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幫助老人英語翻譯
help the old
help 幫助的意思
the old 指老年人。
2. 幫助老年人做事情,用什麼成語
老氣橫秋
【注抄音】襲lǎo
qì
héng
qiū
【解釋】老氣:老年人的氣派;橫:充滿。形容老練而自負的神態。現形容自高自大,擺老資格,自以為了不起的樣子。也形容缺乏朝氣,暮氣沉沉的樣子。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老練而自負的神態。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倚老賣老
【反義詞】老成持重、老當益壯
倚老賣老
yǐ
lǎo
mài
lǎo
解釋:
仗著歲數輩分大,以此擺老資格。形容擺老資格,輕視別人。
出處:
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一折:「我盡讓你說幾句便罷,則管里倚老賣老,口裡嘮嘮叨叨的說個不了。」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示例: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張:(遇見了爺爺輩的這般倚老賣老的同事,只好順嘴胡溜,嘻嘻地)是啊是啊,陳奶奶。」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我擔心的是其老這樣的人,橫沖直撞,不把我們放在眼裡。」
近義詞:
老氣橫秋
反義詞:
老當益壯
3. 中國家庭應如何幫助家裡老年人
中國家庭應如何幫助家裡面的老年人?中國家庭就應該幫助家裡的老年人,我生活盡自己的義務,幫助幫助老年人
4. 幫助父母照顧老人的心得體會
我們都赤裸裸而來,沒有誰天生富有,沒有誰天生貧窮。人生旅途中,是攫取是放棄,是拒絕是接受,全在老人的指引,心靈的抉擇。
有人醫治老人,千金散盡;有人贍養老人,不惜重金。有人信奉「百善孝為先」;有人恪守「一闖孝義生死關」。有人選擇善待老人,有人選擇拒絕贍老。美與丑,善與惡,全在一念之間,遺臭萬年還是流芳百世,系於一瞬。
要孝敬的太多太多,只想告訴你,選擇孝敬,不要讓迷霧遮住雙眼,讓污垢蒙蔽心靈,為老人,為自己,捧一顆清純、孝敬之心。
孝敬和判逆之間,介子推為母而死,選擇光榮;李魁隻身劈虎報母仇,選擇德昭後世;香九齡為父暖被,王文以身喂蚊。孝敬可以幫助你成就很多很多。做個有價值的,無愧生命無愧社會的真正的人,人們也會贈與你回報。
一個在暴風雨中求生的人,會奮不顧身挽救老人的性命;一個在沙漠里跋涉的人會毅然解下腰間最後一壺水給老人;但也有人把老人騎在身下,作威作福;有人由一個孝子蛻化成逆子;有人為省錢使老人變勞力;有人為分房分田,打老人,罵老人,一失足成千古恨。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要走錯了方向啊!田地、房屋、金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要那麼多幹嘛呢?到頭來,反而一無所有,甚至老人,甚至生命,即使痛悔,即使改過,又賺得了幾把同情淚?也沒有人再來幫助你。
如果你是雄鷹,就選擇敬老;如果你是沙鷗,就懂得贍養;如果你是麻雀,就會自覺服侍長輩;如果你是一個人,就更應該懂得尊敬長輩,孝敬老人。
如果你是你,一個不願失去人格,一個不甘平庸,不會腐蝕的你,就做個清純無比的你,捧上如雪的孝心——干凈、漂亮,拋開一切污穢,所有自私,學會孝敬老人,善待老人。
如果孝敬變為傳統,世界將更美好。你會發現,自己很美,老人很美;你會知道,孝敬是滿足,付出是快樂。選擇孝敬老人吧!行動就是證明!
5. 什麼樣的人有能力幫助老人
只要你有一顆真正唉老人的心~不管你是干什麼的!一定會照顧好老人的!老人也一定會開心的!!!!!!!!
