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退休保障 > 我干親妹妹的工作退休金該誰領

我干親妹妹的工作退休金該誰領

發布時間:2025-08-21 07:55:28

Ⅰ 農村工亡父母退休金只有200塊錢有供養資金嗎

工亡是所有人不希望看到的字眼,但是也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工亡「供養親屬撫恤金」這部分,很多朋友搞不清楚怎麼回事,為此特別推出本文,供所有朋友參考學習。
一、供養親屬撫恤金的概念
供養親屬撫恤金是指,職工因工死亡的、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以及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死亡的,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該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的維持基本生活等費用的補償。職工因工死亡,使得由其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喪失了生活來源,基本生活難以維系,造成這種狀況的直接原因就是工傷事故,因此其直系親屬應當受到賠償。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賠償金額的計算公式

具體計算標准為:

①配偶每月可獲得職工本人工資的40%,其條件是配偶依靠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並且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者工傷死亡職工配偶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

其計算公式為:供養親屬撫恤金賠償金額=工傷死亡職工本人工資(元/月)×40%

例如:趙某某為某石油化工廠職工,長期在化工一線工作,因油罐發生爆炸遭遇不幸,他的妻子王某在他出事前不久遭遇車禍,造成雙腿殘疾,完全喪失勞動能力,雖然年齡不足55周歲,但仍有資格申請供養親屬撫恤金。趙某某生前為化工廠技師,工資為2000元/月。這樣,王某可獲得供養親屬撫恤金為:

供養親屬撫恤金賠償金額=2000元/月×40%=800元/月

②其他親屬每人每月可獲得職工本人工資的30%。

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其他親屬,具體指的是該職工的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所稱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撫養關系的繼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遺腹子女;所稱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撫養關系的繼父母;所稱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撫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其他親屬申請供養親屬撫恤金的條件是:(1)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2)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3)工傷死亡職工子女未滿18周歲的;工傷死亡職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滿60周歲,祖母、外祖母年滿55周歲的;工傷死亡職工子女已經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其孫子女、外孫子女未滿18周歲的;工傷死亡職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滿18周歲的。

其計算公式為:供養親屬撫恤金賠償金額=工傷死亡職工本人工資(元/月)×30%

例如:王某某為某重型機械廠職工,在一次工傷事故中遭遇不幸,剩下妻子李某一個人帶著14歲的兒子,此時妻子年齡為40歲,並且有工作,家中還有老父親,年邁體衰已喪失勞動能力,王某某有一個弟弟30歲,有固定職業,與王某某共同供養父親。按照規定,李某無資格申請供養親屬撫恤金,兒子未滿十八周歲,可以申請,雖然老父親已喪失勞動能力,但王某某有弟弟滿十八周歲,且有扶養能力,因此也不具有申請資格。這樣,王某某的親屬中只有兒子一個可獲得供養親屬撫恤金,王某某生前的工資為1000元/月,其兒子所可得的供養親屬撫恤金賠償金額為:

供養親屬撫恤金賠償金額=1000元/月×30%=300元/月

③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也就是說,如果工傷死亡職工的配偶為孤寡老人,則其每月可獲得的供養親屬撫恤金為職工工資的50%。

其計算公式為:供養親屬撫恤金賠償金額=工傷死亡職工本人工資×50%

例如:牛某某為某建築公司的老職工,在一次工傷事故中死亡,其膝下無子女,也無兄弟姐妹,老伴已滿55周歲,完全靠牛某某的收入維持生活,牛某某死後,老伴成了孤寡老人,牛某某生前的工資為800元/月,按照規定,她每月可以領取的供養親屬撫恤金為:

供養親屬撫恤金賠償金額=800元/月×50%=400元/月

④如果工傷死亡職工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等為孤寡老人,或者其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等為孤兒,則他們每人每月可獲得的供養親屬撫恤金為職工工資的40%。

其計算公式為:供養親屬撫恤金賠償金額=工傷死亡職工本人工資×40%

例如:林某某為某鋼鐵廠職工,在一次工傷事故中遭遇不幸,家中有一老母親,已有70歲,林某某已離異,無子女,且無兄弟姐妹,其老母亦無兄弟姐妹,這樣老母成了孤寡老人,林某某生前的工資為1200元/月。這樣,老母每月可獲得的供養親屬撫恤金賠償金額為:

