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2015年養老院轉讓信息

2015年養老院轉讓信息

發布時間:2025-05-04 21:26:28

『壹』 個人開辦養老院有哪些優惠政策

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舉辦適宜老年人特別是失能、半失能、高齡老年人集中照料、護理、康復、娛樂的養老院、養護院、老年公寓敬老院等多種形式的養老機構
民政部關於加快實現社會福利社會化意見,凡是非營利性社會養老服務機構可享受政府優惠政策,並鼓勵個人興辦養老院。規定社會辦福利機構在規劃、建設、稅費減免、用地、用水、用電等方面與政府辦社會福利機構一樣享受同等待遇.
關於對老年服務機構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中關於「社會力量投資興辦的福利性、非營利性的老年服務機構,暫免徵收企業所得稅,以及老年服務機構自用房產、土地、車船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規定的落實工作。

據介紹,養老院提供養老服務,免徵營業稅;老年服務機構自用房產、土地,免徵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凡非營利性社會養老服務機構可根據規定免繳征地管理費、防雷檢測費、污水處理費,適當減免城建行政事業性收費、防空異地建設費;新建老年服務機構,消防等單位免收相關費用。
通過新建、擴建、改建、購置等方式,因地制宜建設養老服務設施。新建小區要統籌規劃,將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公建配套實施方案。鼓勵通過整合、置換或轉變用途等方式,將閑置的醫院、企業、農村集體閑置房屋以及各類公辦培訓中心、活動中心、療養院、小旅館、小招待所等設施資源改造用於養老服務。通過設備和康復輔具產品研發、養老服務專用車配備和信息化建設,全面提升社會養老服務能力。
政府鼓勵企事業單位、集體組織、民間組織、個人等社會力量以及外資,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承包、租賃、參股等多種形式,興辦養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活動中心、老年大學(學校)等養老服務機構和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疾病護理等服務的居家養老服務機構;鼓勵創辦家庭式養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文化活動站;鼓勵利用企事業單位以及農村集體組織閑置的房屋、場地、設施改建養老服務機構。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建議你找 「優老網 」(原中國敬老院網)客服咨詢。