6. 怎樣幫助老年人克服吝嗇
老年吝嗇對我們老年人有多個方面的危害,所以我們老年人理所當然地應該克服這種心理。老年吝嗇心理當然有經濟條件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還是我們老年人心理上的原因,如多慮、多疑、對啥也不放心等。所以我們老年人還是要注重從心理注重調解,來克服吝嗇心理。
(1)心理領悟法
從精神上思考,領悟吝嗇的錯誤。人活在世上,需要錢,但更需要親情與友誼。小氣冷漠,只會割斷親情,使自己成為孤家寡人。
雖然部分老年人過去曾經受到過不公正的待遇,這也大不必縈繞心頭,要理智地看待。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拉別人一把,日後自己有難處,才能得到他人的關心。
(2)充實提高知識
人的氣量與人的知識修養有密切的關系。有句古詩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一個人知識多了,立足點就會提高,眼界也會相應開闊,此時,就會對一些「身外之物」拎得起、放得下,丟得開;就會「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物」。
當然,滿腹經綸、氣量狹隘的人也有的是,但這並不意味著知識有害於修養,而只能說明我們應當言行一致而已。作家培根說:「讀書使人明智。」因此,經常讀一些心理衛生學方面的書籍,對於我們老年人開闊自己的胸懷,克服吝嗇習慣會有很大幫助。
(3)制定理財計劃
老年人的自私吝嗇心理和經濟狀況有一定的關系,為此我們老年人要有詳實、合理的理財計劃,以保證自己的經濟有保障。
在理財計劃的指導下,我們一方面要不做無謂的消耗,不做過份的享樂,留下有用的金錢以備不時之需,既要繼承節儉、仔細的美德;另一個方面該花之處要肯花,該花之時不心疼。
(4)多做利他行為
一個人想要改正自私吝嗇心態,不妨多做些利他行為。例如關心和幫助他人,給希望工程捐款,為他人排憂解難等。
私心很重的老年人,可以從讓座、借東西給他人這些小事情做起,多做好事,可在行為中糾正過去那些不正常的心態,從他人的贊許中得到利他的樂趣,使自己的靈魂得到凈化。
比如吃飯,坐車,朋友給你墊過錢了,我們要記住,不能每回都讓人家墊或者明顯人家比你墊得多,你得基本找個平衡,寧可自己多出點。因為這些都是小事,你吃一點虧也沒什麼,朋友會把你當朋友。
(5)對生活充滿信心
因為擔心,所以我們常常變得吝嗇起來。其實我們沒有必要擔心太多,我們要對生活充滿信心,不要過分瞻前顧後。
另外,不要對兒孫的事情操心過多,俗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相信他們一定會生活得比自己更好。只有對未來不感到擔心,才能高高興興地享受今天的一切。
7. 在你看來,年輕人怎樣才能幫助老年人呢
年輕人如何幫助老年人,這需要看什麼情況,做事要三思而行。畢竟這個社會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平心而論,對於老年人我們要尊敬。要學會鑒別。這樣我們的幫助才能有所見識。畢竟真老愛幼是我們的傳統。該幫助的時候就出手。
8. 幫助老人的感想
平日里,我是一個嬌生慣養的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別人對我是無微不至,我對別人是抱怨終天。
但是這個寒假卻改變了我的心態。寒假作業的其中一項便是「開展寒假社會活動」。我選擇了幫助他人。俗話說的好:「師命不可違」。這回我也只能照做了。
我找了幾個周圍鄰居成立了活動小組,還選了我當組長。我們准備好一切工具,向老人家里進發。首先,我們找到了和藹可親的張奶奶,幫她打掃衛生,與她聊天,做好一切家務。剛下樓,李爺爺見到我們幫助老人,便叫上了我們。幾個小夥伴都不願幫助他,但是也不好意思拒絕他,因為他被別人稱為「死難纏」。於是他們便把「艱巨」的任務交給了我,這又能怨誰呢?誰叫我是組長。
我幫他洗菜、淘米、擦桌子、掃地、洗碗等等。但是最後他不但不說聲謝謝,還對我挑三揀四,這里對我不滿,那裡對我不滿。
起初,我很生氣,覺得自己自討苦吃,後來我想了想,自己也是這樣對待關心我的人,那時候他們心裡肯定也不好受。
通過這件事情,我改掉了壞習慣,又受到周圍鄰居的一致好評,又過了一個有意義的假期,我真是受益匪淺啊!
