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贊美老年大學教書法老師的先進事跡
我始終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視為學校管理中的一個永恆的主題。因為教師隊伍建設是關系學校發展進程和水平的決定因素,是學校的發展之基,競爭之本、提高之源。對其,我一抓師德修養,二抓業務能力,學校開展了「樹搖中教師新形象」工程,從細、小、實處著手,將樹形象落實到教師的每一天每一言行,一舉一動之中,開展「四進一不進」活動,即微笑進課堂、責任進課堂、愛心進課堂、智慧進課堂、手機不進課堂,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與家長的關系為突破口,增強全員育人,時時育人、事事育人的責任意識,注重教師人格魅力的教育效果。
經常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來規范教師的言行定期召開家長會和學生評教會,按上級精神進行考核,實得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有效地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在抓教師的業務能力之時,學校開展了以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和適應新課程改革需要為主要內容的業務提高工作,倡導做學習型、研究型教師。學校除了鼓勵教師們積極參加全方位多層次、互補性的培訓外,更重要的是通過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來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理論水平。其一是教師基本功和新技能的訓練,二是以教學反思和案例分析為重點的校本教研活動,近年來,學校先後以「如何有效教學」「怎樣上好一堂公開課」「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題開展研究活動,教師在校本教研中汲取了成長的營養、提升了其理論水平和業務鑽研能力,其三採用「師徒幫帶」「同伴互助」加快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從面為學校培養業務骨幹奠定了基礎。{
❷ 書法藏心意 對聯贈老師
筆者年屆古稀,棋牌不會,歌舞不能,唯能塗鴉寫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難以割捨。我曾自嘲:「辛苦寒燈五十霜,用完筆墨十籮筐。閑鷗野鶴亂飛舞,不知何處是家鄉。」
我對古代書法先賢心存敬畏,對蘭亭序、聖教序、祭侄稿、勤禮碑等名碑名帖,百讀不厭;對當代書法名家,也甘當學生,打心眼裡佩服。
2002年我剛退休,就到當地老年大學報到,拜當地書法家張貴為師。張老師真草隸篆兼工,篆刻詩文俱佳。學員們除向張老師討教書法技藝,還求他的墨寶,求他刻印,張老師一律無償滿足。幾年下來,我們和張老師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可天有不測風雲,2011年11月,張貴老師因病仙逝,我們這些老學員陷入了沉痛的哀思之中。我為張老師撰寫一副輓聯:
雅風不逝,精書善畫流芳遠;
懿德永存,尚義懷仁曠日長。
後來,我離開了老年大學,轉向網路的書法老師學習寫字。張旭光先生是當今書壇名家,雖未謀面,我也是他不知名的學生。張先生書法取法「二王」,卻不類「二王」皮相,自成面貌。他的行草書自然流暢,古樸典雅,很有書卷氣。我給張旭光老師撰一嵌名聯為:
張逸少神,宗伯高法; (註:伯高即張旭)
取東坡意,光山谷風。
。。。。。。
❸ 朱漱梅南通市書法家協會顧問
朱漱梅,1908年出生於江蘇省南通市,別署琅東老人,一生熱愛書法和文學,對書法藝術的追求長達90年。1933年畢業於上海正風文學院,早期曾受教於書法大師於右任、王個簃、朱天梵。1952年至1962年,他在南通中學高中部教授語文,同時活躍於書法領域,擔任南通市書法家協會的名譽理事和顧問,也是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和南通市老年大學書法教師。
朱漱梅的書法成就斐然,1996年,他的《草書唐宋詩十九首》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在第六屆中國藝術節江蘇省預選賽中榮獲銀獎。他的作品多次獲獎,如1983年江蘇省衛生美術作品展的優秀獎,1985年南通市紫琅書法大賽的一等獎。他的書法作品被眾多機構和個人收藏,包括嘉興市南湖革命紀念館和淮安市周總理紀念館,還為各地碑刻題字,並在報刊上廣為發表。
朱漱梅的文學創作同樣受到認可,自作詩《紅梅詩稿》在寧波出版,他的生活和藝術成就也多次被媒體報道。2005年,他在中國當代書畫名家成就國際展上被評為「中國當代傑出書畫家」,並榮獲「當代書畫藝術傑出成就獎」。中央電視台的專題節目也展示了他寫字吟詩的風采,他因和諧杯全國書畫作品展獲得一等獎,成為首批全國文化和諧使者。
朱漱梅深受兩位大師影響,一是授業恩師王個簃,另一位則是於右任。他的書法風格深受他們的影響,既有王個簃的平穩協調,又有於右任的神韻超邁。他的作品集《百歲集朱漱梅詩文選》和《百歲書法家朱漱梅作品集》記錄了他的藝術生涯。
2002年,朱漱梅的書法活動頻繁,8月在書法大賽中贏得榮譽金獎,9月作品入選慶祝建黨80周年的全國書畫大賽,10月另一幅作品入選紀念陶行知先生誕辰的名家作品集。他還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少年兒童書法大賽,為他們的成長做出了貢獻。
❹ 求當代書法家徐明文先生的簡歷及主要成就
徐明文 號秉燭齋主,男,1938年4月出生於江西省波陽縣,高級教師。在景德鎮陶瓷職業中專、老年大學任教中文書法,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高級會員、中國書畫藝術委員會會員、江西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藝委會會員、金陵書畫院藝術委員、香港畫院書法師、東方藝術研究院終身藝術顧問、江都書畫院客座教授。
他創作的《石鼓文》作品,被中外行家稱為「景德鎮一絕」,評為「極品」。作品先後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美國紐約世界藝術中心、日本東京、東南亞及國內各地展出,並被廣為收藏,2004年4月在上海舉辦三人陶瓷藝術作品聯展,大獲成功。分獲國內外各項大展賽金、銀、銅、優獎40多項,被授予「世界華人藝術人才」、「首屆當代百佳老年書畫家」、「中國當代實力派書畫藝術家」、「首屆當代百名德藝雙馨書畫藝術家」、 「全國優秀書畫藝術教育家」等榮譽稱號。作品入編《國際金鵝獎書畫大觀》、《世界華人藝術精品典藏》、《中國書畫電視大獎賽精品集》、《中國巨變——當代中國書畫攝影作品集》、《景德鎮陶瓷全集》、《景德鎮陶瓷藝術家專輯》等20多種專集,並出版《除明文書法集》。江西、廣東、山東、北京、上海、中國書畫報等多家媒體均有專題報道。代表作還有《際准草書草聖千文》、《老子道德經八十一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