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南北方老年人的差異
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心理差異明顯,不同地區的人性格上亦有不同,這與環境頗有淵緣。北方人大多性格奔放粗擴,熱情外向;而南方人則多清秀細膩,穩重內向,善於算計。形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大腦結構或遺傳因素育什麼差別,而是生活的地理環境不同造成的。
我國北方山少平原多,放眼四望,方圓幾里乃至上百里一覽無余,所以,北方人的性格多豁達爽朗,大方而不拘小節。相反,南方則等山地河流而少平原,地形地貌受山水阻隔,條塊分割相當嚴重,剛使平原地區也是溝壑縱橫,山區峰迴路轉,視野被禁錮在狹窄的空間內。南方人在「巴掌大」的土地上精耕細作,為了生存,他們養成了精打細算、小心謹慎、善於運用現有資源發揮聰明才智的思維習慣,另外,南北方的氣候差異造成了南北方人的心理差異。南方氣候較溫和濕潤,各種植物、花卉爭芳斗艷,使南方人春成了沉穩、安祥、感情豐富而細膩的性格。而北方氣候較為寒冷乾燥,多風沙,每年有近半年的霜雪天氣,因此,長期生活在北方的人們多形成了冷靜、心地純潔、賢良的個性。
有些環境氣象學家,還從另一種邏輯上也論證了地理環境對心理和性格的影響。他們研究認為,山區居民因地廣人稀,推門見山,長久在這種環境中生活,便養成了說話聲音洪亮,議事直爽,待人誠肯的性格,故有「愛山者仁」之說,暖濕宜人的河湖海濱地區,因氣候濕潤,景色秀麗,生機勃勃。所以,這里的居民往往多情善感,機智敏捷,故有「愛水者智」之說。生活在廠闊草原上的牧民,因草原茫茫,交通不便,所以性格豪爽粗獷、熱情好客。而在寒冷區域,因室外活動時間少,人們多在一個不大的空間與人朝夕相處,因此常具有較強的耐力和自製力。居往在地球上最寒冷之地的愛斯基摩人,目制力驚人,被人們稱作世界上「永不發怒的人」。相反,居往往熱帶地區某些地方的人,為避酷暑,多數在戶外生活和勞動,加之文化教育落後,性格往往放盪不羈,常為一些區區小事而毆斗。可見,地理環境影響人的心理與性格並非鴨子開會--無稽(雞)之談矣!
㈡ 老年痴呆發生時,會有哪3個異常表現,你知道嗎
一旦患上老年痴呆,對病人本身以及家中來講是沉痛的負擔,可以說,家中有一個老年痴呆的病人,一家人的生活水平都是會比較嚴重下降。因而,對於家裡有老年人的家庭環境而言,平常更應多花時間陪伴老人,也需要對老年人多多關心。老年痴呆發生時,老年人是會出現一些不正常的表現的,親人對於這些數據信號要及時把握住,盡早帶老年人去醫治,可以操縱老年痴呆的進展。
總的來說,老年痴呆在發生時,老年人會出現性格忽然改變、記憶力下降、言語表述阻礙等情況的發生,在出現這些表現時,親人應積極帶老年人到診所就醫,如果是老年痴呆,初期根據葯品的醫治可以避免病情進一步加劇,減緩病情的進展。而對於老年人而言,平常也需要關注身體的保健,積極預防老年痴呆的發生。
㈢ 老年人身心變化的特點
老年人身心變化特點:(1)感知方面:最常見的是視力和聽力的老化。視覺分辨精細物體的能力在45歲之前有一個和緩的下降過程,45歲以後下降速度加快。老年人的言語知覺障礙,不僅由於聽覺系統對不同頻率聲音感受性降低,聽懂言語的能力也在下降;嗅覺減退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嗅神經的神經纖維數隨年齡增加而減少;同樣味覺也下降。
(2)注意方面:老年人視覺注意更容易受到無關刺激的干擾,而注意轉移的靈活性也變差。
(3)記憶方面:一般來說,記憶力從50歲開始就有所減退,70歲以後更明顯。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近記憶」衰退,對新近接觸的事物或學習的知識都忘得快。意義識記減退較少,機械記憶減退較多。
總體上說,老年人的記憶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退的,並受教育程度的影響。
(4)思維方面:總的來說,老年人思維隨年齡增長而下降,但衰退的速度和程度存在個體差異。表現為思維局限、固化,推理能力下降等。
(5)智力方面:成人智力分為液態、晶態智力。液態智力指與知覺整合、近事記憶、思維敏捷度、注意力、反應速度等有關的能力,隨年齡增長而減退較早,老年期下降更明顯;晶態智力指與後天的知識、文化、經驗積累有關的能力,如詞彙、理解力、常識等,一般不隨年齡增長而減退,有的甚至還有所提高,直到70歲後才出現減退,且減退速度緩慢。
(6)情緒方面:由於生理老化、社會角色改變、社會交往減少以及心理機能變化等主客觀原因,老年人經常會產生消極情緒體驗和反應,如緊張害怕、孤獨寂寞、無用失落以及抑鬱焦慮等。
①失落感:由於社會角色、家庭角色的改變,經濟負擔加重,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疾病困擾等因素,都會使老年人因心理不適應而產生失落感。因而可能出現兩種情緒:一是沉默寡言,表情淡漠;二是急躁易怒,發脾氣。
②孤獨感:家庭是老年人生活的基本單元。家庭的小型化、兒女與老人分居、喪偶、因疾病不能進行戶外交往活動等都會使老年人產生孤獨感。
