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年病常見的症狀都有哪些
老年人發病往往症狀輕微,表現多不典型,因而容易發生誤診、漏診,對家屬來說,容易把老人的大病看成小病,把新病看成老病,以致耽誤了診療。同時,老年人患病或原有的疾病加重,明顯的表現常常是輕者精神萎靡,重者陷入沉睡甚至昏迷,並且同樣的症狀在不同年齡的診斷可以不同,如燒心或心口痛,在青年人以潰瘍病最多見,而老年人則有食管炎的可能,甚者為心絞痛、心肌梗塞。病情重、症狀輕,如患肺炎時,咳嗽輕,痰少、不發熱、白細胞不高,僅表現為神志淡漠;如患心肌梗死時可無心絞痛發作;如患糖尿病多年但無任何不適感,遇某種誘因突然出現酮症酸中毒,如患高血壓、心功能不全數年無明顯症狀產生,會突然發生腦出血、腦梗塞及急性心力衰竭。
一身多病是老年病人的又一大特點。老年人體內器官組織結構和功能逐步發生退化和病變,一個系統或一種器官本身同時可存在多種病理改變,或同時患多個系統多種器官的疾病,例如不少老年人患有高血壓病、冠心病,還同時患有糖尿病、糖尿病腎病、慢性支氣管炎;其次,同一臟器可發生多種疾患,如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炎同時存在於一人心臟;還存在發病快、病程短,容易發生全身衰竭的特點。老年人敏感性降低,體溫調節能力差,發熱時不如年輕人明顯;相反對冷的反應也差,容易發生低溫狀態而不自覺;對疼痛的反應亦較差,如心肌梗死、急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炎時僅輕微不適,前者如治療不及時可迅速致死,後兩者可引起穿孔致腹膜炎而危及生命。因此,對老年患者的客觀檢查尤為重要。總之,老年人臟器儲備功能低下,適應力降低,抵抗力減弱,機體不穩定性增高,免疫力減退,尤其是高齡患者,一旦有應激情況發生,如患感染性疾病時病情會迅速惡化,使原來處於勉強平衡狀態的某些臟器,容易在發病後功能迅速降低,亦可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預後極差。
在生活中要多加註意,防止老年病出現在患者的身上,要多加註意,注意老年病帶來嚴重的傷害,家屬們要多關心老年人才行,做兒女的多關心老年人的話,才能防止老年病出現,定期的讓老年人做體檢,積極的鍛煉身體是最好的辦法。
㈡ 老人中風的症狀及護理方法
現在很多老人都會發生中風,那麼老人中風前有什麼徵兆表現,中風偏癱老人如何護理呢?下面一起隨我來看看吧。
1、運動障礙
四肢一側無力,活動不靈、持物不穩。肌肉痙攣,在走路時雖末遇路障,意識清楚卻突然跌倒在地。自己想走在路中央,但卻不自主歪向路邊,出現行走不穩症。
突然出現吐字不清,說話錯亂。吞咽困難、嗆咳,口嘴歪斜、流涎。眼球既不能上下轉動又不能向左右旋展。
2、感覺障礙
老人突然口唇、面舌,肢體麻木,耳雞、聽力下降,視力模糊或失明。
3、頭痛惡心
頭痛、頭暈,視物旋轉、惡心、嘔吐。頭痛的形式和感覺與往日不一樣,程度加重並變成持續性,有時固定在某一部位,這是血壓波動或腦血管痙攣的表現,往往是出血性腦中風的先兆。
4、性格突變
老人突然一反常態,變得孤僻寡言,抑鬱焦慮或急躁多語,喪失正常的理解判斷力無故發笑或哭淚,且難以自製,有時突然見到熟人明知是誰,卻喊不出名字,甚至連日常用品也叫不出,整天昏昏欲睡。這是缺血性中風的先兆。
1、事先預防
若發現老人有中風徵兆,家人就要保持安靜,讓老人卧床休息,注意觀察血壓變化,如果太高應予降壓治療,過低則應立即停止降壓措施。
2、緊急處理
高血壓病人發生中風後,以後復發的機會更大,所以,要加強監護,一旦發生上面情況,要加緊送往醫院,記住時間就是生命,越早越好。請醫生出診,或到醫院作進一步檢查。
搬動最好用擔架,途中避免顛簸,病人應躺平,頭偏向一側,以免嘔吐物阻塞氣道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3、術後護理
不要怕中風的老人摔倒發生不幸,愈是早期開始活動,肢體功能的恢復就愈快愈好,死亡率也就愈低。據統計,卧床不起的“中風”老人在5年內的死亡率為54.7%,而能活動的“中風”老人僅12.1%死亡。
為了防止畸形,癱瘓老人的肢體應當用綳帶、沙袋或枕頭固定在功能位。肘部應成90°,腕部要放在旋前位。
老人易發生足下垂,千萬別拿被子直接壓在腳背上,最好用支架把被子托起來,腳下再墊個枕頭,使踝關節成90°。
老人癱瘓後,翻身不便,往往由於骨頭突出部位和床褥相壓而使皮膚發生壞死性潰瘍,因而要勤翻身。一般應每兩小時翻一次身,翻身後用酒精或滑石粉輕輕按摩骨頭凸出部位,以利於血液流通。用氣墊或泡沫塑料墊在骨凸部位,可減輕壓力。
要經常為老人擦洗皮膚,在皺摺處、會陰區和臀部撲些痱子粉,以保持清潔、乾燥。一旦出現褥瘡,可用大燈泡烤乾患部,塗抹紫葯水,或撒中葯生肌散,並壓迫瘡面。
老人長期卧床,食慾不好,應吃些蛋羹、豆漿、牛奶、藕粉、米粥、水餃、雞湯、細面條等易嚼、易消化而富有營養的食物。喂飯要有耐心,咽下一口再喂一口,切不可過急,以免發生吸入性肺炎。
如果癱瘓老人不習慣於卧位排尿,出現排尿困難,可用手輕輕按摩下腹,或用熱水袋敷下腹,會收到一定效果。
