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嫌老年人

嫌老年人

發布時間:2023-04-30 06:17:41

① 嫌棄老人臟怎麼辦

您好,不知道您和老人的關系,但是很多人會有這種心理,比如看見或者想到臟的畫面就會有反應。
第一;如果確實是心理反應那也不要強求,在老人面前控制好或者真誠的解釋一下,不要讓老人感覺到被嫌棄!
第二;如果能克服,就可以嘗試堅持和老人在一起,多幫助老人打掃,或者委婉的和老人溝通如何能更加干凈衛生,切記注意態度。
第三;盡量想老人的優點,感恩的心會化解心中的挑剔和排斥,畢竟老人很難改變了,孝心也會讓自己有好運氣;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幫助,由於不清楚具體情況,如有不到位的地方敬請諒解呦!祝您好運!

② 為什麼做兒女的都嫌棄老人,不養老人都說老人臟

像是小時候被父母忽略的,有的感情太淺,有的純粹是教養問題。說句實話。嫌棄談不上,只不過眼睛不好用了,看不到那麼多臟東西。而且也容易累不愛收拾,所以看上去埋汰。有時候記性也不是很好愛忘。。。。。。得承認確實是,有些習慣是可以改的。
1比如之前我到一家人那,他家一個菜扳,切完魚呀肉呀,切蔬菜,然後切水果。
結果水果上還有魚的味道。細看還有魚鱗,原因老人記得涮下菜板,但忘記涮刀了。
而且擦水池的抹布就墊在魚下面。
魚是馬上就要下鍋的,看著僅僅貼著魚油膩膩黑忽忽的抹布確實很難有胃口。
按道理上來說,用一個菜板確實談不上潔凈。但人家老一輩就那麼過來了。
2回家還穿在外面的衣服直接就坐床上,不洗手,晚上脫了衣服穿內衣睡覺。
你就這么想,早上的衣服坐公交什麼的,已經臟了,那公交座位上,可能有人用手擦鼻涕摸過。又或者某個孩子的鞋踩過,在鞋底上,可能有某個寵物的糞便,雖然走很長時間可能沒全擦乾凈。又或者有人坐地上過,或者從傳染科醫院來的病毒什麼的,被帶到衣服上手上褲子上。回家不換衣服就上床是滋生細菌病毒的事。但是有些人不那麼認為。他們覺得他們自己沒病世界上別人也不會把病傳染給他們。抱著僥幸心理。實際很多難以根治的皮膚病就是那麼來的。也可能是我有點潔癖的原因。
3老人很節儉,用過的刷碗的抹布不捨得扔。洗干凈(她認為是洗干凈了)然後放在水杯下面。水杯口向下扣著放,說是防止落灰。 。。。可拿起杯子你就會聞到抹布的臭味。。。。顯然是在養細菌,但她的嗅覺退化了,她認為是干凈的沒有味道的。。。年輕人一定受不了。就想你能用下水道的水摸一遍碗然後盛飯吃嗎?你做不到那孩子也做不到。
還有很多諸如此類的小事。你覺得沒事可能別人看到的就是病毒。和傳染。。。
年輕一輩的下一代,看現在年華老去的年輕一輩,如同現在的年輕一輩看長輩。。。。
所以可以幫著改改習慣,幫著收拾收拾,但要用勸的語氣,不要太生硬,畢竟血緣關系在那。
畢竟誰都有老的那天。

