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老年人的心理護理

老年人的心理護理

發布時間:2020-12-02 04:47:37

A. 老年人中風後的心理護理

需要時時有人陪伴,說說溫心話,安慰語,按時吃,洗,換,改變體位。
最好子孫,親戚,朋友,都去看看聊聊。
康復鍛煉很重要,而且一定要有人看護。
注意勞逸結合。

B. 護理人員應對受虐老人進行怎樣的心理照顧服務

受虐老人心理相對脆弱,所以必須對待老人態度溫和,同時多關心老人生活上的需要,及時提供各種幫助和服務。

C. 我想寫一篇《淺談老年人的心理護理》的論文,怎麼寫呀,請大家幫幫忙!!!謝謝!

摘要 隨著的進步和的,我國人口平均壽命的逐漸延長,人口老齡化的程度也日趨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越來越受到醫療,狐狸工作著的廣泛關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悅的狀態下度過各自的晚年生活,已成為當今老年人心理狐狸的重要。解決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對於老年人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已成為當今社區忽視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關鍵詞 老年人 心理 心理護理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機體而逐漸衰老,各項共仍呈直線下降,如食慾減退,誤及記憶力和認識功能減退,失眠、視力下降、兩耳失職、頭發變白、免疫功能低下等等。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變,伴著健康狀態和社會環境的改變,老年人的心理也會或多或少地產生一些變化,出現一些心理健康問題,社區護理針對老年人的這些特點,對老年人的心理進行護理指導,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質量。

老年人的心理問題

1失落感

老年人由於社會角色的改變,心理上會產生一種失落感,從而表現出兩種情緒:有的沉默寡語,表情淡漠,情緒低落,凡事都無動於衷;有的急躁易怒,易發脾氣,對周圍的事物看不慣,為一點小事而發脾氣。

2孤獨感

老年人由於喪偶、獨居、離退休、人際交往減少,社會及家庭地位改變,生活中空間增多或身體心理及其它原因導致的行動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虛寂寞,心理上往往產生隔絕感或孤獨感,進而感到煩躁無聊。如:有的老年人患腦梗死、腦萎縮而行動不便,心理上則產生自卑感,不願意出門怕見熟人,自感低人一等,整天待在家裡象與世隔絕一樣,這樣未免會從心理上產生一種從未有過的孤獨感。

1.3恐懼感

老年人由於擔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給心理加重負擔等問題的發生,心理上會產生憂慮感或恐懼感,從而表現出冷漠或急噪的情緒,有的老人身體早感不舒服,考慮到自己的經濟狀況不是很好,對自給兒女增加經濟負擔,所以耽誤了最佳的時期,使身體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懼感。

1.4抑鬱

呀郁是老年人常見的情緒和心理失調,隨著老年人的逐漸衰老,情緒變化也日益明顯,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輕生的念頭。抑鬱多由於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擾及死的威脅,從而心理產生恐懼抑鬱心理,有的老年人則因生活單調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內心空虛而產生了焦慮及抑鬱,有的老年人由於退休後生活方式的改變,社會交往減少,缺乏歸屬感,造成心情抑鬱,遇事灰心,悲觀失望。

1.5 健忘

老年人的年齡逐漸增加,身體日漸衰老,智力水平也會隨之下降,表現為近期記憶力減退,常出現健忘,由此老年人經常忘記吃葯,剛剛手拿著的東西,一會兒就東找西找;出門忘記關門,然後自問我關門了嗎?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見的健忘現象,這也是老年人近期記憶力衰退不明顯,所以會出現經常嘮叨自己年輕時候的事情,留戀過去,而對率攣鋝桓行巳ぃ