卧床的老人由於腸蠕動減慢,常有便秘,而便秘又往往是中風復發的原因,故不可等閑視之。如3天不解大便,就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葯物治療。
4、語言恢復
半數以上的中風病人不會說話或說話不清楚或雖能自發說話,但答非所問且聽不懂別人說話的意思等。這些都是中風引起的語言障礙。
語言障礙的康復治療越早越好,在病後3個月內恢復較快,一年以後則難以再恢復。功能康復訓練包括發音訓練、短語訓練、會話訓練、朗讀訓練、復誦句子訓練、文字辨識、指出物品名稱、執行命令以及圖片、實物配對練習等。
對右側半身不遂,出現聽障礙的老人,要勸其慢慢講話,多聽收音機,多讓兒孫和他(她)交談,以重建語言功能。
5、康復訓練
讓患者盡快能獨立生活。訓練應由簡到繁,由室內到室外,由院內到院外。
讓患者在墊子上學習如何來去移動,側卧和坐起,漸延及起床、上下床等。學習和應用拐杖技巧,上下輪椅。
要慢慢耐心地教學,讓老人恢復自理能力。例如刷牙、吃飯、洗臉、洗澡、梳頭、修面、上廁所、就餐、穿脫衣服、帶手錶、開燈、打電話、戴眼鏡、上下汽車等。
1、土豆
土豆,看上去不起眼,但其實是營養價值很高、糧菜皆可的食物。尤其對老人來說,土豆更是有多種防病功效。土豆富含的膳食纖維有助於控制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其中的黏體蛋白質,能預防心血管疾病,減少中風的危險。鉀離子參與細胞內外酸鹼平衡的調節,可以防止鈉鹽攝入過量引起的血壓升高。而土豆是微量元素鉀的絕佳來源。
雖然土豆有不少對老年朋友有益的方面,但是脾胃虛寒、易腹瀉者應少食。發芽的、表皮泛青的土豆含龍葵鹼較多,可能引起中毒,甚至會有生命危險,不建議大家食用。
2、黑木耳
因為老人大多數是由於血管堵塞引起的中風。黑木耳是有效預防和治療血管堵塞的健康食品。木耳中的多糖體能分解腫瘤,所以能提高人的免疫力,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而這種多糖體也具有疏通血管、清除血管中膽固醇的作用,所以可以降血糖、降血脂、防止血栓形成,預防腦血管疾病發生。
木耳中的了磷脂質,對腦細胞有營養作用,因此木耳是很好的補腦食品。木耳還具有滋補潤燥、養血益胃的食療效果,所以是各種現代文明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癌症病人的保健食品。
3、胡蘿卜
據研究指出,每天攝取15至20毫克β-胡蘿卜素的人與每天只攝取6毫克的人相比,二者的中風幾率相差明顯。β-胡蘿卜素能防止膽固醇被氧化成有害的物質形態,進而堆積在血管內,造成血液凝結成塊。據測定,胡蘿卜中所含的胡蘿卜素比白蘿卜及其他各種蔬菜高出30-40餘倍。
另外,胡蘿卜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有抗癌作用,並可減輕癌症病人的化療反應,對多種臟器有保護作用。婦女進食胡蘿卜可以降低卵巢癌的發病率。胡蘿卜內含玻珀酸鉀,有助於防止血管硬化,降低膽固醇,對防治高血壓有一定效果。
4、海帶
海帶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蔬菜,同時具有一定的葯用價值。含有豐富的碘等礦物質元素。海帶中的碘元素可減少膽固醇在動脈壁上的沉積,防止動脈硬化的發生。海帶中含有豐富的纖維素,能夠及時地清楚腸道內廢物和毒素。另外,纖維素也有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的效果,對於減少中風發生,防止中風惡化或復發都是相當有益的。
鉀也是海帶營養的一大重點,許多人都把鉀忽略掉,忽略鉀,就忽略了三分之一的營養,鉀是一種可以消除身體浮肉的礦物質,它可以幫助平衡身體內的鈉,對高血壓起一定作用。
5、魚
據我國研究表明,每周至少吃三次魚,中風發生的機會就相對減少,而且即使中風,傷害也會較小。這是因為魚體內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攝入後具有對抗血小板凝結和降低總膽固醇與血液粘滯度的功能,能夠調節血液的狀態,使血液較不容易形成凝塊,進而防止腦血管阻塞的出現。
㈢ 1、常見老年綜合征有哪些(至少列舉5個)有哪些護理要點
老年病是年老體衰,多病共存,具有多系統、多器官的多種疾病,具有智能、感觀和運動功能障礙,需要專人照料的一種狀況。老年綜合征是指多種疾病或原因造成的,老年人同一種臨床表現或者出現的問題。老年綜合征常見的包括步態異常、容易跌倒、視力障礙、碰輪櫻聽力障礙、睡眠障礙、頭昏、頭痛、疼痛、大小便失禁、便秘、痴呆、記憶力減退、抑鬱症、帕金森病、營養不良、衰弱、多重用葯;還有老年人醫療不連續、終末期生活桐襲質量差、受虐待、長期卧床而導致皮膚壓瘡、骨折後制動等等笑叢表現。
㈣ 照顧老年需要的護理知識大全
隨著這些年自已母親年齡的增長、護理頻繁與難度的增加,我慢慢想起收集一套資料整理起來提供給大家以備不時之需有用。
首先我把它分為兩大類。個人感覺如您有時間,最好還是抽空多陪伴一下她(老人),每天有一個飽滿的 健康 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一、老人護理的分類:
