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何現在各大巨頭公司都要涉及養老產業
因為現在中國的社會老齡化已經越來越嚴重了,出生率逐步降低,而相對的是老齡化越來越多,因此養老事業已經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甚至我國現在已經開始完善養老機構的一些相關條例,也借鑒了一些日本養老條件,條例是完善了,但相關的一些實物還是需要去准備的,就比如老人的食物,以及住宿條件,還有出行設備等等等等,都是需要關注以及發展的問題。也因此現在各大巨頭公司開始針對老人做出一些相關產業。
攜程也參與了關於養老的產業,但他們是推出了適合老年人旅遊的一些項目,就比如說一般年輕人游覽都是以運動以及刺激性的活動為主,而老年人則更多的是參觀,在這個旅遊過程中,活動也不是十分緊密,能讓老人有休息的時間,不會感覺勞累,在對老人的服務標准上也進行了一定的改變。
以上是我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② 養老院這一行業的現狀和前景怎麼樣
養老是我國今後發展面臨的最主要問題之一。從2002年起,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就不斷擴增。據統計,到2015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已達到2.2億人。預計到本世紀中葉,老年人口規模將達到4.8億人。
不過,當前養老資源短缺,不利於養老服務業進一步發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養老床位數量為551.4萬張,與龐大的老年人口相比差距巨大。我國每一千名老年人中,擁有養老床位約有27張,這個比例遠低於發達國家50~70‰的平均水平。
我國養老院行業仍舊是處於摸索階段,整個行業的硬體設施、服務環境都需要大幅提高。總體來看,我國養老院行業的外部環境是:我國老齡化、失智化、空巢化問題日益嚴峻,同時體制、扶持政策的匱乏。在這樣的背景下,就造成了我國養老院極度緊缺、但現有的養老院經營狀況又難以得到社會認可的尷尬局面。
③ 《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的出台,對養老行業提出了哪些挑戰
降低信息不對稱的程度,方便有需求的老年人及其家庭作出選擇。
④ 機構養老產業化的范疇
養老機構是社會養老專有名詞,是指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性服務的機構。它可以是獨立的法人機構,也可以是附屬於醫療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組織、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的一個部門或者分支機構。
養老機構服務的主要對象是老年人,但某些養老機構(如農村敬老院)也接收轄區內的孤殘兒童或殘疾人。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老年人口佔比早已突破7%,並逐年呈快速增長之勢。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是「銀發經濟」大繁榮。
⑤ 談一下自己對養老產業的認識
昨天看到朋友圈一位朋友發了條信息,看到這條信息後心裡想了很多,有欣喜有焦慮。感覺養老從業者的意識在提升,已經意識到危機感了。當初之所以說「永輝愛康,為愛努力,讓生活更美麗」這句話,我已經意識到養老這個行業不是那麼簡單,應該從生活角度來思考工作,這樣才能有長遠的發展。朋友的原話如下:「總覺得快遞公司和地產公司提供增值養老服務,無往不利。京東門店和58到家合作入戶服務,壓力好大。幹掉我們的不一定是同行!」後面朋友的評論里有這樣一句話:「要論哪類公司和職業最熟悉老人與社區,非他們莫屬。這也是很多社區驛站倒閉活不下去的原因。沒有客戶基礎,不了解客戶需求,沒有信任度。」這句話很值得用心思考。真的應該從生活的角度來思考配合國家政策服務養老產業。否則到了最後只能出局,稀里糊塗的出局。
面對養老這個行業,這個行業內不缺乏情懷,不缺乏政策,不缺乏情感,不缺乏溫度。都在探索養老的盈利模式,好多養老從業機構不盈利,工作開展不起來或者開展不順利,他們缺什麼?缺錢缺資源還是缺人?到底缺什麼?這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覺得最起碼不缺乏資源,不缺乏市場,不缺政策扶持,主要缺一種意識,社會意識形態認識上有偏差,導致工作中出現尷尬的局面。我不贊成這個詞「養老的盈利模式」,應該換一個詞「可持續發展的養老模式」,這樣的詞更適合當下環境。思考中凡是把資金放在第一位的思路都是幼稚的,思考中凡是把老人當消費人群的思路是不成熟的,思考中凡是忽略老人家屬的思路是錯誤的,思考中凡是把老人當病人的思路是可笑的,思考中凡是想藉助國家政策漁利的思路註定要撞牆,思考中凡是忽略社會發展談養老結局註定是失敗的。