供養親屬撫恤金賠償金額=1200元/月×40%=480元/月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工傷死亡職工有多個親屬皆有資格申請供養親屬撫恤金,則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例如:姚某某為某化工廠職工,在一次工傷事故中不幸死亡,其親屬中有資格獲得供養親屬撫恤金的有:妻子、兒子、妹妹、弟弟,按照法定的計算標准,上述親屬每月可獲得的撫恤金之和為姚某某工資×130%,這就超過了姚某某的工資,這樣,上述親屬每月總共可獲的撫恤金只能相當於姚某某的工資,多出的部分不予計算。

供養親屬撫恤金由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和生活費用變化等情況適時調整。調整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因此,如果供養親屬撫恤金被進行了調整,其計算就應適用調整後的標准。

對於喪葬補助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支付標准,《工傷保險條例》有明確的規定,如果工亡職工的供養親屬在3人(含)以內,按規定的比例分別計算每人的供養親屬撫恤金,一般在沒有孤寡老人或者孤兒的情況下,也不會存在爭議。

對於這種工亡職工有多名符合條件供養親屬的情況,如果每名供養親屬撫恤金按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的規定比例計算下來,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就超過了工亡職工生前工資總額,但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因此,各供養親屬對誰該多拿誰該少拿就會產生爭議,對此,《工傷保險條例》及其相關配套規章對供養親屬撫恤金總額超過100%的情形,並沒有明確的計算規定。如果各供養親屬不能協商解決該問題,仲裁機構如何讓工亡職工的親屬在已經失去親人的同時,盡量避免內部再產生矛盾,公平合理地分配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就顯得尤為重要。

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為可以先按各供養親屬應享受撫恤金的規定比例之和計算平均比例,再按工亡職工生前月工資總額和各供養親屬應享受的相應比例計算其應享受的撫恤金。

例如:

工亡職工生前月工資總額為5000元,4名供養人員的撫恤金比例分別為40%、30%、30%、30%,則規定比例之和為130%。則4名供養親屬的撫恤金分別為:

1. 5000×40%×(100%÷130%)=1538元

2. 5000×30%×(100%÷130%)=1154元

這樣分配,4名供養親屬每人每月的撫恤金之和為5000元,沒有高於工亡職工生前的工資總額。

三、供養親屬撫恤金的計算時限

在我國目前的勞動保障領域沒有專門出台計算工亡時限的法律法規,在司法實踐中一般是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8條: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准計算。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80預期壽命)。例如:

1.甲10周歲,他父親或母親一方因工死亡,月平工資為2000元/月,他能得到其父或母工亡供養親屬撫恤金為2000元/月×30%×12個月×8年=57600元

2.若甲50周歲,無勞動能力,其丈夫工亡,她能得到的供養親屬撫恤金年限實際為20年,

3.若甲65周歲,無勞動能力,其丈夫死亡她能得到的供養親屬撫恤金年限實際為15年

4.若若甲76周歲,無勞動能力,其丈夫死亡她能得到的供養親屬撫恤金年限實際為5年

四、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關於供養親屬撫恤金的規定

1.《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九條 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近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待遇。

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享受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待遇。

2.《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范圍規定》

第四條領取撫恤金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撫恤金待遇:

(一)年滿18周歲且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二)就業或參軍的; (三)工亡職工配偶再婚的; (四)被他人或組織收養的; (五)死亡的。

領取撫恤金的人員,在被判刑收監執行期間,停止享受撫恤金待遇。刑滿釋放仍符合領取撫恤金資格的,按規定的標准享受撫恤金。

人社部通知:2021年度的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43834元×20=876680元

《關於2021年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核定基數的通知》(人社險中心函[2021]3號),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公布的2020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3834元。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職工因工死亡,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因此,2021年度的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43834元×20=876680元,此待遇標准全國統一,比2020年度待遇標准增長29500元。

Ⅱ 你理想中的退休生活是什麼樣的

我理想中的退休生活大概就是唱唱歌,種種花,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去找幾個好姐妹跳跳舞,去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旅遊放空,就和五哈節目里船上的那些阿姨一樣,不要有伴侶和孩子的打擾,退休工資夠花就夠了。可能到了那個時候我們也會被年輕一輩的人說是審美和行動奇怪的退休大媽,但是那又怎麼樣呢?自己快樂就完事兒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Ⅲ 每月養老金不到1000元的老人,當初是怎麼繳納養老保險