1.精神護理:多與老人聊天,多給老人看或讀書、報、雜志;盡量陪老人看電視;老人喊你,應馬上應答,並且有問必答,不厭其煩,耐心聽完,如果她喜歡出去走動,鍛煉和曬太陽等,盡量陪她一起出去,在視線范圍內。
2.日常起居護理: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分季節),經常開窗,但應避免對流風,早睡早起,按時進食,定時大小便。適宜的輕音樂,讓老人輕松愉快,每天堅持適度的運動。
3.衣食住行護理:衣服合體、膳食平衡、起居有恆、適宜活動。
二、老人護理學習重點
1.老人飲食護理: 飲食原則:數量少一點,質量精一點,蔬菜多一點,菜要淡一點,品種雜一點,飯菜香一點,飯菜爛一點,食物熱一點,飯要稀一點,吃得慢一點,早餐好一點,晚餐早一點
老人飲食特點:食物軟爛,清淡可口,食物多樣化,節制飲食
老人飲食製作常識:講究色、香、味、形俱全,保證有豐富的蛋白質,保證鉄、鈣等微量元素的補充,保證高維生素食物,限制脂肪、熱量的攝取
一般不適合老人的常見食物:油煎食品、奶油、冰激凌、全脂牛奶、人造奶油、乳酪、動物油、用牛油或雞蛋製造的麵包、帶有脂肪的肉製品、帶皮的雞和鴨肉、動物內臟、蛋黃、魚卵、蟹黃、午餐肉、香腸等,以及用牛油、雞蛋、橄欖油或椰油製成的餅干。
溫馨提示:不宜選圓形、滑溜或黏性食物,食物應去骨、切細、煮軟,必要時將食物用粉碎機打成糊狀。
飲食護理並不是讓大家以此形成完全飲食表,大家可根據老人日常的習慣口味參考調整。
2.老人起居護理:
起居護理原則:滿足老人日常生活需要 增加其自護能力 防止發生並發症 保證安全
照料老人洗漱:洗臉毛巾質地要細致,應以拍干方式方式除去面部水漬,而勿以毛巾直接搓揉面部,以減少刺激皮膚。洗臉的次數以個人膚質、環境、氣候、有無上妝等因素來決定。不同用途的毛巾不能混合使用,且要專人專用。洗腳後要注意腳的保暖,在寒冷季節不要長時間光腳穿鞋。
給老人洗澡:准備好洗澡用具,如毛巾、浴巾、中性香皂、洗發液、35-40 的洗澡用水、換洗衣物等。老人進入浴室後,幫助老人洗澡的程序為洗臉 洗身子 洗頭。洗完臉後,打開水閥門用適宜的溫水淋濕全身,然後關上水閥門。將香皂均勻塗抹於老人的身上,再用毛巾輕輕搓洗。搓洗干凈後,打開水閥門,調節好水溫,沖干凈身體。將頭發淋濕,關上水閥門,將洗發液均勻地塗抹於頭發上並輕輕地揉搓,邊揉搓邊按摩頭皮。頭發搓洗干凈,打開水閥門,調節好水溫,將頭發和身體沖洗干凈,用浴巾將頭發和身體上的水擦乾,如皮膚較乾燥可適當塗抹潤膚乳。換上干凈衣服出浴。
溫馨提示:洗澡次數不能過於頻繁,冬季3-4天一次,每次洗澡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鍾為宜。忌空腹或飯後立即洗澡。忌洗澡時突然蹲下或站立。
3.老人外出護理: 溫馨提示:合理安排外出時間,避開夜間或交通繁忙時段,外出時間不宜過長。注意交通安全,乘車時要坐(站、扶)穩,行走不宜過急,盡量不要穿拖鞋外出。有心腦血管疾病或慢性病的老人,外出應帶上相關葯物。
4.老人異常情況的處理
1)便秘:
第一步,建立合理飲食結構,在飲食中多吃粗糧、新鮮水果和蔬菜,多飲水。
第二步,鼓勵老人多運動,適當增加戶外活動和活動量。
第三步,在醫生的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進行葯物治療或採用通便方法。
第四步,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2)尿㶆留:
第一步,熱敷老人下腹部或給予按摩,按摩方法為:先協助老人平卧,雙腳屈膝,然後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放在老人腹部左側與肚臍平行處,自上向下、螺旋形、順時針按摩5-10分鍾,按摩後囑咐老人休息片刻後排尿。
第二步,讓老人聽流水或用溫水自會陰部流過,以引起排尿反射,誘導老人排尿。
3)壓瘡:
第一步,保持床鋪平整無褶皺、清潔、乾燥無渣屑。
第二步,應經常更換卧位,每2+3小時翻身一次。
第三步,受壓處或骨隆起處可墊海綿、軟枕、棉墊、棉圈懸空。
第四步,用溫水擦澡、擦背或局部按摩。
第五步,檢查受壓部位,定時用50%酒精或者紅花油按摩全背或受壓處。
第六步,抬高臀部,協助老人使用便盆,用溫水清洗局部,更換尿布。
4)老年痴呆症:盡可能創造清潔、溫暖、舒適、安全的居室環境,多與老人交談。 加強對老人日常生活的照料,生活安排有規律,鼓勵老人自理。 注意安全,不要讓老人單獨外出。 不要讓老人接觸開關、電源、煤氣爐等危險的設備和物品。 鼓勵老人鍛煉身體,參加一些戶外運動、智力活動,多與人接觸。 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身上應常帶有姓名、年齡、住址、電話號碼的卡片,以防老人走失。 5)卧床老人:
床上梳頭:准備好梳子,大毛巾,必要時准備橡皮圈。向老人說明意圖,取得老人的合作。在枕頭上鋪上毛巾,協助老人側卧或頭偏向一側。頭發分兩股,先梳露在外面的一股,頭發較長者編發辮扎緊。幫助老人將頭偏向另外一側,用同樣的方法梳理另一股。撤去大毛巾,清除頭屑,歸置用品,整理床鋪,讓老人躺好休息。