『貳』 投資養老院需要多少錢 民營養老院運營成本分析

當前位置:首頁»其它
投資養老院需要多少錢 民營養老院運營成本分析
2017年08月26日來源:投資養老院需要多少錢大字體小字體
養老院面向顧客群的定位不同,收費標准也就不同,發生的成本也會有所差異。本文以沈陽吉祥老年公寓為例,通過其真實數據做盈虧平衡分析。
租房改造型養老院
民辦養老院建設的方式一般有租房改建和購地新建兩種。租房改建的敬老院一部分是利用單位廢棄的辦公樓、學校搬遷後留下的廠房、教室等閑置房產經過簡單改造後投入運營。另一部分是租用新建房屋進行改造,由於面積限制,這部分養老院多為小型。產權的屬性限制了養老院的發展。
民營養老院盈虧平衡分析
如果床位為100張,按規定每床20平方米,則建築面積為即2000平方米,按照目前市場價格建築成本每平方米2600元計算,則建築費用為520萬。因而前期的總投資為1270萬元,平均每張床位成本為12.7萬元;
巨大的市場潛力,本該是民辦養老機構蓬勃發展的鏈接,而運營成本是民辦養老機構發展的條件之一。目前我市民營養老機構床位利用率在80%以上的占機構總數的60%左右;床位利用率在60%以上的為70%稍強。有近20家養老機構的床位利用率不足50%。造成這種困境的原因有機構所在的地域差距、管理水平的高下、硬體設施的檔次等多種原因。而運營成本是民辦養老機構發展的必備條件,本文試結合沈陽情況對民辦養老機構的運營成本進行分析。
養老院因業主不續租面臨結業 90位老人將被分
(3)暖氣費,固定成本。
土地成本:150(萬元)×5(畝)=750(萬元)
醫養結合困局何解? 醫界雜談
12009年中國工商銀行盈利多少呢?
養老保險新政策2014城鄉居民養老險合並-商
2015年7月份以來,越秀警方陸續接到事主報案,稱被廣州市群×敬老業投資有限公司以開發經營養老院業務、投資可獲得年息24%的回報為誘餌,騙去巨額投資款。據事主肖某反映,2013年10月,其收到廣州市群×敬老業投資有限公司業務員派發的傳單,並參加了該公司組織的免費旅遊活動。
項目位於郊區,佔地5000平方米,共有床鋪200床,初步階段面向社會提供全方位醫療服務的中檔養老企業。招聘有專業知識的醫務人員,和培訓下崗職工做些簡單的護理,一方面幫助下崗職工再就業,另一方面減少成本。開展宣傳活動,吸引需要社會上需要我們服務的顧客入住,鼓勵青年學生積極參加敬老的愛心活動。
(6)員工工資。養老院工作人員可分為三類:管理人員、廚師及衛生清潔人員、護工。其中,管理人員工資和廚師以及衛生清潔人員工資為固定成本,護工工資為變動成本。
1.服務中意外傷害風險大,而養老機構普遍對風險管控能力弱。
影響養老院成本的因素很多,所在地區、規模、服務標准等都會影響成本。基於決策需要,根據成本性態分析理論,對養老院發生的一般性的成本進行成本性態分析,將其所發生的成本按與入住人員數量的關系分為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年成本主要包括:
中國已經步入老齡社會,養老問題是全球關注的焦點話題,「銀發經濟」的無限商機呈現,養老服務無疑是其中的一大亮點。那麼,投資養老院前景到底如何?目前我國老年人口已超過1.7億,到2020年,中國的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人,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17%。到2050年,中國的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人,老齡化水平將超過30%以上。現對2017年養老院行業投資分析。人口專家預計,2035年前後,我國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比例將上升到20%.不斷擴容的老年人群,使「銀發經濟」商機日益凸顯。根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提供的數據,目前我國老年人市場的年消費需求為6000億元,預計到2010年將達到1萬億元。
同時,根據筆者調查大東區19家養老院的運營情況,可知經營數據如下:
2016年我國養老地產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報告大
養老院成本各不相同 民辦收費靈活入住門檻高
價格太貴流失快 民營養老院難愛北京本地醫生
2016年東莞敬老院收費價格 民辦養老機構床位
2008年10月,養老院通過驗收,正式對外開放。這家名叫夕照紅楓的老年公寓,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床位120張,電視、熱水器、空調等設備一應俱全。
而如果在二環內新建一家養老院,同樣的5畝土地成本則將增加至1500萬以上。從而按照建設100張床位數計算,平均成本為20.2萬元;200張床位平均成本為12.7萬元;300張床位平均成本為15.3萬元;400張床位平均為17.9萬元。
民營養老院的運營數據分析
(5)入住人員餐飲費,只包括水電煤氣人工費以外的采購成本,如購買米面糧油蔬菜等發生的成本,養老院一般根據一定標准控制此項支出,如有的養老院定為400元/人/月。
(1)因使用房屋等建築物而發生的成本:如養老院所用房屋為自有,則成本為每年的房屋折舊,如養老院所用房屋為租用,則成本為年租金,無論自有還是租用,均為固定成本。房屋附屬養老設備折舊,也計入此項。
如果床位為300張,則建築面積為6000平方米,建築費用1560萬元,即總投資為2310萬元,平均每張床位成本為7.7萬元;
如果床位為400張,則建築面積為8000平方米,建築費用2080萬元,即總投資為2830萬元,平均每張床位成本為7.07萬元。
該養老院主要招收低收入人群入住,設有床位60張,所有床位不分級別,入住人員收費主要與護理級別相關,單獨收取取暖費每人每年500元。
目前,寸草春暉養老院有100個床位,收費一般在2000~2500元/月。該院每年花在租房方面的錢就有100萬。這100萬攤在每一張床位上,就是每張床每年1萬元的租房成本。按月折算,每張床的成本就達800多元。
或許北京是全國養老機構經營現狀的一個縮影,也可能北京市個例外,但不可否認的是每家養老機構都在為國內的養老事業默默做著努力,他們是偉大的,作為後來者,更應該了解行業的真實現狀,在他們的經驗和教訓上不再犯錯,把心態放平和,把盈利的預期合理化,同時應想到退出機制,這樣才能走的更遠!!!
目前市場上較為常見的理財產品,可以看出相應的投資後本金翻倍的時間:
(2)維修費:維修房屋、設備所發生的支出,固定成本。
民營養老院的收入主要是營業收入和補貼收入兩類,其中,營業收入與養老院本身的市場定位有關,主要包括面向入住老人收取的護理費、床位費、伙食費等,依據護理級別健康護理、半自理(介助)、完全不能自理(介護)、特級護理的不同收費不同。從調查結果來看,民營養老院主要面向中低收入客戶群體,且入住人員中屬於特級護理的人員特別少,而屬於健康護理、半自理老人護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人員較多。某面向中等收入入住人員的養老院收費情況(不包括取暖費,取暖季在住人員每人需繳納取暖費500元):健康護理入住人員每人每月收費在1000-1500元;半自理入住人員每人每月收費在1400-2000元;完全不能自理入住人員每人每月收費在1700-2400元;特級護理入住人員較少,入住期不穩定,收費標准往往視實際情況確定。某面向低收入入住人員的養老院(沈陽吉祥老年公寓)收費情況:健康護理入住人員每人每月收費1150元左右;半自理入住人員每人每月收費1450元左右;完全不能自理人員每人每月收費在1700元左右。補貼收入主要來源於政府給予的補助,如大東區民營養老院可獲得的補助標准為每年每床2000元,連續補貼兩年。
相對於租賃型養老院,自建型養老院的更加穩定,但是投入成本則要相對較高,這也是導致民營養老院運營艱難的主要原因。隨著土地和建築成本的逐年增加,新建養老院的投入也持續增高。
(4)水電煤氣費,半變動成本,因在總成本中所佔比重不大,可全部視為固定成本。

『叄』 養老行業的前景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人口的養老隱性問題將顯性化。解決農村人口養老問題將是社會不得不面對的重要任務。在目前廣大的農村地區,家庭養老、土地養老、社會保險養老三種模式是基本的養老保障方式,而社區養老模式則是一種新的嘗試。