③抑鬱感:老年人離退休之後,接觸社會的機會減少,與人交流的時間減少,信息的來源減少,加之衰老造成的溝通障礙,會使老年人產生抑鬱感,表現為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對人冷漠,不愛講話,等等。
④焦慮感:很多老年人擔心患病,擔心自理能力下降,擔心給兒女加重負擔,這種擔心會隨著衰老和疾病而加重,使老年人產生焦慮和恐懼,表現為冷漠或急躁。
(7)性格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性格特點既有持續穩定的一面,也有變化波動的一面,而穩定多於變動。容易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固執、保守、猜疑、心胸狹窄等。
老年人的性格類型①整合良好型:表現為生活滿意度高、成熟、能正視新的生活;②防禦型:表現為刻意追求目標,否認衰老,活到老、干到老,並樂在其中;③被動依賴型:表現為強烈依賴和盼望他人對自己提供幫助和體恤,或對外界缺乏興趣;④整合不良型:有明顯的心理問題,需在家庭照料和組織幫助下才能生活。
㈣ 老年人都有哪些變化
人進入老年身體可能會出現相應的變化,比如抵抗能力下降、消化能力下降、感知能力下降等。
1.抵抗能力下降:人進入老吵禪年階段之後,身體的器官功能會逐漸出現衰退,會影響到正常的抵抗能力,相對抵抗能力會逐漸下降,更容易被細菌或病毒感染。
2.消化能力下降:上了年紀的老年人,牙齦和口腔黏膜逐漸開始出現萎縮,容易導致細菌在牙齒上繁殖,不及時治療會出現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等,導致老年人咀嚼困難。另外,胃腸道蠕動能力也會逐漸緩慢,從而會引起老年人消化能力下降。
3.感知能力下降:老年人的各項感知器官會逐漸衰退,感知能力會逐漸下降,對周圍物理環境的感知能力和社會環境信息的接受能力下降,表現為視力和聽力下降等。
以上都是機體衰老的變化,老年人因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患病,需要定期檢查。老年人的生理變化有體表外形改變和器官功能下降等;心理變化有認知功能下降、情緒和人格特點變化等。
1.生理變化:
(1)體表外形改變:胡須頭發變白、稀疏脫落;牙齦萎縮、牙齒松動脫落;皮膚組織彈性下降、萎縮;汗腺分泌減少;肌肉萎縮,肌力下降;骨質增生、骨鈣含量降低、關節活動不靈;身高、體重下降等。
(2)器官功能下降:腦細胞減少、功能減退;心血管功能下降;肺泡減少、肺活量下降;腎功能減退;前列腺肥大、鈣化;甲狀腺功能下降;性激素分泌減少、性腺萎縮等。
2.心理變化:
(1)認知功能下降:包括感知功能下降和記憶力減退等。前者主要有聽力下降、視力下降等;後者主要是近期記憶力減退。
(2)情緒和人格特點變化:情緒趨於不穩定;人格整體上穩定、成熟、可塑性小,如猜疑保守、偏執敏感等;兩性趨於同化,男性變得女性化,女性更加女性化。而且長期走路可以提高人體的心肺功能,讓身體更健康。除此之外,長期走路還能改善血液循環,調動心臟功能,讓心率維持在穩定范圍內,從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4.增強平衡感
相信大家都看過很多新聞,有些人摔一跤之後就骨折,這就是因為整體平衡感較差而導致的,而走路,可以幫助鍛煉身體的平衡感,讓肢體更加協調,從而避免偶然摔倒的概率。所以大家千萬不要為了省時省事,連路都不願意走。年齡得增長老年人會出現身高下降,這主要是由於椎間盤逐漸變薄,脊椎變彎,錐骨扁平化以及下肢彎曲所導致得。
老年人常有不同程度得骨質疏鬆,升則塵因而發生脊柱壓縮後呈後突狀。老年人生產得典型改變是四肢較長,軀干較短於身高之比常大於1,年齡越大,兩者只差越大。
體重得改變是人種,年代得不同,看情況下年齡得增長,體重增加主要是鈣代謝異常,導致骨質疏鬆以及細胞組織器官得萎縮脫水所致。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腹部、面部、前臂、小腿得脂肪減少,局部脂肪減少,以後可以發生相應得改變。眼睛得凹盯模凸,鎖骨上間隙等變得更加明顯,蓇葖也變得更加明顯,如肋骨骨弓。近些年來患上老年痴呆的人越來越多了,如果能夠留心老年人身上所出現的一些變化,就可以判斷老年人是否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保護好老年人健康,就是保護了家庭最珍貴的財產。各位年輕人不要忘記了,在自己很小的時候是由誰來照顧自己生活的,每個人都會老,你我也不例外。
相信各位朋友們經常會遇到老年痴呆的人,兒女們要多觀察老人自身變化,老年痴呆也能在平時的小變化中發現端倪。
老年痴呆症會有這幾種表現,可以自測一下。
1.記憶力下降
在老年痴呆早期的時候會出現記憶力下降的情況,甚至半個小時之前發生的事情都已經記不清楚了,不管再怎麼回想也沒有辦法想起,一個問題可能會反反復復詢問很多次。
大家都覺得可能是年紀比較大的原因記性變差了,但其實這就是老年痴呆早期所發生的一些狀況。
嘮嘮叨叨想說話,但總是說不清楚,這種情況大部分患老年痴呆的人都會有,記憶力減退就是痴呆的早期表現之一。
2.迷路
很多老年痴呆患者會出現身體機能下降的情況,他們的身體本身就不太樂觀,加上患有這種疾病就會出現一些典型的反應。