床上擦浴:准備好水桶,干凈衣褲,大毛巾,濃度為50%的酒精、小剪刀、棉簽、面巾、浴巾、香皂、梳子、臉盆等物,水壺內盛47-50 的熱水,必要時准備便盆。取臉盆倒入適量熱水。把大毛巾圍在老人的脖子上,先用塗有香皂的毛巾擦洗臉部及頸下,再用擰乾的濕毛巾擦凈,最後用大毛巾擦乾。脫下老人的上衣,擦洗上肢及腋下。協助老人側卧,面向自己,下面墊上大毛巾,為老人洗手。換水並更換浴巾,擦洗胸部及腹部。協助老人翻身,背向自己,擦洗脖子後面、背部、臀部,最後按摩。穿上干凈的上衣,脫下老人的褲子,放好便盆,換水後擦洗下身。用小毛巾將水擦乾,撤去便盆,洗凈雙手。協助老人屈膝,兩腳分開,用被子圍蓋兩腿及會陰部。腳下墊大毛巾,移盆到兩腳中間固定好,將老人兩腳泡在盆中,擦乾後移去盆,然後幫老人穿上干凈的衣褲。
6)溫馨提示:日常應做到「五勤」,即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換。 翻身時盡量將老人身體抬起,避免拖、拉、推等動作,以防擦傷皮膚。使用夾板時應適當調節松緊,並加襯墊,隨時觀察局部皮膚情況。不要使用掉瓷的便盆,以防擦傷皮膚。 另外記住入睡前洗頭不吹乾,濕發入睡引發多種疾病,女性尤其要注意
㈤ 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如何實施護理
您好;
老年人心理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
1 性格更加固執。敏感、多疑。
2 對死亡的恐懼導致自己或者對自身身體狀況更加註意、或者乾脆不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
3 因為年老,腦子不好用,時常忘事,丟三落四。
辦法是;鼓勵老年人多交流,多聊天。鼓勵老年人有自己的愛好,比如信仰佛教、參加力所能及的活動等。
對老年人對理解、多包涵
青少年常見的問題大部分是成長問題:具體是成長中遇到的煩惱,特別是青春期、談戀愛、學習成績問題。
家庭問題:家庭成員的異常(例如父母離異等)造成的心理異常。
性心理問題:性困惑,同性戀問題等。
物質成癮的問題:特別是網癮,毒癮、煙癮和其他不良嗜好的戒除等。
基本上涵蓋面就這么多。
網路又都是。
1、大學生心理問題客觀方面
與國中比,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人際關系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1)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 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目的是為今後繼續深造或就業做准備;大學學的是專業知識,目的是把學生塑造成建設祖國的高級專門人才。中學課程幾年一貫學習僅有的幾門高考課程,中學有老師天天輔導,日日相隨;大學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問題。新大學生往往不適應這種變化了的學習生活,不知道如何適應和支配時間。
2)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大學生心理問題就開始慢慢呈現。 部分新生在中學有寄讀經歷,但多數新生仍然是上學到學校,放學同家人居住在一起。進入大學後,班集體成為主要生活環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區,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於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說,確實是個難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3)人際關系較中學時代要復雜。 大部分新生在中學時期居住的比較集中,從小學到中學,都有一些從小在一塊兒的夥伴;班主任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同學間由原來的熱熱鬧鬧、親密無間變得陌生,有想法也難以啟齒。這對年齡僅有十七八歲的新生來說,是極不習慣的容易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因此,每逢節假日就會想家、想同學,會產生孤獨感。
4)對待社會工作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中學的工作和活動多是在老師指導下開展,由少數同學承擔的。大學強凋學生的自我管理,班裡事情多,社團活動多,學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學習外,還要擔負一定的社會工作,關心班集體建設。新生往往不大適應這種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動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謀其政,感到壓力大也是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一個因素。