③ 為什麼有些老年人總會遭到年青人嫌棄

關於有些老年人會遭到年輕人嫌棄的原因分析,1,可能在言語和生活上有難以理版解的地方,比如權生活習慣,休息時間等等,2,可能是代溝,差距導致,3,生活習慣上,舉例,有的年輕人喜歡時尚,喜歡熬夜打游戲晚睡晚起不吃早餐或者不喝粥,而有些老年人傳統固執一般作息時間規律,早睡早起,三餐飲食時間較固定(早中晚3頓),有時候兩代人沒有共同話題,比如有的年輕人喜歡穿露膝蓋的牛仔褲,喜歡某些新奇刺激的事物,而老年人一般不會露膝蓋,有的老年人會強迫年輕人在天冷時多穿厚厚的羽絨服和顯胖的棉鞋棉褲。有時可能會有點倚老賣老,道德綁架,觀點和年輕人會有沖突,矛盾激化遭到某些年輕人的嫌棄吧,舉例,有的老人節儉會過日子會提前在秋天儲備一倉庫的冬菜(白菜土豆大蔥大蘿卜胡蘿卜),而部分年輕人喜歡現吃現買。4,我的回答都是可能存在的一部分狀況而已,請不要偏激或者極端更不要以偏概全妄加揣測,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我的回答僅供參考。如有不妥之處還請原諒。建議尊老愛幼,彼此尊重大家的各自選擇和各自喜好或者性格習慣。用愛化解矛盾

④ 年輕人心裡嫌老人煩算不孝么

以前人們認為年輕人對老人不孝順就是老人上了年紀之後,他們不照顧老人,不給老人錢花,還有另一種就是年輕人畢業後,不去上班,就坐在家裡面讓老人養著,認為這兩種年輕人就是不孝順。
可是隨著社會發展,這種不孝也變異了,變得讓人更加不可理喻,這些也都是現在年輕人正在做的這些事情。
那麼這些年輕人到底都做了哪些事情傷了老人的心了呢?
第一、「吸血鬼」式的啃老族。
現在年輕人的壓力越來越大,生活開銷也越來越多,特別是他們平常的朋友聚餐、吃喝玩樂都很多,所以很多人覺著自己掙得再多也不夠花,掙得越多,花的越多。所以有一大部分人就開始伸手向父母要錢花,老年人由於在生活中很節省,即使有退休金也花不了,仍然有很多存款。
這些年輕人不想著自己掙錢節省著花,反而把老人的退休金也給揮霍掉,甚至要求老人給自己買房買車。還有一部分人畢業後不想著自己努力找工作養活自己,總是以各種理由賴在家裡面不上班,就想當個「米蟲」,讓老人養活自己。
這些人都很自私,對老人也很過分,自己有養活自己的能力了,反而還在變本加厲的吸老人的血,這種人不僅沒有責任感,更是對老人不孝順。
第二、把老人獨自留在老家,成為「留守老人」。
說到留守老人,很多人可能會覺著這些人應該就是家庭條件非常差,不得已才把老人一個人留在老家,孩子去外面打工。可是社會進步了,這種情況很少出現了,大部分都是孩子大學畢業了,為了使自己有更好的未來,將來發展的更好,所以自己就去大城市發展,把自己的家也安置在大城市。
出現這種情況,老人為了不給孩子增加負擔,只能自己一個人住在老家。在老人心裡,永遠是把孩子作為第一位,可是孩子卻不想老人,他們認為老人身體健康,留在老家也沒什麼。這種想法和行為就是對老人不負責,也沒有孝順老人的想法。
第三、把娃直接交給老人帶。
現在在中國基本上已經形成了一種模式:年輕人上班,老人幫忙照顧孩子。年輕人覺得自己生活壓力大,必須要上班給家庭創造收入,上了班就沒時間帶孩子了,所以老人帶孩子理所當然。可是老年人也是從年輕的時候過來的,他們曾經也有經濟壓力,也沒有人幫他們解決,都是自己硬扛過來的。

⑤ 老人老了和小孩小時候差不多,為什麼很多人嫌棄老人,不嫌棄小孩

說實話,簡單明了就是人性的問題。小孩是希望。老人是累贅。

為什麼嫌棄老人,喜歡小孩子?

因為小朋友呆萌可愛,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是父母心靈的寄託。

人老了遭人嫌棄,有很多原因。

其實也有的老人「越老越可愛」,他們充滿經驗和智慧的大腦反而成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成了晚輩的引路人。

他們沒有因歲月的流逝而變老,起碼他們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成了潮流和 時尚 達人。

但是,有許多老了是遭人嫌棄的,原因:

01 固執錯誤的想法

許多的子女對自己家的老人既愛不起來也恨不起來,甚至有的子女對父母打心底里不喜歡,但是又毫無辦法。

深究原因,是他們固有的思維方式和處事模式。

有些老人,臨老都沒有活明白,有許多傳統理念紮根於他們心中,比如:重男輕女、愛面子、好名利……

雖然,表面上他給人的感覺是和藹可親,但是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他們的觀點的愚腐和處事的簡單。

02 不講究外表

許多老人,認為自己老了,穿什麼都無所謂了,甚至連起碼的個人衛生也不講究。

走過人面前,邋遢、有味,讓人感覺不好,又怎能讓子女喜歡呢?

