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河北省城鎮和農村老年人數量各是多少最新
河北省城鎮和農村老年人數量各是多少?根本就沒有具體數字,沒有人統計過。
⑵ 城鎮戶口無業老人養老金
沒有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人員,可以持身份證、照片、社區開具無業回證明到社保辦理參答保手續,並至少繳費滿15年,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就可以享受養老金待遇。如果達到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滿15年,需要補繳。補繳有2種方法,一種是一次性繳到15年,即可享受退休待遇。另一種是按月繳,待到滿15年之後再享受待遇。而你省社保採取哪種方式,需要咨詢當地的社保。社會保險法出台之後參加養老保險人員,一般是採取延長退休年齡的方式,即第二種。
⑶ 城鎮戶口80歲國家有哪些福利
1、全面建立針對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年人的補貼制度,並做好與長期護理保險的銜接。將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貧困家庭中的老年人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實現應保盡保。
2、鼓勵和支持城鄉社區社會組織和相關機構為失能老年人提供臨時或短期托養照顧服務。
3、除極少數超大城市需按政策落戶外,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可自願隨子女遷移戶口,依法依規享受遷入地基本公共服務。
公共設施服務
1、加強社區、家庭的適老化設施改造,優先支持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住宅加裝電梯等。
2、支持城市公共交通為老年人提供優惠和便利,鼓勵公路、鐵路、民航等公共交通工具為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務。
3、按照無障礙環境建設要求,加快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
醫療健康服務
1、鼓勵通過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為老年人免費建立電子健康檔案,每年為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免費提供包括體檢在內的健康管理服務。
2、對符合條件的低收入家庭老年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所需個人繳費部分,由政府給予適當補貼。
3、加大推進醫養結合力度,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逐步建立完善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的業務合作機制。
4、積極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切實保障失能人員特別是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權益。
5、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工作,2017年底前基本實現符合轉診規定的老年人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
文化教育服務
1、推動具有相關學科的院校開發老年教育課程,支持興辦老年電視(互聯網)大學,完善老年人社區學習網路。
2、減免貧困老年人進入老年大學(學校)學習的學費。提倡鄉鎮(街道)、城鄉社區落實老年人學習場所,提供適合老年人的學習資源。
3、鼓勵和支持為鄉鎮(街道)、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為老服務機構和組織因地制宜配備適合老年人的文體器材。引導有條件的公共圖書館開設老年閱覽區域,提供大字閱讀設備、觸屏讀報系統等。
⑷ 城鎮戶口60歲以上的老人社保怎麼辦理
可以參加持戶口簿去戶口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報名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回,一次性交滿答15年的養老保險金,然後辦理退休領取養老金手續即可,但是如果參保人已經到60歲退休年齡,再一次性交滿15年的養老保險,與預期的養老金相比較,合算還是不合算,自己要斟酌好
⑸ 城鎮居民老人如何享受低保
申請條件
城鎮居民最低保障制度的保障對象是指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保障標準的城鎮居民,主要是以下三類人員:
1、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的居(村)民。
2、領取失業救濟金或失業救濟期滿仍未能重新就業,家庭人均收入低於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居民。
3、在職人員和下崗人員在領取工資或最低工資、基本生活費後以及退休人員領取退休金後,其家庭收入仍低於保障標準的居民。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特殊優待的,其撫恤金、定補款不計入家庭收入。
申請程序
符合城市低保條件的下崗職工、失業人員應以家庭為單位,向戶口所在地的居(家)、村委會提出申請,同時提交以下材料:
1、申請書(由民政部門統一印製)。
2、居民戶口簿、居民身份證。
3、收入證明:
①在職人員收入證明,由其所在單位的勞資人事部門按照市民政局統一規定的格式填寫,並加蓋本單位公章。