2、大學生心理問題從主觀方面
新生物質生活的依賴性與精神生活的獨立意識發生著矛盾;日益增強的自主自立意識以及主觀願望上的自主自立與客觀條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間發生著矛盾。這兩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適應新環境能力不強的新大學生很容易產生如下心理問題:
(一)是盲目自滿與自我陶醉 。因為考取了大學,老師表揚,同學羨慕,親友誇獎,父母慶賀,部分學生在這種自我陶醉中漸漸鬆懈了鬥志,終日悠哉游哉,認為自己是中學的尖子,大學里成績也不會差,從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滿。
(二)是失望與失寵感 。有的學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過於理想化、神秘化,入學後感到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因而產生失望感,有的學生曾是中學的尖子,是家庭與學校的重點保護對象,進入大學一下子不受重視了,就會產生失寵感從而心理問題開始出現問題。
(三)是松氣情緒與歇腳心理。 有的同學認為考上大學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長期拼搏的目標已經達到,心理上得到了滿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進入大學後奮斗目標不明,適應能力不強心理問題就開始產生了,競爭的氣勢也有所減弱,便產生了「鬆口氣,歇歇腳」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了。
(四)心理問題是畏首畏尾。 因為環境變化而瞻前顧後畏縮不前,社會活動不參加,運動場不光顧。整日除了學習之外,無所事事,生活單一,有礙個性發展。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1、環境適應問題。在大一新生中較為常見。
2、學習問題。大學生常見的學習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習目的問題、學習動力問題、學習方法問題、學習態度問題,以及學習成績差等等。大學期間,學習往往不再如高中階段那樣得到絕大多數人的重視,目的不明確、動力不足、態度不好構成了學習問題的主要方面。
3、人際關系問題。如何與周圍的同學友好相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同高中階段相比,大學生對人際關系問題的關注程度超過了學習,也成為大學生心理困擾的主要來源之一。人際關系問題常常表現為難以和別人愉快相處,沒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過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單、苦悶、缺少支持和關愛等痛苦感受。
4、戀愛與性心理問題。大學生處於青年中後期,性發育成熟是重要特徵,戀愛與性問題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單相思、戀愛受挫、戀愛與學業關系問題、情感破裂的報復心理等,而性心理問題常見的有:**困擾,以及由婚前性行為、校園同居等問題引起的恐懼、焦慮、擔憂等
5、性格與情緒問題。性格障礙是大學生中較為嚴重的心理障礙,其形成與成長經歷有關,原因較為復雜,主要表現為自卑、怯懦、依賴、神經質、偏激、敵對、孤僻、抑鬱等。
6、求職與擇業問題,是高年級大學生常見問題。在跨入社會時,他們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擔憂。如何選擇自己的職業,如何規劃自己的生涯,求職需要些什麼樣的技巧等等問題,都會或多或少帶來困擾和憂慮。
7、神經症問題。長期的睡眠困難、焦慮、抑鬱、強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經症的臨床表現症狀
第七種問題是偏離正常狀態的心理問題,需要進行專業的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而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說,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種心理困擾,這些困擾主要是由很多現實的社會心理因素所導致,也往往是暫時性的,經過自己的主動調節或尋求咨詢老師的幫助,多能恢復心理的平衡和適應。
恐懼, 每個人再結束以前生活邁向另一類生活的時候多少都會產生恐懼心理。 很正常。