在我們單位前些年辦退休的人員中,就好多個朋友在辦退休時,養老保險金不上1000塊的狀況。因為我們單位歸屬於化工廠,而且還是國企的化工廠,不過社會養老保險的交費都是根據上一年度員工月平均收入的60%做為繳存基數,因此交費依據是非常低。在我們單位工作職工,在2015年以前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辦特種作業人員工作崗位的評定,但是這種評定到2015年就全方位完畢,2015年以後不會再申請辦理特種作業人員崗位評定。

好在我親妹妹退休之後罵大家公司對退休職工有重新聘用規章制度,因此我親妹妹也沒離開崗位,在2019年辦退休,恰好合乎在2020年調節養老金標准,2020年我妹妹的養老金調整增強了90元,2021年調節提升85元,這樣我妹妹的養老保險金在2020年到1070元,2021年達到1155元,2022年有希望超出1200元以下。

總的來說,退休之後養老保險金不上1000塊的人,從前的養老服務保險繳費基數基本都是依照上一年度員工月平均收入的60%交納的,並且繳費年限一般都不會超出15年及以上。主要包括到人群大多數都是自由職業者,或者企業當中的繳存基數非常低,繳費年限短一些工作的人員。

Ⅳ 父母該不該把自己的收入告訴孩子

該不該把自己的收入告訴孩子?我的答案是:可以告訴孩子。但同時要看到這個問題的背後:如何讓孩子正確地對待金錢?要拿捏好度,避免因噎廢食和過猶不及。太過富養,孩子容易驕奢;太過窮養,又會影響孩子的格局,我的建議如下:

1、讓孩子知道父母的工資來之不易。可以帶著孩子到你工作的地方,看看你是如何辛苦地賺每一塊錢的。孩子親身體驗到父母賺錢養家的辛苦和不易,就自然而然地珍惜每一塊錢。記得我小時候,父親為了省幾塊錢,拉著板車走了十幾里路去外鄉拉煤,這個場景我親身經歷,直到現在都印象深刻,基本不會亂花錢。

2、讓孩子參與家庭的財務管理,培養責任感。比如我們家裡的錢,包括每個月用於衣、食、住、行的費用,給老人的養老費,給朋友的結婚生子費用,給親戚的孩子們買生日禮物的費用,捐給山區孩子的善款等等都會讓孩子知道。孩子在了解家庭財務支出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懂得了關愛親人,懂得了禮尚往來,懂得了力所能及地做公益,回饋 社會 。

3、每月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由他自由支配,培養孩子理財的能力。這方面,父母要注意引導,引導他正確地分配錢的去處,比如一個月給100元錢,用於儲蓄、用於買玩具零食、用於社交等等各多少錢。需要注意的是,沒有體驗,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成長,要允許孩子在花錢上犯錯誤。比如我的一個朋友,讓孩子自己拿錢買東西,別人花5塊錢買到的東西,她花了20元。但朋友沒有批評她,20元能買到快樂是非常好的事。只是在孩子知道了別人的價格後感到難過後,她才告訴孩子,買東西可以「貨比三家」。

4、引導、培養孩子對待金錢的正確態度。錢是一個工具,它能買來很多東西,滿足我們的需求和慾望。但也有很多東西是它買不到的,比如 健康 、親情、愛情等等。讓孩子能以自然、客觀、流動的態度看待金錢,既不會輕視錢財為糞土,也不會時時處處為錢所役。這方面,家長的言行就是最好的教科書。

作者:

吳志偉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中國文化心理學系系主任

張曉平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 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武漢大學應用心理學心理咨詢專業研究生、韋志中心理學網校中國文化心理學系學員

父母的經濟收入是否告訴孩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各執已見,爭論不休,至今為止,尚無一邊倒的結論和認可。

我先講兩段故事:

一個是我父母親。二老在世時都有退休工資,退休後的工資都是自己保管、自行支配。我們兄弟姐妹六個雖然條件各異,有好有差,經濟上有時也捉襟見肘,甚至等米下鍋,但從來不過問父母的收入和積蓄,也不打聽資金使用方法、方向。二老均有高度的隱私權、擁有權和自主權,活的很自由、很開心。

