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雅思口語考試話題必備句子之老人話題
關於老年人的雅思口語話題
雅思口語平時要多練,什麼話題都能說一點,臨考才不會心裡沒底而慌亂,老年人話題雖然不難,但是有些題目比較生僻,我們得讓知識無死角。例如美國老年人的話題,如果我們對美國老年人的生活不是很了解到話,這個話題就會很難。
老人在中國和西方的生活:
It a common tradition in China that children live together with their
parents until they are married, and often children still live with the parents
after they are married.
在中國,孩子們結婚前一直與父母生活在一起是很普遍的,許多人婚後仍和父母共同生活。
In China the grandparents stay on with the family and look after the
grandchildren while the parents are at work.
中國的祖父母一直和全家人住在一起,兒女們一起去上班時的時侯,他們照看孫子孫女們。
In North America, old people usually live alone. If they are too old to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or if they』re really old, day over 75, then they
usually live in old-folk』s homes, nursing homes, or special apartment complexes
designed for senior people.
在北美,老人們一般是單獨生活。如果他們年紀太大生活不能自理,或者已逾古稀之年,比如說過了75歲了,他們便住進老人院、療養院或專為老年人設計建造的有綜合設施的公寓。
I do think that living together with the parents when we marry would be
nice for the child』s stability and would also let the parents feel lik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amily.
我的確認為何老人們共同生活可以使孩子有穩定感,同時也讓老人們覺得自己仍是家庭的重要成員。
It looks like it depends on how rich a family is weather to live with the
parent when we marry or not.
婚後是否與父母一起生活似乎要看一個家庭的富有程度。
That』s the trouble in some cases. Living with people of different
generations isn』t always easy. It requires some sacrifices and tolerance of
other』s behavior.
在有些情況下,那也很麻煩。幾代人一起生活並不總是很容易相處的,這需要做出幾點犧牲,並能寬容別人的行為。
In China it』s often the mother-in-law and the daughter-in-law who don』t get
on well enough, until both sides agree to live apart. And it』s socially
acceptable if the younger couple help the old couple in ways that are necessary.
Well, for example, when the parents are strong enough to live on their own the
children are expected to help when needed. When the parents are too old to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they should be moved back to the children』s home where they
are properly fed, clothed and sheltered.
在中國經常是婆媳關系不好,只要雙方同意分家。社會也能接受這種做法,只要小夫妻能以必要的方式幫助兩位老人。嗯,比如說,父母體力尚好能獨立生活的時候,兒女們只在需要的時候幫忙。父母年事已高不能自理時,讓他們搬回兒女家,衣、食、住都能得到周到的照顧。
A common stereotype of older Americans is that they are usually "put away"
in nursing homes and forgotten about. Actually, only about 5 percent live in
some type of institution. More than half of those 65 or older live with or near
at least one of their children.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elderly live alone and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According to the U.S. Census Bureau, 75 percent own
their own homes. Over a million senior alts live in retirement communities.
These provide residents with meals, recreation, companionship, medical care and
a safe environment.
一般人對美國老人家的刻板印象是被「遣送到」養護院去,然後被人遺忘。然而事實上,只有百分之五的人住在此類機構中,超過半數的六十五或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是與孩子同住或住在其中一個孩子的附近。絕大部份的老年人是自己住並自己照顧自己的,根據美國戶口調查局的統計,他們百分之七十五擁有自己的房子,超過一百萬名老年人住在退休者的社區中,這些社區為其居民提供飲食、娛樂、友誼、醫療照顧、以及安全的環境。
關於代溝:
One important cause of the generation gap in the China nowadays is the
opportunity that young people have to choose their own life-styles. In the past,
China is more traditional, and when children grow up, they are expected to live
in the same area as their parents, to marry people that their people know and
approve of, and often to continue the family occupation. But now, a increasing
number of young people often travel great distances for their ecation, move
out of the family home at an early age, marry—or live with—people whom their
parents have never met and choose occupations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ir
parents.
Also, the speed at which changes are taking place in China is another cause
of the gap between the generations. In the past, elderly people are valued for
their wisdom, but now the knowledge of a lifetime may become obsolete overnight.
The young and the old seem to live in two very different worlds, separated by
different skills and abilities.
關於一位老人的病逝,看看你得到什麼啟發:
At 82 he was ready to die, and I was ready to let him go so that his
suffering would end. We laughed and cried and held hands and told each other of
our love and agreed that it was time. I said,「Dad, after you have gone I want a
sign from you that you are fine,」 He laughed at the absurdity of that; Dad
didn't believe in reincarnation. I wasn't positive I did either, but I had had
many experiences that convinced me I could get some signal「 from the other
side」.
My father and I were so deeply connected I felt his heart attack in my
chest at the moment he died. Later I mourned that the hospital, in their sterile
wisdom, had not let me hold his hand as he had slipped away.
父親82歲那年,生命垂危,將撒手人寰,我已做好准備,這樣他的痛苦能夠終止。我們開心地笑,我們痛苦地哭,我們牽著彼此的手,我們告訴彼此是多麼地相愛,我們坦然面對這分手的時候。我說,「爸爸,您去後我要您給我個信號,告訴我您一切都好。」爸爸對這荒唐的想法哈哈大笑;他不相信來世轉生。不過,我也不能說我就相信,但我有很多經歷讓我確信我可以從「那個世界
」得到一些信號。
父親和我是如此血肉相連,以致他死的那一刻,我胸中也感到他的心力衰竭。後來我很悲哀:醫務人員為防傳染 ,父親悄然離世時,沒讓我握著他的 手 。
關於老齡化問題(Old-age Boom)
It』s time-honored virtue to respect the elderly. That』s why their own flesh
and blood are supposed to look after them.