03無所事事

老了,忙了一輩子,可以什麼都不幹了。這是許多老年人的想法。

其實「老有所為」,這才是老年人的生活,老年篇也才是人生意義的升華部分。

無論你年輕時時候有沒有「閃光發亮」過,老了都應該給自己找點事情做,不要凡事依賴兒女,畢竟你還未到「走不動需要人伺候的時候」。

養花、種草、 旅遊 ,寫字、畫畫、跳廣場舞,這些又怡情又鍛練身體的事情都可以做做。

中國人現在的平均壽命76歲,比解放前提高了幾十歲。

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就越應該讓退休後的時光充實有意義。

不給子女添麻煩,不依賴子女,不倚老賣老。能幫子女忙的幫一幫,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這才是現代老年人該有的思想境界和生活狀態。

如此,家庭才能一團和氣,家業和子孫才能興旺發達。

這就好比「新」的「舊」的相比,誰喜歡舊的都喜歡新的。老人,和小孩也是一樣,人老了,腿腳笨拙,老胳膊老腿,身上一股老年味,卧床不起的拉尿不好收拾,搬不動,挪不開,那就招人嫌棄了。小孩生龍活虎,天真可愛,領著帶著方便,聽話好教育。所以,老人招人嫌棄,孩子招人喜歡的原因。

別的不說,老人和小孩是一個體重嗎?正常人可以輕松抱起小孩子,很多成年女性可能抱不起一個老人(非性別歧視,不過女性的確天生力氣小,可能有些力氣大的可以抱得動)

更重要的是,小孩會一天天長大,你的苦日子是可以看到頭的,而老人會一點點衰老,你不知道自己到底還要熬多少年。

6年後的小孩子已經有了自理能力吃喝拉撒都可以自己來,6年後的老人可能需要你照顧更多。

我親姐做過保姆,伺候過老人,也伺候過幾個月的孩子到兩三歲的孩子,但是後來她辭掉伺候老人的工作,接受了照顧孩子的工作,盡管照顧孩子的工作工資比上一家伺候老人的工資低了不少,但我姐姐更願意接受後者,我想這其中肯定有很大不同吧。 伺候老人和孩子無論是在體力上還是精神上都不能相比。首先體力上和精力上,伺候老人吃喝拉撒,給老人翻身、伺候大小便,一個身小力薄之人根本弄不動,而伺候孩子卻是越來越輕松,而且,大人想出門辦事可以帶著孩子,也可以帶著孩子出去玩;其次精神上,孩子是朝陽、是一家人的希望,孩子慢慢長大過程會給大人帶來太多太多的驚喜,而且孩子笑真的可以驅散大人的煩惱,看著孩子純凈稚嫩的小臉大人會忍不住想親他,真的,我們在外面碰到不認識的孩子有時候還想逗逗她呢,孩子讓大人總想親近他,而伺候老人呢,老人是夕陽,大部分卧床的老人身體卻是慢慢走向死亡的,各個器官都在慢慢老化,甚至可以聞到腐朽的味道。遇到脾氣執拗古怪的老人,伺候他的人還要忍受老人的指責謾罵,年輕人要想解脫就只有等老人去世,但是我想身為子女這樣想的時候都會內疚自責吧?這個想法甚至不能在外人面前表現出來。

看到這個問題,不由得想起了在去年疫情期間,新聞里報導了西班牙由於呼吸機缺乏,於是六十歲以上老人的呼吸機被要求取下,以保障更年輕的患者,醫院里哭聲一片的消息。那個令無數人心酸的場面,至今記憶猶新。