  • 老人也難受

    其實我覺得老人也難受,對老人暴力行為其實在規模大的養老院根本不可能發生。但是冷暴力,忽視避免不了,因為護理員真的都很累了顧及不了老人那些小情緒,只能提供生活起居的基本照顧。

  • 『肆』 養老院產業的相關金融政策

    《關於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

    (銀發〔2016〕65號)

    中國人民銀行民政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關於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

    銀發〔2016〕65號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衛生計生委等部門關於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5〕84號文轉發)等有關要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推動金融組織、產品和服務創新,改進完善養老領域金融服務,加大對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力度,促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做好養老領域金融服務的重要意義

    (一)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需要創新金融服務。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發展養老服務業,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是適應傳統養老模式轉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緊迫任務。立足國情,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加快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迫切要求改進和創新金融服務,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廣泛動員社會資本參與,增加社會養老財富儲備,提升養老服務支付能力,保障「老有所養」戰略目標順利實現。

    (二)做好養老領域金融服務是金融業自身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

    在金融市場化、國際化和多元化趨勢下,金融機構傳統業務和發展模式面臨挑戰,金融業進入轉型升級的重要發展階段。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有效滿足迅速增長的養老服務業發展和居民養老領域金融服務需求,是增加資本市場中長期資金供給,促進金融市場發展和金融結構優化的重要手段,是金融機構拓展新業務的重要機遇,是金融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各金融機構要增強戰略意識,加快養老領域業務發展規劃和市場布局,努力改善和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實現支持養老服務業和自身轉型發展的良性互動。

    二、總體要求

    (三)指導思想。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決策部署,以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養老領域金融服務需求為出發點,以提高金融對養老服務業的資源配置效率為方向,統籌各類金融資源,持續推進改革創新,建立和完善有利於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金融組織、產品、服務和政策體系,切實改善和提升養老領域金融服務水平。

    (四)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市場主導,政策扶持。以市場化為方向,以政府扶持為引導,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在實現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推動金融資源向養老服務領域配置和傾斜。二是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服務。立足區域養老服務業發展和居民養老需求實際,對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等不同養老服務形式,積極探索和創新與之相適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提供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三是堅持突出重點,注重實效。加強金融支持與養老服務業發展各類規劃和政策的銜接,以滿足「老有所養」、推進醫養結合和建設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需求為重點,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破除制約金融服務的體制機制障礙,努力尋求重點領域突破。

    (五)發展目標。

    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蓋廣泛、種類齊全、功能完備、服務高效、安全穩健,與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符合小康社會要求的金融服務體系。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金融組織更加多層次,產品更加多元化,服務更加多樣化,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和滿足居民養老需求的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

    三、大力完善促進居民養老和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多層次金融組織體系

    (六)創新專業金融組織形式。

    支持有條件的金融機構優化整合資源,提高養老領域金融服務水平。鼓勵金融機構將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個人養老相關的金融業務和戰略轉型相結合,探索建立養老金融事業部制。支持金融機構在符合條件的地區或分支機構組建服務養老的金融發展專業團隊、特色分(支)行等多種形式的金融服務專營機構,提升金融服務專業化水平。

    (七)支持各類金融組織開展養老領域金融業務。

    鼓勵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各類金融機構積極應對老齡化社會發展要求,優化內部組織架構和管理體制,增強養老領域金融服務能力。鼓勵金融租賃公司開發適合養老服務業特點、價格公允的產品,提供融資租賃等金融服務。鼓勵信託公司利用信託制度優勢,積極開發各類附帶養老保障的信託產品,滿足居民養老領域金融服務需求,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

    (八)積極培育服務養老的金融中介體系。

    鼓勵金融機構創新與融資擔保機構合作模式,以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主,引導各類融資擔保機構加大對養老服務業的支持力度。積極引導徵信機構、信用評級機構面向養老服務業開展徵信、評級服務,鼓勵銀行與徵信機構、信用評級機構合作,實施對養老服務機構的分類扶持。支持發展與養老領域金融創新相適應的法律、評估、會計等中介服務機構,鼓勵金融機構與養老信息和智慧服務平台合作,運用「互聯網+」大數據資源,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務。

    四、積極創新適合養老服務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和服務

    (九)完善養老服務業信貸管理機制。

    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養老服務業發展導向和經營特點,專門制定養老服務業信貸政策,開發針對養老服務業的特色信貸產品,建立適合養老服務業特點的授信審批、信用評級、客戶准入和利率定價制度,為養老服務業提供差異化信貸支持。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與民政部門、行業協會等合作開展養老信貸專項培訓,提升信貸服務專業化水平。

    (十)加快創新養老服務業貸款方式。

    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承貸主體,對企業或個人投資設立的養老服務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可以向投資企業或個人作為承貸主體發放貸款。對符合條件的個人投資設立小型養老服務機構,或招用員工比例達到政策要求的小微養老服務企業,積極利用創業擔保貸款政策給予支持。對建設周期長、現金流穩定的養老服務項目,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適當延長貸款期限,靈活採取循環貸款、年審制、分期分段式等多種還款方式。