Well-being / Farewell is something, because seniors will lead a much more
comfortable life.
關於美國老年人(可以與中國老人比較)
We all like to imagine that we're getting wiser and not just older. Most of
us enjoy observing the miracle of growth in others, as well. For instance,
seeing our children develop and learn new things makes us feel proud.
我們都喜歡想像著自己能夠越來越有智能,而不只是變老,我們大部份人也同時較喜歡觀察別人成長的奇跡。例如:看到我們的孩子長大並學習新的事物使我們感到驕傲。
Growing old is not exactly pleasant for people in youth-oriented American
culture. Most Americans like to look young, act young and feel young. As the old
saying goes, "You're as young as you feel." Older people joke about how many
years young they are, rather than how many years old. People in some countries
value the aged as a source of experience and wisdom. But Americans seem to favor
those that are young, or at least "young at heart."
在美國這個以年輕人為中心的社會中,老化對人們而言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大部份的美國人都希望自己看起來年輕、行動年輕、並且感覺年輕,如一句古老的名言說:「你感覺自己有多年輕,你就有多年輕。」老年人說自己的年齡時常開玩笑說自己是多少
years young,而不說多少 years old
。某些文化中的人視老年人為經驗與智能的資源,可是美國人似乎比較喜歡年輕人,或者至少是「心裡年輕」的人。
Many older Americans find the "golden years" to be anything but golden.
Economically, "senior citizens" often struggle just to get by.
Retirement-typically at age 65-brings a sharp decrease in personal income.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usually cannot make up the difference. Older people may
suffer from poor nutrition, medical care and housing. Some even experience age
discrimination. In 1987, American sociologist Pat Moore dressed up like an older
person and wandered city streets. She was often treated rudely-even cheated and
robbed. However, dressed as a young person, she received much more respect. Of
course, not all elderly Americans have such negative experiences. But old age
does present unique challenges.
許多美國的老年人覺得他們的「黃金年代」一點都不黃金。在經濟上來說,老年人常是掙扎著勉強度日。退休--通常在六十五歲的時候--使個人收入驟減,而社會保障制度的福利並不能補足差額,老年人常遭遇營養、醫療照顧、和居住環境的問題。有些人甚至曾經碰到年齡歧視的問題,在一九八七年有一位美國的社會學家派特·摩爾裝扮成老人在街上游盪,結果人們多半對她很粗魯,甚至騙她或搶她的東西,可是當她穿著年輕時,人們就對她尊重多了。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美國老人家都有這樣糟糕的經驗,不過年紀大確實會遭遇一些特別的挑戰。
Ironically,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America is expanding-fast. Why?
People are living longer. Fewer babies are being born. And middle-aged "baby
boomers" are rapidly entering the ranks of the elderly. America may soon be a
place where wrinkles are "in." Marketing experts are already focusing on this
growing group of consumers. And even now the elderly have a great deal of
political power.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Retired Persons (AARP), with over
30 million members, has a strong voice in Washington.
而很不幸偏偏美國老年人口又正在擴增中--很快速地擴增,為什麼呢?因為現在的人越來越長命,嬰孩的出生卻減少,而當初在嬰兒潮時出生現在是中年人的很快地就要進入老年階段了,美國恐怕馬上會成為一個皺紋「很流行」的國度。行銷專家們已經開始注意這群人口持續增加中的消費者,而這群老年人現今甚至在政治上也相當有力,因為美國退休人員協會擁有超過三千萬的會員,對華盛頓具相當的影響力。
Despite the challenges they face, Americans in their "twilight years"
generally refuse to give up on life. They find a variety of ways to keep
themselves active. To help them stay in shape, they may join mall walkers clubs,
fitness programs and even the "Senior Olympics." They can enjoy hours of
entertainment at senior centers and alt amusement parks. Many enroll in
continuing ecation programs to maintain their mental skills.
縱然他們遭遇挑戰,處在遲暮之年的美國老年人通常還是不願意放棄他們的生活,他們尋求各種不同的方法使自己更有活力,為了保持強健的身體狀況,他們參加購物中心的競走俱樂部、健身課程、甚至奧林匹克老人運動會。他們可以在老人中心和成人公園里逍遙好幾個小時,許多人報名參加延伸制教育以維續他們的心智技能。
關於年輕人與老年人:
The young live in the present rather than in the past or future.
The young should feel grateful to the older generation, who has created a
good life for them.
The older generation fought in the two world wars. They faced real
problems, but the young have an easier life.
