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年人心理衰老有哪些表現
人進入老年期後,生理衰老明顯加快,與之相對應的心理衰老也隨之而來。老年人心理衰老的表現千變萬化,一些老年心理學家歸納出10餘種較為明顯的變化特徵,其主要表現有:(1)感覺、知覺衰退
眼睛老化,聽力不如從前,味覺遲鈍,以前很好吃的東西現在感到淡而無味。
(2)記憶力衰退
熟人的名字老是記不起來,讀書前看後忘;電話號碼總要反復看幾遍才能記住;剛說過的事,一轉身就忘了;常常記不起隨手放的東西。
(3)想像力衰退
理想逐漸喪失,幻想越來越少。對新鮮事物缺乏好奇心。言語能力衰退,講話變得緩慢,而且啰嗦。
(4)思維能力衰退
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思考問題。學習新事物感到吃力,甚至有點害怕學習新事物、新知識。
(5)情感變得不穩定
較易動感情。遇到困難,不像以前那樣鎮定自如,經常有莫名其妙的焦慮感。對喧鬧聲感到很煩躁,看不慣年輕人的言談與行為。
(6)意志衰退
做事缺乏毅力和探索精神,喜歡憑老經驗辦事,下決心要做的事常常拖拉而不立即行動,進而,什麼事情都不想做了。
(7)反應能力下降
動作不如從前靈活,對事物不如以前敏感。一旦疲勞,恢復得較慢。睡眠時間也比以前少了。
(8)興趣愛好減少
生活中感興趣的范圍變小了,不再有興趣看小說、電影、電視,不再喜歡參加各類活動,特別是集體活動。
(9)產生衰老感和死亡感
總感到自己老了,經常想到自己已臨近死亡,常回想已故的親友,又聯想到自己,悲悲戚戚。
(10)性格更容易發生變化
性格易變得暴躁、易怒、情緒低落、憂郁、焦慮不安、孤僻、古怪,甚至不近人情。
(11)容易焦慮不安
很多人在度過更年期後,情緒逐漸趨向穩定,但是焦慮不安一直持續到老年期。當環境中有不利因素時,就更容易出現焦慮不安。
(12)情緒明顯地變化
老年人情緒反應的變化一方面是對一般刺激趨向冷漠,喜怒哀樂不易表露,或反應強度降低,使人易產生冰冷之感。另一方面遭到重大刺激,情緒的反應卻特別強烈,難以抑制。
(13)敏感多疑
感覺器官不敏銳,對捕風捉影、似是而非的事往往卻很認真,常把聽錯、看錯的事當做對他的傷害而感到傷心不已。
(14)易產生孤獨感
原因主要是我們老年人本身衰老影響了老年人的心理;社會疏遠老年人及老年人自己退出社會也是原因之一。他們的性格由外向轉為內向,深居簡出,懶於交際。
(15)容易自卑
感到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如果遇到生活以及疾病等諸多困難時,均可使老年人過分傷感,自卑情緒也就隨之加重了。
(16)習慣心理
鞏固長年累月的生活習慣與工作習慣,決定了老年人的習慣心理很鞏固。年齡越大,形成的習慣越固定。
(17)個性心理特點明顯
人的個性心理特點是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老年人比起青年人與中年人更顯得個性化,例如,頑固地堅持自己的觀點和習慣,不贊成別人的意見和看法。
2. 老年人的心理特點是什麼
進入老年,隨著生理上的逐步衰退,心理上也逐漸表現出老年特徵。並且,老年人心理對於身心健康的影響很大,良好心態促進健康,而不良心理則會危害健康。石家莊長江心理精神醫院專家指出,老年人心理往往存在以下四大禁忌,需要特別引起注意:
1.孤獨
人到老年,如果還能有一位相知相伴、不離不棄的至親陪在左右,那該是無比幸福的一件事。然而,高齡老人喪偶事件是在所難免,對於老年人心理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隨之而來的心理孤獨感,更是讓喪偶老人在短時間里出現明顯的衰老、精神崩潰,甚至不久也會亡故。據統計,喪偶老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
2.恐懼
老年人看到自己同齡的朋友、同事一個個相繼離開了人世,覺得自己也要不久於人世,就會產生心理上的恐懼感,以致惶惶不可終日。這樣一來,非但於事無補,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觀世間的高齡老人,雖然長壽的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點已經證實,那就是長壽者大多性格開朗、豁達大度、情緒樂觀、心理健康。
