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蕪湖市馬塘區的歷史典故
馬塘區(現更名弋江區)位於青弋江南側,早在四、五千年前,荊山一帶就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這是蕪湖城區最早的居民。清康熙年間,為督察府、州、縣行政,設池、太岳道。雍正年間,擴大為徽、寧池、太、廣道。清同治四年(1865年),設徽寧池太道,道台衙門建在馬塘區興隆街以北,故城南在歷史上曾是蕪湖的政治中心,名勝古跡眾多。馬塘這一方土地,相傳孫吳大將周瑜曾在此練兵秣;普濟寺是蕪湖的四大名寺之一;庫子街59號,號稱「韋家大院」,系大平天國北王韋昌輝後裔的住宅;著名的文學家、戲劇家、文學史家阿英(又名錢杏邨)1900年出生在二多橋61號。清同治四年(1865年),安徽省分設四道,徽寧池太道駐蕪湖馬塘。1914年改設淮泗、安慶、蕪湖三道,蕪湖道又稱「蕪湖監督署」。道台衙署建在今興隆街以北、庫子街以東、大安路以西的范圍內,緊靠將軍港,面積約8800平方米。衙署坐北朝南,大門前雄踞一對石獅。四面院牆的東西院牆各設一轅門,院庭前有一荷花塘。幽徑柳垂,風光靜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