D. 擬出一份老年人心理護理計劃提綱

不要受驚.日日小運動.長壽百歲

E. 試述老年人離退休的心理護理有哪些離退休綜合征的好發原因有哪些

其實,有心理問題的是離休的,老當幹部,突然不管人了,不適應。退休的很少,都巴不得早點退休那。

F. 敬老院志願者心理護理怎麼寫,在線等,急急急!!!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老人的暮年生活,敬老院活動自然也日益增多。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敬老院志願者,歡迎閱讀。 敬老院志願者活動總結(一) XX年12月21日,我們音樂舞蹈系全體志願者集體乘車去往我市某敬老院進行志願活動。本次活動內容包括陪老人聊天,打掃衛生,表演節目等。 現對於敬老院之行感受如下: 經過同老年人的交流,我們發現,在敬老院居住的老年人大多數由於某種原因,造成生理上的疾病或殘疾,部分或全部喪失勞動能力乃至自理能力,加之其子女工作無閑暇予以照料或因子女不孝等種種復雜原因,老年人失去去所,不得不居住於敬老院。換言之,老年人居住在敬老院實屬無奈之舉。 據老年人反映,在敬老院居住的生活並不像外界宣傳的那樣幸福。工作人員雖能履職,但態度一般且對於老年人存在某種偏見,不能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照料。敬老院的伙食情況同樣不容樂觀。據老人說,很少能吃到肉菜,飯菜的品質只能用一般形容,而且志願者活動中由志願者提供的食品等福利也很少能到達老人手中。方面,敬老院對於一般需求老人的收費標准大約為1000元/人,對於需要空調或特殊照料的老人,收費標准會有不同程度提高。 老人在敬老院的生活百無聊賴,很需要提高物質生活水平,得到精神慰藉。大部分老人都對於志願者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據反映,幾乎每個周末都會有志願者到來,進行志願活動。他們熱情地同我們交談,回答我們的問題。他們認為我們的到來並沒有為他們的生活帶來干擾,而是帶來了很多快樂,臨走時,他們依依不捨地同我們道別並期待著我們的下一次到來 經過此次敬老院之行,我對於敬老院的生活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真實的了解。此行使我知道社會上還有許多老年人需要我們發自內心的幫助。 我認為,國家和社會應該給予老年人更多的重視,加大養老領域的投入,提高養老金標准,並同時改造敬老院,美化敬老院環境,升級敬老院設備,提生水平;