9. 幫助老人有感的作文
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曾經有過類似關愛別人這樣的經歷。例如給希望小學捐款、捐書啦,在公交車上給老人、孕婦、小朋友、殘疾人讓座啦,同學或者朋友住院了,常常去看望他們啦,這都是包含著愛心的行為。而這種愛心,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而我,就是在這顆愛心的促使下,到一所敬老院去看望老人。
在上個學期,我們和十幾個好朋友擬定了一個「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的計劃,時間定在星期天。到了盼望已久的星期天,我們帶著已經准備好送給老人的水果、點心以及准備送給老人的禮物,就帶著滿懷的熱忱出發了。
當我們到達敬老院時,已經是兩點半了,為了不打攪老人們的休息時間,我們只好頂著烈日,在敬老院門口等了半個多小時,也就是三點多,老人們睡醒了,我們才輕手輕腳地從大門進去了。
當我們跨進敬老院的大廳時,老爺爺、老奶奶們已經在大廳里等候著我們了。他們早知道我們今天要來看望他們,所以早早地就興高采烈地在大廳里等著我們的光臨。當我們看見這些老爺爺、老奶奶時,有的比較健康,可是有的卻還有疾病、有殘疾,我一看到這個情景,心裡就一陣酸。我們紛紛把准備好的水果、點心和禮物拿出來,送到每個爺爺、奶奶手裡。看到他們拿到禮物樂呵呵的樣子,我們也非常開心。
接下來就到表演節目的時間了,我們每個人輪流表演了小品、相聲、唱歌、朗誦等節目,敬老院里的爺爺奶奶們看了我們的節目,樂開了懷。他們不但一邊看一邊笑,而且幾個平時不愛說話的老爺爺也開始來勁了,他們拿著麥克風,唱起了有濃郁民族氣息的家鄉歌、地方歌,雖然我們聽不懂,但還是可以看出他們很高興,很快樂。
我們還分了組和每個老人談心,我和曾威分一組,和一個八十八歲的老奶奶談心。從和她的談話中,我們了解到,她的兒子現在在外地,沒有時間來陪她,又不放心她,只好把這位老奶奶放到敬老院里來。而且我們還了解到,這位老奶奶和曾威竟然是同鄉、同村的老鄉!知道這是來自家鄉的朋友,老奶奶更是熱淚盈眶。我看到她那感動的表情,自己也有點感動了。
我們逐個探望完躺在病房裡的老人,已經快到五點了,我們也該回家了。雖然有點疲勞,但聽到敬老院里的阿姨們說老人們已經很久沒有這么高興過了,是我們使老爺爺、老奶奶們這么高興的。我們再怎麼疲勞、怎麼辛苦,也覺得是應該的。
在這次愛心行動中,我深深地體會到關愛的力量是那麼的偉大,它既可以使老人們感到快樂,同時也可以讓自己感到快樂。他能給老人家帶出一份關愛,使他們感到有人關心他們,更重要的是能讓他們感到溫暖,舒適和愛心。
10. 幫助老年人克服悲觀心理的方法有哪些
中醫認為:百病都喜歡乘虛而入。我們老年人如果心情悲觀,自然為各種疾病的滋生提供了可乘之機。同時,悲觀沮喪也加劇了老年痴呆、老年抑鬱等精神疾病的發生。所以,我們老年人必須注重從心裡調節、體育鍛煉等多個方面,來消除悲觀情緒。
(1)正視衰老變化
要克服悲觀心理,我們老年人要有自知之明,正視自已性格變異的可能性。弄清楚可能出現的病理、生理原因,以及變異的表現和趨向。做到自我剋制,自我糾正、遇事三思。只要心理有了清醒全面的認識,我們才不會盲目悲觀。
(2)主動調節情緒
當我們的情緒不好時,要認識不良情緒對身體的危害,有改變自己不良情緒的願望與決心,重視和主動去調節它。有人說悲觀、憂郁的情緒就像小偷一樣,偷去生活的樂趣,偷走了健康,甚至生命。長壽老年人胡夫蘭德強調:「一切對人不利的影響中,最使人短命夭亡的就要算是不好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
因此,我們老年人無論是多麼高興或多麼悲痛的事都要穩住神,否則會傷神傷身,人生總會有順境和逆境,處順利時,不欣喜若狂,碰到不幸事件也不悲觀失望,這確實是養生要方。
(3)勇敢面對不幸
應用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說:「能接受既成的事實,就能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驟。」在我們生活中總會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甚至是極其不幸的事,對待這些事有兩種不同有態度,一種是想辦法適應;另一種是讓憂郁與悲哀毀滅自己。顯然我們老年人應該選擇前者,不幸面前,只要我們勇於並善於去頂,就能平安度過難關。
