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面饅頭的正宗做法是什麼為什麼大部分人都做不好
這才是發面引子的正確做法!9成人做錯了,看懂後抓緊告訴身邊人,
我也是剛剛才知道,原來以前都做錯了,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跟我一樣直接用酵母粉做引子,看完我下面的方法你就知道了,抓緊告訴身邊人吧,別再繼續錯下去了。
和面時,直接用溫水把引子泡開,加入麵粉和成麵糊,放在25度左右的溫度下發酵,待麵糊醒發至全是氣孔後加入三到五克的小蘇打來調節下玉米面引子所帶來的酸味。蒸完饅頭以後剩下拳頭大小的一塊面團用來做發面引子,放在冰箱里冷凍,下次蒸饅頭的時候直接用溫水泡開使用就行。發面引子只能用一次。(第一次做出來的是玉米面發酵引子,蒸饅頭剩下的面團叫發面引子,大家可不要搞混了哦)
下面說下製作做玉米面引子的注意事項:
1、曲頭要用溫水充分泡開,這樣利於發酵菌生長和繁殖。2、做出來的玉米面發酵引子會有股酸味,不要擔心,這是正常的。3、發酵菌不能曬干,要放在陰涼通風處晾乾。4、用玉米面發酵引子將面發好後,再加適量的小蘇打,不要一開始就加小蘇打,加入小蘇打的面團揉起來光滑有彈性。
Ⅱ 發面的曲怎樣製做
小蘇打的化學名稱叫碳酸氫鈉,家庭時經常用它當發酵粉做饅頭。但蒸熟的饅頭往往不太回暄軟,這因為小蘇答打遇熱放出的二氧化碳氣不多,饅頭中產生的小氣孔少,面起發的不好。另方面小蘇打本身是鹼性物質,如用量稍多,饅頭就會產生鹼味,色澤發黃,維生素被破壞,效果很不理想。如果在小蘇打中加入一定量的醋酸(食和醋)就可彌補以上的不足。不僅可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而且也不會有很大的鹼味。
將1斤麵粉倒入盆內,放入3兩小蘇打,倒入1兩醋,立即用手攪拌(再加點溫水)合面面團,稍醒後,做成饅頭,上屜用旺火蒸30分鍾即熟
每次做饅頭,不要把面做完,留下一小塊,叫發面引字,下次做饅頭把它揪碎,溫水泡(一小碗),然後用它和面,很快面就發了(和的面別太軟略硬些),如果發的合適不必用鹼,如果發大了,可適當用鹼.只要聞著沒有酸味就行了,如果心裡沒底,用舌頭舔一下,不酸更好.
Ⅲ 陝西大米老曲的做法,可用來做發面酵子
那是可以用來做發面用的,它和它的發酵功能是一樣的。
Ⅳ 甜酒麴能發面嗎
甜酒麴能發面,蒸出的饅頭比較膨鬆,味道要好吃的多。
用甜酒麴發面的時間要根據天氣冷暖,溫度高發酵就快。
甜酒麴是米酒麴的最初產品,它是各類酒類製作的雛形,除了食用外,還有兩種用途,一是作為料酒使用,如川式火鍋,豆瓣醬中添加;二是製作饅頭,如河南周口的米酒饅頭、浙江金華的米酒饅頭。
甜酒麴還可以在調料發酵中使用,因此,甜酒麴的用戶有甜酒釀工廠、家庭、餐飲單位、調料生產單位。