比如看不清東西,一時之間忘卻了回家的道路,有的患者會經常出現迷路的情況。
很多人在患者的身上會掛上一個標牌,就是為了防止老年人自己走丟之後,能夠有好心人把這些老年人送回家。
3.不認識身邊的親人
上了年紀的老人,遠看可能會看不清楚人,但是在走近之後就能夠知道對方是誰。
但是對於這些患老年痴呆的人來說,他們完全不認識身邊的人,甚至連最親的孩子最疼愛的孫子都不記得。
他們也會忘記一些產品是如何使用,做事方法更像是一個孩童一樣。有的老年痴呆患者性格還會出現一些變化,曾經比較溫柔的人可能變得暴躁多疑,沒有一點安全感。
這個時候家人就要意識到老人很有可能是患上了老年痴呆,必須得從一些方面去預防,不然情況會越來越糟。
現在老齡化越來越嚴重了,在老年時期必須得注意身體的保養,飲食均衡一點,盡量少吃那些高鹽分的食物和動物脂肪,每天攝入的食鹽量不要超過10克。
平常多補充維生素、蛋白質,營養應該均衡一點,如果有飲酒的情況應該及時把酒精戒掉。
喝酒的人會比普通的人更容易患上老年痴呆,也要避免抽煙,因為這些行為對身體會有極大的傷害。
平常保持適當的運動也可以預防老年痴呆,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積極利用自己的大腦,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讓身邊的人際交往關系多起來,對於預防老年痴呆有一定的效果。過了60歲之後,大約有30%的老年人會出現聽力下降的現象,這個問題在男性身上會更加明顯。如果聽力下降的情況比較輕微,問題倒不是很大,只是一些低音量的談話不能聽見;但如果情況比較嚴重,可能就會影響正常的生活,比如看電視的時候需要放的很大聲,聽別人講話容易聽不清楚等等。
聽力下降的老年人,可能需要通過助聽器來改善自己的聽力狀況。市面上可以買到的助聽器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形狀類型的,另一種則是處理內部聲音類型的。其中形狀類型的還包括耳孔式、耳掛式和箱式等多種樣式,一般來說,比較推薦老年人用耳孔式的助聽器,因為它的體積很小,不太顯眼,有輕度或中度聽力下降問題的老年人適合用它來聽清楚周圍的聲音。
耳掛式和箱式的助聽器體積比較大,音量也比耳孔式的大很多,操作起來更方便一些,聽力非常差的老年人可以用這兩種助聽器來分辨周圍的聲音在說什麼。
㈤ 老年人的思維特點是什麼有哪些特徵
老年人的思維 方法 固然同中年人沒有什麼不同,可是老年人思維反映相對遲鈍一些,所以我想專門就老年人的思維方法談談個人的觀點。下面我為大家介紹的老年人的思維特點是什麼,希望對您有幫助哦。
老年人的思維特點
思維是人的一種最復雜的心理活動,是人已有的知識 經驗 為中介,對客觀現實概括和反映。人類通過思維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內部聯系,這是一種高級、理性的認識過程,主要包括概括、類比、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 老年人思維變化的表現
思維出現衰退較晚,特別是與自己熟悉的專業有關的思維能力在年老時仍能保持。但是,老年人由於在感知和記憶方面的衰退,在概念、邏輯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減退,尤其是思維的敏捷度、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以及創造性比中青年時期要差。老年人思維弱化及障礙的表現形式如下:
1) 思維遲鈍、貧乏 對有些事情聯想困難,反應遲鈍,語言緩慢;有些老年人不願學習,不想思考問題,導致詞彙短缺,聯想易間斷,說話常突然中止。
2) 思維奔逸 如對青壯年時期的事情聯想迅速,說話漫無邊際,滔滔不絕。
3) 強制性思維 不自主的偶發毫無意義的聯想,或者反復出現而又難以排除的思維聯想。
4) 邏輯障礙 主要表現為對推理及概念的紊亂,思維過程繁雜曲折,內容缺乏邏輯聯系。
2. 老年人思維變化的應對策略
人在老年期思維能力的弱化在各個老年人的身上表現程度不同,有些人思維仍很清晰,甚至仍有創造思維,而有些人卻有嚴重的思維障礙。因此,要重視對老年人的全面身心保健,鼓勵老年人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培養其思維品質,以恢復和保持其良好的思維能力。
老年人的心理特點
大量研究表明,老年期的心理變化伴隨生理功能的減退而出現老化,使某些心理功能或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出現下降、衰退,而另一些心理功能或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仍趨於穩定,甚至產生新的適應代償功能。老年人的心理變化是指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徵的改變,包括感知覺、智力和人格特徵等。老年人的心理變化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智力的變化