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相對比較少一點,主要有一些多動症,不願上學,網路游戲成迷
小學生的問題一般都是成長問題煩惱多一些,這些雜七雜八的事要解決,還是比較好弄的!跟孩子交流一下也就行了。如果上升到心理層面,這些問題都是深層次問題,具體說下:
學生家長的問題對孩子的影響,特別是心理層面的(這些需要觀察,對症處理)。
孩子對於學習成績的問題,對心理的影響。
交友中出現的問題。
孩子身體自身發育帶來的困惑等。
孩子的性教育問題等。
這基本上就這些問題!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在中學生中,常見的心理問題有五種: 一,學校適應不良型的心理問題;二,強迫型的心理問題;三,抑鬱型的心理問題;四,焦慮型的心理問題;五,恐怖型的心理問題。具體如下:
一,學習適應不良型 學習適應不良型是中學生中常見的一種適應型障礙。中學生往往由於學校適應不良嚴重影響學習,更不上班級,甚至造成中途休學或輟學。主要表現在情緒、行為、生理功能三個方面。
(1)情緒方面。抑鬱、焦慮、強迫、恐怖、厭煩、退縮等是常見的表現,具體表現為害怕學習,上課注意力渙散,思考乏力,聽不好課,做不好作業,但又想把學習搞上去,產生焦慮;有些同學害怕或迴避上學,或有恐懼反應,或呈萎靡狀態;有些同學有矛盾觀念和憤怒反應,易激惹,依賴性增強。
(2)行為方面。學習適應不良的同學均有行為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能力抑制。以往學習能力良好,成績不錯,適應不良後學習能力受到抑制,產生學習困難,上課無法做筆記,記憶力下降,作文寫不出,稍復雜的題目無法解決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續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終止作業或看書,無目的地擺弄小物件或發獃等。第二,社會性退縮。與同學交往減少,學習、生活活動也減少,不願發言,不想運動,體育課也提不起勁,成為同學活動的旁觀者,游離於同輩群體之外。第三,品行絮亂。行為違反與年齡相符的社會規范和准則,如逃學、斗毆、說謊、偷竊、抽煙、離家出走等現象均有可能出現。還有些學生活動過度,尋求快樂和 *** ,如沉溺於電子游戲機、不遵守紀律、襲擾他人。第四,行為倒退。行為像兒童,學習無目標,活動無計劃,喜歡兒童游戲,不合群但不是因為退縮,而是和同學玩不到一塊,談不到一起。 (3)生理功能方面。表現在上課頭昏、腦脹,入睡困難,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體檢查則沒有特定的軀體問題。
二,強迫型 這是一種以強迫觀念、強迫沖動或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心理問題。自己能意識到這些表現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擺脫,深為焦慮和不安。它對同學的學習、生活和在校適應有很大的不良影響,應及時接受輔導。具體表現為:
(1)強迫觀念。如腦內反復迴旋某歌曲的旋律、別人對自己說的話;作業或考試後總覺得寫錯了字或做錯了題,上學路上總疑惑忘帶書或文具;總是擔心考試失敗、挨老師批評,擔心自己會發胖;看到小刀就會想到會割破手;腦中總是出現一些如「1+2為什麼等於3」、「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等無實際意義的想法。
(2)強迫沖動和強迫動作。如在考試時,總覺得想要大小便,但並不去上廁所;看到老師或父母總是想辱罵、吵鬧或打架,但表面上卻順從平靜;反復檢查自己任何一次作業或試卷;總是在路上數石塊數或步數。
三,抑鬱型 這是有社會、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種以持久的情緒低落狀態為特徵的心理問題,常伴有焦慮、沮喪、壓抑、苦悶、軀體不適感和睡眠障礙。有這類心理問題的同學一般能基本適應學校生活,但心理壓抑、情緒苦悶,而且持續時間較長。對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危害較大。具體表現為:
(1)興趣衰退。這類同學對生活的興趣明顯減退,不僅對學校、社會中各種新鮮事物不感興趣,而且對自己以前的興趣愛好也基本丟失。
(2)缺乏自信。自我評價過低、妄自菲薄,並有內疚後悔等自責傾向,多為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和對自己的失敗估計。如學習成績較好,但堅持認為自己學習很差,以後肯定不能畢業。
(3)精力衰退。自感疲憊無力,不能進行復雜思考和較強運動。這類同學往往感到聽課、做作業時,頭腦無法興奮起來,但一般無雜念而是一片空白,體育課甚至日常生活無力或不想去承受,有力不從心之感。
(4)封閉退縮。不願交往,情緒苦悶且封閉,不訴說也不寫日記。這類同學通常能維持和其他同學、老師和一般 *** 往,但被動勉強,交往內容表面化,不作稍深的情感交流他們的退縮往往出於自卑和認為任何人都無法幫助自己。
