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疫情下,上海有31萬居老人,他們的現狀如何
上海的疫情形勢非常嚴峻,並且出現了物資緊缺的情況,對於年輕人來說還能夠通過手機來訂購一些物資等,但對於年邁的老人來說,他們只能等著社區的物資發放。甚至有的老人都不清楚現在外面發生了什麼。上海是中國最早邁入老齡化社會的城市之一。 當地的獨居老年人數達到了31.74萬,孤老人數為2.49萬人,他們目前的生活狀況: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對於年輕人來說就已經十分焦慮了,而老年人的生活過得有多難也可想而知,很多老年人拿著手機也不會使用,只能讓身邊的年輕人幫忙操作,有的老人已經很多天都沒有吃上蔬菜了,讓人感到十分的心疼,也希望相關部門以及當地的年輕人或者是志願者能夠給予這些老人更多的幫助,大家共同攜手度過這段艱難時期。你知道現在上海老人的現狀如何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2. 如何才能正確發揮老年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一、正確對待老年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家庭中的老年人,包括與孩子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及與孩子及其父母不在一起居住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般情況下,他們都樂於參與對自己的孫子女或外孫子女的教育和撫養。因此,為了搞好家庭教育,應正確對待老年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發揮好老年人的作用。
1、一般情況下,在家庭教育中老年人應處於輔助地位。
一般地說,孩子的父母都處於年輕力壯的年齡段,其文化素質一般都高於上一輩,而且現在多是獨生子女,孩子的父母都能夠擔當起,也應該擔當起教育、撫養孩子的主要責任和義務。在正常情況下,應突出孩子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老年人在家庭教育中應處於次要的輔助的地位。配合孩子的父母做些輔助性的工作,或處於顧問、指導的地位。這樣,不至於形成家庭中的老年人因過多地承擔對孩輩的家庭教育的責任而過度操勞,有損於健康,影響他們安度晚年。同時,也使孩子與其父母更多的接觸,有利於孩子與其父母之間親密的父子、母子或父女、母女感情的培養,有利於家庭的團結與和睦。
2、在特殊情況下,老年在家庭教育中應發揮主要作用。
這里所說的特殊情況,主要是指導孩子的父母一方或雙方去世,孩子失去了正常的主要家庭教育者;孩子的父母婚姻離異;孩子的父母有病或文化、政治素質差,無能力對孩子進行正常健康的家庭教育等。在這些情況下,家庭中的老年人,應該力所能及地盡力擔當起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務或全部重擔。
二、發揮老年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的重要意義
家庭中的老年人參與對其孫子女或外孫子女的教育工作,有多方面的作用。主要有:
1、使老年人在家庭中發揮「余熱」。
老年人對孫子女進行教育和撫養,是他(她)們在家庭中發揮「余熱」。對這種「余熱」,只有讓他(她)們發揮,他們才感到心滿意足。老年人閱歷深、生活經驗豐富,因此,在一般情況下,讓老年人參與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利。不少老年人一生勤儉、愛國心切,有著革命經歷,讓他們參與家庭教育,更有利對後代施加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影響。
2、使老年人享受天倫之樂,心情舒暢地安度晚年。
由於心理上的變化,老年人一般都有返老還童的心理狀態。由於血緣關系,老年人對孫子女都有隔代親、忘年交的心理和表現。讓他們對其孫子女承擔些教育義務,他們會感到是天倫之樂、人倫之樂的享受,心情會更舒暢。如果不讓他們管教孩子,他們會產生失落感和不信任感,對其心情舒暢和健康不利。
3、有利於解除孩子父母的後顧之憂。
不少青年人、中年人,雖已成為人之父母,但忙於工作和學習,沒有充分的時間來教育、撫養孩子,教育、撫養孩子成為他們的後顧之憂。在這種情況下,老年人擔負起教育孩子的擔子,或協助他們擔負起部分養育孫子女擔子,能解除中、青年父母的後顧之憂,使他們能夠集中精力更好地去干工作、創事業,在人生道路上為社會作出貢獻。
4、有利家庭的和睦和團結。
老年人在協助、配合子女對孫子女或外孫子女共同進行教育、撫養的過程中,必然增加了子女與老年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如今不論是城鎮還是農村,青年人結婚、生育後與老年人分居另住的越來越多。由於孩子的撫養、教育多數仍請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幫忙,這將促使年輕父母要「帶著孩子常回家看看」,不致於因工作和小家庭事務繁忙,而疏遠、冷落了老年人,從而密切了家庭成員之間的聯系,有利於家庭的和睦和團結。
三、應正確發揮老年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正確發揮老年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應堅持以下原則:
1、自願、量力的原則。
所謂自願,就是要尊重老年人的願望和心情。有時因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等原因,老年人不願多照顧、養育孫子女,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要強人所難,不應將養育孩子的責任硬加在老人身上。
所謂量力,就是根據老年人的身體等方面的情況,看其能承擔多少養育孫子女的任務。如老年人身體狀況不佳,就不應將撫養、教育孩子的任務硬推給他(她)。
2、不應將教育、撫養的責任全推給老年人。
作為孩子的父母,即使工作再忙、事業擔子再重,也不應該將教育子女的責任全推給老人。老年人因年老、體弱、有的還有病,把教育、撫養孩子的責任全推給他們會使老人負擔過重。同時,也不利於父子、母子或父女、母女感情的培養,不利於孩子的正常成長。如果孩子父母工作並不怎麼忙,而把撫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老人,自己過清閑逍遙的日子,不僅是不道德的,也是對子女不負責任的表現。
3、老年人千萬不要把孩子龐壞了。
老年人一般都十分疼愛自己的孫子女,對他們的疼愛甚至超過了當年對孩子父母的疼愛。由老年人來教育孫子女,特別是讓孩子隨老年人生活,容易對孩子嬌寵、溺愛。因此,老年人教育孫子女要做到不溺愛、不偏愛、不袒護。
溺愛、嬌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良好性格的形成十分不利。要把對孩子的愛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在是非問題上、在品德行為和主好習慣的培養上,不能遷就,更不應放縱。
對幾個孫子女、外孫子女要一視同仁不要偏愛某一個、冷落另一個。否則,被偏愛的孩子不好管教,被冷落的孩子的幼小心靈容易受到傷害,甚至影響到今後的發育。
老年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要盡量與子女取得一致。如有不同的看法,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表現出來,應該避開孩子交換意見,更不要當著孩子的面阻止其他人管教孩子。要讓孩子覺得大人的意見是一致的,沒有「空子」可鑽、沒有「靠山」可找,從而自覺地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孩子的父母在拒絕了孩子某些要求後,爺爺、奶奶千萬不要背著孩子父母滿足孩子的要求,充當「保護殺、「庇護所」。大人教育態度不一致,必將影響教育效果。
4、要防止某些老年人頭腦中的封建殘餘思想影響下一代。
一些老年人,特別是農村中年齡較大的老年人,頭腦中往往殘存著封建迷信思想,有的甚至還很嚴重。他們在與孩子接觸和進行教育時,會自覺不自覺地用那些不合社會發展方向的舊的意識和習慣影響孩子,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不利的。應該引起孩子家長的注意。
3. 70歲以上的老人犯法了需要擔當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第十七條之一之規定,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根據刑法第四十九條之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也就是說,70歲以上的老人犯罪的,仍然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只不過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