3.折騰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明顯衰退,如肌肉萎縮,骨質疏鬆。但是,有不少老年人存在一種「折騰」心理,認為「這輩子沒去過的地方不去看看終身遺憾」啦,什麼「這么重大的場合不出席不合適」啦等等,結果勉強參與,容易突發嚴重健康事件。還有一些高齡的老年人,堅持參加一些不合適的運動,結果導致體力不能承受,出現意外。
4.倔強
老年人心理倔強是比較常見的情況,有些還表現為性格剛烈、脾氣暴躁。這些有著倔強心理的老年人常常是小病不就醫,大病亂吃葯,一味按自己的意願以及多年的經驗習慣生活著。結果是,有了病不去治,反而與家人、子女發生爭執,最後「不治而終」。
心理專家提醒,針對老年人心理上四大禁忌,家屬一定要採取適當的方式幫助其調整,千萬不可採取強硬措施或者放任不管。如果老年人心理問題突出,難以調整的話,不妨咨詢專業心理醫生,請求醫生的幫助。
3. 老年人產生急躁心理有哪些危害
(1)脾氣急躁對自己健康不利
因為脾氣急躁、激動不安會引起體內兒茶酚胺類回神經遞質增多答,交感神經活動亢進,造成的結果是心跳加快、血壓增高、肌肉緊張增強,有些老年人甚至在情緒激動時誘發心絞痛、中風或引起潰瘍病復發、嘔血等。
(2)脾氣急躁對人際關系損害
因為脾氣急躁的人容易向別人發火,傷害別人感情,結果使原有的友情完結,別人不願再接近我們。
(3)脾氣急躁的人急於求成
不作充分准備就行動,結果「拔苗助長」,常常和自己的願望相反,使自己的行動遭到挫折。在憤怒得厲害時,甚至做出非理智的行動,以致動手打人,摔壞東西。
4. 老年人應對急躁心理的方法有哪些
脾氣急躁對我們老年人來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一定要下決心改掉不可。要接觸急躁心理,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採取對策。
(1)轉變對事物認識
要改變脾氣急躁,就要找出急躁的原因。脾氣急躁的人不理解事物的發展有其客觀規律,實現目標需要有一個過程,以為單憑主觀願望急於求成,就會成功,這是急躁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老年人社會閱歷豐富,只要能夠靜下心來認識問題,就一定能夠認識到事物的成功並非一蹴而就。有了這個認識,遇到不成功時,我們就應該坦然一些,不必急躁憤怒。
(2)寬容對待別人
老年人急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要求別人的想法、情緒和行動為完全符合自己的願望,一旦發現別人說的做的不順自己心意,就勃然大怒,其實內心是要別人順從自己。
很明顯,這種想法是非理性的,也是很不公正的。正像自己不樂意受別人支配一樣,別人也喜歡按他們自己的意願辦事。如果我們從內心承認別人和自己不同,別人有權按他們自己喜歡的方式行事,我們就會學到一種寬容的態度。
(3)轉移注意力
若發生急躁心理時,人的大腦皮層常會出現一個強烈的興奮灶,如果能有意識地調控大腦的興奮與抑制過程,使興奮灶轉換為抑制平和狀態,則可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使自己從消極情緒中解脫出來。
例如,當自己急躁、煩惱時,我們就不要再去想引起急躁的事,盡量避免煩惱的刺激,有意識地聽聽音樂、看看電視、翻翻畫冊、讀讀小說等,強迫自己轉移注意力。這就可把消極情緒轉移到積極情緒上,淡化乃至忘卻煩悶。
我們還可讓自己思維長上翅膀,自由暢想,到幻想世界中去遨遊;也可與他人漫無邊際地暢談,免得在難解的事上鑽牛角尖,給自己帶來無端的煩惱。這樣隨著事過境遷,能心平氣和地解決難題,化解矛盾,往往能收到較滿意的成效。
(4)評價推遲法
急躁心理常常來自對「刺激」的評價,也許是別人的一個眼神,也許是別人的一句譏諷,甚至可能是對別人的一個誤解。這事在當時我們可能會非常急躁、憤怒,可是如果過一個小時、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之後再評論,我們或許認為當時對之發怒「不值得。」
(5)理智控制情緒
理智控制是指用意志和素養來控制或緩解不良情緒的暴發,努力使激怒的情緒降至平和的抑制狀態。當急躁心理出現時,我們要馬上意識到不對,要迅速冷靜下來,主動控制自己的情緒,用理智減輕自己的怒氣,使情緒保持穩定。
5. 簡單說出老年人的心理需要有哪些
老年人最渴望的需求有以下四個方面:
1:家庭和睦相處。
家和萬事興,對於每個小的家庭都內是這樣子,在年老人的角度容來說,更希望家庭和睦,家庭的成員能夠溫暖相處。
