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養老機構不足的問題

養老機構不足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0-12-25 07:52:46

A. 社區養老基礎設施不足

理想的老年人居住建築應該是允許老年人自由且獨立的生活,並提供必要的協助,而不應該一切包辦,否則反而會降低老年人的活動能力、加速老化過程。

老年人居住建築模式劃分的依據是老年人所需社會服務支援的程度。
五維科技制定了老年人居住建築的分類標准:

a
類:非老年專用或用作富有活力的退休和退休前老人居住的住宅。他們有生活自理能力,
因而可獨立生活在自己的寓所中。

b
類:可供富有活力,生活基本自理,僅需要某種程度監護和少許幫助的健康老人居住的住
宅。

c
類:專為健康而富有活力的老人建造的住所,附有幫助老人基本獨立生活的設施,提供全
天監護和最低限度的服務和公用設施。

d
類:專為體力衰弱而智力健全的老人建造的住所。入住者不需要醫院護理,但可能偶然需
要個人生活的幫助和照料,提供監護和膳食供應。

e
類:專為體力尚健而智力衰退的老年人所建的住所。入住者可能需要某些個人生活的監護
和照料。公用設施同
d
類,但可按需另增護理人員。

f
類:
專為體力和智力都衰退,
並需要個人監護的老人所設。
入住者中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
因而住所不可能是獨立的,可為住者提供進餐、助浴、清潔和穿衣等服務。

g
類:入住者除同
f
類外,還有患病、受傷的,臨時或永久的病人,這類建築中所提供醫療
和護理的應是注冊醫護機構,住房幾乎全部應為單床間。

除此之外,各國根據本國的具體國情,相應規定了老年人居住建築模式的劃分標准。

B. 中國養老不賺錢的根源都是養老院院長不夠努力嗎

這個問題很多人有疑惑,明明養老事業是目前最朝陽的行業,為什麼很有很多養老院不掙錢呢?小能伴中老年平板電腦終端,專註解決中老年朋友健康管理,親情陪伴和娛樂生活的晚年需求,讓每一位老年朋友都能享受科技與互聯網的樂趣,為您解答。
最近碰到一個同行。一見到我就在說他算來算去,養老機構怎麼都不賺錢,有些所謂賺錢的機構也是「見光死」,即只要把員工的保險和加班費補足,那機構還是不賺錢。
是不是員工規范的保險和加班費是導致養老院不賺錢的死穴呢?現在就把養老院的經營成本剖析下,看看什麼才是不賺錢的罪魁禍首。
養老院的收入基本就三大塊:床位費、餐費、護理費,對應的成本核算為:床位費=房租+攤銷折舊+行政人員工資,餐費=食物采購+能耗+廚房工資,護理費=護理人員工資。
這三大塊如果拆分來看哪個模塊自收自支不能養活自己、嚴重拉高成本並且不能自我平衡的版塊就是造成養老機構不能盈利的短板了!!!
護理費:護理員一月收入+保險+吃住+加班=4500元的話,按照1:3的配比,一個老人收1500元的護理費就可以收支平衡,這個護理費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大部分老人是可以接受的,所以規范職工的上班時間和保險保障並不會造成單獨核算的虧本。
餐費: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養老機構的餐費基本都在750-900之間,只要老人入住到了一定的數量,相信虧損的話也不會虧多少,餐費明顯也不是養老機構不能盈利的重要指標。
前兩個版塊就算虧損也不會有太大的數額,剩下的就是床位費了,床位費的構成一般都是租金+攤銷折舊+行政人員工資。對於機構尋找物業的條件從我了解到,大家都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區間內,單純的租金並不會對推高成本有太多的決定性作用,而裝修改造和設備采購的攤銷往往才是大家忽視的、錢悄悄溜走的關鍵。
尤其是現在的投資者都傾向於高端養老項目,不惜在裝修和設備采購上一味的追求高檔和豪華,其投入的比重甚至佔到了開辦費用的70%以上,導致了成本的上升進而轉化到床位的收費上,然後又轉化到入住率上,形成了不良循環。
但不知道投資者有沒有做過深入的調研,豪華的裝修、昂貴的設備設施和對應的高收費是不是老人選擇去養老機構的理由?
高昂的投入也讓後續的運營團隊無奈的為前期的盲目投入埋單,對於這種情況投資者更應該好好反思問題的根源,理解運營者承擔的壓力,用客觀的角度看這個情況而不是質疑運營者的能力,否則你可能會犧牲掉一個優秀的團隊。
員工的待遇並不是造成養老機構虧損的主要原因,反而是過度裝修、過度采購導致了養老機構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如果涉及到資金成本、土地出讓、房租開發投入,那養老機構肯定是沒辦法賺錢,這也是目前投資者盲目追求高端、在硬體方面片面追求高大上投入過大所造成的現狀。而目前行業的普遍現狀也是越高端的項目投資回報期越長、盈利越困難,而低端的養老項目反而因為在硬體方面投入較少,成本控製得當,收費能讓更多的客戶接受,盈利也還不錯。找到根源,我們才能走的更順利,對行業的發展更具有信心。

