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里根簡介,限100字以內
里根
1911年2月6日生於伊利諾伊州。28年,考入尤雷卡學院攻讀經濟和社會學。
畢業後,曾在艾奧瓦州電台擔任播音員5年。37年,進入好萊塢華納兄弟電影公司。二戰在美國空軍服役,退役後重返好萊塢。
66年—74年,連續兩屆出任加利福尼亞州州長。80年11月競選總統獲勝,當選美國第49屆總統,84年11月,他競選連任成功。94年11月通過電視向公眾宣布患了老年痴呆症
里根1940年與簡·懷曼結婚,生有一女,後離異。1952年,他與同在好萊塢從藝的南希結婚,生有一子一女。
㈡ 美國前總統,2004年在加利福尼亞家中病逝.最後一個字是里
「里根」咯~~~~
你懂得來網路貼吧,卻不懂得用網路搜索,你還學人用網路~
在網路里打「美國前總統」什麼都出來喇~
㈢ 哪位美國總統得過老年痴呆症
美國前總統羅納德·里根得過老年痴呆症。
美國太平洋時間2004年6月5日下午1點,美國回前總統答羅納德·里根因阿爾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在位於洛杉磯的家中逝世,終年93歲。里根是迄今為止美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總統。
羅納德·威爾遜·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1911年2月6日—2004年6月5日),美國政治家,第33任加利福尼亞州州長(1967年-1975年),第40任總統(1981年-1989年)。在踏入政壇前,里根也曾擔任過運動廣播員、救生員、報社專欄作家、電影演員、和勵志講師,他的演說風格高明而極具說服力,被媒體譽為「偉大的溝通者」。2004年6月5日,里根於家中辭世,死於肺炎,享壽93歲。里根的總統任期影響了美國和中國1980年代的文化,使得1980年代也常被稱為「里根時代」。里根美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㈣ 美國歷屆總統下台後的生活
布希在家養老,出書,養狗。里根1994年得了老年痴呆,2004年去世。
一、第一支總統:華盛頓
自從1797年3月退休後,華盛頓帶著輕松的心情回到弗農山。他在那裡建立了蒸餾室,並成為了或許是當時最大的威士忌蒸餾酒製造業者,到了1798年便生產了11,000加侖的威士忌,獲得$7,500元的利潤。
在那一年裡,由於戰爭逼近,為了警告法國,華盛頓被新總統約翰·亞當斯任命為美國陸軍的中將(在當時這是軍中最高的階級了)。這只是象徵性的任命,華盛頓並沒有真的服役。
接下來一年裡,華盛頓染上了感冒,引起嚴重的發燒和喉嚨痛,並惡化為喉頭炎和肺炎,並在1799年12月14日去世。遺體葬在弗農山當地。
第二隻:約翰 亞當斯
1801年3月4日至1826年7月4日。在民意調查中遭到質疑後(見「托馬斯·傑斐遜:第3任總統」,1800年大選),亞當斯回到了馬薩諸塞州昆西市(原布雷茵特里)的家中,本希望在去世之前能夠享受幾年的平靜退休生活,沒想到,從此踏上了一次長達25年的學術征程。他一直保持著敏捷的思維和旺盛的好奇心,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閱讀新書,重讀經典。當白內障模糊了他的視力,他就找來孫子們和其他親戚給他朗讀。他還給獨立革命時期的老朋友寫了大量的書信。1805年,他恢復了與本傑明·拉什的友誼,他們的關系曾經因為後者的反聯邦黨立場而緊張。通過拉什的調解,亞當斯與傑斐遜通過頻繁的書信來往,消除了他們之間的分歧,恢復了獨立戰爭時期就結下的友誼。1820年,他的退休生活暫時被打斷:作為總統選舉人,他代表馬薩諸塞州投票支持門羅總統連任,馬薩諸塞州共投15票支持門羅。同年,他又被推選參加馬薩諸塞州制憲大會。最後,在89歲高齡的時候,他興奮地看到自己的兒子約翰·昆西·亞當斯當選總統,這是先前的最高行政長官從未體驗到的