2:自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
年老之後,都希望自己能夠自由,至少自己可以安排自己的時間,這樣就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然而,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年老人,這個願望目前是無法達到的。因為現在大部分的年老人都成了義務的「保姆」。
3:無憂無慮的養老生活。
安享晚年是一個美好的願望,這個願望的實現需要一定的基礎,比如需要足夠多的財富,需要足夠的樂觀精神,這樣物質財富加上精神財富,才是達到理想的晚年生活。
4:子女孝順,兒孫滿堂。
子女孝順,老年人就少操心,就可以享受到子女照顧到的愉悅。兒孫滿堂,也表明了家庭旺盛,年老人,尤其農村的老年人,都希望兒孫滿堂,看有所贍養。
這四個方面我認為就是年老人的需求。就是年老人最渴望的需求。
6. 老年人與心理學
老年心理抄學書籍都是眾人推薦的經典書籍,排名越靠前,推薦度越高,越值得大家閱讀。
1.
讓夕陽紅起來(學了凡 立家訓 傳家業)
智然 口述,建功 整理
2014-02-01 團結出版社
2.
圓滿之道——中、老年人心理困惑與自我調適
向程 著
2013-10-01 重慶大學出版社
3.
應用老年心理學
徐運英 主編
2012-12-01 中國社會出版社
4.
老年心理病理學
王大華,王玉龍 編著
2014-01-01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5.
心育文庫30——老年心理學
崔麗娟,丁沁南 編著
2012-10-01 開明出版社
6.
老年心理輔導師實務培訓——中國社會福利協會養老服務指導叢書
馮曉麗 主編
2015-04-01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7.
老年心理保健
張鍾汝,張悅 編著
2013-01-01 高等教育出版社
8.
老年積極心理學讀本
方新立 等著
2014-02-01 南開大學出版社
9.
老年心理學概論
張偉新, 王港, 劉頌
2015-03-01 南京大學出版社
10.
老年心理學
高雲鵬,胡軍生,肖健 主編
2013-08-01 北京大學出版社
7. 老年人的心理特點有哪些
「老而不死是為賊」出自於《論語·憲問》,原句為「子曰「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可見原文所指並非老年人,而是名為「原壤」之人。
關於「老而不死是為賊」的解釋,錢穆曾在《論語新解》中做出注釋稱,原壤為魯人,孔子之故人。
另外錢穆先生還在中《論語新解》解釋此句「禮度詳密,儀文煩縟,積久人厭,原壤之流乘衰而起。即在孔門,琴張、曾晳、牧皮,皆稱狂士。若非孔門講學,恐王、何、嵇、阮,即出於春秋之末矣。莊周、老耼之徒,終於踵生不絕。然謂原壤乃老氏之流,則非。」
8. 影響老年人心理變化的因素有哪些
老年期是人生歷程中的最後一個轉折。這一時期,不僅機體衰老加快,疾病增多,面臨著死亡的考驗和挑戰;而且,老年人的職業狀況、家庭結構、婚姻形態、經濟境遇等方面都在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對老年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智力、情緒、情感、性格、興趣等不同層次的心理都將產生影響
一、生理因素:(一)感官的老化、(二)疾病的增加、(三)死亡的威脅
二、社會因素:
(一)老年人社會角色的轉變、(二)老年人的家庭狀況
(三)老年人的婚姻狀況、
(四)社會環境因素
9. 老年人有哪些心理問題
角色是指人們在社會系統中所處的位置和人們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所擔當內的功能性職責的容總和。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明確規定:「老年人是指60周歲以上的公民。」人進入老年期後,角色會發生很大變化,精神心理也會隨之發生相應變化。據中科院的調研結果顯示,國內80%的老年人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問題。老年人的心理問題主要包括空虛、寂寞、焦慮、憂傷、抑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