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養生的原則有什麼
養生的原則:
養生,又稱道生、攝生、保生。即採取各種方法以保養身體,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緩衰老。養生的原則包括:
(1)順應自然:了解和把握自然界各種變化的規律和特點,保持與自然的統一,即「天人合一」。
(2)形神兼養:注意將調養形體與調攝精神活動相結合,使「形與神俱」,即保持形神合一。
(3)調養脾腎: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保養腎精,「食飲有節」,才能保養脾腎。
(4)因人而異:根據每個人的體質特點、所患疾病、生活習慣等的不同制定具體的養生方法,才能達到有效養生的目的。
B. 中醫養生的基本理論不包括
中醫養生的基本理論不包括中庸之道。
《中醫養生學》中養生的基本理論分為八小節,分別是:生命、天年、衰老、天人相應、形神合一、動靜互涵、協調平衡、正氣為本。
天人相應,指人與自然具有相通、相應的關系,不論四時氣候,晝夜晨昏,還是日月運行,地理環境,各種變化都會對人體產生影響。形神合一,主要在於說明心理與生理的對立統一、精神與物質的對立統一、本質與現象的對立統一等。
中醫養生的基本特點:
一、重視厚德養生。
中醫養生學強調道德修養對於養生長壽的重要性。德高者壽高,這是中醫養生學的一個基本觀點。有仁愛之心不僅自己健康長壽,也能使他人健康長壽。上行下效,全社會都具有真誠的愛心,自然能出現一個健康長壽的社會。崇仁修德,這便是內養正氣,屬於養生學之養神養心的范疇。
二、強調中和有節。
中國傳統養生學始終視中和節度,無太過、無不及。過猶不及。比如動靜結合,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如此即可達到陰陽氣血平和,有益健康和長壽。中醫養生學主張通過適宜的手段,在必要的時候用葯物調整人體之偏使其氣血陰陽歸於平和。
三、以養氣為要。
氣是中國醫學特有的概念。中醫養生學十分重視養氣。氣,是構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質,宇宙萬物包括人類,都是由氣的運動變化而化生的,因此養生的重要任務,就是如何保養人體之氣,以保養正氣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