⑵ 關注老年人的生活健康的話題
1、空巢綜合征:多發生於子女成年離開家庭之後獨自生活的老人,該症狀在精神疾病分類中屬於「適應障礙」的一種,主要表現為精神空虛,無事可做。缺乏親人的關愛是導致老年人空巢綜合征的根本原因。他們往往身體狀況差、患病率高、行為不便,而由於缺乏子女關愛,更容易使得這些老人大多生活無趣,行為退縮,對自己的存在價值表示懷疑,常陷入無欲無望、無趣無助的狀態,情況嚴重的還容易引發老年痴呆症。
2、抑鬱:在老年人中表現尤為突出,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老年人年齡越大,對被照顧的要求就越高,而他們的子女不在身邊,最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更容易形成抑鬱。現代社會人們的家庭觀念轉變比較大,尤其是多數年輕夫婦不能或不願與父母生活在一起,老人晚年享受天倫之樂的希望落空,結果就抑鬱等不良情緒接踵而來。
⑶ 老人最關注的話題
老年人理財:一個需要關注的現實話題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年上升,股票債券市場的不斷擴容及銀行、保險業的日益拓展,理財這個概念才正走近越來越多的人們,老年理財也成為一種時尚。從某種意義上說,老年人一般不再以通常的勞動形式直接創造財富,或者創造財富的機會相比其他人群越來越少,他們最主要的生財之道就是理財,就是用手中的錢再去生錢。老年人渴望通過理財使自己的生活得到改善,以解晚年的後顧之憂。其實,老年理財不僅對老年人有好處,對於國家和社會都具有積極意義。因此,不能忽視老年人手中錢的作用,應該積極地引導、幫助他們理好財、發好財。 老年人理財:錢從哪裡來 我國老年人手裡有多少錢?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有多少老年人有錢,似乎也不好回答。一項調查表明,我國老年人生活的經濟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即:子女親屬供養佔57.1%;老年人自己勞動收入佔25%;領取養老金佔15.6%。我國目前有3300多萬退休人員,他們都有退休金收入。而對一些相對低齡高文化、有技能的老年人來說,他們在退休金外還有一份勞動收入;就是一般的老人,他們過去出於養老的考慮,通過節衣縮食,手裡多少都有一些儲蓄。對大多數老人來說,手裡捏著的往往都是死錢,也許是幾十年的計劃經濟使他們缺乏將死錢變活錢的意識,理財對他們來說還是一種很陌生的事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老年人不是無財可理,關鍵是有沒有意識去理,有沒有好辦法去理,理財能不能發財。 老年人理財的優勢:積蓄+經驗+謹慎+節儉 現年71歲的美國老人沃倫·巴菲特,在不久前美國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評出的2001年度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中,以323億美元凈資產名列第二。 巴菲特一生沒做過任何生產性企業,一直都在名副其實地理財。他從11歲開始購買股票,後來又介入證券經紀,幾十年下來,成了富可敵國的金融巨頭。進入老年的巴菲特滾起雪球來更是得心應手,1992年,62歲的巴菲特以22億美元的凈資產名列《福布斯》排行榜第9位,但僅僅過了一年,他的凈資產就達到42億美元,幾乎翻一番,排名也一躍升至第2位。而從1992到2001年,他的凈資產又翻滾了近15倍。 巴菲特晚年理財的巨大成功,除了得益於超人的天賦,多年的經驗積累,還在於他一貫保持頭腦清醒和謹慎從事的好習慣。他是一個金融投資家,卻不是投機家。他以長線投資著稱,從不幻想一夜暴富。他只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投資,對陌生的領域哪怕利誘再大也決不涉足。前兩年,網路信息產業異軍突起,眾多風險投資家涉足其間,一個個賺得缽滿盆滿,有許多人建議巴菲特也介入,巴菲特不肯,理由是他不了解這一領域,人們紛紛譏笑他保守。結果去年開始,網路概念股全面崩盤,那些一夜暴富的網路投機家的財富大幅縮水,而巴菲特的財富卻直線上升。這時,人們不得不佩服巴菲特的老謀深算和先見之明了。 巴菲特的另一大長處是節儉。他在生活方面表現得實在不像是一個身價數百億的超級富豪。自己開車,衣服總是穿破為止;最喜歡的運動不是高爾夫,而是橋牌;最喜歡吃的食品不是魚籽醬,而是玉米花;最喜歡喝的不是XO之類名酒,而是百事可樂。 資本(積蓄)+經驗+謹慎+節儉——巴菲特的這些優勢可以說是大多數老年人共有的優勢。巴菲特理財獲得了成功,其他老年人也一樣可以成功,只不過是大小有別罷了
⑷ 和老人家聊天都可以聊些什麼話題呢
聊聊過去的艱苦生活啥的。如果奶奶有愛好的話。就聊些愛好啥的。或者奶奶有什麼拿手的菜啊什麼。向奶奶取取經。她會挺開心的。
⑸ 和老人聊天有哪些話題
1.對不同時代的人不同的聊天方式
現在我們習慣把人群分為70後,80後,90後等等,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思維總是不一樣的,比如90後要比80後更開放等等。對於老年人來說,年代劃分也是必要的,比如說七十歲的老人和六十歲的老人,他們的思維肯定是不同的,我們應該去聊他們喜歡的話題。
2.聊老年人都愛聊的話題如何和老年人聊天 ?小編提醒,和老年人聊天一定要聊他們喜愛的話題,老大爺一般都是喜歡聊釣魚,養生,下棋等等,而老奶奶喜歡聊家務,電視劇等等!如果這些都不敢興趣可以放大招:拚命誇獎他們的小輩,比如孫子重孫子等等,十個老人九個愛聽。
3.多聽老人聊天,多傾聽
