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中有老人,智能家居有沒有專門針對老人的智能化設備
現如今我國已經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特別是獨生子女一代,兩個獨生子女結合就會有4個老人,這樣一來,年輕人忙於工作難免沒有時間照顧。那麼智能家居有沒有專門針對老人的智能化設備呢?答案是肯定的。
老年人居家生活特點
從生理方面來說,老年人反應速度相對較慢,加上身體狀況不佳,有時可能會發生滑倒、暈倒等情況。從心理方面來說,老年人往往不擅長操作現代科技設備,因此也容易對智能化產品產生抗拒感。
針對老年人的智能化設備
衛生間感應器。我們知道有一些衛生間按有自動沖水感應器,現在有一種智能設備是專門用於感應人是否摔倒的。老年人一旦摔倒可能會發生骨折,等危險症狀,感應器會將感應到的情況反映到手機軟體上,這樣子女就可以及時趕回家照顧老人。
2. 作為老年人 需要哪些智能產品
老人需要的智能產品不多
無非也就是老人的安全保障等
可以有智能手環
定位老人
或者智能輪椅、拐杖等
也是同類型的作用
3. 適合老年人用的智能防摔產品有哪些
適合老年人用的智能防摔產品有哪些?比如說智能的服部的那種東西吧,就是扶著攙扶著走的東西
4. 為什麼老年人更需要智能家居產品
從安全方面說,老年人因為年紀較大在家中可能出現突發事故,尤其是獨居老人,發生事故後因為身體原因不能自己施救。如果家中裝有智能家居,在外工作兒女可以遠程通過手機看到家裡的情況,緊急按鈕也可以及時通知家裡其他人發生危險。銘港智能家居有提供養老方案。
5. 老人獨居,有哪些生活用品/智能產品
生活用品:
手機
洗衣機
電磁爐
熱水器
暖風機
浴霸
電熱毯
熱水爐
電視機
保暖被
6. 老人用的智能產品推薦一下
像諾基亞手機各種老人手機的牌子都是比較智能的,對於老人來用很好
7. 家裡有老人的家庭該用什麼樣的智能產品好
在使用者出現信息異常時,系統會及時對其親屬、監護 人發出提醒,以便及時獲得救助
8. 市場上有哪些實用的老人智能防摔產品
我看過一種叫信安智囊的挺好的,是親戚家的老人在用,據說可以有效的防護老年人摔跤,有效的保護髖骨.
9. 如何選擇老人智能穿戴產品
過去穿戴式設備多應用於運動與醫療領域,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網路環境的健全,消費者對於新科技產品的接受度提高,穿戴式設備的多樣化、平價化與普及化程度近年快速升高,其中,智能手錶與手環(腕帶)約占整體穿戴式設備市場約八成,因此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穿戴式設備的概念亦多來自於此。
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許多廠商已開始投注老齡銀發族的產品開發與服務,以穿戴式設備而言,如健康手環(腕帶)的問市即是反應現代人對於健康意識的重視與搶攻老齡商機的重要指標,從兩岸中高齡調查的結果可以發現,中高齡族群對於科技產品的使用障礙逐漸消除,對於這群商機龐大的老齡消費者,其所需之功能訴求、使用介面與使用情境,皆是各家業者在開發新產品時需釐清與掌握的信息。
智能手錶(環)功能訴求日趨明顯
隨著近年全民瘋馬拉松、食品安全、空氣污染的議題的發酵,皆可了解人們對於健康意識的高漲,穿戴式設備的應用亦不再只局限於醫療與運動方面的,近兩年推出的穿戴式設備中,計步、消耗熱量、動態監測、睡眠記錄等「健康管理」功能,幾乎是個家穿戴產品必須配備的功能。依照目前市面上之穿戴手錶與手環,可歸類出下列三大功能:
(一) 運動監測
Garmin、TomTom與Polar為市場上常見以運動健身主要訴求的運動智能手錶品牌,其基本功能多半具備心率(跳)監測、跑步速度、GPS定位與軌跡追蹤等功能,主要訴求針對登山、慢跑、腳踏車、游泳等專業戶外運動,雖然其價格相較智能手環高出許多,但隨著近年人們健康意識高漲,從過去的腳踏車到現在的馬拉松風潮,仍有其需求消費市場。
(二) 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功能常見於非運動型智能手錶與健康手環,2013年智能手機大廠Apple、Samsung、HTC、小米與華為紛紛跨足加入智能手錶的戰場,綜觀各家產品功能,計步、卡路里、活動記錄、睡眠、甚至飲食記錄與提醒等健康管理功能幾乎為主要訴求之一。而健康手環的問市,加速了穿戴設備的普及,由於僅需將感測原件鑲嵌於手環,如加速感測器,再將訊號回傳手機應用程序,將運算、雲端記錄、統計圖表顯示等耗電的功能於智能手機上執行,因此簡易輕便、外觀好看與高續航力為廣受消費者喜愛的原因,再加上價格相較智能手錶低許多,需求市場擴張快速,受高齡化的社會影響,健康手環發展趨勢朝向與醫療與健康照護應用結合。
(三) 社群與個人數字助理
個人數字助理功能主要於智能手錶,透過與手機應用程序鏈接,來電震動提醒、行事歷、電子郵件通知等功能常見於一般智能手錶。在這個智能手機普及的時代,不分年紀大小,社群網站與實時通訊軟體已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溝通與社交工具,在兩岸中高齡調查結果亦可驗證,台灣地區超過三成受訪者使用實時通訊軟體,實時通訊軟體已成為打電話以外最大通訊工具,因此,市面上已有多款功能簡便且小屏幕的智能手環也配有通訊轉體Line的訊息提醒通知。
老齡族群為穿戴式設備下一個潛力目標
中高齡族群對於新科技產品的使用動機,多來自於為了與子女聯系、社群團體、同儕(小區大學)之間相互推薦,再由親人教導使用,雖然中高齡族群信息接收速度不及年輕人快速,然而一旦開始使用科技產品,其產品黏著度高於年輕世代族群,如智能手機拍照後實時透過通訊軟體分享給親朋好友的現象隨處可見。
人過中年後開始逐漸退化,中高齡族群比其他族群更在意自身的健康狀況與生理數值,為維持身體機能與活動力以減緩老化,中高齡者有較高的運動頻率,根據台灣體育署於2014年統計人們運動習慣,50歲以上每周運動超過三次的人口比例(50%~70%)遠高於25至49歲的青壯年人口比例(30%~40%);工研院IEK兩岸中高齡調查結果同樣顯示,台灣地區與中國每周運動三次以上中高齡族群比例約為50%與60%。
目前市面上穿戴設備針對生理數值監測與記錄功能設計仍以運動智能手錶為主,除了從事慢跑與腳踏車戶外運動的中齡族群對於此類智能手錶與功能有使用需求認知,普遍中高齡並無深入的認知,島內普遍為中高齡熟悉的穿戴設備為功能簡單且價格便宜的小米手環,其計步與睡眠監測為中高齡使用主要功能,其他需求尚未滿足。
對於甫退休之中齡族群,由於心理與身體機能健全,仍與社會有緊密連結,有一定的社交需求,在電子產品與穿戴設備的使用上,更注重社交、分享與娛樂功能。這群健康的中高齡族群,對於生理數值並不非常在意,他們更在意自己的心理狀態與生活質量,如何保持心情愉快、記錄生活、與朋友或同好分享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反而是他們最常使用電子產品及穿戴設備的功能。網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