    (十一)拓寬養老服務業貸款抵押擔保范圍。

    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探索以養老服務機構有償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產權明晰的房產等固定資產為抵押,提供信貸支持。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開展應收賬款、動產、知識產權、股權等抵質押貸款創新,滿足養老服務企業多樣化融資需求。有條件的地區在風險可控、不改變養老機構性質和用途的前提下,可探索養老服務機構其他資產抵押貸款的可行模式。

    五、支持拓寬有利於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多元化融資渠道

    (十二)推動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企業上市融資。

    支持處於成熟期、經營較為穩定的養老服務企業在主板市場上市。支持符合條件的已上市的養老服務企業通過發行股份等再融資方式進行並購和重組。探索建立民政部門與證券監管部門的項目信息合作機制,加強中小養老服務企業的培育、篩選和儲備,支持符合條件的中小養老服務企業在中小板、創業板、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上市融資。探索利用各類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為非上市養老服務企業提供股份轉讓渠道。

    (十三)支持養老服務業通過債券市場融資。

    支持處於成熟期的優質養老服務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公司債、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等方式融資。鼓勵中小養老服務企業發行中小企業集合票據、集合債券、中小企業私募債,積極發揮各類擔保增信機構作用,為中小養老服務企業發債提供增信支持。對運作比較成熟、未來現金流穩定的養老服務項目,可以項目資產的未來現金流、收益權等為基礎,探索發行項目收益票據、資產支持證券等產品。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通過發行金融債、信貸資產支持證券等方式,募集資金重點用於支持小微養老服務企業發展。

    (十四)鼓勵多元資金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

    支持各地採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建設或發展養老機構,鼓勵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創新適合PPP項目的融資機制,為社會資本投資參與養老服務業提供融資支持,積極探索與政府購買基本健康養老服務配套的金融支持模式。鼓勵金融機構通過基金模式,探索運用股權投資、夾層投資、股東借款等多種形式,加大對養老服務企業、機構和項目的融資支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建立養老產業投資引導基金,通過階段參股、跟進投資等方式,引導和帶動社會資本加大對養老服務業的投入。鼓勵風險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等投資者積極投資處於初創階段、市場前景廣闊的養老服務企業。

    六、推動完善養老保險體系建設,優化保險資金使用

    (十五)完善多層次社會養老保險體系。

    進一步完善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等組成的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推進公平、統一、規范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發揮社會保險保障基本生活的重要作用。大力拓展企業年金、商業團體養老保險等企業補充養老保險,促進企業補充養老保險進一步向中小企業覆蓋。推動商業養老保險逐步成為個人和家庭商業養老保障計劃的主要承擔者、企業發起的養老健康保障計劃的重要提供者、社會保險市場化運作的積極參與者,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商業養老健康保障計劃,促使商業保險成為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

    (十六)加快保險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

    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繼續推進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發展獨生子女家庭保障計劃,豐富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積極開發長期護理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保險產品,助推養老、康復、醫療、護理等服務有機結合。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由政府使用醫保基金賬戶結余統一為參保人購買護理保險產品,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積極探索多元化保險籌資模式,保障老年人長期護理服務需求。支持保險公司發展農民養老健康保險、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等普惠保險業務。大力發展養老機構綜合責任保險,為養老機構運營提供風險保障。

    (十七)創新保險資金運用方式。

    積極借鑒國際經驗,在符合投向要求、有效分散風險的前提下,推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企業年金基金、職業年金基金委託市場化機構多種渠道開展投資,實現資金保值增值,提升服務能力。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優勢,以投資新建、參股、並購、租賃、託管等方式,興辦養老社區和養老服務機構。鼓勵保險公司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通過股權、債權、基金、資產支持計劃、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等多種形式,為養老服務企業及項目提供中長期、低成本的資金支持。

    七、著力提高居民養老領域的金融服務能力和水平

    (十八)增強老年群體金融服務便利性。

    鼓勵金融機構優化網點布局,進一步向養老社區、老年公寓等老年群體較為集中的區域延伸服務網點,提高金融服務的可得性。支持金融機構對營業網點進行親老適老化改造,加強助老設備、無障礙設施建設,開辟老年客戶服務專區,提供敬老服務專窗、綠色通道等便捷服務,為老年客戶營造便捷、安全、舒適的服務環境。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優化老年客戶電話銀行服務流程。

    (十九)積極發展服務居民養老的專業化金融產品。

    鼓勵銀行、證券、信託、基金、保險等各類金融機構針對不同年齡群體的養老保障需求,積極開發可提供長期穩定收益、符合養老跨生命周期需求的差異化金融產品。大力發展養老型基金產品,鼓勵個人通過各類專業化金融產品投資增加財產性收入,提高自我養老保障能力。加快老年醫療、健身、娛樂、旅遊等領域消費信貸、信託產品創新。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探索住房反向抵押貸款業務。鼓勵金融機構積極探索代際養老、預防式養老、第三方付費養老等養老模式和產品,提高居民養老財富儲備和養老服務支付能力。