俗話說「老小老小,越老越小。"人老了身體並不會返老還童,智力行為能力下降,卻會如小孩一般。

如果問為什麼"嫌老不嫌小",這就是因為小孩和老人比起來,一個走上坡路,一個走下坡路,孩子是希望是未來,是早上八九點鍾的太陽,他們將會是未來世界的主人。

同樣身患重病的兩個人,一個古稀耄耋之年的老人,一個豆蔻年華或童真可愛的孩子相比,無疑後者更能引發世人的同情和關注。

首先,從公平意義來說,二者存在的時間一長一短。 老人活了大半輩子,比起未經世事的孩子,似乎買票看電影,未到終場而退出,基本也看穿了故事的結局,損失不算太大。

而孩子剛剛入場,只看了一個片頭就被請出去,什麼也沒看清和經歷過,實在是浪費了來人世間這個電影院一趟的票錢,不值得。

畢竟壽長的人生,亦不過百年,而且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只有一次,由幼自老,從生至死無可避免。

所以縱是帝王富豪,也有面對"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焦慮,首流行歌里唱的"願用萬貫家財,買個太陽不下山。"長生不老。一直是從古至今人們永恆的期待。

其二,從 社會 價值來說,一輕一重。 孩子屬於成長期,未來可以有無限的可能,所能創造的價值遠勝處於衰退期,甚至成為 社會 家庭負擔的老人。

回到本文開頭呼機緊張的話題,實際世界 歷史 上,遇到生存資源極度缺乏的年代,棄老保小也是屢見不鮮的事件。"郭巨埋兒"侍親的行孝故事被指荒唐,有失人倫,但在大災荒的年景,老人往住最早成為犧牲者。

"嫌老不嫌小",這似乎顯得殘忍,說好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呢?

因為愛,通常是向下的 社會 道德標准 :一個能力有限的兒子,如果把老年痴呆的父母,送去養老院,人們會表示理解,但如果他把有病的兒子送人寄養,大家就會指責他不配為人父母的。

小孩子是新生,代表著一個新生命的開始,而老年人則是衰老,面向的是人生的終點。

小孩子是打開一個新的世界的大門,而老年人則是需要慢慢地緩緩地關上一扇門。

所以這也是一個原因。

當然了還有很多原因,小孩子是必須要有家人照顧才能成長的,而老年人也需要照顧但是不是非必須。

而且還有很多老年人,似乎很做作,總是喜歡拿自己的年老來說事情,甚至總是倚老賣老,給年輕人增加麻煩。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老人都這樣,但是老年人也不都一定造嫌棄,而是需要老年人自己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與選擇,可以多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同時也盡量的讓自己多融入到這個 社會 中,學習新的技能等等。

前兩天聊起養老的話題,說起了人的出生是從一個小孩子開始,人是小的,心也是小的,一切都是新的開始。

而人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像小孩,但並不是小孩。身體上不是,心理上也不是。之所以覺得像小孩子,是因為退化的因素。而真正意義上,和孩子還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比如,小孩子對於父母所給的一切,大多是全盤接受的,因為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自己接觸這個世界的一個或者說是主要的渠道。

父母愛孩子,因為未來有無限的可能。你所有的努力,對於孩子的未來都是可變化的。

而對於老人而言,因為退行而變得一些行為像小孩子,但他們不會像小孩子一樣覺得你是世界,而是自己有自己的標准。他們想像孩子一樣粘著你,但卻是用他們的理念或者是觀念來生活。

孩子對於父母而言,是跟隨者;父母對於孩子而言,而是一個改變不了的人。

人對於自己父母而言,最重要的存在在於接納;而對於孩子而言,則是引導。

一個是希望,一個是註定的離開。

如果老人在老去後可以變成一個像孩子一樣的外表,那大多數人是會更有耐心些的。

有著成年人的外表,卻做不到成年人的標准,虛有其表,名不副實,所以才會覺得不能接受吧。

畢竟表裡不如一,就會給你誤導。

《返老還童》,或者說是《本傑明、巴頓》,值得一看。人從出生時,就以年老的樣子慢慢長大,慢慢變年輕,最後老去時是個孩子的樣子。這部電影,會讓你有所感悟,老人的像孩子,是老去;而孩子的像孩子,是新生。