第三隻:傑斐遜
1809年3月4日至1826年7月4日。參加完詹姆斯·麥迪遜總統的就職典禮,傑斐遜隱退回到了蒙蒂塞洛。完成了一個公眾人物的任務,功成身退,他渴望享受退休後的閑暇生活。但是,令人感到悲慘的是,離開華盛頓時,他欠了24萬美元的債務。他惟一可以指望的是庄園的農作物、麵粉和釘子的銷售,一年可以有幾千美元的收入。1815年,英軍燒毀國會大廈後,國會圖書館也毀於火中,傑斐遜將6500冊藏書賣給政府,得到2395萬美元用以償還債務。藏書裝在11輛馬車上,由陸路運往華盛頓,成為新的國家圖書館的核心部分。不幸的是,傑斐遜藏書的2/3毀於1851年國會圖書館的一場火災。歸隱後,傑斐遜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寫信上。通過書信往來,他恢復了與約翰·亞當斯的友誼,感到非常高興。退隱生活中,傑斐遜最重要的成就是創建了夏洛茨維爾的弗吉尼亞大學。他設計了教學大樓,指揮工程施工,擬定學習課程(明確地取消了宗教教育),親自挑選教員,還擔任大學校長。其中,他的一項革新措施是引進了學生選修課的體制,每個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想學的科目,不想學的可以不學。1825年,弗吉尼亞大學開學。
㈤ 里根革命指的是什麼
1981年1月20日,華盛頓,里根當選美國總統,為世界格局的變化埋下伏筆。
輿論普遍認為,是里根政府的強硬政策,給蘇聯帶來了軍事開支方面的壓力,最終壓垮了蘇聯經濟,實現了美國所期待的蘇聯不攻自潰和共產主義陣營的瓦解,美國因此成為世界上惟一的超級大國
文/周琪
美國前總統羅納德·威爾遜·里根在患老年痴呆症10年之後於美國東部時間6月5日在加利福尼亞的家中去世,享年93歲。
對於他的去世,正在法國參加諾曼底登陸60周年紀念活動的布希總統說,「他留給了我們一個他恢復起來的國家和他幫助拯救的世界。在里根擔任總統期間,美國擺脫了一個分裂的和自我懷疑的時代,由於他的領導,世界擺脫了一個恐懼和暴政的時代。」
「里根革命」帶來美國持續時間最長的繁榮
里根是保守主義的政治代表人物,他的當選藉助了美國保守主義的「沉默的多數」的力量,在他領導美國期間,保守主義思潮在自羅斯福「新政」起長期處於美國政治邊緣之後,一躍成為美國政治的主流。
保守主義者在社會方面強調秩序、輿論、道德、宗教,在經濟方面主張個人自由、企業自由、貿易自由和私人所有權。他們主張政府減少對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干預,降低公共開支和福利支出,給予企業和個人更大的經濟自由。
里根政府時期所實行的供給學派的經濟政策,同在此之前在西方國家經濟政策中占據主流地位的凱恩斯主義背道而馳,並與同一時期英國撒切爾首相所採取的貨幣主義經濟政策遙相呼應。
作為演員,里根的演技不過屬於二、三流,作為政治家,甚至連其盟國的首腦也認為他智商不高,知識有限。撒切爾夫人1986年在英國會見他之後曾評論道,「在他的兩耳之間空無一物」(指他沒有頭腦)。
但里根的政治技巧卻是一流的。他是美國戰後歷史上少有的既能同媒體、又能同美國國會保持良好關系的總統。這為他在國民中的聲望創造了有利條件。
由於能夠游刃有餘地應付國會,里根得以在國會通過一系列立法來刺激經濟的發展、抑制通貨膨脹和加強國防。里根政府在保守主義經濟政策的指導下著手削減稅收和政府開支,大幅度增加國防開支。這些政策的實施被看作是一場經濟政策方面的「里根革命」。1986年,里根徹底修改了收入稅法,取消了一些稅收,並對許多低收入者實行了免稅。在他執政快結束時,美國享受了和平時期持續時間最長的繁榮。