智力是學習能力或實踐經驗獲得的能力。老年人在限定時間內加快學習速度比年輕人難,老年人學習新東西、新事物不如年輕人,其實習也易受干擾。人的智力與個體因素(如遺傳、身體狀況等),社會環境因素( 文化 水平、職業等)有密切關系。
2.記憶的變化
隨年齡增長,老年人記憶能力變慢、下降,有意識記憶為主,無意識記憶為輔,再認能力尚好,回憶能力較差,表現在能認同熟人但叫不出名字。老年人意義記憶完好,但機械記憶不如年輕人。另外,老年人在規定時間內速度記憶衰退。記憶與人的生理因素、健康、精神狀況、記憶的訓練、社會環境都有關系。
3.思維的變化
思維是人類認識過程的最高形式,是更為復雜的心理過程,但由於老年人 記憶力 的減退,無論在概念形成,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還是創造性思維和邏輯推理方面都受到影響,而且個體差異很大。
4.人格的變化
人到了老年期,人格(即人的特性或個性,包括性格、興趣、 愛好 、傾向性、價值觀、才能和特長等)也相應有些變化,如對健康和經濟的過分關注與擔心所產生的不安與焦慮,保守、孤獨、任性,把握不住現狀而產生的懷舊和發牢騷等。近年來有人認為,老年期主要矛盾是人格的完整性或絕望之感。
5.情感與意志的變化
老年人的情感和意志過程因社會地位、生活環境、文化素質的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老化過程中情感活動是相對穩定的,即使有變化也是生活條件、社會地位變化所造成的,並非年齡本身所決定。
老年人身心發展的特點
邁入老年(60歲以後)後,生理、心理都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同中、青年相比具有許多不同的特點,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生理機能逐漸地衰退:老年生理機能的衰退,這是人體自然發展的生理現象。主要表現如下: ①由腦細胞減少帶來的腦萎縮,導致腦功能的衰退。表現在神經中樞的興奮性降低而抑制性的增強;神經細胞的恢復過程也有所處長,整個大腦的調節控制能力都降低。
②感官的感受能力衰退,表現在視力下降。特別是對高頻率的光波感受能力下降快。一般看書報 文章 都要戴老花眼鏡;聽力減弱,特別是抗干擾能力低下,需要大聲說話才聽得到,並且說話的頻率要慢,才聽得清楚;嗅覺下降,並易疲勞;味覺降低,味蕾萎縮,常常飲食無味;觸覺的靈敏度降低,對溫、冷覺和壓覺反應緩慢,動作遲緩;運動分析器老化,平衡能力降低,往往容易 摔跤 ;操作能力也隨之降低,往往手腳都會打顫。 ③注意力下降,表現在注意力渙散,不易集中;注意力轉移緩慢,甚至呆滯,易鑽“牛角尖”,注意分配往往顧此失彼,顧東扔西。
④ 記憶力減退 ,表現在近期記憶、機械記憶、瞬時記憶很差,過目就忘;對遠期記憶還可以,不過有時也會卡殼。如原來很熟悉的親友、戰友、同事的名字突然記不出來,但過後偶然又想起來了。 ⑤思維能力降低,表現在思維的強度、速度和靈活性方面,都不如中青年時期。特別是抗干擾能力和調控思路的能力明顯降低,思路易打亂,常常難於連貫地思維;思路定勢後,不易轉向思維,常常固執己見。 ⑥想像能力減退,主要是對原有事物的表象,往往記憶不清楚,而對新的事物的接受能力又降低,信息的貯備量明顯減少。
⑦操作能力降低,主要是手腳協調性差,特別是動作緩慢,不靈巧,有時手握物不緊,腳站立不穩,甚至震顫。 然而,老年人也有其優勢,這就是智力的衰退遠比生理機能衰退要晚。特別是那些勤用腦的人,他們的智力不僅不減退,而且與中青年時相比,還有所增強。如一些大器晚成的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和政治家等,60-70歲還屬於智力高峰時期。據統計,在1979年以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83人中,60歲以上者53人,占獲獎者的64%;70-80歲者25人,佔31%;只有5人是60歲以下者,佔5%。這就足以看出了老年智力的優勢。因此,老年人不要因生理機能的衰退而自卑。老年人閱歷深,見識廣,經驗豐富,善於理論思維,長於深謀遠慮,考慮問題全面、深刻、實際,還可以使余熱生輝。
(2)心理逐漸老化變異:老年人離退休後,隨著 人際交往 的減少,生活圈子的縮小,隔離感、孤獨感、依戀感漸生,再隨著光陰的流逝,自我活動和自我保健能力的降低,依賴感、衰老感甚至離世感漸生,出現一派心理老化的趨勢。在認知上,出現成熟性與衰退性的對立統一。認知的成熟,是老年人重要的心理特徵之一,正如孔子所說的,“吾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然而,由於感官的衰老和大腦機能的衰退,又必然導致認知的衰退,對新近的事物,接納、記憶較差,因而影響認知的進一步發展。在心態上,表現為積極性與消極性的對立統一。積極心態在老年人中,仍然占居主導地位,所謂“老驥伏厲,志在千里,不要揚鞭自蹄。”就充分表明人老心不老的方向。但由於生理機能的衰退和疾病的纏身,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心理體驗油然而生。
老年人的心理特點