C. 養老院護工工作中的不足之處有哪些

養老院護工工作是一項辛苦的工作,因為居住的是老年人,而且大多是生活不能自理專的,所以需屬要護工24小時輪班貼身照顧。護工不僅需要早起晚睡,不怕臟不怕累,還要有耐心細心。比如,幫助老人洗臉刷牙,洗腳洗澡,端水喂飯,陪老人聊天散步,等等。所以,做好護工工作光有熱情是不夠的,更多的是耐心和細心,是責任心。

D. 如何補齊養老服務床位不足的問題

這要看在哪個城市了,哪個地區了。一般是床位費、伙食、服務費,需要護理的老人另交護理費,護理要視老人需要護理等級收費,一般養老院就能提供評定等級服務!

E. 哪些途徑可以解決我國養老金不足和人口老齡化問題

解決中國老齡化問題的舉措和方法:
(一)發展我國經濟,促進就業,增強經濟承受能力
走經濟發展的道路是國家強盛的根本,也是解決我國人口老齡化帶來問題的基礎。加快經濟的發展,增強經濟承受能力,為養老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經濟發展不但帶來了大量資金解決沒錢花的問題,同時產生跟多的就業機會,促進社會的協調發展,提高經濟的承受能力,從根本上解決老齡化社會帶來的各方面影響。
(二)積極有效的發展老齡產業
結合我國的實際,最大限度的發展老齡產業,發展適合我國的老齡產業,以市場機制帶動老齡產業發展,以老齡產業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同時努力降低為老服務產業發展成本,並擴大老齡工作社會化服務隊伍。
(三)根據我國國情建立和完善養老保險體制
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建立並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形成一個有生命力的體制,例如參考荷蘭的經驗,在城鄉建立覆蓋全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然後把這項制度與基礎養老金制度相結合,由國家通過稅收來建立覆蓋全民的基礎養老金,它提供的保障水平相當於最低收入保障。這種制度可以很大程度的解決老年人的生活問題,屬於一種半自給自足的養老體制,國家提供最低的生活保障金,國民可以通過年輕時的工作所得的一部分用於年老時的所用。我國從事農業的農民較多,沒有固定的工作和經濟來源,因此設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爭取最大范疇的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
(四)嚴格法制化措施實現社會保障基金的安全有效運行
目前針對養老等社會保障資金運行等方面,我國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文件,我國在社會保障的法制化方面已經初步形成,但仍存在著層次不高、適用范圍窄、保障措施少等問題,這將影響到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運行。因此應通過進一步加強立法、執法和設立獨立的監管機構來對社會保障基金進行監管,提高其運行的安全性,嚴格的法制化管理是實現社會保障工作的重要前提。
總之,中國已經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且具有老齡化發展速度快、基數大等特性。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源自近年來我國經濟與衛生事業的良好發展,進一步提高了嬰兒的出生存活率和國民的平均壽命。因此,應對我國老齡化社會問題,應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建立完善的養老保險體制,積極發展老齡產業,從根本上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使老年人能夠快樂的安度晚年。

F. 目前國內養老保險存在的不足及解決方法

現在出台的養老保險新政策,已經考慮了目前國內養老保險存在的不足及解決方法,
請多多學習!