    (二十)不斷擴展金融服務內容。

    金融機構要積極介入社會保障、企業年金、養老保障與福利計劃等業務,做好支付結算、賬戶管理、託管和投資等基礎服務。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為老年群體提供特定服務的銀行卡等非現金支付工具,適當減免開卡工本費、年費、小額賬戶管理費等費用,探索提供商戶優惠、醫療健康、休閑娛樂、教育咨詢、法律援助等配套增值服務。加強老年金融消費者教育和權益保護,加大理財產品等新型金融業務的宣傳和普及力度,拓展老年人金融知識,銀行業金融機構對老年人辦理大額轉賬等業務應及時提醒查閱,在面向老年人銷售保險、理財產品時,應嚴格遵守有關規定,不得誤導銷售或錯誤銷售。

    八、加強組織實施與配套保障

    (二十一)加強金融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

    建立人民銀行、民政、金融監管等部門參加的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工作協調機制,加強政策協調和信息溝通,形成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金融政策合力。制定並定期完善養老服務業指導目錄,發布更新養老服務機構與企業信息,建立健全項目資料庫和推薦機制。對納入資料庫並獲得民政部門推薦的優質養老服務項目,金融機構應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基礎上給予積極支持。各級民政部門應指導養老機構建立規范的財務制度和資產管理制度,提高承貸能力和償付水平。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積極運用財政貼息、貸款風險補償、擔保增信等政策工具,加大對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激勵和扶持。

    (二十二)綜合運用多種金融政策工具。

    加強信貸政策引導,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養老服務業和醫養結合領域的支持力度。運用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養老服務企業的信貸支持。不斷完善金融監管政策,加強對銀行、證券、信託、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開展養老領域金融組織、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監管,以利於金融創新穩妥有序開展。

    (二十三)加強政策落實與效果監測。

    各金融機構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專項統計制度,加強對養老領域金融業務發展的統計與監測分析。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會同民政、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監督管理部門等,根據本指導意見精神,結合轄區實際,制定和完善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具體實施意見或辦法,切實抓好貫徹實施工作。

    內容來源於養老信息網:《關於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銀發〔2016〕65號)全文》

    『伍』 國家對扶持養老有些什麼政策

    一、國家對養老項目的扶持政策

    1、2000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11部委《關於加快實現社會福利社會化的意見》(國辦發〔2000〕19 號)中規定社會辦福利機構在規劃、建設、稅費減免、用地、用水、用電等方面與政府辦社會福利機構一樣享受同等待遇 。

    2、2011年出台《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使我國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以養老服務設施為例,2011年共計投入37.9億元推進社會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3、2014年6月,國土資源部出台《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指導意見》,《意見》明確要求,空閑廠房、學校、社區用房從事非營利性養老服務,連續經營一年以上,土地性質可暫不變更、五年內可不增租。

    4、2014 年12 月25 日召開的全國民政工作視頻會議上,民政部部長李立國表示:「2015 年將繼續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扎實開展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公辦養老機構改制等試點工作,確保2015 年實現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達到30張的目標。」

    『陸』 個人開辦養老院需要什麼手續

    法律分析:開辦養老院,首先要起草章程,並有具體的養老場所,還必須招聘一定數量且具有相應資格的服務人員和醫務人員。符合條件後,必須先向當地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提出籌辦備案申請,並提交開辦人員的身份證證明、籌辦申請書以及能提供的養老資源情況,比如床位數量、服務人員數量、資金來源等。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收到申請後,對資料進行審查,對符合條件的,會在規定期限內做出准予籌辦的備案決定,並通知申辦人領取《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申請人領取《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後,再連同有關資料向工商部門申請設立登記。工商部門收到申請後,會對是否取得民政部門的備案同意以及名稱等是否符合條件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准予登記,並發給營業執照。
    法律依據:《關於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的通知》
    (一)開展全國養老院服務質量大檢查、大整治活動。全面排查養老院服務質量問題與不足,明確整治方向和內容,推進養老院服務質量大轉變,夯實養老院服務質量可持續改善基礎。
    (二)加快養老院服務質量標准化和認證建設。建立全面涵蓋養老院服務質量的標准化和認證工作體系,按照改革要求推進政府標准和市場標准科學供給,積極推進養老機構在「企業標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上公開服務標准,接受社會監督,推動形成養老院分類等級服務標准及監管機制,探索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認證工作。
    (三)開展醫療衛生服務。通過興辦醫療機構或與醫療機構開展多種合作等方式,提升養老院醫療衛生服務和健康管理水平,增強養老院服務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的能力。
    (四)加強養老院安全管理。樹立全員風險防範意識,加強安全設施改造和設施配備,完善安全應急應對機制,提升風險防範能力,把養老院服務質量建立在牢固的安全管理基礎上。
    (五)提高養老院管理服務人員素質能力。全面貫徹以人為本、以需求為導向的服務理念,建立部、省、市、縣、機構分級培訓體系,完善專業人員保障和激勵政策措施,支持養老院引入醫生、護士、社會工作者等專業人員,支持養老院不斷提高持有國家養老護理員職業證書的養老護理員比例。

    『柒』 鍏昏佽屼笟鐩鍓嶇殑鐜扮姸鍜屽墠鏅鎬庝箞鏍,鐜板湪鍋氱殑姣旇緝濂界殑鍏昏侀櫌浠h〃鏈夊摢浜...