和老年人聊天的時候,不要自己滔滔不絕地說,特別是一些科技產品,老人聽不懂也不感興趣。人老了就喜歡懷舊,特別愛說曾經的往事。作為晚輩,你豎起耳朵聽就可以了,如果能夠適當插幾句話,老人覺得你愛聽他的事跡,對你的印象可就更好了。
4.和老年人聊天,語速要慢
和老年人聊天,不要說太快,太快老人聽不明白,讓你多說幾次你又會煩了。現代人都已經習慣那種快節奏的生活了,應該適當放鬆自己,陪老人聊天本身就是一種情感交流,不妨放慢節奏,悠閑度過這段美好的時光。
5.和老年人聊天要保持耐心
和老年人溝通一定要保持耐心,上了年紀的人總會絮絮叨叨,有時候記憶東西也是丟三落四的,明明和你講過N次的東西,一會又忘記了,你的耳朵不得不再接受一次。請大家理解這種情況,誰都會有日薄西山的時候,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未來的自己。
6.不要和老年人爭執對錯
很多年輕人喜歡和老年人爭論。特別是理在他們這邊的時候,毫不相讓老年人。注意,人老了,思維就僵化了,很難認識到自己是錯的。這種情況下,如果老年人說你兩句,你笑笑就可以了,千萬不要和老年人爭論,否則就走進了死胡同。
7.多向老人請教,多刷存在感
如果有自己拿不定的事情,一定要和老年人請教。老年人退休後生活就會變得漫長而無聊。現在很多老人都得抑鬱症就是因為太孤獨了,覺得自己現在沒什麼用途了,國家不要他們上班,子女也不要他們做家務。如果你經常和老年人討教問題,老人就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了。
⑹ 關心老人身體健康的話
衰老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事,如何才能延緩衰老,如何才能讓大大小小的疾病不要光顧老人,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呢? 三大秘訣讓老年保持年輕姿態
一:樂觀開朗的心態
正所謂:笑一笑,十年少。一顆樂觀開朗的心就是年輕的秘密武器。除了樂觀,他們還具備的一點,就是有一顆安寧平靜的心。拿的起,放得下,遇事能安若泰山,不被影響得過於厲害。所謂寧靜安詳,樂觀向上就是一種幸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合理控制體重
體重對於老人健康也是一大關鍵。許多老年人雖然年歲已高,卻依然保持了青春活力,保持正常體重也是一個秘訣。身體太胖的,也不太瘦。太胖的話就會得各類疾病。整日病怏怏的何談活力?太瘦的話,弱不經風,經常生病,也就談不上活力了。
三:注重外表
學會打扮自己,不僅能活得心靈的滿足,迎來他人羨慕的眼光,對自己的身體當然也有很大的好處。人老了,皮膚本來就老化得快。老人打扮的話,首先會注重自己的皮膚。保持皮膚滋潤是第一步驟。其次,他們會注重自己的著裝,買一些比較時髦的服飾,這些都是年輕的標志。外表越是光纖靚麗,他們的心情越是愉悅,自然就感覺年輕了不少。
八大飲食要點讓疾病少光顧老人
1、適當減少主食、粗細結合。節儉的老年人習慣於多吃飯少吃菜的生活方式,可是對於控制體重而言,應適當減少主食,多增加蔬菜豆和製品,適當增加
動物瘦肉和魚,會讓營養更加均衡。主食的選擇也別以為吃白米飯和白饅頭,和雜糧薯類換著吃。
2、適當增加優質蛋白、彌補老年人的「負氮平衡」損失的蛋白質。優質蛋白的來源有奶類、豆製品、動物瘦肉、蛋類等,這些食物都有經常吃,喝牛奶肚子難受可以改喝酸奶,不僅有益腸道健康,還能補充豐富的鈣質。
3、每天一小把堅果。堅果真的是個好東西,是人體必需脂肪酸和維生素E的重要來源,而且還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鐵、鈣、鎂、鋅、錳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對預防各種慢性疾病都很有幫助,但是不要過量吃,脂肪含量高不好消化。
4、吃夠蔬菜、水果限量。蔬菜和水果提供膳食纖維、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還有有益健康的抗氧化成分,能延緩人體衰老,所以每天保證吃到1斤蔬菜,菌類和綠葉菜一定要吃。水果由於糖分太高,建議每天200g就夠了,相當於一個中等大小的蘋果。
5、少吃炒菜、多吃拌菜、燉菜和蒸菜等清淡少鹽的菜式。炒菜的烹飪方式不僅會增加油脂和鹽的攝入,不利於血壓和體重的控制,而且食用油高溫烹調產生的脂質氧化容易堵塞血管,增加各種慢性疾病的風險,老人四肢上的老年斑就是脂質氧化的結果。
6、不要總是用一種食用油,各種油換著吃,最好包括橄欖油和茶樹油,有條件的可以為父母買一些亞麻籽油和胡麻油,它們是歐米伽3—必需脂肪酸的重要來源,歐米伽3—必需脂肪酸對於調節人體血壓、血脂、增強身體免疫功能非常有幫助,注意它們害怕高溫,最好做湯、拌餡或者做拌冷盤時使用。
7、不迷信保健品,尤其是蛋白質粉、大豆及黃酮、深海魚油等對於普通人毫無意義的保健品。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為父母選擇一些靠譜廠家生產的復合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因為在攝入熱量限制的情況下,這些微量元素很難從老人的三餐中滿足。對於已經出現骨質疏鬆的老人,鈣片也是一定要吃的,慎選靠譜的牌子。
8、進餐氛圍的氛圍也很重要,如果在一個城市生活,盡可能多地陪父母吃飯,至少周末要做到。這樣他們可以吃進去更加多樣的飲食,而且有兒女的陪伴,
心情會好很多,而好的情緒對食物中營養的吸收是有幫助的。最好的孝順其實是陪伴,這一招比任何補品都厲害。
當然,除了飲食上的這些注意要點,最好再加上規律的鍛煉,哪怕是每天早晚到公園散散步也比坐著看電視要強很多。再有人老了最怕是孤獨,感覺自己沒用了,所以我們沒事就打個電話,哪怕只是撒撒嬌,真的不需要佔用多少時間,只是你願不願意去做而已!
