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盛日尋春
西北邊陲的沙漠綠洲,春天總是來的格外晚。或者說直接就沒有春天。穀雨過去好幾天,暮春沒剩幾天了。可我們這兒綠色還沒有鋪滿大地。很多地方依然是黃土裸露,殘留著冬的跡象。
盡管如此看到柳絲兒變得柔軟翠綠,看到枝頭新長出來的新鮮的葉子,看到大街上行道樹邊的綠化帶,各種顏色競相秀出美顏,依然讓人感覺到春的欣喜,內心也變得特別的柔軟。
周五,學生下午三節課後休息。難得有這樣的閑暇時光,便邀三、五知己好友,出去尋春,哪怕是去看看春的一點尾巴也好啊。整個春天都沒有出去看景。
開著車。我們一行4人,打算去東湖公園、森林公園轉轉。在我們這個小縣城可去之處實在不多。路上的樹已經長出了新葉。葉子不大,但是綠的油光發亮,好似剛剛從水中洗出來一般,最是讓人心顫的綠。
決定不走尋常路。找一條我們都沒有走過的路,走一走。一路上幾乎無景可觀。只有幾處正在修建的工程。路的一半是堵上的,只能另尋他路。沒想到好幾條路都走不通。這是不是就是一步錯,就步步錯了呢?
終於來到了森林公園的一個小丘之上,上面用木頭修建了一個亭子。亭子周圍的小坡上種滿了灌木,枝條剛長出了嫩綠的芽。還不足以遮住全部的黃土地。
站在木亭內,倒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盡管我們這沒有山,但是周邊的景卻可以盡收眼底。亦有心曠神怡之感。在小亭的北面,有一片水光。好友中有知情者說,那是正在新修的一處移民公園。有水必定是好去處,水對我們這樣的綠洲來說太稀缺了。
從小亭上下來,我們又繼續驅車去尋水。循著路拐了不少的彎兒,終於到了。
眼前的景真的是讓人驚喜呀。看著不規則的阡陌交通,隔出來不同形狀的小池子里,都鋪著切割出的小碎石塊,小池子里注滿了水,水不深,手放進去,溫溫的,水還不能把手全部漫過。傍晚斜陽映射在水面上,水流動者有細細的波紋,遠遠望去,波光粼粼。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這樣的句子驀然闖入腦海,古人的描述真的是太精準了。遺憾的是水中少了魚。有了水就有細細的濕潤撲面而來,猶如一雙柔弱無骨的手,輕輕撫摸臉頰,格外熨貼。面對這樣的景緻,油然而生人是大自然的精靈,就應該融入大自然中,這才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工程正在修建中,還沒有出現全貌。等全部完工之後,周圍再高高低低栽種上各種樹木,各類花草。盛夏時節,藍天白雲、綠樹紅花,倒映在清澈的水中,真能再現「天光雲影共徘徊」的盛景。那時再來尋景又是另外一番心境吧!
不覺很是期待。
我們談笑著,各自說著各自的感受。這樣愜意、放鬆、自由自在出來賞景機會,實在是很少。尤其能和志趣相同的好友出來,確實是一大喜事,但又太難得。
微風拂過,想到了曾點的理想:「暮春三月,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我們也來吹吹風、唱唱歌,放鬆、放鬆緊綳的神經,給工作生活鬆鬆綁,身心需要適當的閑適下來。
暮春來尋春,果然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