大量研究表明,老年期的心理變化伴隨生理功能的減退而出現老化,使某些心理功能或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出現下降、衰退,而另一些心理功能或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仍趨於穩定,甚至產生新的適應代償功能。老年人的心理變化是指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徵的改變,包括感知覺、智力和人格特徵等。老年人的心理變化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智力的變化
智力是學習能力或實踐經驗獲得的能力。老年人在限定時間內加快學習速度比年輕人難,老年人學習新東西、新事物不如年輕人,其實習也易受干擾。人的智力與個體因素(如遺傳、身體狀況等),社會環境因素(文化水平、職業等)有密切關系。
2.記憶的變化
隨年齡增長,老年人記憶能力變慢、下降,有意識記憶為主,無意識記憶為輔,再認能力尚好,回憶能力較差,表現在能認同熟人但叫不出名字。老年人意義記憶完好,但機械記憶不如年輕人。另外,老年人在規定時間內速度記憶衰退。記憶與人的生理因素、健康、精神狀況、記憶的訓練、社會環境都有關系。
3.思維的變化
思維是人類認識過程的最高形式,是更為復雜的心理過程,但由於老年人記憶力的減退,無論在概念形成,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還是創造性思維和邏輯推理方面都受到影響,而且個體差異很大。
4.人格的變化
人到了老年期,人格(即人的特性或個性,包括性格、興趣、愛好、傾向性、價值觀、才能和特長等)也相應有些變化,如對健康和經濟的過分關注與擔心所產生的不安與焦慮,保守、孤獨、任性,把握不住現狀而產生的懷舊和發牢騷等。近年來有人認為,老年期主要矛盾是人格的完整性或絕望之感。
5.情感與意志的變化
老年人的情感和意志過程因社會地位、生活環境、文化素質的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老化過程中情感活動是相對穩定的,即使有變化也是生活條件、社會地位變化所造成的,並非年齡本身所決定。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點
摘要:老年人是一個社會群體。近年來,隨著老年人比重和總人數的不斷增長,人口老齡化問題已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內部相應地出現一系列變化,老年期的變化可以涉及到人體的各個系統,涉及到生理和心理的變化等。本文著重闡述與老年期的心理健康有關問題,以引起對老年人的重視,進一步做好老年人的保健工作。
關鍵詞:老年生理 心理 心理健康
老年人生理特點
衰老是人類壽命中的一種自然規律,人的一生經童年、青年、壯年而至老年,到一定年齡就會逐漸出現一系列的衰老象徵。一般認為,50歲左右稱老年前期,60歲就算進入老年期,90歲以上即為長壽,因此,衰老是一種生理性衰退的漸進過程。
1機械的運動靠能量,人的一切活動同樣離不開能量。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基礎代謝和耗氧量在不斷降低,到老年降到低點,所以老年人所需要的能量較成年人少。從能量產生方面來看,老年人細胞量較成年人少。從能量產生方面來看,老年人細胞內的ATP、磷酸肌酸,糖元也相應減少,而這些減少已遠遠超過了能量需求的減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體的工作能力。因此,老年人都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時給自己機體以能量補給。
2“生命是蛋白質存在的方式”,老年人的蛋白質代謝呈負平衡,也就是說分解代謝合成代謝,機體中必須氨基酸水平下降,與此同時,由於老年人機體中的一些酶的活力及在細胞內的含量也有一定的變化,人的衰老使其某些組織中蛋白質的比例也有一些變化。一些蛋白分子變成復合物,這些復合物大而不活躍,沉積在細胞中,影響細胞的正常功能,成為人老的表現。
3人常言“有錢難買老來瘦”。的確,人老了皮下脂肪常出現增多的表現。老年人由於飽和脂肪酸的積累,肝臟中膽固醇酯化能力增高致膽固醇增加,引起血脂升高。老年人體中脂蛋白與膽固醇的結合能力增加,膽固醇易沉著於血管壁內,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同時老年人血中甘油三酯、游離脂肪酸也明顯增高。所以“有錢難買老年瘦”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4腦是人精神、神經活動的中樞器官,有人研究表明,老年人大腦重量比青年時期減少6.6--11%,大腦表面積比年輕時減少10%,腦神經細胞可減少10--30%,所以,老年人腦力勞動能力降低,易疲勞,易失眠,記憶減退,對生活的感情色彩缺乏。但是老年人的大腦也有它的長處,如適應機制的發展使其具有較高的智商水平, 邏輯思維 理解能力強,因此,最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從事一些負荷輕、節律慢,而智力邏輯思維要求高的工作。有部分老年人也可能因腦動脈硬化、腦栓塞等原因造成大腦供血不足,造成腦組織軟化、壞死,大腦皮層萎縮,使智力及邏輯思維能力降低。