現在不少老年人都喜歡聽健康講座,尤其像王大媽這樣的擁護健康的老年人,退休之後就是養養生、跳跳舞,每次碰到這樣的講座都是一場不落。不僅免費聽講座,還能夠領取小禮品,到了會場非常專注的聽所謂「專家」的高聲闊論,帶著老花鏡的王大媽不住地在小本子上記錄著「專家」的語論。其實這些人無非是開頭講一些虛構的案例,從心理上「嚇唬」一下大爺大媽們,隨後就重點推銷他們的有「奇效」的保健品,比如講某某人因為高血壓、糖尿病導致的悲慘下場,然後說多吃芹菜就能防止患高血壓、糖尿病,但是考慮到大爺大媽上下頓的吃芹菜,臉都能吃綠了,所以特意准備的壓縮芹菜素,一片頂過去五片。
如此明顯的騙局卻能屢屢成功,不得不讓人嘖嘖稱奇。其實道理說明白了很簡單,在這個忙碌的社會,年輕人忙著各自的事業,無暇關心老年人的健康,很有可能他們的身體素質還不如老年人,另外他們也不認識相關權威的醫療人士,更無法從混亂不堪的互聯網上汲取健康知識,到頭來只能是交點「冤枉錢」買老人一個舒心了。
正是如此,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加速,安心陪診(北京陪診醫家科技有限公司注冊的服務商標名稱)這類服務的應運而生,解決了老年人想要健康卻沒人陪的需求。可
以通過手機APP,微信,熱線電話等方式,讓就診患者選擇最方便的方式下單,並提供線下醫院排隊掛號取號、診前提醒、就診陪護、預約檢查、取送報告等全程陪同引導,並通過客服人員為就診患者提供咨詢與復診掛號等關愛服務,縮短患者就醫時間,提高就醫效率,達到改善患者及家屬就醫體驗的效果,實現患者與醫院雙贏的和諧局面,為改善醫患關系貢獻了一份的力量,承擔了一定的社會責任,希望成為這一社會環境下的服務補充,幫助中青年家庭減輕就醫壓力。而且全程是由三甲醫院在職的護士陪同,他們不僅可以解答常見的健康問題,還能夠以專業的角度陪護好老年人,陪他們嘮嘮嗑、談談心,普及一下健康常識,使他們不在花冤枉錢,生理上、心理上都得到了疏通。正如安心陪診的口號一樣——關心老年人,就是關心未來的自己。
老年人問題是當今世界范圍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1999年被聯合國確定為"國際老人年",這標志著國際社會對社會老齡化以及由此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的關注和重視,老齡問題也逐漸成為社會問題研究的熱點。根據聯合國資料統計顯示:1999年全世界60歲及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約5。5億,預計到2000年達到6億,2050年將達到總人口的1/3。
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1999年老年人口達1。26億,占總人口的10%。提前進入老年型國家行列,並且每年以3。2%的速度增長,到200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1。32億,2050年預計達到4億左右,佔世界老年人口的1/4。我國的人口結構由成年型轉變為老年型,僅用15年的時間,其老齡化的時間速度之快,居世界之首。本文根據溫州社會、經濟、人口發展的特點,結合溫州的實際情況,就溫州老齡化狀況和老齡事業發展趨向及對策進行粗淺地分析。
一、溫州人口老齡化現狀及老齡事業發展概況
據溫州市老齡委統計數據顯示:1995年溫州進入老年型城市,至1999年,溫州老年人口達79。8萬,占總人口的11。08%,年增長速度約2。3%。21世紀將是溫州人口老齡化迅猛發展時期。怎樣運用有效平衡的手段,解決老齡化問題,並使其穩定健康地發展,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和歷史意義。溫州的經濟發展水平高於全國內陸其他地區,溫州的老齡化進程就總體來說要快於全國,這與溫州模式下的經濟文化、生活方式及生育觀等有密切關系。綜觀溫州地區人口老齡化現狀及對老齡事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可概括如下:
(1)"老有所醫"矛盾突出,醫葯費成為老年人最關心的話題。
隨著老年人年齡的不斷提高,人體各種功能也自然減退,疾病、傷殘也相伴而來,老年人在醫療保健方面的需求也隨之增長,這是無法抗拒的生命規律。在溫州,"老有所醫"方面存在的問題比其他老齡方面存在的問題更突出。據調查結果顯示,有部分退休人員的退休金不夠支付他們在醫葯費上的費用。在現場接受調查采訪的200位老年人中,有3。5%的老年人反映他們的.醫葯費超過了他們的退休金和生活費用的總和。由此可見,醫葯費已成為溫州老年社會中一個敏感的話題。在談到醫葯費的報銷情況時,有45。8%的老年人醫葯費無處報銷;有54。2%的老年人由原先工作單位報銷,報銷幅度一般在30%~50%之間。在農村,老年人的醫療費主要靠家庭子女來負擔。這是一個隱性威脅,它時刻威脅著一個家庭的穩定和興旺,籠罩著脫貧致富的陰影,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情況隨時發生。隨著政府對社會保障體制的改革和新的社會保障措施的出爐以及對醫葯費的新規定,我們確信情況會得到改觀!