②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失業人員,需提供由管理部門出具的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限、標準的證明。其它有關收入的證明。
4、相關證明材料:
①在勞動就業年齡(男歷一60周歲,女16—50周歲)內、有勞動能力的無業人員,需提供就業(求職)狀況證明。
②殘疾人需提供殘疾證。
③家庭夫妻雙方中一方為本市農業戶口或者外地戶口的,需提供結婚證和戶口證明;有子女的,同時提供子女的戶口證明。
④夫妻離婚的需提供離婚證或者離婚判決(調解)書。
⑤民政部門認為需要提供的其它有關證明和材料。
街道辦事處對居(家)委會上報的申請材料進行審核,調查後報區縣民政局。 對符合城市低保待遇條件的家庭,由區縣民政局負責審批,於申請30日內,核發低保證。
⑹ 城鎮老人有什麼待遇
以廣州民政局為例(你可參照所在地的民政局公示的辦法申領:
1、最低生活保障金:(1)農村戶口,由戶主向戶籍所在地村民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填報《農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申請表》一式三份,並出具單位及家庭收入等有關證明;農村低保對象可以享受的待遇:
(一)基本醫療救助。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農村村民,每月可按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4%報銷門診醫療費。從化、增城兩市低保對象每人每月可報銷門診醫療費23.80元,花都區、白雲區、蘿崗區的低保對象每人每月可報銷門診醫療費28元,番禺區、南沙區的低保對象每人每月可報銷門診醫療費33.60元;
(二)教育扶持。農村實行九年免費義務教育。從2006年開始,廣州市民政局在社會福利公益金中立項,低保家庭的子女考上大學本科的,一次性資助5000元,考上大專的,一次性資助3000元;
(三)慈善超市實物救助。有開辦慈善超市的區(縣級市),低保對象可享受慈善超市的實物救助;
(四)資助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低保對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自負部分由政府資助。有病需要住院治療,按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有關規定報銷,仍有經濟困難的,可以申請醫療救助;
此外,對低保家庭中無子女的「雙老」(男60周歲以上,女55周歲以上)人員,在低保標準的基礎上提高20%給予救濟;對低保家庭中患重大疾病的人員,在低保標準的基礎上提高20%給予救濟;低保家庭中有殘疾人,並通過了殘疾人的等級評定,可以領取「重度殘疾人困難戶專項補助金」。一、二級殘疾人每人每月可領取120元,三、四級殘疾人每人每月可領取60元。
(2)城市戶口,由戶主向戶口所在地社區居委會提出書面申請,填寫《廣州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申請表》一式三份,並申報家庭經濟收入情況,經社區居委會和街道辦事處或鎮民政辦調查核實後,報區、縣級市民政局審批。區、縣級市民政局在10天內作出批准或不予批準的決定。符合低保條件被批準的,發給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黃埔區、天河區、白雲區同時發給《廣州市低收入困難家庭證》。 低保對象可以享受的待遇:
(一)部分消費性開支的減免。低保對象租住市直管公房及各單位自管公房,月租金按使用面積每平方米1元的標准計收,「雙特困戶」還可享受政府給予的租賃住房補貼、實物配租、租金核減等政策優惠;衛生清潔費按每戶每月2元的標准計收;水費按每噸0.7元的標准計收;數字電視維修費按半價計收;免收治安聯防費、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進行電表一戶一表改造的,免收電表和電表安裝費500元;污水處理費先徵收後返還;使用固話、寬頻及小靈通,電信部門實行優惠;喪葬費可以減免。
(二)教育扶持。教育部門對城鎮持有《廣州市低收入困難家庭證》、《職工特困證》的特困家庭子女,在義務教育階段全部免收書雜費(小學生每年506元,中學生每年800元)。從2006年開始,廣州市民政局在社會福利彩票公益金中立項,低保和低收入困難家庭子女考上大學本科的,一次性資助5000元,大專一次性資助3000元。
(三)慈善超市的實物救助。有開辦慈善超市的區(縣級市),低保對象可享受慈善超市的實物救助。
(四)基本醫療救助。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鎮居民,如果沒有享受其它醫療保障待遇的,每月可按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4%報銷門診醫療費。即:市區低保對象每人每月可報銷門診醫療費46.2元,縣級市低保對象每人每月可以報銷門診醫療費40元至42元。
(五)重大疾病醫療資助。廣州市從2002年10月開始實施特困人員重大疾病醫療資助制度。資助對象為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低收入困難家庭成員中未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未享受勞保醫療和公費醫療待遇的人員。資助病種包括:急性心肌梗塞、惡性腫瘤、腎衰竭、重度精神病等14種病種。資助對象享受的醫療資助金每人每年累計最高不超過2萬元。廣州市慈善醫院是特困人員重大疾病醫療資助的定點醫院。
(六)慈善門診服務。持市、區慈善會發放的慈善門診卡,可以到指定的慈善門診點免費就醫。廣州市慈善門診卡可每星期看兩次病,每次30元限額,總計每月可獲240元的資助;持區慈善門診卡就診,每月也可獲120元的資助。
此外,對低保家庭中無子女的「雙老」(男60周歲以上,女55周歲以上)人員,在低保標準的基礎上提高20%給予救濟; 低保家庭中有殘疾人,並通過了殘疾人的等級評定,可以領取「重度殘疾人困難戶專項補助金」。一、二級殘疾人每人每月可領取120元,三、四級殘疾人每人每月可領取60元。