註定美好的結局,過程辛苦也可以接受;

註定悲傷的結局,過程美好也是枉然。

首先這是人的本性,絕大部分人都愛自己的子女勝過愛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子女是由自己親自帶到這個世界的,自己一天天的看到孩子學會走路學會說話,那種幸福感是任何東西都替代不了的。父母老了需要我們伺候的時候,有時候真的不是嫌棄自己的父母,是因為看到父母一天天的衰老而又無能為力,心裡會感到悲涼。茁壯成長和日漸枯萎形成了鮮明對比。

因為老人牽扯的利益和 情感 糾葛比較復雜,小孩就簡單多了。

我家的情況就很能說明問題,下面從兩個方面談談。

一、 情感 方面

我老公家四世同堂,上有八十多老爺爺老奶奶,下有不到2歲的小孩。

我休完產假上班後,婆婆大部分時間都照顧小孫女,雖然照顧孩子確實比較累,但婆婆還是比較愉快的。一方面,小孩子內心比較簡單,婆婆照顧我女兒的飲食起居,獲得了小孫女真心的愛。我女兒每次見到我婆婆,都開心得不得了。另一方面,小孩子飲食簡單。我婆婆在我們上班的時候,她中午給孩子熬稀飯,蒸雞蛋羮,或者做其他輔食,她做得很快,沒有太累的感覺。這是婆婆親口對我說的。

相比之下,老人就復雜多了。老爺爺老奶奶在示弱和逞強之間無縫切換。身體還行的時候,很喜歡安排一大家子,尤其是周末節假日,早早就安排好了怎麼過,我們有些郁悶。平時兩位老人無聊,愛對一家人評頭論足,難免被我們聽到,心裡就產生芥蒂。

最近奶奶住院,爺爺在家。婆婆一天兩頓給爺爺做飯,做完了還要給奶奶送飯。基本上一家子的生活都被奶奶的病影響了。爺爺奶奶每天點餐,飯菜要豐盛,婆婆就每天忙碌的買菜做飯。日子久了,確實很累。這段時間我在家休息,帶孩子,能減輕一點婆婆的負擔。

二、利益方面

爺爺奶奶一生有三個兒女,但那個年代工作非常忙碌,只好把兩女一兒都寄養在他們的父母家,直到上中學才回到自己身邊。我公公在父母身邊長一點,但奶奶控制欲強,完全控制了公公的一生,大姑一生沒有生活在父母身邊,小姑雖然被父母照顧多一些,可還是覺得父母更偏向兒子。

凡此種種,三個孩子都有怨言,爺爺奶奶到風燭殘年的時候才意識到一生教養孩子的遺憾,但悔之晚矣。

另外,在買房等家庭重大支出方面,更是激化了兒女、孫輩之間的矛盾。

正所謂「人生最嘆老來悲」,如果年輕的時候沒有時常反思規劃未來,晚年就要懂得放手,裝聾作啞,不然日子真的很難過。

閱讀全文

與嫌老年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退休工資認證單 瀏覽:450
老年大學報名為何火熱 瀏覽:448
寧波老年大學都學什麼條件 瀏覽:30
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存款如何處理 瀏覽:32
老人遺尿要用什麼葯 瀏覽:841
老人體型消瘦大汗淋漓是怎麼回事 瀏覽:211
江西省身份置換退休年齡 瀏覽:240
老年人旅遊車上主持詞 瀏覽:249
80歲後養老保險能領多少 瀏覽:784
長壽區取景 瀏覽:459
老年人忽然腳抽筋怎麼回事 瀏覽:654
重陽節演講稿的結尾怎麼寫 瀏覽:808
退休養老金起步 瀏覽:326
楊奕哪裡有養生館 瀏覽:579
老人為什麼還有姨媽 瀏覽:57
遼寧省企業退休工資補發了 瀏覽:926
老年人活潑 瀏覽:466
老人60歲是什麼狀況 瀏覽:660
老年人脖子酸疼是什麼原因 瀏覽:944
有獨生子女證的養老保險交多少錢 瀏覽: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