(5)軀體不適。伴有軀體症狀,如頭疼、背痛、肢體酸痛等,還有失眠等睡眠障礙,有些同學有食慾不振和消化不良之感。
(6)悲觀失望。覺得生活中一切都沒什麼意義,感到前途渺茫;想前進、想成功,但看不到光明和目標;有時下決心改變自己,但沒有付諸行動的勇氣;無望、無助感強烈。
四,焦慮型 個體處於一定的應激狀態便會感到焦慮,這是正常的。焦慮型的心理問題是指一種無明確對象、無法擺脫的焦慮狀態,可分為急性焦慮和慢性焦慮兩種形式。
(1)急性焦慮,又稱驚恐發作。以突如其來的驚恐體驗為典型特徵,有「大禍臨頭」之感,並伴有心跳加快、呼吸困難、頭暈目眩等,還可能有出汗、發抖、腹痛等。急性焦慮的發作急劇,很難預料,但持續時間不長,一般1~20分鍾,長達數小時。發作後虛弱無力,但焦慮體驗不明顯,數日後恢復。
(2)慢性焦慮,又稱廣泛性焦慮。在焦慮型中較為常見。表現為持續性的緊張和不安;學習、活動時心煩意亂,記憶和思維受阻;交往中緊張、易激惹;遇事時驚慌失措,往壞處想等。明知客觀上並不存在威脅、危險和失敗結局,是主觀上過濾,但無法控制,惶惶不可終日。同時出現心悸、口乾、出汗、臉色蒼白以及震顫、發抖、肉跳、緊張性疼痛和睡眠障礙、夢驚等現象。
五,恐怖型 這種心理問題指對某些特定的事物、情境,或在人際交往時產生異常恐懼並主動迴避以消除不安。中學生中較常見的為社交恐怖和特異性恐怖,而且前者有增長的趨勢。
(1)社交恐怖。主要特點是在人際交往中自感害羞、局促不安、尷尬、笨拙、遲鈍、怕成為人的恥笑對象,而不敢在公開場合講話、做作業、吃飯等,以至不能正常交往;看著對方即自感面紅耳赤、表情異樣,而且怕被對方覺察,從而迴避目光相遇,嚴重者會發展到足不出戶。
(2)特異性恐怖。指各種和個體自身活動的特異性有關的恐怖,如飛行恐怖、注射恐怖等。一些中學生對學校產生恐怖,如害怕看校門、害怕見到老師和同學、迴避學校生活,又稱學校恐怖。 以上對五種常見心理問題類型的介紹,目的是使大家對它們有一個初步了解。在青少年階段出現上述的心理問題是比較普遍的,是可以理解的,大家不要害怕它,要敢於面對它,正確解決它。
1、因為智力發展顯著,開始思考人生、意義,這是一個充滿矛盾的過程,因此會感到苦惱、迷茫、不安、沮喪;
2、自我意識增強,自尊心極強;
3、性意識的覺醒,會出現特別疏遠、或者特別接近異性。
有閉鎖性與強烈交往的矛盾、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求知慾與識別力低的矛盾、情感與理智的矛盾、理性與現實的矛盾、性意識與道德規范的矛盾沖突,因此,叛逆有理哈。
㈥ 老年人常見疾病的護理知識
慢性支氣管炎的飲食護理
給予老人充分的水分,以保持老人呼吸道粘膜濕潤,有利於啖液的排出。飲水每天應在一千五百毫升以上,供給充足的營養,為老人提供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少量多餐,應保持足夠營養物質的攝入。
心絞痛的護理
對於體重超重的老人,應鼓勵老人想辦法減輕體重,少吃高膽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多吃高纖維素的食物。此類食物不僅可以預防便秘,也可以減少心絞痛的發作次數和嚴重程度,還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血糖濃度,降低高血壓的發生。平時飲食要少食多餐,不飲濃茶、咖啡,少吃辛辣刺激性強的食物,少抽煙或者不抽煙,以減少煙草中有害物質對老人身體的傷害。
老年人便秘的護理
調整飲食,多吃含纖維素高的食物,如粗糧、蔬菜、水果及有潤腸作用的蜂蜜、核桃等,應注意多飲水。
老年人預防缺鈣的飲食護理
骨質疏鬆是老年人發生骨折的主要原因,平時要積極協助老人鍛煉身體,常陪老人在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多吃含有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蛋類、蔬菜及水果等,必要時可補充鈣片、維生素D,以改善骨質疏鬆的狀況。
預防足部並發症
由於老年人有進行性動脈硬化症,如發生末梢神經障礙容易發生足部潰癢及壞痕,因此要保持足部的清潔,不留長指甲,要穿著大小合適、柔軟保暖性好的鞋,避免足部擦傷。每天檢查足部皮膚的顏色,皮膚有無損傷,若有損傷,及時處理。每天要用溫水洗腳,並進行足部和腿部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老年人新陳代謝、循環功能較差,造成動脈血管彈性減弱,導致很多老年病的發生,除經常參加戶外活動外,按摩也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按摩不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還可以解除老年人精神緊張,改善精神狀態。
㈦ 老人的日常生活護理知識
老人的日常生活護理知識
由於衰老的原因,老年期出現各器官功能的衰退,同時罹患多種慢性疾病,完成日常生活活動出現困難,需由他人幫助,以下是我整理的老人的日常生活護理知識,歡迎參考閱讀!