5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裝置,在人的生命存在中占著極其重要的位置。老年人的心臟有其一定的特點。正常衰老的心臟,其在生理需要減少的情況下,心率減慢、心肌萎縮、體積變小、心肌的收縮功能有時也下降,易患心臟疾病。美國公布的數字表明每年一百萬人死於心梗或猝死。也有報道70歲以上的老年人患者36%有冠心病,44%有心肌纖維化,29%的病人有心肌變性。高血壓和 其它 心臟病,使心臟出現病理性擴大,臨床中常會見到。
6老年人由於肝細胞的再生功能減退,使得肝臟的老化比較明顯,往往體積變小,重量變輕,這種變化在60歲以後更為明顯,90歲時肝臟的重量僅有正常人的50%,所以老年人的肝病常重危,異常的增生可致肝癌。
7 老年人的腎臟由於腎小球、腎小管減少,腎功能減退。
8老年人肺組織會出現彈性降低,肺泡擴大,加之胸廓前後徑擴大活動受限,出現肺總量和肺活量下降,有人發現80歲時最大換氣量,只有20歲時的50%。呼吸道粘膜萎縮,粘膜纖毛功能減退,使慢性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成為老年人常見病。
9老年人胃腸功能減退,主要表現為胃酸、消化酶分泌減少。平滑肌和粘膜萎縮,使對食物消化,對營養成份吸收能力降低。胃腸蠕動減慢,排便延緩,出現老年性便秘。有的老年人還因慢性腸功能紊亂,出現過敏性腸炎。所以,老年人應根據自己腸胃特點,安排好自己的飲食品種及其營養成份。
10在生殖系統方面,老年人也出現明顯變化的特徵。老年男性精子的數量減少,活動能力減低,性慾也減退,表現為生殖功能減退。多發病前列腺肥大常引起老年男性患者急性尿瀦留,排尿困難,甚至有猝死。老年女性隨著年齡增長到45--49歲由於內分泌紊亂會出現廣為人知的“更年綜合症”。引起生理、性格及心理的特殊變化。老年女性的內外生殖器隨年齡增高也會出現萎縮乾枯的變化。
11在骨骼方面,老年人骨骼中有機膠質成分減少,而無機成份增多,可由年輕時的50%增加到80%,導致骨骼變脆,韌性降低,易發生骨折。骨骼骨質疏鬆受力後可發生變形,如駝背等。老年人的軟骨有時會發生脂肪化、鈣化等變化。關節的表面粗糙不平整、變形等使老人年站立不穩,行動不便。一些部位的骨質增生,給老年病人常常帶來極大的痛苦。
12在五官、皮膚方面,老年人下眼瞼囊狀下垂,角膜透明度降低,結膜菲薄,球結膜下易出血,晶體的調節功能下降出現“老花眼”,甚至晶體混濁發生白內障。耳垂縮小,聽力下降在老年人中也常見。老年人嗅覺功能減退,鼻粘膜乾燥。牙根的萎縮性變化,常使牙齒脫落。老年人的皮膚菲薄,皺紋增多,皮膚彈性降低。皮脂腺功能減退,出現皮膚乾燥,汗腺功能減退,使熱量散發受阻,易中暑。以上老年人各部分組織、器官的變化如同“樹老枝枯”呈衰退徵象,但是如果老年人掌握了自身的生理特點,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採取一定的 措施 ,動靜結合,注意養身,就將會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余熱,到那時即使是夕陽景色也會無限好。
老年人心理特點
由於老年人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起了急劇的變化,從為國家為社會作奉獻的地位變成受社會供養的“閑人”。身份地位變了,從有承擔各種工作任務而忙碌變為無職務而整日無所事事。閑住在家社會交往明顯減少,此時若再有子女分離,老伴有病或去逝,則很容易隨之相應地出現神經精神調節的障礙。在這較大的轉折時刻,自然很容易產生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有的容易產生動輒發怒、抑鬱、焦慮、孤獨悲涼,同時產生自卑,衰老感、失落感等消極心理狀態,有的並同時出現睡眠不寧、血壓波動、食慾不振和疲勞等各種不適狀態。如果原有冠心病,高血壓等這時更會加重,因此要制定切實可行的離退休後的生活計劃,重建離退休後的新生活是非常必要的。
老年人易產生以下幾種心理:(1)失落心理。現代化事業需要現代觀念意識了現代科學知識、現代心埋素質以及強健的體魄等,可是一般老年人正是在這些方面存在缺憾,這時候最容易產生失落心理。(2) 懷舊心理。對於個人來說生活環境、價值目標的改變使老幹部心理反差變大,因而懷舊心理也變強烈。(3)淡泊心理。既不刻意追求名利也不悲觀厭世,雖清貧度日卻自得其樂,雖勞碌卻不已為然。(4)自卑心理。其表現有:膽小謹慎,不敢想不敢闖不敢擔風險,生怕打破平靜的生活和平衡;易孤獨,由於離開了崗位相對減少了同他人的聯系,極易產生孤獨感,依戀和交際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情緒憂郁寡歡;嫉妒多疑,同年、同在一崗的同志相比較顯示出較大反差,於是一方面加劇了自卑感,另一方面也容易滋生嫉妒心理;童稚心理。其特徵一是依賴,對組織依賴,對家人依賴,放棄個人努力,一切等待照顧。二是任性.,易沖動,愛發脾氣,動輒氣沖鬥牛,倚老賣老擺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架式。三是多情,好管“閑事”,好為人師。四是固執性格倔強,處事刻板很難通融。有時偏執得不近人情。