(4)老年人用曲發面擴展閱讀:
甜酒麴主要用於製作甜酒釀,在甜酒釀製作過程中,甜酒麴是主要的發酵制劑。甜酒麴是糖化菌及酵母制劑,其所含的微生物主要有根霉、毛霉及少量酵母。
甜酒釀在製作饅頭中使用,最主要的代表在河南周口和浙江金華,具有很強的地方傳統色彩,一般都稱之為米酒饅頭。
米酒饅頭的製作方法有很多種,有的是直接利用甜酒麴長時間發酵面團,製作饅頭;有的是利用甜酒釀中的酒水作為面團用水,在添加適當的酵母,製作饅頭,這種發方法在金華最典型;還有的是將甜酒釀和麵粉共同長時間發酵,製作饅頭。這些饅頭都具有甜酒釀特有的醇香風味,而且口感細膩,是非常具有民族傳統特色的食品。
甜酒麴用於調料發酵,主要是利用甜酒麴中根霉極強的糖化性能。例如醬品的製作,它是以澱粉質和蛋白質材料作為主要原料,在製作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根黴菌株產生的糖化霉系和蛋白酶系,通過糖化作用,將澱粉質分解成糖;通過蛋白酶系對蛋白質的水解發酵作用,產生各種氨基酸,這樣就形成了醬類的甜味和鮮味。
網路-甜酒麴
Ⅳ 用酒麴怎樣蒸饅頭發孝時間
酒麴是做酒和來甜酒釀用源的發酵劑 發面是不行的 發面還是要用發酵粉或老面才行
在經過強烈蒸煮的白米中,移入 麴黴
麴黴 麴黴(Aspergillus)是發酵工業和食品加工業的重要菌種,已被利用的近60種。2,000多年前,我國就用於制醬,也是釀酒、制醋曲的主要菌種。現代工業利用麴黴生產各種酶制劑(澱粉酶、蛋白酶、果膠酶等)、有機酸(檸檬酸、葡萄糖酸、五倍子酸等),農業上用作糖化飼料菌種。例如黑麴黴、
的分生孢子,然後保溫,米粒上即茂盛地生長出菌絲,此即酒麴。在麴黴的澱粉酶的強力作用而糖化米的澱粉,因此,自古以來就把它和麥芽同時作為糖的原料,用來製造酒、甜酒和豆醬等。用麥類代替米者稱麥曲。
Ⅵ 請問發面用的面曲是什麼
曲子是用來發米酒的 發面用老面或者酵母
Ⅶ 怎樣用老面發饅頭怎樣做老面饅頭
發至膨脹到原來來的2到3倍就成源!發到自陷就過了!過了就不好吃了!可以再多加些面重發一下!
用小蘇打也行!就是沒有用鹼的香氣重一些!
加完鹼,和好面,揉勻就成!揉時間長了就實成了!口感不好!成型後就放置保濕醒發20至30分鍾
把水燒開,放入!
200克的蒸30分鍾即成
Ⅷ 生活常識,甜酒麴可以用於發面嗎
不可以
甜酒麴本身是根霉為主要原料製成,用於將糯米發酵將澱粉轉化為果糖和部分乙醇和酯類,甜甜的帶些酒味。甜酒麴本身不能用於發面,發面的效果也不好。發面只要是酵母菌發揮作用,利用麵粉中的養分糖化,產生二氧化碳,是面團蓬鬆。酵母本身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是很好的營養發酵物。請使用酵母發面。
甜酒麴可用於製作米酒(黃酒)或米醋。
Ⅸ 蒸饅頭的引子中用到曲,曲是一種什麼東西什麼樣怎樣做
你好!!