(2)"老有所為"事業總體水平相對低下,還需有關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支持。
老年人作為特殊的群體,就其自然屬性來說,意味著衰老脆弱,就其社會屬性來講,意味著經驗和智慧。老年人不是社會的包袱,而是社會的寶貴財富。鼓勵、引導、支持老年人發揮余熱,對於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對溫州這樣一個走在改革前沿的地區來說,在"老有所為"方面加強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支持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溫州老年人綜合素質相對低下阻礙了"老有所為"的發展。
因此,要充分發揮老年人"老有所為",除了提高老年人綜合素質外,還需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支持。
(3)"老有所樂"工作基礎薄弱,與溫州經濟發展不協調。
"老有所樂"給社會提出的要求是創造和提供更多的老年人學習、生活、娛樂的健康場所和設施。由於老年人受年齡、身體條件的限制,老年人文化娛樂活動的主要特點是:鍛煉娛樂相結合,對場地、資金等物質條件要求不高,活動以群眾性、普及性為主,隨意性較強。溫州現有敬老院271處③,老年公寓284所,老年活動中心4238處,大都屬於集體性質,設施都比較簡單,除桌椅、電視機和活動器具等基本硬體外,沒有其他配套的軟體設施;活動娛樂環境較差,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活動和娛樂的需求。特別不能滿足老年人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一個中心"是指以健康為中心,"兩個基本點"是指生活安排要
瀟灑一點,與人相處要糊塗一點。
(4)"老有所學"已初具規模,發展前景喜人。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老年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是素質教育,而是"頤養康樂"與"進取有為"相結合的社會文化教育。老年大學是改革開放以後出現的新事物。在實現健康老齡化的道路上,老年教育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實證明,只要不斷給大腦以新的信息,會延長大腦衰老,增強腦的功能,保持身體健康。
溫州地區現有老年學校155所,老年大學11所。"溫州老年大學"創辦於1987年9月,秉著"老有所學、陶冶情操、延年益壽、余熱生輝"的辦學宗旨,結合老年人的特點,實施三性(知識性、實用性、趣味性)和三不(不點名、不提問、不考查)的教學方法,前後開辦了政治、保健、文史、藝術、綜合五大類16個專業。溫州老年大學自建校以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不僅陶冶了情操,增進了健康,而且還提高了繼續為社會服務的技能。溫州老年大學自建校以來,結業學員達到2300多人,現有學員共460多人。它的創辦不僅使老年人增長知識、陶冶情操、促進健康、服務社會,而且還樹立了溫州老年人的精神風貌,促進了溫州的精神文明建設。
(5)"老有所養"問題突出,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
我國是具有尊老愛幼優良傳統的國家,贍養老人曾長期是家庭的主要職責。"家庭養老文化產生於小農經濟時代,與當時的生產力、生產關系相適應,也同樣與中國封建大一統專制政體相一致,以儒學為主體的哲學思想源於血緣的宗法觀念,共同構建了傳統文化的核心"。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尤其是改革開放的深入及人口流動的加速,家庭養老文化逐漸衰弱。由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商品經濟的活躍及生活節奏的加快,導致家庭小型化和家庭養老功能的削弱。特別在農村等經濟相對落後的地方,情況與寧夏、青海等內陸地區大同小異,具有滯後性。在農村,子女及其家庭的確承擔了重要的養老責任,特別是當老年人傷病纏身或失去勞動能力的時候,家庭是他們的唯一寄託。但在城鎮,由於經濟發展水平高於農村,生活節奏快於農村,子女對老年人各方面照顧都大大打了折扣。部分子女只是在過年過節時偶爾去探望一下或索性花錢僱人來照顧父母的飲食起居。由此看來,要重新定位家庭養老功能,贍養者除了在物質上給予照顧外還應增加精神養老的投入,做到物質和精神雙保險。同時,要發展社會化養老也需要老年人淡化對子女的依靠心理。
二、關於溫州老齡事業的發展對策
對於溫州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問題,應採取怎樣的對策?筆者認為擬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1、對人口老齡化應有充分認識,為人口老齡化高峰的到來做好准備。
首先,應做好宣傳工作,以提高全民對人口老齡化的認識,使人們認識到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標志,是溫州人口發展不可逾越的一個階段。大力宣傳溫州人口老齡化的現狀、特點和發展趨勢;明確人口老齡化將會給社會、經濟的發展及千家萬戶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宣傳老齡工作的戰略意義和必要性,提醒我們每個社會成員明白自己未來所面臨的社會責任,從思想意識和觀念上充分作好准備,其次,通過各種途徑引導全民正確認識老年人不是"社會包袱",老年人有豐富的智力和經驗。行之有效的老齡工作,有利於維護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利於將溫州有限的社會資源合理地配置到老齡事業中去;有利於充分發揮他們的智力資源優勢,為社會發展再作貢獻。
2、弘揚贍養老人的傳統美德,建立以社會為主以家庭和自養為輔的養老保障體系。
溫州市人民政府於1999年5月份頒布實施《溫州市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施辦法》,這一制度的實施實現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三統一",即統一改革標准,統一個人帳戶規模,統一計發辦法。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日臻完善。但是由於溫州區域經濟發展的特殊性,還應建立起適應老齡化發展需要的全方位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由單純的家庭養老形式轉向社會、家庭養老和自養共同發展。"