老年人達到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徑
老年人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做好自我保健。
1更新觀念。首先要對老齡這個概念有一個新的認識,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八十不稀奇”。老年人要樹立自信、自強、自立觀念。日本提倡老年人要做到經濟自立、身體自立、精神自立、凡事靠自己,這種精神狀態,可以抗衰老。在心理上擺脫“老年意識”,保持“永遠年輕”的心態才能推遲衰老。
2要正確對待疾病,樹立與疾病作頑強斗爭的信心。俗話說“年老多病”這話雖非絕對,但多少是人們經驗的概括。如老年人易患骨質疏鬆,容易發生骨折,但不能因怕骨折而整天戶外不出,甚至卧床不動。而應該增加飲食中鈣的攝人量,多喝奶,多運動,防治骨質疏鬆。另外,由於老年人的抵抗力、免疫功能和應激能力較弱,常同時患有數種疾病,更易受到慢性病的侵襲。因此,要注意心理因素在疾病中起的作用。有的人患了癌症,長夜難眠、茶飯不思、精神極度緊張,抑鬱或悲哀,結果由於處在不正常的精神狀態下,降低了機體免疫力,加速病情惡化,而有的人雖患絕症,但能做到“忘我忘病”振作精神,像健康人一樣生活、學習、工作,有利於疾病的康復,延緩病情惡化。
3生命在於運動。適當地合理地體育鍛煉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狀態,使精神飽滿,力充沛,生氣勃勃,青春煥發。適合老年人的體育活動是多方面的,如做 體操 、練氣功、早晚散步、慢跑、打 羽毛球 、兵乓球、騎自行車郊遊等,鍛煉時應注意因人而異,遵循機體機能規律,養成穩定型的有規律的活動習慣,動靜結合,循序漸進,持之以恆。許多事例都證明,堅持各種體育鍛煉,能夠增強體質,豐富生活,推遲衰老和延年益壽。
4開展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充實老年生活。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每個人的心理活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所處的環境。老年人諸多心理不適,追根溯源是生活中缺少積極健康、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鑒於老年人本身的惰性,我們更要努力創造條件,幫助他們尋找適合自己特點的休閑方式,例如知識型休閑、旅遊型休閑、 收藏 型休閑等。同時,我們每個人特別是近親屬千萬不要把老年人的心理問題誤認作精神病諱病忌醫,適當的時機應取得心理醫生的積極治療,效果會很好。
5要學會與人相處。人生活在社會之中就要相互依賴、相互交往。老年人由於 記憶力下降 、注意力不集中給閱讀帶來困難;視力模糊,給外出帶來不便;聽力減退,導致交際困難。由於身體衰老引起的生活困難所產生的消極心理反應,是老年人經常遇到而又難以排解的心理問題。老年人最易產生的心理疾病是孤獨。所以老年人要學會與人相處,與朋友保持聯系,經常地給別人友愛和溫暖,並從別人那裡得到友愛和溫暖。心理學家發現,與朋友接觸,可以解除痛苦和緊張,可以促進疾病的治療,促進身體健康。老年人還要學會交一些年輕朋友。一則可以使自己年輕,二則從年輕人那裡也可以學到許多知識,加強與青年人的思想溝通減少認識上的代溝。因此,老年人要盡自己所能,多與社會保持聯系,為別人,特別是年輕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使自己處於一種年輕活潑的氛圍中,使自己從心理上感覺自己還年輕。
6精神上、感情上要有寄託。上了年紀的人,要避免激烈的情緒波動,萬事要採取樂觀的態度。如到了應該退休的年齡,高高興興退下來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這是一件大好事。可是往往有些老年人離開工作崗位,社會交往少了,每天習慣做的工作不做了,每天接觸的人已不見或少見了,這樣往往失去工作時的節奏感和責任感,而在生活上感到空虛,精神上若有所失,因此產生孤寂感,情緒低落,意志消沉。這種心理上的變化,會給健康帶來不利。因此,要正確理解退休、年老是自然發展規律,萬事要想得開。應當繼續振作精神,樂觀積極,重新替自己安排合理的生活、學習和 工作計劃 ,發揮余熱,給人民做些有益的事,這樣使晚年過得更充實和有意義,就可以消除寂寞、孤單焦慮和憂郁。
參考文獻:《 淺談老年人的心理與健康 》王惠娟 洛陽大學學報第11卷第1期
《老年心理危機與健康 教育 對策》任占奎 中國健康教育1998年第14卷第9期
《老年人生理特點淺析》 李士新 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第17卷第2期
《老年人的心理調適》中國心理咨詢網
《老年期心理衛生》朱同保 中國校醫1994.03
《老年心理情態與心理康復保健》唐雲 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03