G. 老年期常見心理精神病人護理的特點

常見心理精神障礙老年患者的護理 一、人口老齡化概述 (—)人口老齡化的現狀與趨勢 1.世界人口老齡化趨勢與特點 (1)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 (2)老年人口重心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 (3)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不斷延長 (4)高齡老年人增長速度快 (5)老年婦女是老年人口中的多數 2.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及特點 (1)老年人絕對數為世界之冠 (2)人口老化速度快 (3)老齡人口高齡化趨勢十分明顯 (4)人口未富先老,對經濟壓力很大 (5)老年人口在區域分布上不均衡 (6)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日漸突出 (二)人口老齡化的影響 1.社會負擔加重 2.社會文化福利事業的發展跟不上老年人的需要 3.家庭養老功能減弱,老年人將更多地依賴於社會 4.老年人對醫療、保健、護理以及生活服務的需求大大超過其他人群 二、常見心理精神障礙老年患者的護理 (一)老年期抑鬱症 老年期抑鬱症(depression in the elderly)泛指存在於老年期(□60歲)這一特定人群的抑鬱症,包括原發性抑鬱(含青年或成年期發病,老年期復發)和見於老年期的各種繼發性抑鬱。它以持久的抑鬱心境為主要臨床特徵,其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焦慮、遲滯和軀體不適等,且不能歸於軀體疾病和腦器質性病變。 抑鬱症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國外65歲以上老年人抑鬱症患病率在社區為8%~15%,在老年護理機構約為30%;我國老年人抑鬱症患病率北京的約為1.57%,上海約為5.28%,並隨老年化社會的進展日趨上升。相關研究發現,老年人的自殺和自殺企圖有50%~70%繼發於抑鬱症。 【護理評估】 1.健康史 多數病人具有數月的軀體症狀,如頭痛、頭昏、乏力,全身部位不確定性不適感,失眠、便秘等。有些病人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及痛症等,或有軀體功能障礙。另外,老年期抑鬱症的發病與下列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 (2)生化異常 (3)神經一內分泌功能失調 (4)心理社會因素 2.臨床表現 老年抑鬱症病人的症狀與青壯年病人的基本相似,有三大主要症狀,即心境低落、思維遲緩和行為抑制的「三低」症狀,但也有某些特點。 (1)疑病性 (2)激越性 (3)隱匿性 (4)遲滯性 (5)妄想性 (6)自殺傾向:自殺是抑鬱症最危險的症狀。自殺行為在老年期抑鬱症病人中很常見,而且很堅決。 (7)抑鬱症性假性痴呆 (8)季節性 3.輔助檢查 可採用標准化評定量表對抑鬱的嚴重程度進行評估,如老年抑鬱量表(GDS)、流調中心用抑鬱量表(CES-D)、漢密頓抑鬱量表(HAMD)、Zung抑鬱自評量表(SDS)、Beck抑鬱問卷(BDI),其中GDS較常用。 CT、MRI顯示腦室擴大和皮質萎縮。 4.心理-社會狀況 老年期遭遇到的生活事件如退休、喪偶、獨居、家庭糾紛、經濟窘迫、軀體疾病等對老年抑鬱症產生、發展的作用已被許多研究所證實。此外,具有神經質性格的人比較容易發生抑鬱症。老年人的抑鬱情緒還與消極的認知應對方式如自責、迴避、幻想等有關,積極的認知應對有利於保持身心健康。 【常見護理診斷/問題】 1.個人應對無效 與不能滿足角色期望、無力解決問題、認為自己喪失工作能力成為廢人、社會參與改變、對將來喪失信心、使用心理防衛機制不恰當有關。 2.思維過程紊亂 與抑鬱症表現出的思維和行為活動遲緩有關。 3.睡眠型態紊亂 與抑鬱症不安和激動、充滿悲觀情緒、入睡困難、早醒、醒後難以再入睡有關。 4.有自殺的危險 與嚴重抑鬱悲觀情緒、自賁自罪觀念、有消極觀念和自殺企圖和行為、有晨重夜輕的特點和無價值感有關。 【護理計劃與實施】 治療護理的總體目標是:老年抑鬱症病人能減輕抑鬱症狀,減少復發的危險,提高生活質量,促進身心健康狀況,減少醫療費用和死亡率。治療原則包括:採取個體化原則,及早治療,一般為非住院治療,但對有嚴重自殺企圖或曾有自殺行為、或身體明顯虛弱、或嚴重激越者須住院治療,以葯物治療為主,配合心理治療、電抽搐治療。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日常生活護理 (1)保持合理的休息和睡眠 (2)加強營養 2.用葯護理 (1)密切觀察葯物療效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時向醫生反映:目前臨床上應用的抗抑鬱葯主要有;□四環類抗抑鬱葯:口不抑制胺攝取葯;口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近年來這類葯物發展迅速,其安全性大,副作用較少,主要應用的有氟西汀、帕羅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及西酞普蘭五種,俗稱「五朵金花」。 (2)堅持服葯:強調長期服葯,對於大多數病人應持續服葯2年,而對於有數次復發的病人,服葯時間應該更長一些。 3.嚴防自殺 (1)識別自殺動向 (2)環境布置 (3)專人守護 (4)工具及葯物管理 4.心理護理 (1)阻斷負向的思考 (2)鼓勵病人抒發自己的想法 (3)學習新的應對技巧 5.