    鍏昏佽屼笟鐩鍓嶇殑鐜扮姸鍜屽墠鏅錛
    1. 鍏昏佹満鏋勫強鍏昏佹満鏋勫簥浣嶆暟
    鎴戝浗鍏昏佹満鏋勬暟閲忔暣浣撳憟澧為暱瓚嬪娍銆傛埅鑷2020騫村簳錛屽叏鍥藉叡鏈夊吇鑰佹満鏋3.8涓囦釜錛岃緝2019騫村為暱10.4%錛岃緝2015騫村簳澧為暱37.2%銆傚吇鑰佹満鏋勫簥浣嶆暟涔熼愬勾澧為暱錛屾埅鑷2020騫村簳錛屽叏鍥藉叡鏈夊吇鑰佹満鏋勫簥浣483.1涓囧紶錛岃緝2019騫村為暱12.6%銆
    2. 姣忓崈鍚嶈佸勾浜烘嫢鏈夊吇鑰佸簥浣
    鏍規嵁鍥藉剁粺璁″矓鍙戝竷鐨勩2020騫村浗姘戠粡嫻庡拰紺句細鍙戝睍緇熻″叕鎶ャ嬶紝2020騫存垜鍥芥瘡鍗冧漢鎷ユ湁鍏昏佸簥浣33.0寮犮
    3. 鍏昏佹満鏋勫叆浣忕巼
    鎴戝浗鍏昏侀櫌鍏ヤ綇鐜囦笉楂橈紝鎹姘戞斂閮ㄧ粺璁℃暟鎹錛屾埅鑷2020騫7鏈堝簳錛屾垜鍥藉凡寤哄吇鑰佹満鏋勫簥浣429.1涓囧紶錛屾敹浣忚佸勾浜哄嵈鍙鏈214.6涓囦漢錛屽吇鑰佸簥浣嶇┖緗鐜囬珮杈50%銆
    4. 鍏昏侀櫌琛屼笟甯傚満瑙勬ā
    榪戝勾鏉ワ紝鎴戝浗鍏昏侀櫌琛屼笟甯傚満瑙勬ā鏁翠綋鍛堝為暱瓚嬪娍銆2020騫達紝鍏ㄥ浗鍏昏侀櫌騫沖潎鏈堟敹璐圭害涓1781.8鍏/鏈堬紝騫存敹璐圭害涓2.1涓囧厓銆傜粨鍚堟皯鏀塊儴鍏甯2015-2020騫村吇鑰佹満鏋勫叆浣忎漢鏁拌$畻錛2020騫達紝鎴戝浗鍏昏侀櫌琛屼笟甯傚満瑙勬ā綰︿負458.8浜垮厓銆
    5. 鍏昏侀櫌琛屼笟絝炰簤鏍煎矓
    鎴戝浗鍏昏侀櫌涓昏侀泦涓鍦ㄤ笢閮ㄧ粡嫻庤緝鍙戣揪鍦板尯銆傛嵁姘戞斂閮ㄥ叕甯冩暟鎹錛屾埅鑷2020騫村簳錛屾垜鍥藉吇鑰佹満鏋勬暟鍜屽吇鑰佸簥浣嶆暟鏈澶氱殑鍦板尯鏄鍗庝笢鍦板尯錛岃揪11998瀹訛紝鍗犲叏鍥藉吇鑰佹満鏋勬暟鐨31%;鍗庝笢鍦板尯鍏辨嫢鏈188.11涓囧紶鍏昏佸簥浣嶏紝鍗犲叏鍥藉吇鑰佸簥浣嶇殑39%銆
    6. 鍏昏侀櫌琛屼笟鍙戝睍鍓嶆櫙鍙婅秼鍔塊勬祴
    鏈鏉ワ紝鍏誨尰緇撳悎鏈嶅姟灝嗘垚涓哄吇鑰侀櫌鍙戝睍鐨勪富瑕佹柟鍚戙傛ゅ栵紝鍏昏侀櫌灝嗙Н鏋佸簲鐢ㄦ櫤鎱у吇鑰佸鉤鍙幫紝鎻愰珮鏈嶅姟鏁堢巼錛岄檷浣庝漢涓洪庨櫓銆傞殢鐫鎴戝浗鑰侀緞浜哄彛瑙勬ā鐨勫為暱錛屾垜鍥藉吇鑰侀櫌琛屼笟甯傚満瑙勬ā鏈夋湜緇х畫鎵╁ぇ銆傞勮″埌2026騫達紝鎴戝浗鍏昏侀櫌甯傚満瑙勬ā鏈夋湜杈1114浜垮厓銆

    『捌』 民政部2015年033號文件

    民政部 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財政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國土資源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國家衛生計生委 銀監會 保監會
    關於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來源:

    民政部門戶網站 時間:

    2015-02-25 16:29


    民發〔2015〕3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發展改革委、教育廳(局)、財政廳(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國土資源廳(局)、住房城鄉建設廳(局),衛生計生委、銀監局、保監局,各計劃單列市民政局、發展改革委、教育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國土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衛生局、銀監局、保監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局、發展改革委、教育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國土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衛生局: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精神,為了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逐步使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體,現就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