《人際關系與老年人心理健康》肖健 中老年保健2000.04
《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及調適方法》范清蘭汪國珍 中華醫學叢刊2002.07
老年人的思維特點
思維是人的一種最復雜的心理活動,是人已有的知識經驗為中介,對客觀現實概括和反映。人類通過思維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內部聯系,這是一種高級、理性的認識過程,主要包括概括、類比、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 老年人思維變化的表現
思維出現衰退較晚,特別是與自己熟悉的專業有關的思維能力在年老時仍能保持。但是,老年人由於在感知和記憶方面的衰退,在概念、邏輯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減退,尤其是思維的敏捷度、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以及創造性比中青年時期要差。老年人思維弱化及障礙的表現形式如下:
1) 思維遲鈍、貧乏 對有些事情聯想困難,反應遲鈍,語言緩慢;有些老年人不願學習,不想思考問題,導致詞彙短缺,聯想易間斷,說話常突然中止。
2) 思維奔逸 如對青壯年時期的事情聯想迅速,說話漫無邊際,滔滔不絕。
3) 強制性思維 不自主的偶發毫無意義的聯想,或者反復出現而又難以排除的思維聯想。
4) 邏輯障礙 主要表現為對推理及概念的紊亂,思維過程繁雜曲折,內容缺乏邏輯聯系。
2. 老年人思維變化的應對策略
人在老年期思維能力的弱化在各個老年人的身上表現程度不同,有些人思維仍很清晰,甚至仍有創造思維,而有些人卻有嚴重的思維障礙。因此,要重視對老年人的全面身心保健,鼓勵老年人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培養其思維品質,以恢復和保持其良好的思維能力。
㈥ 老人身上有異味是怎麼回事
在老人身邊有些特殊的味道,那麼老人身上有異味是為什麼呢?下面一起來看看老人身上有異味的原因。
老人身上有異味的原因
1、爛蘋果味
糖尿病患者病情嚴重時,大量脂肪會在肝臟里氧化而產生酮體,並擴散到血液中,致使呼出的氣息中帶有丙酮,出現爛蘋果味。
2、爛白菜味
當體內缺乏酪氨酸轉化酶,導致酪氨酸代謝障礙時,身體便會發出一種類似爛白菜的怪味。這樣的患者容易發生低血糖暈厥或抽風。
3、肝臭味
急性肝炎或者其他肝功能嚴重損害的患者,常呼出一種特殊性臭味,俗稱肝臭。出現肝臭味表明肝臟功能受到嚴重損害,是病情危重的表現。
4、尿臊味
患有慢性腎炎或腎病的患者,當病程進展到慢性腎功能衰竭階段,由於無尿,導致一些毒性物質(如尿素氮、肌酐等)不能排出體外,就會使患者呼出的氣體發出尿味或者氨味,這是病情趨於危重的一個信號。而一些尿失禁患者不能控制小便,身上也常有難聞的尿騷味。
溫馨提示:“老人味”並非無法預防和去除。要想去除老人味,先要判斷味道產生的原因。同時老人要加強個人衛生,保持皮膚乾燥、衣物的清潔等等。
7個方法去除老人身上味道
1、每天堅持淋浴和盆浴,這樣可以減少皮膚上的細菌。
2、 洗澡後把腳徹底擦乾,因為微生物喜愛腳趾間的濕潤環境。
3、能光著腳的時候就光腳,或者偶爾脫下鞋子。
4、改變飲食習慣,有些辛辣食物會讓汗水的味道變得更重。
5、所穿的衣服尤其是襪子,盡量選擇棉和羊毛的材質,避免選用人工合成纖維。在運動和大量出汗的時候選擇防潮易乾的運動裝。每天至少換一次襪子。
6、穿透氣的鞋子。天然材料能讓雙腳保持通氣和乾燥。同時記得輪換穿幾雙鞋子,讓它們有足夠的時間風干。
7、考慮一下放鬆的技巧,例如瑜伽、冥想和生物反饋法。這些技巧可以幫助你控制壓力而不至於大量出汗。
減掉身上的“老年味”
其實,身體在老化過程中,由於氣、血的生理作用減弱,就會發出一些特別的氣味,我們不妨稱之為“老年味”。
比如,由於患有某些慢性疾病,長年吃各種葯物的老人,身上就會積累起一種葯渣味;機體衰老,使內臟與細胞退化甚至壞死,就很可能出現些難聞的臭味;老年人皮膚新陳代謝相對緩慢,容易沉積大量死皮,而死皮本身就有種死皮味;消化系統的退化或病化,會造成營養轉化不完全,使老人出現口臭。此外,還有的老人由於體質較弱,身體清潔不像年輕時那樣在意,再加上與寵物頻繁接觸,身上或多或少也會有點不太好聞的味道。
對於這些“老年味”,專家表示,老人氣味大多數可以通過調整,減輕其程度。她建議,老人應勤換衣,冬天盡量做到每星期洗一次澡;多選擇清淡飲食,冬天可以多喝點湯,並忌煙酒,以改善口臭。
老人的嗅覺會隨年齡增長出現減退,家人應該及時給予幫助,如果發現異味過重,應及時提醒他們到醫院進行檢查。
猜你喜歡:
1. 中老年人身體健康堅持要注意什麼
2. 為什麼老人家身上有股味道
3. 87歲老人身上癢怎麼辦
4. 老年人健身有什麼禁忌事項
5. 老人身體疼痛是因為什麼原因
㈦ 老年人和年青人思想觀點有何不一樣
年輕人沒有"積腹防肌"勤儉節約的思想意識,什麼都沒有計劃打算,過一日算一日,大手大腳追求奢華享樂。而老一輩人曾熬過苦,深知勤儉節約的重要性,思想意識以節儉為主,知慳識儉,艱苦樸素,知足不辱。這就是年輕人與老年人思想區別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