一、 飲食護理
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的飲食護理,需要注意這兩方面:
(一)長期卧床老人的護理
1.卧床老年人進食時,為防止嗆咳盡可能採用坐位。床頭需抬高45°角,頸下墊入枕,以便於食物下咽。同時可使用跨床小桌,讓老年人能看到飯菜,以便增進食慾。
2.為避免老年人吃飯時撒落飯菜,飯前要給老年人繫上餐巾,這樣老年人就可放心的吃飯,而不會因怕撒落飯菜而精神緊張。
3.藉助輔助用品也要盡可能地鼓勵老年人自己進餐,吃飯不但是生存的需要,而且進餐會帶來精神的愉悅。如果需要喂飯,速度不宜過快,確認吞咽後再繼續喂。
4.進食之初需要喝少量的水、湯等。另外,喝茶或湯汁時,可以使用帶嘴的杯或好拿不易倒的杯子,以防老年人自己進餐時弄濕床單,產生羞辱感。
5.飯菜製作的形狀要根據老年人身體功能狀況決定,如小塊、小片、絲狀、飯團等,總之要便於老年人食用。
6.飯後用清水或茶水漱口,以保持口腔內的清潔。要鼓勵老年人養成餐後漱口的好習慣。
(二)有視力障礙老年人的飲食護理
1.對於有視力障礙的老年人,根據其身體功能的狀況,盡量固定擺放飯菜的位置以及習慣使用的餐具,如碗、盤、筷子、叉、湯勺、吸管等。
2.同時盡量創造和諧的氣氛,鼓勵老年人自己進食。食品制備要精細,需考慮食物質地、顏色與味道的調配,盡量給予質地柔軟易消化的食物。
3.加工的形狀也應考慮老年人的進食習慣,盡量使老年人容易夾取。對魚類的食物應先將魚刺剔掉。
4.進食前要向老年人說明制定的食譜以及烹調方法。提醒老年人食物的溫度,以免發生燙傷。
5.飯後用清水或茶水漱口,以保持口腔內的清潔。要鼓勵老年人養成餐後漱口的好習慣。
二、排泄護理
老年人日常生活的護理,也包括對排便的護理。對於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來說,排泄也是一大難題,需要身邊護理人員的幫助與安慰。
排泄是機體將新陳代謝的產物排出體外的生理過程,順利排泄是維持健康和生命的必要條件。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調節功能逐漸減弱,自理能力下降,或者因疾病導致排泄功能出現異常,發生尿急、尿頻甚至尿便失禁等現象,有的老年人還會出現尿瀦留、腹瀉、便秘等。老年人的排泄障礙可以說是機體老化過程中無法避免的事,常給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質量會產生極大的不便,照護者應妥善處理,要體諒老年人,盡力給予幫助。
(一)排便失禁
1.排泄會使營養大量流失,水分和電解質丟失過多,造成老年人身體虛弱,故應卧床休息,減少活動,減少能量的消耗。
2.可以通過飲食療法如進食多纖維、低脂肪、流質飲食,以刺激胃結腸反射並使糞便質地正常化。也可採取排便訓練,建立排便時間,通過生物反饋訓練肛門括約肌活動,以提高病人對直腸擴張的感受性和警覺性。
3.失水嚴重時,應鼓勵大量飲水或用補液方法及時補充,防止水、電解質失蘅。
4.做好皮膚護理,保持會陰部及肛門周圍皮膚的清潔、乾燥,防止發生破潰。及時更換尿墊、床單,經常用溫水清洗會陰、肛周皮膚,必要時使用油膏或消炎葯塗擦,還可用烤燈進行局部治療。
5.掌握卧床老年人排便的規律,定時給予便盆設法接便,可保持皮膚、被服的清潔乾燥,指導病人進行盆底肌收縮運動鍛煉,以逐步恢復肛門括約肌的'控制能力。
(二)尿失禁
1.尊重老年人的人格自尊,給予安慰和鼓勵,使其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保持局部清潔、乾燥、防止發生壓瘡。保持被褥整潔、乾燥,濕後及時更換;每次排便後用溫水清洗會陰及肛門周圍。
3.適量飲水,以減少尿路感染和結石的形成,一般情況下,每天應攝入2000~3000ml的水分,晚餐後應適當控制水的攝入以減少夜間尿量,讓老年人有充分的睡眠時間。
4.指導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囑穿寬松、柔軟、舒適且易解的衣褲,減輕對腹部的壓力,定時開門窗,通風換氣,除去不晾氣味,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5.鼓勵老年人多參加社會活動以增強自信心。對過度緊張、焦慮的老年人,照護者應經常與老年人談心,周到的照護有利於老年人心理的平衡,可預防尿失禁。
三、穿衣護理
自古就有衣食住行的描述,可見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它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老年人在幾十年的生活經歷中,形成自己的穿衣習慣。然而,伴隨老化、身體功能的衰退,自立出現了障礙,需要藉助他人的援助來完成。「穿衣戴帽」不僅關繫到老年人的冷暖和個人形象,更重要的是要有利於老年人的心身健康。照護者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需要援助的老年人、卧床老年人和痴呆老年人可以完成部分穿脫衣的動作,但是衣服的選擇、清潔、整理需要他人的幫助。
1、區別清潔和臟的衣著。
2、睡衣和日間穿的衣服及時更換。
3、內衣每日更換保持清潔,冬季可適當延長時間。
4、臟的衣著盡早洗滌,被排泄物(特別是痢疾)弄臟的衣著需要消毒處理。
5、按弄臟的程度准備和補充所要更換的衣著。
6、外衣根據穿的次數和弄臟的程度選擇洗滌。
7、洗滌劑要選擇有防靜電和柔順作用的,充分漂洗,以免發生皮炎。
8、被排泄物弄臟的內褲等和其他衣著區分別開洗滌。
9、把平時穿的衣服與睡衣和內衣等分類整理存放。衣服應放在易發現的固定位置,同類衣物一同保存,以免老年人因遺忘找不到而擔心。
10、可只更換弄臟的衣物,如尿便失禁時,只更換下衣,可減少老年人的疲勞感。
11、可選擇舒適、柔軟、有彈性的衣物,減少因關節屈曲困難時穿衣的難度。
12、盡可能在陽光下曬干,整理放在不潮濕的地方。
13、檢查紐扣,掛鉤等是否完好,確認後整理存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