如果把養老當做一個行業來解讀,這個行業的宗旨就是服務老年群體的生活,讓老人生活更美麗,沒有其他,僅此而已。這個行業上游是各種適老產品生產者,下游就是老人生活,中間是針對老年人的各種生活服務。有了這樣的大概認識再聚焦自己的工作,在行業中定位自己的方向,就會有發力點,不會有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估計現在好多從業機構會有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他們缺乏一種宏觀的生活認識,思路裡面商業意識太強,忽略了老人們生活的年代,忽略了老人們的故事,忽略了老人的精神世界,我們現在服務的這群老人是一代有故事的人,是伴隨著國家一起長大長老的人,他們是社會發展的見證者締造者,無論這個老人在農村還是在城市,他們身上的故事不可多得,未來這群老人會成為社會寶。在一部分人的認知中,一談到老人就是弱勢群體,就是孤寡群體,就是老弱病殘群體,這跟我們現實生活中傳遞關於老人的生活概況有直接關系,媒體報道中的側重面我們應該懂,這也是影響我們正確客觀認識老年人的一個因素,不能忽略的一個因素。在一部分人的潛意識中健康老人的生活往往被忽略,因為老人生活沒有困難,所以被忽略,這些認識都是錯誤的,如果不能客觀認識老年群體,只會徒增養老行業的壓力,只會增加生活負擔,再有力量的拳頭只會打在棉花上。
其實面對老年群體生活我還有很多話想說,養老話題描繪的是一個宏偉工程,這個工程每個人都得參與,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無論年輕與年老,都得為這個工程添磚加瓦。從現在開始,如果一部分人意識到老人的精神價值,健康老人的價值,並把這種意識融入生活,相信生活是美麗的。最後還想說一句話,關於養老這個話題,應該側重如何延續健康老人的生活狀態,如何提高改善困難老人的生活現狀,其實老人們的要求並不高,尤其眼前的這群老人,因為他們苦過,累過,即使生活再困難也能堅持。需要我們做的就是給出力所能及且很自然的關懷與幫助,在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
朋友圈那句話可以理解,當下這個大環境競爭很激烈,但是有了這樣的認識就不會認為在被打劫,而是認為好多人在幫你,幫你一起努力完善老年服務。有危機感是對的,但注意力會回到:努力做好自己。
⑥ 智能養老行業界做的比較好的有哪些企業
MEDMET是日本養老在國內的機構,中國叫醫脈科技
⑦ 從事養老行業的前景如何
你好,現在從事養老行業的前景肯定會越來越好的,因為獨生子女多,空巢的老人也會比較多,所以我覺得這個行業應該是很有前景的。
⑧ 在中國做養老行業有發展前景嗎
老齡化已經成為我國未來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個挑戰。而從另一方面來版說,對眾多金融權機構而言,這一挑戰也意味著巨大的養老市場潛力。目前,中國養老金融行業現在還處於起步階段,這些數字跟美國、OECD國家相比確實有很大的差距,這種大的差距可以看作是我們存在的問題,但是也是巨大的商機。
參考《中國養老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顯示,我國養老產業金融服務發展目前明顯不足,首先我國老齡金融發展上處於起步階段,養老金融產品單一低效,很多老人是以個人儲蓄作為唯一的理財方式;第二個是養老保險方面也存在過於依賴基本養老保險,其他的養老相關保險補充不足的問題;第三是產業發展理念滯後,對於老年用品,老年金融的重視不夠,基本上是觀望多、行動少;第四是產業有效的需求不足,鼓勵老年人消費的政策支持不夠,扶持政策基本上處於空白的狀態,因此養老市場亟需模式升級以及供給側的改革,需要用連鎖化、標准化來治癒之前散亂差的狀況。
⑨ 想轉行從事養老行業
你好,你現在找到了嗎,我也想做這個行業請指點
⑩ 中國養老產業發展有哪些機遇
養老的方式有多種,需要結合不同養老方式共同使用,如果老年只有一種養老專方式,面臨的風險屬會很大。總之,養老問題應趁早考慮,早做規劃。養老不能等到老的時候再考慮,等到你退休或是年紀大的時候,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也沒有改善生活的條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