    鼓勵民間資本在城鎮社區舉辦或運營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為有需求的老年人,特別是高齡、空巢、獨居、生活困難的老年人,提供集中就餐、托養、助浴、健康、休閑和上門照護等服務,並協助做好老年人信息登記、身體狀況評估等工作。符合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條件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可以依法登記為民辦非企業單位,其他機構依法登記為企業。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協調指導、評估認證等方式,鼓勵民間資本舉辦家政服務企業、居家養老服務專業機構或企業,上門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等定製服務。積極引導有條件的居家養老服務企業實行規模化、網路化、品牌化經營,增加和擴大網點,提高養老服務的可及性。支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點引入社會組織和家政、教育、物業服務等企業,興辦或運營形式多樣的養老服務項目。鼓勵專業居家養老機構對社區養老服務組織進行業務指導和人員培訓。


    推進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對老年人信息的動態管理。支持民間資本運用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手段,對接老年人服務需求和各類社會主體服務供給,發展面向養老機構的遠程醫療服務,發展老年電子商務,為老年人提供緊急呼叫、家政預約、健康咨詢、物品代購、服務繳費等服務項目。有條件的地方,可為居家老年人免費配置「一鍵通」等電子呼叫設備。

    二、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機構養老服務

    支持採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PPP(政府和民間資本合作)等模式建設或發展養老機構。

    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規模化、連鎖化的養老機構,鼓勵養老機構跨區聯合、資源共享,發展異地互動養老,推動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養老機構。

    支持機關、企事業單位將所屬的度假村、培訓中心、招待所、療養院等轉型為養老機構,支持民間資本對企業廠房、商業設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和改造,用於養老服務。

    鼓勵將政府投資舉辦的養老機構特別是新建機構,在明晰產權的基礎上,通過公開招投標,以承包、聯營、合資、合作等方式,交由社會力量來運營,實現運行機制市場化。有條件的地方,可穩妥開展把專門面向社會提供經營性服務的公辦養老機構轉製成為企業或社會組織的試點工作,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支持民辦養老機構接收城鄉特困人員或政府承擔照料責任的其他老年人。

    三、支持民間資本參與養老產業發展

    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拓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文化娛樂、教育、體育健身、休閑旅遊、健康服務、精神慰藉、法律維權等服務,加強對殘障老年人專業化服務。

    支持企業開發安全有效的康復輔具、食品葯品、服裝服飾等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務產品,引導商場、超市、批發市場設立老年用品專區專櫃,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立老年用品一條街或專業交易市場。鼓勵已有電商平台完善服務功能,增加適應老年人消費需求及特點的商品和服務。

    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老年公寓和居住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以及既有住宅適老化改造。對按照《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老年人居住建築設計標准》等建設標准規劃建設的適老住區和老年公寓項目中,其配套的符合獨立登記條件的養老機構按規定享受相應的扶持政策。

    扶持發展龍頭企業,特別要發展居家養老服務企業,培育一批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知名度高的養老服務業品牌,形成一批產業鏈長、覆蓋領域廣、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產業集群。

    引導和規范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開發適合老年人的理財、信貸、保險等產品。

    四、推進醫養融合發展


    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或與醫療衛生機構簽訂協議,為老年人提供優質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對養老機構設立醫務室、護理站等醫療機構給予大力支持,積極提供便利;按規定進行設置審批和執業登記。

    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符合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條件的,要按規定申請納入定點范圍。在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符合規定的醫療康復項目費用,可按規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

    扶持和發展護理型養老機構建設。對民間資本投資舉辦的護理型養老機構,在財政補貼等政策上要予以傾斜。

    要將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及其醫護人員納入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統一指導,在資格認定、職稱評定、技術准入和推薦評優等方面,與其他醫療機構同等對待。

    加強對養老機構中醫師、執業護士、管理人員等的培訓,強化醫養融合發展的人才保障。鼓勵醫師和執業護士到養老機構、醫療機構中提供服務。

    促進醫療衛生資源進入社區和居民家庭,加強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合作。

    五、完善投融資政策

    加大對養老服務業發展的財政資金投入。有條件的地區,可設立專項扶持資金。充分利用支持服務業發展的各類財政資金,探索採取建立產業基金、PPP等模式,支持發展面向大眾的社會化養老服務產業,帶動社會資本加大投入。通過中央基建投資等現有資金渠道,對社會急需、項目發展前景好的養老項目予以適當扶持。

    民政部本級彩票公益金和地方各級政府用於社會福利事業的彩票公益金,要將50%以上的資金用於支持發展養老服務業,並隨老年人口的增加逐步提高投入比例。其中,支持民辦養老服務發展的資金不得低於30%。

    民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應當為捐資舉辦,機構享有對其資產的法人財產權,捐資人(舉辦者)不擁有對所捐贈財產的所有權。對於舉辦者沒有捐贈而以租賃形式給予組織使用的固定資產、以及以借款方式投入組織運營的流動資金,允許其收取不高於市場公允水平的租金和利息。行業管理部門和登記管理機關應當對其關聯交易進行披露並進行必要監管。

    民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停辦後,應當依法進行清算,其剩餘資產由民政部門負責統籌,以捐贈形式納入當地政府養老發展專項基金。原始捐資有增值的,經養老機構決策機構同意並經審計符合規定的,可對捐資人(舉辦者)給予一次性獎勵。