(4)不斷激勵自己
進入老年以後,我們自己要防止和克服離退休後那種不服老、不服氣的脫離實際的想法,或追求安逸,無所事事的想法,鼓勵自己對未來生活充滿憧憬、嚮往和追求,樹立人生第二青春的奮斗目標,樹立對美好生活的新的信念,以保持繼續進取的動力,戰勝晚年生活中的困難與曲折。
激勵自己不斷增強進取心和社會責任感,同時又要量力而行的盡自己能力,不當消極悲觀的落伍者。
(5)適當保持糊塗
進入老年以後,家就成了我們老年人主要活動場所和根據地了。平日里,如果看到子女的一些不孝行為,或者聽到子女的一些不太友好的話,我們常常會感到生氣,感覺自己無用了,遭子女們嫌棄了,於是悲觀心理就逐漸產生了。因此,我們老年人的悲觀與否,很大程度上就來自家庭的和睦和親人的關愛與否。
為此,我們老年人應學會「裝聾作啞、不做主」的「難得糊塗」,對家長里短的閑言碎語,可採取隨聽隨忘的「糊塗」;對一些非原則的問題,可採取不知道、沒看見的「糊塗」;對有些家務盡可放權、放手、放心,採取當家不做主的「糊塗」。
這樣就能以清醒的「糊塗」銷蝕那些煩心的雜音,以理智的「糊塗」融洽一些復雜的關系,以聰明的「糊塗」平息可能發生的矛盾,從而構建幸福的家庭港灣,使一家人喜洋洋、樂融融,自己也享受到人輕松、身自在、心清靜的快樂。
(6)戒除消極暗示
這就是說,我們雖然老了,心態絕對要年輕。要是人老了,心也老了,那才是真的老了。如果我們經常暗示自己,我已經老了,身體不行了,難免我們的心理也就會逐漸產生衰老感。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能老想著自己老了,更不能老把這掛在嘴巴上。不要想這些,一切如同往常,做應當做的事,說應當說的話。
(7)學會自我寬慰
衰老是人生必由之路,進入老年,體力與智力不能與青年人相比這是客觀規律,我們沒法改變,也沒必要改變,我們失去了活躍的精力,卻也收獲了安詳與寧靜的生活,又何必為了衰老而感到悲觀呢!
面對社會的進步,我們感到適應不了新形勢而產生悲觀,這也是不必要的。社會在前進,科學在發展,我們老年人思想上難免有落後的一面,想法和看法與社會潮流可能有一定距離。這是客觀存在,不必自卑、自棄,不要勉強做力不從心的事。
(8)坦然面對死亡
對我們老年人心理上最直接的威脅是死亡。死亡是日近一日地逼近,使我們不能不心生恐懼,以為來日無多,於是手忙腳亂,弄得身心兩衰。其實,死亡是上帝平等賜給所有人的,上自帝王權貴,下至平民百姓,大家機會均等,有什麼可畏懼的!
王瑤生前講過:「不想死,不等死,不怕死。我們可以用這句話來鼓勵自己,增加面對死亡的勇氣。
(9)豐富生活內容
孤獨、寂寞常常為加劇悲觀情緒,所以我們應該經常多做一些休閑娛樂活動,尋找精神上的寄託。克服不良情緒,有意識地充實生活內容,並結識一些老年和中青年朋友,生活在群體的友愛之中。留心別人衰老後的性格變異,然後再反躬自看,就能克服變異,保持心理、精神上的衛生,才能有益健康長壽。
(10)多做有氧運動
中醫研究表明,遇到不如意的事時,要想及時消除悲觀沮喪,最好的辦法就是跑步。大多數悲觀沮喪者是因為缺乏運動,而跑步是一種有氧運動,除了活動筋骨、肌肉之外,還能加強心、肺和循環系統的功能,跑步還能分散注意力。跑步時,人的身體會獲得新的感受,這種感受,會使人忽略因心情沮喪而引起的不適。
因此,建議老年人應加強健身鍛煉,最好養成天天鍛煉的好習慣。鍛煉可以選擇跑步,年齡大的人也可以選擇慢跑,或者散步。如果不能堅持天天鍛煉,每周至少也應鍛煉3次,每次不少於半小時。這樣,我們就能夠遠離沮喪。
當然,對於那些因疾病引起的悲觀,要消除悲觀情緒還有應該和治療相結合。首先要從認知上改變對疾病的認識,要接受自己有疾病的事實;其次應解除過分擔心疾病帶來的危害;其三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如果能夠按照這種步驟做好調適,接受治療,那麼即使老年人的病不能很快康復,他也會消除悲觀,愉快、充滿希望地過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