你說的曲,就是酒麴。
我國最原始的糖化發酵劑可能有幾種形式:即曲,櫱,或曲櫱共存的混合物。
在原始社會時,穀物因保藏不當,受潮後會發霉或發芽, 發霉或發芽的穀物就可以發酵成酒。因此,這些發霉或發芽的穀物就是最原始的酒麴,也是發酵原料。
可能在一段時期內,發霉的穀物和發芽的穀物是不加區別的, 但曲和櫱起碼在商代是有嚴格區別的。因為發芽的穀物和發霉的穀物外觀不同,作用也不同,人們很容易分別按照不同的方法加以製造,於是,在遠古便有了兩種都可以用來釀酒的東西。發霉的穀物稱為曲,發芽的穀物稱為櫱。
二 散曲到塊曲
從制曲技術的角度來考察,我國最原始的曲形應是散曲,而不是塊曲。
散曲,即呈鬆散狀態的酒麴,是用被磨碎或壓碎的穀物,在一定的溫度, 空氣濕度和水分含量情況下,微生物(主要是黴菌)生長其上而製成的。散曲在我國幾千年的制曲史上一直都沿用下來。例如古代的"黃子曲",米曲(尤其是紅曲)。
塊曲,顧名思義是具有一定形狀的酒麴, 其製法是將原料(如麵粉)加入適量的水,揉勻後,填入一個模具中,壓緊,使其形狀固定,然後再在一定的溫度,水分和濕度情況下培養微生物。
東漢成書的<<說文解字>>中有幾個字,都注釋為「餅曲」。東漢的<< 四民月令>>中還記載了塊曲的製法,這說明在東漢時期,成型的塊曲已非常普遍。
到北魏時代,以<<齊民要術>>中的制曲,制櫱技術為代表, 我國的酒麴無論從品種上,還是從技術上,都達到了較為成熟的境地。主要體現在:確立了塊曲(包括南方的米曲)的主導地位;酒麴種類增加;酒麴的糖化發酵能力大大提高。 我國的酒麴製造技術開始向鄰國傳播。
散曲和塊曲不僅僅體現了曲的外觀的區別, 更主要的是體現在酒麴的糖化發酵性能的差異上。其根本原因在於酒麴中所繁殖的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上的差異。
從制曲技術上來說,塊曲的製造技術比較復雜,工序較長, 而且制曲過程中還要花費大量的人力。釀酒前,還必須將塊狀的酒麴打碎。古人為何多此一舉? 其中的道理是塊曲的性能優於散曲。從原理上看,我國酒麴上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有的黴菌菌絲很長,可以在原料上相互纏結,鬆散的制曲原料可以自然形成塊狀。酒麴上的微生物種類很多,如細菌,酵母菌,黴菌。這些不同的微生物的相對數量分布在酒麴的不同部位的分布情況也不同。有專家認為,釀酒性能較好的根黴菌在塊曲中能生存並繁殖,這種菌對於提高酒精濃度有很重要的作用。塊曲的使用更適於復式發酵法(即在糖化的同時,將糖化所生成的糖分轉化成酒精)的工藝。
西漢的餅曲,只是塊曲的原始形式。其製作也可能是用手捏成的。 到了北魏時期,塊曲的製造便有了專門的曲模,<<齊民要術>>中稱為"范",有鐵制的園形范,有木製的長方體范,其大小也有所不同。如<<齊民要術>>中的"神曲"是用手團成的,直徑2.5寸,厚9分園型塊曲,還有一種被稱為"笨曲"的則是用1尺見方,厚2寸的木製曲模,用腳踏成的。當時塊曲僅在地面放置一層,而不是象唐代文獻中所記載的那樣數層堆疊。使用曲模,不僅可以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更為重要的是可以統一曲的外型尺寸,所製成的酒麴的質量較為均一。採用長方體的曲模又比園型的曲模要好。曲的堆積更節省空間。更為後來的曲塊在曲室中的層層疊置培菌奠定了基礎。用腳踏曲,一方面是減輕勞動強度,更重要的是曲被踏得更為緊密,減少塊曲的破碎。總之,從散曲發展到餅曲,從園形的塊曲發展到方形的塊曲,都是人們不斷總結經驗,擇優汰劣的結果,都是為了更符合制曲的客觀規律。
三 麥曲製造技術的發展
在漢代以來,麥曲一直是北方釀酒的主要酒麴品種,後來傳播到南方。<< 齊民要術>>中所記載的制曲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後世也有少量的改進。