    鼓勵通過財政貼息、補助投資、風險補償等方式,支持金融機構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
    推進實施健康與養老服務工程。研究以養老服務產業為基礎資產的證券化產品,穩步推進金融機構直接或間接投資養老服務業。

    拓寬信貸抵押擔保物范圍,允許民辦養老機構利用有償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產權明晰的房產等固定資產辦理抵押貸款,不動產登記機構要給予辦理抵押登記手續。

    六、落實稅費優惠政策

    對民辦養老機構提供的育養服務免徵營業稅。養老機構在資產重組過程中涉及的不動產、土地使用權轉讓,不徵收增值稅和營業稅。

    進一步落實國家扶持小微企業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養老服務企業,按照相關規定給予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優惠。

    對家政服務企業由員工制家政服務員提供的老人護理等家政服務,在政策有效期內按規定免徵營業稅。

    對符合條件的民辦福利性、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取得的收入,按規定免徵企業所得稅。

    對民辦福利性、非營利性養老機構自用的房產、土地免徵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對經批准設立的民辦養老院內專門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顧的場所免徵耕地佔用稅。

    對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個人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規定的公益事業的捐贈,符合相關規定的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扣除。對個人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和政府部門向福利性、非營利性的民辦養老機構的捐贈,在繳納個人所得稅前准予全額扣除。

    對民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建設免徵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對營利性養老機構建設減半徵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

    七、加強人才保障

    支持職業院校設立養老服務相關專業點,擴大人才培養規模;加快發展養老服務專科本科教育,積極發展養老服務研究生教育,培養老年學、人口與家庭、人口管理、老年醫學、中醫骨傷、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的專門人才。拓展人才培養渠道,打通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發展通道,推進醫學專業外其他適宜專業的「3+2」、五年一貫制等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編制實施《全國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5-2020年)》。充分發揮開放大學作用,開展繼續教育和遠程教育,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整體素質。

    依託職業院校和養老機構等,加強養老護理人員培訓,對符合條件參加養老照護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的從業人員,按規定給予補貼。

    允許符合條件的醫師到民辦養老機構醫療機構開展多點執業。鼓勵民辦養老機構引入社會工作人才。對在民辦養老機構就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執行與公辦機構相同的執業資格、注冊考核政策。

    做好養老護理員工資指導價位發布工作,指導民辦養老機構和組織合理確定養老護理員勞動報酬。養老機構和組織應當依法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養老機構,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就業困難人員以靈活就業方式從事居家養老服務的,可按規定享受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積極改善養老護理員工作條件,加強勞動保護和職業防護。

    八、促進民間資本規范有序參與

    建立完善政府領導、民政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已經建立的各類養老服務議事協調機構的作用,加強政策協調,定期分析問題,共同研究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推進舉措。

    民政部門要切實履行監督管理、行業規范、業務指導職責,及時編制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發展改革部門要將養老服務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制訂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標准,組織編制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指導養老服務設施有序建設。其他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按照職責分工,做好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工作。

    貫徹落實養老服務業相關政策法規,建立公開、透明、規范的養老服務業准入、退出、監管制度,營造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入的養老服務領域,都要向民間資本開放。

    加快制訂和完善養老服務相關標准,建立健全養老服務標准體系,不斷提升養老服務的規范化和標准化水平。加強對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的跟蹤監測和服務。

    培育和發展養老服務行業協會,發揮其在行業自律、監督評估和溝通協調等方面的作用,推動形成政府、社會組織、養老服務實體三者相結合的管理機制。

    九、保障用地需求

    民間資本投資養老服務設施所需建設用地,適用國家規定的養老服務設施用地供應和開發利用政策,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按照《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印發<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指導意見>的通知》(國土資廳發〔2014〕11號)相關規定,積極做好用地服務工作。


    民政部 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財政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國土資源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衛生計生委 銀監會 保監會
    2015年2月3日

    閱讀全文

    與2015年養老院轉讓信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母親節送什麼顏色的長壽花 瀏覽:375
    體檢復檢報告什麼意思 瀏覽:614
    老人和孩子溝通怎麼辦 瀏覽:790
    老人過生日要帶什麼禮物好 瀏覽:348
    父母親起訴兒子不養老又不出錢怎麼判 瀏覽:969
    60歲老人開什麼店較好 瀏覽:351
    老年痴呆說家不是家 瀏覽:356
    玉龍雪山60歲以上票價 瀏覽:693
    50歲適合哪個牌子護膚 瀏覽:445
    在婚禮現場女方父母怎麼講話 瀏覽:912
    50歲人群三高發病率 瀏覽:972
    干什麼工作能養老婆 瀏覽:349
    重陽節中央一節目 瀏覽:765
    遷安教師證體檢去哪個醫院 瀏覽:538
    老人小腿抽筋怎麼恢復 瀏覽:306
    重慶第5人民醫院體檢怎麼預約 瀏覽:672
    管理員怎麼養生 瀏覽:674
    中國銀行老年人 瀏覽:526
    處暑時節如何合理養生 瀏覽:749
    為什麼說喝茶可以養生 瀏覽: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