社會養老模式的缺點在於傳統的家庭親情淡化,優點則是養老質量取決於社會的發展水平,家庭養老的最大問題是養老的質量主要取決於老人與子女之間的關系,"而自養方式的優點在於減輕了政府的負擔,三者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從長遠看,由於人口結構的變化和溫州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化的養老模式會越來越占據重要地位。隨著溫州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及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觀念以及家庭結構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家庭養老功能減弱。我們主張的是在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前提下,建立以社會為主以家庭和自養為輔的養老保障體系,達到社會、家庭和個人各負其責、各盡其職的目的。
3、建議實行彈性退休制度,加強調查研究,建立健全老齡工作的政策法律體系。
實行彈性退休制度,相對延緩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對城市職工在退休方面要靈活一些,特別是對那些工作成績突出的幹部和專業人員,能夠在退休年齡以後還能繼續工作幾年的老人,退休年齡要有一定的放寬,讓他們繼續工作。這樣不但使他們可以繼續為國家作貢獻,而且也增加了他們的收入。我國目前的退休年齡是男60歲、女55歲,有些行業還要提前。有些剛從崗位上下來的老年人體力好、有知識、有經驗,充分利用和挖掘他們的才智和勞動力資源,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溫州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問題涉及到社會、經濟、文化、法律等各個方面,需要深入研究,不斷總結,並學習國外成功經驗,逐步使各項政策得以完善。各級黨委、政府和老齡工作部門,要把關於老齡的基礎理論研究和老齡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作為一件大事來抓。要調動各級部門和社會各界積極性,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制定符合溫州實際情況的老齡政策和相應的法規,為溫州老齡事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4、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加強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自我保障能力,創建適合於老年人的社區文化。
老年時期可分為老年前期和老年晚期,在老年前期,老年人還具有一定的精力和生產能力,能創造一定的財富。積極開發和利用老年人的這部分能力使老年人由供養變為自養,可使部分消費人口變為生產人口,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質量,增強老年人自我保障能力,因此積極開發老年人能力資源是一項重要的對策。如:推進有效的農業化技術,使農業技術化;鼓勵老年人自組生產,補充收入,以提高老年人的自養能力;建立介紹老年人就業機構,為老年人再就業服務,使老年人能更好地發揮"余熱"為社會繼續作貢獻。當然,老年人口加入勞動力市場使勞動供需矛盾尖銳是客觀存在的,但這是歷史進步的表現,是社會發展的潮流。特別是那些老科技工作者,他們是國家十分寶貴的財富,挖掘這一人才資源的潛能將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制定有關的政策法規,把老科技工作者的權益予以確定,將能更好地發揮老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因此,溫州老科技工作者可以憑借他們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建立面向社會的咨詢站、科研技術開發部,創辦經濟實體,從事輕體力的種植養殖的研究工作等等,為溫州地方經濟發展再作貢獻。再則,西部大開發需要大量的人才資源,在老科技工作者志願和身體條件許可的前提下,還可以支援西部,參加西部大開發。
我國解決老齡問題的基本目標,是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教"。在溫州,實現這些目標,除社會保障維護外,也需要老年人自身的努力和實踐。要積極開展對老年人的思想文化教育和法制教育,組織引導老年人參與各種科學健康的文體活動和其他社會活動。只有提高老年人的自身養護水平,發揮老年人的積極性、主動性,老齡工作才能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
創建適合老年人的社區文化,使老年人能"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就目前的溫州社區文化而言,適合於老年人的文化形式、文化場所都很有限。老年人除了聽溫州鼓詞、看戲、扭秧歌、打拳、下棋、打牌等外,其他有組織的活動很少。要發展和豐富溫州老年人的社區文化,就得從多方面多渠道來滿足老年人的文化和娛樂需求。多創辦老年大學、老年俱樂部、老年聯誼會,在社區建設過程中,應考慮給逐漸增多的老年人留有更多的活動場所。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是以社會保險為核心的,不過,以可持續發展的觀點看,高比率全覆蓋的擔保制度在今後幾十年人口加速老齡化過程中難以持續,而社區服務系統和社會救助制度不僅在短期內有成效,而且發展潛力很大。
5、加強老齡工作的管理體制、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確保老齡工作的健康發展。
推進跨世紀老齡事業的發展,應建立一套有效的工作體系和一支求真務實的幹部隊伍。按照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的要求,採取公開考試或招聘等方式選拔政治業務素質高、事業心強、年輕的幹部充實到老齡工作隊伍中,以適應人口老齡化事業需要,推動老齡事業向前發展。然而,老齡管理隊伍過於小型化同經濟發展的水平不相適應。在新形勢下,要適當增加老齡工作人員編制,擴充老齡工作隊伍並建立配套的監督體制,確保老齡工作的健康發展。
6、建立非盈利性老年福利醫院,規定老年人的醫葯費、醫療費,確保"老有所醫"。
在溫州有專門的兒童醫院、軍人醫院和許多家綜合性的大醫院,卻沒有專門的老年醫院,這與溫州相對發展的經濟是不協調的。發展衛生保健事業,延長老年人的壽命並定期給他們進行身體檢查,使他們身心健康。建立現代化的非盈利性老年福利醫院,這無疑是一道靚麗的"夕陽紅"風景線,無疑是溫州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一點。
7、加大老齡事業的投入,利用市場化、社會化運行機制,大力發展老齡事業。
老齡產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應把老齡事業切實納入溫州社會、經濟發展的長遠規劃中,在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方面予以照顧。社會各界和有識之士都來關注老齡問題,參與老齡事業,獻計獻策。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關注老齡事業就是關心我們自己,讓我們一起行動,推動溫州老齡事業向前發展!