健康指導 (1)不脫離社會,培養興趣 (2)鼓勵子女與老年人同住 (3)社會重視 【護理評價】 護理人員可從情緒、行為及認知等角度來評價個體是否能面對現實、解決內在的沖突、增強處理焦慮和應激的能力,是否增強了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重建和維持人際關系和社會生活,是否有自殺念頭或行為等。 (二)老年期痴呆 老年期痴呆(dementia in the elderly)是指發生在老年期由於大腦退行性病變、腦血管性病變、腦外傷、腦腫瘤、顱腦感染、中毒或代謝障礙等各種病因所致的以痴呆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疾病。老年期痴呆主要包括阿爾四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簡稱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和其他原因如帕金森病、酒精依賴、外傷等引起的痴呆。其中以AD和VD為主,約佔全部痴呆釣70%~80%。 AD是一組病因未明的原發性退行性腦變性疾病。AD起病可在老年前期(早老性痴呆),但老年期的(老年性痴呆)發病率更高。在神經細胞之間形成大量以沉積的β澱粉樣蛋白(β-amyloid,Aβ)為核心的老年斑(senile plaaues.SP)和神經細胞內存在神經元纖維纏結(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是AD最顯著的組織病理學特徵。 VD是指由各種腦血管病導致腦循環障礙後引發的腦功能降低所致的痴呆。VD;《都在70歲以後發病,在男性、高血壓和/或糖尿病病人、吸煙過度者中較為多見。 據歐美國家的統計,60歲以上老年人痴呆的患病率為6%~12%,85歲以上的老年人則為20~40%,其中半數以上為AD,全世界老年性痴呆發病人數高達1200萬。我國「九五」攻關課題「老年性痴呆和帕金森氏病流行病學研究」調查表明,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在65歲以上人群當中平均為6.6%。估計我國現有痴呆的老年病人超過500萬,並將隨著老齡化進程而成倍增加。老年期痴呆給老年人帶來不幸、給家庭帶來痛苦、給社會帶來負擔,已引起廣泛關注,AD和VD成為目前的研究熱點。 【護理評估】 1.健康史 (1)了解老年人有無腦外傷、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既往卒中史、吸煙等。 (2)評估老年人有無AD發病的可能因素:口遺傳因素;口神經遞質乙醯膽鹼減少,影響記憶和認知功能;口免疫系統機能障礙;口慢性病毒感染;口鋁的蓄積;口高齡;口文化程度低等。 2.臨床表現 (1)AD和VD均有構成痴呆的記憶障礙和精神症狀的表現。 (2)AD和VD可在以下方面表現不同 1)起病和病程 2)認知功能 3)人格 4)神經系統體征 5)具體表現:VD的臨床表現與病損部位、大小及發作次數關系密切,主要分為構成痴呆的記憶障礙及精神症狀和腦損害的局灶性神經精神症狀兩大類;AD則根據病情演變,一般分為三期:第一期,遺忘期,早期;第二期,混亂期,中期;第三期,極度痴呆期,晚期。 3.輔助檢查 影像學檢查:對於AD病人,CT或MRI顯示有腦萎縮,且進行性加重;正電子發射體層攝影(PET)可測得大腦的葡萄糖利用和灌流在某些腦區(在疾病早期階段的頂葉和顳葉,以及後期階段的額前區皮層)有所降低。對VD病人,CT或MRI檢查發現有多發性腦梗死,或多發性腔隙性腦梗死,多位於丘腦及額顳葉,或有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表現。 心理測驗:MMSE、長谷川痴呆量表可用於篩查痴呆;韋氏記憶量表和臨床記憶量表可測查記憶;韋氏成人智力量表可進行智力測查。 採用Hachinski缺血量表(表8-1)可對AD和VD進行鑒別。 4,心理-社會狀況 (1)心理方面 (2)社會方面 【常見護理診斷/問題】 1.記憶受損 與記憶進行性減退有關。 2.自理缺陷 與認知行為障礙有關。 3.思維過程紊亂 與思維障礙有關。 4.語言溝通障礙 與思維障礙有關。 5.照顧者角色緊張 與老人病情嚴重和病程的不可預粳C及照顧者照料知識欠缺、身心疲憊有關。 【護理計劃與實施】 治療護理的總體目標是:老年期痴呆病人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記憶力和溝通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能較好地發揮殘存功能,生活質量得以提高,家庭能應對照顧痴呆老人。防治原則包括:重在預防,早期發現,早期診治,積極治療已知的血管病變和防止卒中危險因素。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日常生活護理 (1)老年期痴呆病人的日常生活護理及照料指導 1)穿著 2)進食 3)睡眠 (2)自我照顧能力的訓練 (3)病人完全不能自理時應專人護理 2.用葯護理 3.智能康復訓練 (1)記憶訓練 (2)智力鍛煉 (3)理解和表達能力訓練 (4)社會適應能力的訓練 4.安全護理 5.心理護理 6.照顧者的支持指導 7.健康指導 (1)及早發現痴呆 (2)早期預防痴呆 【護理評價】 經過預防、治療和護理千預後,老人的認知能力有所提高,並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社交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質量有所提高。

