX叩首
侄給伯父(叔父) 伯(叔)父大人台鑒 : ………… 愚侄××頓首 ......
結尾如果是寫給熟識的親屬友人的,可只寫名字,不必寫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稱呼,如:弟、侄、晚等。稱呼與名字之間,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將稱呼用小字寫在名字的左上方。 署名的後面,可加寫啟稟詞,也可不加。常用啟稟詞如下: 對尊長: 叩 叩上 叩稟 敬稟 對平輩: 上 敬上 謹啟 鞠啟 頓首 親筆 手肅 對晚輩: 字 示 白 諭 手白 手諭 在署名或啟稟詞後面,寫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寫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方。另外,還可以在日期之後,寫上撰信時的處所、氛圍、心境等,如「舟中」、「燈下」、「萬籟俱寂」之類。 附候或致意 如寫信人的家屬、近處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後一行或加上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囑筆問候」。如應向收信人的家屬、近鄰親友問候的,可加上「請向某某致意」,倘是長輩,可作「請在某某前四名問安」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