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平等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互相沖突的替代關系。這就意味著,追求更多的平等就要降低一定的效率,而要獲得更高的效率則要犧牲一定程度的平等。在這種替代關系中,社會保障能起到媒介作用,因為社會保障及福利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性形式,社會保障水準越高,再分配的程度也就越高,社會成員收入分配的水平愈趨向平等。反之會影響甚至沖擊社會穩定。因而,老齡事業也應遵循市場經濟原則,運用適當的經濟手段,使投入的保障費用盡可能產出不低於其他資金的收益,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至少不因物價上漲而貶值。在政府宏觀調控指引下,充分發揮溫州人敢為天下先的優良品質,把養老事業推向市場,引進市場機制,使養老事業走向市場成為獨立的法人實體,從企業和集體的經營中分離出來,改由社會統一負責管理,嚴格成本預算,開放養老院的服務價格,減少資金浪費,從而形成一個有序的、平等的、競爭的行業,逐步使養老保障體系健全起來,將潛在的社會需求轉化為有效的社會需求,以適應溫州的經濟發展水平。
當前,溫州產業結構處於大調整的歷史時期,如果不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就不能實現企業制度的創新,無法順利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也難以保持社會的穩定。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和健全將有利地推動溫州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也有助於溫州經濟實現第二次歷史性的飛躍。1999年國際老人年的主題是"建立一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如果一個社會使老年人的權利和保障得以體現,老年人的價值得以確認,老年人的作用得以肯定,那麼這個社會才會在健康文明中走向順利發展!
⑺ 采訪70歲老人時應該問些什麼有話題性的問題
可以問一下當下熱門的新聞,因為一般老人都喜歡看新聞,可以找一些范圍大的,知名度廣的問題去問就行,還有一些居民生活問題,比如菜價,小區安全性,現在最熱的問題垃圾分類的看法等等
⑻ 和長輩聊天有哪些話題
和長輩聊天的最好來話題是源聊他們的故事、根據愛好展開話題、關心生活、對方的特長、過往的事情。
1、聊他們的故事
對於長輩來說,他們經歷的很多都是我們不知道的,我們可以將話題引到他們的年輕時候,這時候你不必多說什麼,適時地提出疑問,然後就慢慢地聽對方的故事。
5、過往的事情
長輩到一定年紀之後,就喜歡回憶過去,如果你願意耐著性子聽他講講過去的事情,他會有被尊重和被看重的感覺,這也是非常不錯的話題選擇。
⑼ 對老人的暖心話語
1、 我們的明抄天就是老人的今襲天,關愛老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
2、 我們不但要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我們還要多些和老人談天,老人遇到寂寞和傷心的時候,我們要去安慰他、支持他。
3、
人的孝心不會與生俱來,尊老敬老愛老助老要從孩子抓起、對孩子培養愛心,除了家庭、父母以身作則外,更需學校加強培養教育,把孝心作為孩子的德育必修課。
4、 關心老人,如何搞好夕陽工程,需要我們全社會的關注和努力,善待老人吧,就是善待我們自己。
5、 把溫暖送給父母,讓情愛陪伴老人。
6、 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是一項重大國策,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⑽ 和老年人溝通都應該聊些什麼話題!
和老復年人聊天一定要聊老制人喜愛的話題,老大爺一般都是喜歡聊釣魚,養生,下棋等等,而老奶奶喜歡聊家務,電視劇等等,如果這些都不感興趣可以放大招,拚命誇獎小輩,比如孫子重孫子等等,十個老人九個愛聽。
多聽老人聊天,多傾聽:和老年人聊天的時候,不要滔滔不絕地說,特別是一些科技產品,老人聽不懂也不感興趣。人老了就喜歡懷舊,特別愛說曾經的往事。作為晚輩豎起耳朵聽就可以了,如果能夠適當插幾句話,老人覺得用戶愛聽事跡,對用戶的印象可就更好了。
(10)有關老年人的話題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保持微笑:臉上保持微笑會給人一種更容易親近的感覺,會讓人覺得放鬆,在同老人們聊天的時候,臉上可以保持一定的微笑,這樣會使人看起來比較隨和,聊天過程也會很愉快喲,因為人都是相互的。
尊重對方:既然是去看望對方的,而且老人們的年齡也是比用戶大的,所以在聊天的過程中懂的尊重對方,不要由著性子隨意的發脾氣或者做其他的事情,這一點是尤為要注意的。
聊一些輕松愉快的話題,在同老人們聊天的過程中,可以聊一些比較輕松愉快的話題,可以講講發生在身上的趣事,或者是說聽到的,也可以講講笑話逗老人們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