H. 老人心理疾病 收藏癖的護理治療

主要還是在經濟上面控制一下他,就是讓他明白,錢是最重要的,還可回以提高他的品味,讓他認答識到,他以前的那些收藏品是沒有價值的。
還可以閉塞他和外界的聯系,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幹些有意義的事情,這樣可以不生病或者少生病。
推薦太極拳等等適度的運動,人不可以閑著。

I. 敬老院志願者心理護理怎麼寫,在線等,急急急!!!

1. 一般性心理護理

此種護理方法適用於所有的專護理對象,所有的養老院屬護理員都應做到。養老院護理員應為老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促進護患的溝通,通過促進患病老人與護理員間的良好交往,強化養老院老人的心理支持系統,為老人創造一個良好的治療、護理和休養的環境,消除老人不良環境對老人的負性刺激,加強老人的健康教育,滿足老人認知的需求。

2. 支持性老人心理護理

此種方法是運用治療性的語言,如鼓勵、安慰、解釋、指導、啟發、支持和保證等方法幫助養老院老人認識問題,改善老人的情緒並矯正不良行為,通過老人心理與老人生理的交互作用,調節各個系統的生理功能,維持老人的生理穩態,預防老人心身疾病的發生,幫助老人盡早的康復。例如,衢州養老院在老年照護時,採用醫養結合的養老特色,根據老人不同的護理需求,給予老人不同的護理措施,幫助衢州養老院盡快的康復,恢復健康。

3. 技術性的老人心理護理

養老院護理員應針對老人的異常心理,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手段,調適老人的心理,如果老人的心理異常較為嚴重,就需要與心理醫生一起為老人提供心理護理的服務,消除老人心理產生的負性情緒。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的心理護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2017養老金核定表 瀏覽:258
長春老年大學課程 瀏覽:990
吉林省老年大學和長春市老年大學有哪些 瀏覽:677
18和60歲 瀏覽:606
個體戶退休金的計算方法 瀏覽:129
老年大學芭蕾舞蹈我的祖國 瀏覽:126
安徽省阜陽市三區養老院有哪些 瀏覽:333
大嶺山體檢是去哪個醫院 瀏覽:282
父母的房產怎麼加兒媳婦 瀏覽:206
歡慶重陽節新聞稿 瀏覽:150
湖北2017退休金上漲 瀏覽:524
台州職工養老保險2015發放 瀏覽:503
退休工資6000多什麼級別 瀏覽:618
公務員會計退休年齡 瀏覽:432
長壽區川維的郵政編碼是多少 瀏覽:265
農村輪流撫養老人 瀏覽:178
廣州養老院排名 瀏覽:930
70歲得了肺癌怎麼治療 瀏覽:668
企業職工在管理崗位上如何延長退休年齡 瀏覽:19
蘇州退休社保哪多少錢 瀏覽: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