G. 看了不少養老院都是經驗不足,有沒有哪一個養老院沒有這些問題

作為中國首個外資老年康復護理機構,凱健以上海長三角為中心,輻射全國,致力於中國養老產業的開拓,從而異軍突起,成績斐然,給中國的養老護理院帶來了驚喜。

H. 國內養老院的現狀問題與不足

從老人養老對養老院的需求來看,目前我國的養老模式主要分為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居家養老3種。但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家庭結構小型化的發展,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已不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機構養老或將成為未來養老體系中的重要支柱,而這就對養老院產生了巨大需求。
 
從老人入住養老院等養老機構的意願來看,在全球范圍內,通常有5%的老年人願意在養老機構養老,其中,歐美等發達國家機構養老的意願更高,已經超過了35%;而在國內,老年人願意入住養老機構的人數佔比遠高於全球水平,大約保持在10%左右。因此,如果按照10%的入住意願計算,國內對養老院有需求的老年人數量在2018年大約保持在0.17億人左右。對於發達國家老年人入住養老院需求水平,以及隨著中國老年人口數量的攀升,預計未來市場對養老院的需求將不斷擴大。
 
供給端:養老院供給不足,供給缺口不斷擴大
 
從供給的角度來看,由於我國的機構養老起步較晚,現仍處於初步階段,且養老機構正面臨著供不應求和的矛盾。
 
在養老服務機構數量方面,2011年至今,中國養老服務機構數量不斷增加,但是自2015年開始,增速明顯下滑。2017年,全國養老服務機構數量增加至15.5萬家,同比增長了10.7%,增速較2016年下滑了10個百分點。2018年,盡管民政部還未公布最新數據,但根據歷年數據前瞻推測2018年中國養老服務機構數量仍保持相對穩定的增速,機構數量保持在17萬家左右。
 
在養老機構的床位數方面,也基本與養老機構數量保持一致的變化趨勢。盡管床位總數不斷增加,但是從2014年開始床位增速不斷下降。2017年,全國養老服務機構床位總數約為744.8萬個,同比僅增長2%,增速較上年同期下滑了6.5個百分點;截至2018年9月,國內登記在冊的養老服務機構床位數為732.6萬張,較2017年基本保持穩定。
 
而如果按照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中有10%的人願意入住養老院來計算,那麼在2018年中國養老服務機構床位缺口將擴大至914萬個左右,遠遠超過了現在市場上的已有供給數量;同時,最近3年,養老服務機構床位供給缺口增速還在進一步提高。

I. 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的優缺點

社區養老讓老人既享有家庭溫暖、又能體會同齡人認同,一種「雙贏」策略。另外,像社區老年大學這樣的機構,還提供「老有所為」的機會,讓老人比有兒女相伴更有價值感。
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院,集中供養,集中居住,由養老院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等多方面的養老服務,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子女的負擔,還可以避免因生活習慣等問題而引發老人與子女的沖突。其次,這種養老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將家庭的養老風險分散,實現集體成員養老資源的共濟和共享,在一定范圍內使得風險得到化解。但是,在當前的經濟條件下,敬老院基本上普及不了,即使普及了,老人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也很少會選擇入住。

J. 社會養老保險的不足

《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第二條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延長繳費至滿十五年。社會保險法實施前參保、延長繳費五年後仍不足十五年的,可以一次性繳費至滿十五年。
第三條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含依照第二條規定延長繳費)的,可以申請轉入戶籍所在地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含依照第二條規定延長繳費),且未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個人可以書面申請終止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收到申請後,應當書面告知其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權利以及終止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的後果,經本人書面確認後,終止其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並將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以上就是國家對社會養老保險繳綱未滿15年處理的法律規定。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閱讀全文

與養老機構不足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0歲需要打乙肝疫苗嗎 瀏覽:819
石家莊市個人繳養老保險 瀏覽:723
重陽節戲曲新聞稿 瀏覽:96
巴馬長壽瓷價格 瀏覽:758
老人家動漫眼睛 瀏覽:638
我們敬老院需要幫助用英語 瀏覽:398
深圳養老退休年齡 瀏覽:22
車管所一般體檢多久 瀏覽:238
老人吃葯血壓正常中葯調理低壓值五十怎麼辦 瀏覽:874
養老保險中斷五個月怎麼補 瀏覽:167
山西臨汾養老金年審什麼時候開始 瀏覽:438
50歲女人左後背疼 瀏覽:975
漲退休金山東 瀏覽:574
沒有支持的人怎麼跟父母對峙 瀏覽:333
老年人吃什麼水果對大腦好 瀏覽:993
養生減肥加盟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808
順德局級幹部退休金多少 瀏覽:911
浙江省養老保險領取怎麼算 瀏覽:248
農村獨生父母滿多少歲月月能領錢 瀏覽:725
如何看養老保險以後領多少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