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安三橋有幾個養老院
西安三橋有3個養老院,
1、西安市灃東新城老年服務中心(阿房宮老年公寓)位於陝西西安未央區未央區三橋天台三路6號。
2、未央區養老院,位於西安市未央區三橋天台路號天台大酒店。
3、陝西省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王寺敬老院,地址是三橋鎮西部車城南天台八路西段。以上就是西安三橋3家養老院的名字和地址。
B. 我的理想作文 開一家養老院
理想是一盞明燈,在漫漫長夜裡為你指引方向;理想是一種力量,在你感到無助時會給你探索向前的勇氣;理想是一棵果樹,總是以豐美的果實來回報你的努力。我夢想當一名機械設計師。機器人學習班為我打開了一個奇妙的世界,讓我的理想開始起航。
剛開始上課,老師就告訴我們:「我只用一個馬達,兩個感測器,就可以讓機器人按照指令完成各種任務」。這簡直太神奇了!我立刻來了興致,恨不得馬上動手製作自己的機器人。可是,老師卻要求我們先打好基礎,讓大家從設計程序、調節感測器、固定馬達、檢測路線入手,反復練習。
幾次課下來,我逐漸明白要想讓小小的機器人隨心所欲地運行,一定要保證每個環節都不出錯。這不僅需要准確熟練地輸入程序,還必須十分細心地控制好機器。我的創意和製作常常得到老師的表揚,可輸程序比別的同學慢,而且容易出錯,成了自己的弱項。於是,下課時我主動留下來加強練習,遇到問題及時請教老師,回家還在電腦上查資料、找方法,漸漸地趕了上來。
終於等到了可以在正式圖紙上試車的那一天!看著第一個同學小心翼翼把車體放在黑線前,自己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裡,不知是替別人擔心,還是為自己緊張。有的同學操控著機器人順利地走到指定位置,把球准確地投進筐里,引起全場一片喝彩。有的同學沒控制好,機器人在圖紙上到處亂竄或者原地打轉,惹得大家鬨堂大笑。輪到我的時候,場上似乎迅速安靜了下來。我的機器人剛啟動就微微擺動起來,正當我准備上手扶穩的時候,它很快就恢復了正常狀態,穩穩當當地順著黑線前行。等到它行完路線,做好所有動作,回到原點時,我感覺自己的心都要飛了起來。
史立茲說過:「理想如晨星,我們永遠不能觸到,但我們可以像航海者一樣,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我的理想剛剛啟航,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機械設計師,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識還很多,前進的道路上還有很多障礙,但只要能夠堅守住自己的夢想,並為之不懈努力,就一定有成功的那一天。
C. 泰坦尼克號最終活了幾個人
最終710人生還。
由於災難發生後場面及其混亂,加之文件管理不當、後世的種種說法又魚龍混雜的因素,導致泰坦尼克號乘客與死難者的統計數據始終存疑。
目前普遍認為罹難者人數可能在1490-1635人之間,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數據是由英國貿易委員公布的:在災難發生時,泰坦尼克號共搭載2224人,其中710人生還,1514人不幸罹難。
泰坦尼克號的最後一位倖存者——來自英國的伊麗莎·格拉迪斯·「米莉維娜」·迪恩(Eliza Gladys "Millvina" Dean)女士是當時船上最年輕的旅客,僅有九周大。迪恩女士於2009年5月31日因病逝世,享年97歲。
(3)啟航養老院擴展閱讀:
泰坦尼克號(RMS Titanic),又譯作鐵達尼號,是英國白星航運公司下轄的一艘奧林匹克級郵輪,於1909年3月31日在愛爾蘭貝爾法斯特港的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動工建造,1911年5月31日下水,1912年4月2日完工試航。
泰坦尼克號是當時世界上體積最龐大、內部設施最豪華的客運輪船,有「永不沉沒」的美譽 。然而諷刺的是,在她的處女航中,泰坦尼克號便遭厄運——她從英國南安普敦出發,途經法國瑟堡-奧克特維爾以及愛爾蘭昆士敦,駛向美國紐約,船上時間1912年4月14日23時40分左右,泰坦尼克號與一座冰山相撞,造成右舷船艏至船中部破裂,五座水密艙進水。
次日凌晨2時20分左右,泰坦尼克船體斷裂成兩截後沉入大西洋底3700米處。2224名船員及乘客中,逾1500人喪生,其中僅333具罹難者遺體被尋回。泰坦尼克號沉沒事故為和平時期死傷人數最為慘重的一次海難,其殘骸直至1985年才被再度發現,目前受到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