「里根主義」促進了冷戰的結束
在外交方面,直到里根政府時期,美國仍然沒有擺脫掉越南戰爭的陰影。
「美國神話」破滅了,對美國民主制度的樂觀看法受到了懷疑。特別是同蘇聯相比,美國在戰略武器方面已經沒有優勢可言。
在美國人看來,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集團正在全世界進行擴張,尤其是在第三世界擴大其影響,繼越南入侵柬埔寨之後,蘇聯於1979年12月佔領了阿富汗。由於1979年霍梅尼領導的伊朗革命,美國在具有重大石油戰略利益的中東地區的失去了最忠實盟友,而同時其後院中美洲也面臨著蘇聯和古巴所支持的尼加拉瓜左翼政權和其他國家中的反右翼政府武裝斗爭的威脅。
為了恢復美國的軍事力量和重新樹立美國公眾的自信,「里根主義」取代遏制政策,被用來對付勃烈日涅夫主義和防止第三世界的蘇聯化。
1981年,里根的第一任國務卿亞力山大·黑格聲明,蘇聯必須明白它在第三世界國家中不受抵制的冒險時代已經結束。
1982年,里根在英國國會的演講中倡議「鞏固民主的基礎」,號召發動一場反對蘇聯極權主義的「爭取自由的聖戰」。里根的演講受到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的贊揚,稱贊它是反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斗爭的一部分。
在1985年2月的國情咨文中,里根對「里根主義」作了明確的表述:「我們絕不能破壞那些正在冒著生命危險……反抗蘇聯侵略和確保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的人的信心。對自由鬥士的支持是自衛。」這一政策的實質是,美國要為中美洲、亞洲和非洲的反共產主義起義提供經濟、軍事援助和政治支持。
於是,在第一屆里根政府時期,美國對韓國、菲律賓、南非種族主義政權和中美洲右翼軍事獨裁政權的支持達到了頂點,它還通過中央情報局向尼加拉瓜桑右翼反政府組織提供財政和後勤援助,並對其進行訓練。但是里根政府的支持最終並未能阻止這些國家最終走向民主化,它也未能用軍事顛覆來推翻尼加拉瓜的桑第諾民族陣線的政權。
里根對蘇聯尋求「通過實力來追求和平」的政策。里根政府從一開始就致力於重建美國的軍事力量。在里根的兩屆任期,他把國防開支提高了35%。在其第一任期1981~1985年中,美國軍事開支總額達到1500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GNP的8%,創造了美國和平時期最大的軍事開支。而且越來越大的軍事開支比例被花費在研究和發展新的武器系統上。
里根採取了更強硬的對蘇聯政策,他不相信遏制政策,不願同蘇聯領導人在相互不信任的基礎上談判條約,這導致里根1983年提出著名的「太空防禦計劃」。由於軍費開支龐大,美國的財政赤字不斷增長。但是,以1985年美蘇日內瓦會議為開端,美蘇之間開始了新的緩和進程。1986年美蘇之間達成了包括「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在內的一系列協議。
1989年當里根離開白宮時,世界已經接近冷戰的終結。無論事實如何,美國輿論普遍認為,是里根政府的強硬政策,給蘇聯帶來了軍事開支方面的壓力,最終壓垮了蘇聯經濟,實現了美國所期待的蘇聯不攻自潰和共產主義陣營的瓦解,美國因此成為世界上惟一的超級大國,核大戰的危險大大降低了。此外,在里根的領導下,美國人重新獲得民族自信心。美國的評論認為,從外交的方面講,里根可能比美國歷史上任何一位總統都更大地改變了世界的均勢,因為他促進了冷戰的結束。由於里根所留下的這一政治遺產,甚至連其國內政敵都會對他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