父親先走,剩下母親一個人,我們兄弟姐妹仍然堅守尊重老人自主權力,誰也不打聽,誰也不打主意。相反,母親生了一場病後,我們兒女主動湊錢給老人護理費,這樣一直堅持到母親去世。

母親的老年享受到兒女孝心很開心,逢人都顯擺,感覺腰板硬朗,心情很安然,生活很規律、很欣慰。沒有因為自己手中有錢而惴惴不安,沒有為自己的養老錢被兒女瓜分,老無所依而擔心受怕。始終享受著我的資金我作主、任何人都無權干涉、經濟絕對獨立的權利。

這樣的狀況一直維持到母親壽終正寢,帶著自主、自信、自尊的微笑離開了我們。

一個是我自己。我和老伴都退休了,退休金由老伴保管,怎麼支配互相商量。女兒出嫁十多年,無論她經濟上難與不難,從來不打聽我們有無積蓄,從來不管我們經濟使用、開支情況。

女兒既聰明又孝順,因為她知道:

一是要尊重我們的自主權,確保我們安心度過晚年。

二是明白我和老伴從苦日子裡走過來的,不會亂花錢,所以,怎樣花錢從不過問和干涉。

三是她是獨生子女,既便現在不告訴他收入情況,只是代她積累和保管而已,早晚都會一分不留的全部交給她。

四是她真要急需用錢時,只要開口,我們會傾力相助的。

反過來,女兒、女婿一再叮囑我們,該吃吃,該喝喝,該穿穿,該游游,該玩玩,不要心疼錢,不要考慮她們,她們會努力,會讓我們放心。

逢新年有禮,逢我和老伴生日她們有禮。平時,稀里糊塗的接快遞哥電話,稀里糊塗的把快遞拿回家,總是突然「襲擊」,我們想要的、沒有想到的會意外的回到家,讓人真正體會到了「女兒是父母小棉襖」的無限溫馨。

其實,假設她像有些孩子,一門心思打聽父母收入,或者是動歪腦筋啃老,就我這脾氣和個性,肯定會嚴肅拒絕和堅決制止的。

我的道理很簡單:

把孩子養到而立之年,孩子必須要有而立之志,而立之為和而立之能。自己不努力,始終盯著父母的口袋,一是太無能,二是太自私,三是太不孝順。這是做父母最不願意看到的。

父母能幫自然會幫,他們見親生兒女受苦受窮,會比兒女本人還著急,還操心,孩子不出聲,老人也會義無反顧的慷慨解囊。

而兒女迫不及待的打著要知情權的理由,窺探老人的收入是極不道德的,如果後面還有釜底抽薪的想法和做法,更是不孝不敬,不仁不義。

說穿了這是一個道德品質問題。

按常理:

老人老了得靠孩子們養老,這是代代相傳的生存鏈,是天經地義。

老人老了能自給自足,不給孩子找添麻煩,是在為孩子減輕負擔,孩子應該深感慶幸才是。

老人老了還能騰出手來幫孩子一把,是孩子的福氣,應該具備感恩之心。

老人老了,挖空心思掏空老人腰包,全心全意為自己。老而被剝,老無所孝,老無所依,真讓人心寒齒冷。

最後說一句難聽的實話:

老人的收入是老人的養老保證金,告訴給你,只當耳邊風;不告訴你,不打聽、不指望、不生氣。即便資金有盈餘,只當老人幫孩子代管,不要過問,不要巧取,不要豪奪。

這筆定期存款無論多少,早晚會交到兒女手中的。

老人家中有糧、袋中有錢,安度晚年,心中不慌, 健康 長壽是做晚輩最大的盡心和盡孝。

父母該不該把自己的收入告訴孩子?很多家長一般不會告訴。他們認為,如果自己的收入過高,告訴孩子,會讓孩子從小不思進取,認為家裡有的是錢。有的認為不告訴孩子,是覺得自己的收入太低,怕孩子與別人家的父母的收入作比較,而影響自己的形象。

其實我覺得應該告訴孩子,原因有真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讓孩子知道父母掙錢很辛苦。比如說,我曾經問過我的兒子:「媽媽掙錢容易嗎?」

我兒子說:「不容易。」

「為什麼你覺得媽媽掙錢不容易?」

「因為你的嗓音沙啞了,都還要堅持給同學們上課,好辛苦哦。」

由於我兒子知道我們掙錢也不容易,所以說他一般還是比較節儉的。

第二,告訴孩子,要學會節儉。不管家裡有錢沒錢,節儉都是一種美德。不能手裡有多少錢就用多少錢,要學會有計劃的開支,要學會儲蓄。如果我們不存錢,到時我們需要錢的時候到哪個地方去弄呢?