如還有其他問題,請就近咨詢當地民政部門或者街道辦事處。希望能幫到你。城市孤老的社會保障工作在堅持政府保障、立足社區、社會互助、確保生活、尊重本人意願的前提下,根據本人的身體狀況和生活自理能力,主要採取社區養老和院所託護兩種方式,同時鼓勵城市孤老的親屬或社會個人認養、領養。
區民政局的同志說,企業下放社區管理的城市孤老,因生活無法自理需委託福利機構照料的,經本人申請、街道提出意見,並經區級勞動保障部門和民政部門審查同意後可委託社會福利機構代養,其費用在本人的收入中支付,不足部分由區級財政補齊。代養期間其個人財產由區級勞動保障部門代為管理,並簽訂代管協議;代管期間的個人財產收入可用於支付個人代養費用及相關善後事宜,去世後其遺產由區級政府管理。民政部門希望求助人帶著相關證件到戶口所在地的社區居委會咨詢,如果當事人生活無法自理,可以委託福利機構照料。
⑺ 60歲以上老人城鎮居民還需要交納基本醫療保險嗎
60歲以上老人達到當地的規定交納年限的可以不交,未達到的要交納到規定年限才能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社會保險法》第27條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達到國家規定年限的,退休後不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未達到國家規定年限的,可以繳費至國家規定年限。最低繳費年限由各統籌地區根據本地情況自行確定。
1、正常退休的職工,因為一直繳納五險一金,到六十歲以後,這部分老人不需要在繳納醫療保險,因為他們已經足年繳納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所以對於醫療保險已經做完繳納任務,不必再繳納。
2、城鎮醫療保險屬於一年繳納一次的醫療保險,是保證城鎮居民的基本養老和醫療的保險,所以一直繳納這部分養老保險的六十歲老人,還是要繼續繳納醫療保險的,每年繳納的數額根據國家的規定即可。
(7)城鎮老年人擴展閱讀
60歲以上老人怎樣購買醫療保險:
1、購買醫療保險是一定需要體檢的,身體不夠健康的人很多保險公司都不會承保的。而老年人本身身體機能已經開始退化,所以可能雖然沒有大毛病,但是一些身體上的瑕疵應該還是存在的。想要購買的門檻就比較高。
2、很多商業醫療保險的投保年齡都不到60歲,也就是60歲以上老人乾脆就購買不了一些醫療保險,即使之前已經購買的,最多也只能續保到65周歲左右。
3、就是老年人由於重疾風險很高,所以,保費會非常貴,甚至可能會出現保費和保額倒掛的情況,也就是我們說的保費甚至高於保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基本醫療保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⑻ 城鎮60歲以上無工作老人如何交納社保
很多地方超過年齡是不能交納社保的。例如
南昌社會保險管理服務中心:不能版辦理,女性50歲之權前,男性60歲之前才能補辦社保。
也有一些地方可以一次性補辦了。例如
根據湘政辦發〔2009〕4號文件規定,男年齡滿60歲,女年齡滿55周歲以上的城鎮居民可以一次性補繳滿15年。補繳基數為辦理補繳手續的上年度省平均工資的60%或100%,繳費比例為20%。如果今年按60%的基數補繳的話,應補繳金額為79020元;按100%補繳的話,應補繳131688元。無論按哪種標准補繳,其養老金待遇均不超過千元。
⑼ 城鎮79歲老人每月70元養老金
參保來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申源請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1998年7月1日後參加基本養老保險,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累計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滿15年的;
1998年6月30日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2013年6月30日 前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累計繳費年限滿10年的;
1998年6月30日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2013年7月1日後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的;
1998年6月30日前應參加未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998年7月1日以後辦理參保補繳手續,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的。
按月領取: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a+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 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以上兩項之和為每月領取額。
注意:基本養老金每年7月根據全省統一公布的方案實施年度調整。
⑽ 城鎮戶口59歲老年人怎麼辦理養老保險
1、城鎮戶口的,可以在當地繳納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具體情況請版咨詢當地勞保所。
滿60周歲權不交錢直接每月領60元的,也是有條件的,就是老人的所有子女符合繳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條件的,全都繳費了,那麼老人才能不交錢每月領國家補貼的60元。
2、現在農村戶口的滿60歲就可以直接領取國家發放的養老金,不用辦理養老保險
3、如果有必要可以購買商業養老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