1 <<齊民要術>>中的麥曲
<<齊民要術>>中共有九例酒麴製法的詳細記載。其中八種是麥曲, 有一種是用穀子(粟)製成的。從製作技術及應用上分為神曲,白醪曲,笨曲三大類。其中神曲的糖化發酵力最高。
三斛麥曲製造工藝流程(神曲類)
水 炒小麥 生小麥 蒸小麥
│ ↓ ↓ ↓
│ 舂簸 舂搗 舂簸
│ ↓ ↓ ↓
│ 炒黃 凈簸擇 汽蒸
│ ↓ ↓ ↓
│ 細磨 細磨 細磨
│ ↓ ↓ │
└————————————————→混合←———————┘
↓
拌曲
↓
團曲
↓
入密閉曲室
↓
布曲
↓
翻曲
↓
聚曲
↓
瓮盛泥封
↓
穿孔
↓
曬曲
↓
成品曲
秦州春酒麴(笨曲類)的製作工藝流程:
小麥
↓
炒黃
↓
簸擇
↓
磨
↓
水→溲曲(剛)
↓
聚
↓
作曲(方范)
↓
剌孔
↓
培菌(罨)
↓
曝干
↓
貯藏
圖2.1 <<齊民要術>>制曲工藝流程圖
<<齊民要術>>中神曲和笨曲的糖化發酵能力有很大的差別。 連作者本人也感嘆道:"此曲(指神曲)一斗殺米三石,笨曲殺米六斗,省費懸絕如此"(注: 殺米意指米的消化,即糖化發酵 )。有的神曲一斗甚至可殺米四石。曲的用量占釀酒原料的 3.3%~2.5%,笨曲為15%左右。神曲用量這樣少,在歷史上也是罕見的,因為即使在現代,黃酒釀造時,麥曲的用量也在8-10%左右。只有小曲的用量才可能是這樣低。這說明<<齊民要術>>中所記載的神曲,曲中的根黴菌和酵母菌較豐富。作為麥曲來說,用曲量如此少,固然有許多其它原因,如曲的形體較小,制曲原料磨得較細,培養溫度也較低。
酒麴的起源已不可考,關於酒麴的最早文字可能就是周朝著作<< 書經?說命篇>>中的"若作酒醴,爾惟曲櫱"。從科學原理加以分析, 酒麴實際上是從發霉的穀物演變來的。酒麴的生產技術在北魏時代的<<齊民要術>>中第一次得到全面總結,在宋代已達到極高的水平。主要表現在:酒麴品種齊全,工藝技術完善, 酒麴尤其是南方的小曲糖化發酵力都很高。現代酒麴仍廣泛用於黃酒,白酒等的釀造。在生產技術上,由於對微生物及釀酒理論知識的掌握,酒麴的發展躍上了一個新台階。
原始的酒麴是發霉或發芽的穀物,人們加以改良,就製成了適於釀酒的酒麴。由於所採用的原料及製作方法不同,生產地區的自然條件有異,酒麴的品種豐富多彩。大致在宋代,中國酒麴的種類和製造技術基本上定型。後世在此基礎上還有一些改進。以下是中國酒麴的種類:
一 酒麴的分類體系
按制曲原料來分主要有小麥和稻米。故分別稱為麥曲和米曲。用稻米制的曲,種類也很多,如用米粉製成的小曲,用蒸熟的米飯製成的紅曲或烏衣紅曲,米曲(米麴黴)。
按原料是否熟化處理可分為生麥曲和熟麥曲。
按曲中的添加物來分,又有很多種類,如加入中草葯的稱為葯曲, 加入豆類原料的稱為豆曲(碗豆,綠豆等)。
按曲的形體可分為大麴(草包曲,磚曲,掛曲)和小曲(餅曲),散曲。
按酒麴中微生物的來源, 分為傳統酒麴(微生物的天然接種)和純種酒麴(如米麴黴接種的米曲,根黴菌接種的根霉曲,黑麴黴接種的酒麴)。
二 酒麴的分類
現代大致將酒麴分為五大類,分別用於不同的酒。它們是:
麥曲,主要用於黃酒的釀造;
小曲,主要用於黃酒和小曲白酒的釀造;
紅曲,主要用於紅曲酒的釀造(紅曲酒是黃酒的一個品種);
大麴,用於蒸餾酒的釀造。
麩曲,這是現代才發展起來的,用純種黴菌接種以麩皮為原料的培養物。可用於代替部分大麴或小曲。
酒麴用於飲食的實例較多,如紅豆腐乳就是用紅曲調色;蒸饅頭是採用麥曲或米曲,主要是利用其中的活性酵母菌,現代人直接利用曲發酵來製作饅頭已經很少了,主要採用更直接的酵母發酵法。酒麴製作的程序比較繁復,技術要求較高,且本身含的雜菌太多,與飲食不利,沒必要非得採取此法。一些大型中葯店有售成品曲的。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