第三,讓孩子對家裡的開支有一點點印象。比如說有一個周末,我叫兒子自己去買菜。我問兒子,你覺得應該要多少錢能把今天的菜買回來?兒子說20元。那好,我就給了他20元錢。結果他就只買了半邊鹵鴨子和一點點肉。(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問兒子,今天有水果嗎?今天有蔬菜嗎?你今天買的這點菜夠我們吃兩餐嗎?兒子使勁的搖頭。

通過這件事,兒子知道我們一家一天的開支遠遠不了20元錢。

第四,告訴孩子不要盲目攀比。尤其是我們是工薪階層,收入本身有限。別人家有的,我們家沒有,不要看見別人家有什麼,就一定要自己就應該有什麼。所以從小兒子一般都不會亂要東西,什麼零食玩具都是我們主動買給他的。

所以說,告訴孩子父母的收入,並給他傳授正確的消費觀對孩子還是非常有用。

我是睿心媽媽,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有豐富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專注於分享 育兒 心得與經驗,希望你能喜歡我的分享。

父母完全沒有必要把自己的收入告訴孩子,做為子女更不應該時刻想著父母手中的錢財,甚至忘圖據為己有供自己享受。父母把子女扶養成人己經完成了把孩子養大的任務,剩下的就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創造財富,才能做有利於 社會 發展的人才,才能為國家做出貢獻!

人沒有壓力輕飄飄,在生活上年輕人有點壓力有利於自己的成長和創業。一味著指忘父母的幫助來改變自己的生活朝好的方向轉變,只能是助長不勞而獲的懶惰思想,最終惰落為腐敗份子也不是沒有可能。

現在 社會 上出現年輕人不出去工作,坐吃父母祖產的不在少數,追其原因主要是父母溺愛的結果,他們從小過著穿名牌,吃洋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勞而獲寄生蟲式的生活,小活不肯做,大活又做不來總是認為自己是當大老闆的料,只是手中沒有資本金而已。

在這些人當中有些是忘圖鼓動父母賣掉房產做為自己的啟動資金來完成自己當老闆的夢想。其實這種子女就是來坑爹的,用不了半年就會賠個毛干爪凈。商場如戰場這種人我見多了,以前我工作的物業單位是出租寫字樓的,裡面都是紅橋市場老闆,他們來的時候凌雲壯志半年下來,欠下房租就跑路了的不在少數。

講了這么多無非是一個目的,家長把孩子養大成人,就完成了任務。自己的收入完全沒有必要也不應該告訴子女,捂好自己的錢帶子不要讓自己的養老金被子女敗掉,到時候自己有個大情小事,都拿不出錢來圓場!

父母應該把自己的收入告知孩子,畢竟孩子是家庭成員之一,有知情權是孩子應得的權利。但是讓孩子清楚父母的收入後,怎樣合理的教育和引導就必須要慎重了,否則,孩子真的會不把父母辛苦掙的錢當回事,隨意亂花,甚至花父母錢也不知道感恩呢。下面我談談怎樣合理地告知並進行教育和引導孩子。

第一,工薪階層父母在發工資後告知孩子。 一般來說,工薪階層家庭都會有自己家庭理財計劃,發工資後家長可以把孩子叫到身邊,專門就當月拿到手的工資進行理財計劃安排與孩子進行交流。當孩子清楚父母收入都用於哪些理財與開支項目後,對怎樣過日子會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如果家長不與孩子談收入以及家庭理財與開支等事宜,又無給孩子零花錢的習慣,孩子從小就對會掙錢與理財沒有概念,自然對合理花錢消費也沒有概念。建議家長在孩子上小學一年級後再告知孩子相對合理,因為孩子對數有了概念,課本知識中也學到錢的相關知識。

第二,做生意的父母就收入告知孩子的方式。 相對來講,做生意的父母由於收入不可能像工薪階層的父母那樣,有一個相對的確數,就得根據自己的經營情況與孩子一起來做分析了。當父母和孩子談收入話題時,恰好是對孩子進行財商的培養呢。比如讓孩子知道何為公司經營中的流動資金、負債、用於家庭可支配的資金、家庭固定理財資金等。如果父母不告訴孩子,很容易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誤以為父母每天都在生意中都會有不少收入,自己可以隨意去花,反正花的也不多。因此,父母必須要讓孩子清楚公司經營部分的資金和家庭理財開支是兩塊內容。

第三,不管是工薪階層還是做生意的父母,都要就收入給孩子明確一個態度。 這個態度就是父母掙的錢除給孩子的零花錢外,其餘所有的錢都不屬於孩子。否則,孩子就會誤以為父母的錢就是自己的錢,很容易不知道珍惜,胡亂消費。事實上,在中國家庭的傳統觀念中,恰就是父母辛苦操勞一輩子,將來都要把錢與物留給兒女。很多不明事理的父母就是用這種觀念害了孩子,讓孩子成為啃老族。因此,現代父母應該更新觀念,讓孩子知道將來成人後,必須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打拚,而不是靠繼承去享受。即便父母有讓孩子繼承的意願,也得先培養孩子自食其立和持家理財的能力,根據孩子的表現,適當給予經濟支持,而不應該孩子一要就全數給。

總之,告訴孩子自己的收入,並不是一件小事,需要父母慎重考慮,合理告知,並適當進行教育和引導,讓孩子知道父母掙錢不容易,花錢應節約。

我爸媽從來不告訴我,我一直以為家裡很窮,上了大學買衣服都只買淘寶幾十塊錢的,後來有一天我媽來看我,看我穿的一身地攤貨看不下去了,於是拉著我去商場買了一身衣服,說咱們家沒那麼窮………

答:視孩子品格而言。
1、優秀孩子,只關心父母的 健康 ,不問父母收入,更不要父母絲毫。
2、孩子經常叮嚀我們:「爸爸媽媽盡管吃好、用好、生活精緻、身心 健康 ,孩子們永遠是父母的堅強後盾,有孩子在,請爸媽做月光族。」
3、對於啃老族,父母必須留一手。
4、 歷史 的經驗值得注意,周邊有許多老人因全盤托出,最終後悔莫及。

我覺得應該因家庭而議。我們老倆口都有退休金,我們又種了二十五畝地,我從零三年退休到現在,老伴從一二年退休到現在,兒子兩口子從來沒問過我們每月工資多少,都是我拿著錢工資卡自己分配,兒媳經常給我倆買各種穿戴,我們的穿戴基本都她包,兒子只管往家買吃的,變著花樣買各種好吃的,有時我說買多了吃不了,他說你捨不得吃。我說你知道我們開多少工資嗎!他說我也不會用你們的錢,不需要知道,只是你們喜歡啥就買啥,你留那麼多錢幹嘛。因為我身體不好把密碼寫在紙上,告訴他放在哪裡,他說媽你想太多了,你身體沒大礙的,只要你開開心心的玩,快快樂樂的什麼事也沒有。聽了這樣的話你心裡能不甜嗎!這不是用錢換來的幸福,而是媳孝孫賢的快樂!

大寶的同學來我們家玩,每次回去都會問大寶索要一個玩具,前兩次大寶都爽快的給了他同學玩具,後來,他同學的妹妹也過來,因為第一次大寶給了他同學和妹妹一人一個玩具,他妹妹第二次來,她走的時候又開始問大寶要玩具。

而這次她妹妹想要的是大寶最喜歡的超級飛俠的套裝玩具,大寶把他擺在了書架最顯眼的地方,當他同學妹妹提出要這個玩具時,大寶態度很明確的說:「不行,這個是我媽媽給我買的,你讓你媽媽買吧。」可是他妹妹卻一直不肯走,她爺爺就在外面一直等著,最後還是哭著回去的。

記得有次大寶在小賣部買吃的,這個同學很想買然後跟大寶說:「我爸爸說我家沒錢。」然後大寶買了吃的就分了一半給他。

然後回來大寶就問我:「某某同學說他爸說的他家沒錢,我家有錢嗎?」

我認真的看著大寶說:「你讀書,買書,買吃的,買玩具的錢咱家有,你不要太擔心家裡沒錢了,不過我們買東西也是要有計劃,並且節約一點。還記得以前爸爸媽媽帶你去爸爸公司參加年會嗎?那就是爸爸工作賺錢的地方。」

大寶點點頭,說記得記得。

我接著和大寶說:「你有想要的東西,要和媽媽說,只要是合理的,在我們家經濟承受范圍內,我們可以有計劃的買,但是媽媽絕不允許你伸手去問別人要吃的,要玩具,這樣子是很沒禮貌的,要是讓媽媽知道了會有懲罰的,想要的東西我們要自己努力買,而不是只想伸手去問別人要。」

我認為父母是可以把家裡的收入情況告訴孩子的,但是要注意說的方式,而不是只告訴孩子一句,我家裡沒錢。

這樣子對於比較小的孩子就容易陷入錢的匱乏中,每天都活在沒錢的擔心中,可能很多孩子會像大寶的同學一樣,既然家裡沒錢,就會想辦法去問別人要,這些習慣都是很不好的。

尤其是當孩子主動問家裡有沒有錢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和孩子說,用他聽的懂語言去說,他才能理解。

即使家裡沒什麼錢,也可以告訴孩子真實的情況,並且要和孩子說,沒錢只是暫時的,以後努力學習可以自己賺錢的,不要讓孩子每天都擔心著家裡沒錢,而不能好好學習。

還有那些本來家境還可以,騙孩子說沒錢的,可能父母想讓孩子節約,但是如果方式不對,孩子也容易陷入錢匱乏中去,所以最重要的和孩子說的方式,並且告訴孩子要養成節約,並有計劃用錢的好習慣。

說不好,小時候家裡做生意,有時候有虧損,家裡的事我也都關心都知道,小小年紀就很憂愁,我爸媽都沒我愁的狠,挺累。而我弟就不一樣了,再怎麼跟他說掙錢不容易,他也不拿錢當回事,不知道心疼。

Ⅳ 遼寧錦州中人退休金補發確切時間

遼寧省錦州市自2021年起,對於2021年退休的人員,其補發的工資已在當年12月到位。今年6月退休的我妹妹,其補發工資也已於近期到賬。退休金的多少與工作年限密切相關,工作時間越長,所獲得的退休金也越多。

從2014年10月1日開始,中國養老保險制度實行並軌,這一政策實施至今已有近十年。根據相關規定,到2024年10月1日,即這十年過渡期結束之時,退休金將按照每年10%的幅度進行調整,這被稱作過渡養老金。此調整旨在逐步縮小退休人員與在職職工之間收入差距,確保社會公平。

過渡養老金的具體計算方法較為復雜。首先,根據個人的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確定其基礎養老金。然後,按照每年10%的比例遞增,逐步過渡到新的養老金計算方式。這一過渡機制不僅體現了公平原則,也考慮到了個人的長期貢獻。

對於即將退休或已經退休的人員而言,了解這一政策至關重要。它不僅關乎個人的經濟利益,更關繫到退休生活的質量。因此,建議相關單位及時公布具體政策細節,以便廣大退休人員能夠及時了解並合理規劃未來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過渡養老金的調整是一個漸進過程,旨在平穩過渡,減少社會矛盾。對於一些特殊情況,如早年退休的人員,政策也設有相應的調整機制,確保他們的權益不受損害。

總體而言,過渡養老金的實施體現了政府對退休人員的關懷,也體現了社會公平原則。隨著政策的逐步落實,退休人員的生活質量將得到顯著提高。

閱讀全文

與我干親妹妹的工作退休金該誰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90歲的女人生殖器有多大 瀏覽:112
多層次養老金怎麼解決 瀏覽:858
離職人員退休金計算 瀏覽:239
哪些國家過重陽節 瀏覽:387
潿洲島80歲 瀏覽:514
青島2018年退休金什麼時候補發 瀏覽:338
養老保險幾個月沒到賬 瀏覽:636
老年人兩側胯骨疼怎麼治療 瀏覽:102
浙江養老院護理分級標准 瀏覽:125
養老金產出比什麼意思 瀏覽:798
80歲老年人經常出汗 瀏覽:81
什麼是形神合一養生 瀏覽:861
老年人的鼻子為什麼老是不通氣 瀏覽:955
90歲老人為什麼作 瀏覽:998
老人家朴實 瀏覽:741
公司養老保險要交多少錢 瀏覽:431
度假養老主題有哪些 瀏覽:931
怎麼查詢自己交了幾年的養老金 瀏覽:73
出家怎麼放下父母 瀏覽:609
豐台區老年人免票景點有哪些 瀏覽: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