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年護理學老年人活動原則有哪些
1.活動與運動的原則
(1)因人而異,選擇適宜: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所具備的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種類、時間、地點。一般而言,運動時間以每日1~2次、每次30分鍾為宜,每日運動的總時間不超過2小時;運動的場地最好選擇在空氣新鮮、環境清凈、地面平坦的地方;運動的強度應根據老年人運動後心率而定,其計算方法為:一般老年人運動後最宜心率(次/分)=170-年齡;身體健壯的老年人可採用運動後最高心率(次/分) =180-年齡。
(2)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活動或運動的強度應由小到大、逐漸增加,並長期堅持。
(3)自我監護,確保安全:在活動或鍛煉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自我感覺。當出現不適感覺時,應立即停止活動;出現嚴重不適感覺時,應及時就醫。
2.常用的健身方法
(1)散步:可根據自身及環境的條件,選擇空氣新鮮、行走安全的地點、適當的時間,以每分鍾80~90步,每日步行30~60分鍾。步行過程中,應注意使自己脈搏保持在110~120次/分為宜。
(2)游泳:游泳的姿勢不限,但速度不宜過快、時間不宜過長。一般而言,以每日1次或每周3~4次、每次遊程不超過500m為宜。參加游泳鍛煉時應注意:游泳前做好准備活動;水溫不宜過低;游泳過程中,若感到不適,如頭暈、惡心等,應暫停游泳;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皮膚病及傳染病的老年人不宜參加游泳鍛煉。
(3)跳舞:應根據自己身體的狀況,選擇適當節奏的舞曲。
(4)球類運動: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身體狀況,選擇適合的球類運動,如門球、乒乓球、檯球、健身球等。
(5)太極拳和氣功:這兩項運動動作緩慢、柔和,協調、動靜結合,不僅可以調節老年人的心境,還可以強身健體。
2. 老年人活動原則包括安全全面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是度還有什麼
心情愉快,健康快樂,有始有終
3. 老年人運動的原則是什麼
運動鍛煉可以強身健體、防病祛病、延緩衰老。但我們老年人的生理特徵發生了諸多變化,如果運動方法不當,不僅不能達到健身目的,反而會損傷身體,影響健康。
所以,我們老年人進行運動鍛煉必須遵循下列一些原則:
(1)進行身體檢查
凡事要以安全第一。我們老年人運動前要進行身體檢查,其目的在於對自身健康狀況有一個正確認識和了解,發現潛在性疾患和危險因素,以便引起注意。
要防止兩種傾向,一是不要認為檢查一次就可保多年,在開始運動或增加強度之前,需要有3個月之內的體檢資料;二是檢查要認真對待,不能馬虎從事。
有的老年人常常過高地估計自己的體力,過分自信或爭勝好強心切,也是造成傷害事故的根源。因此,必須聽從醫生的忠告,自覺約束自己,以確保安全。但也不能只考慮安全,運動量很小或不運動而走上另一個極端。
(2)處方個別對待
運動也是有處方的,不同的老年人適合不同的運動處方。這是指處方的內容及其運動強度要符合本人身體的實際情況。由於體力及最大心率個體差異較大,不能給予一律的運動負荷。
(3)要循序漸進
參加運動鍛煉不能急於求成,而應該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要日積月累,這樣才能取得滿意的鍛煉效果。同時,開始鍛煉時運動量宜小,待適應以後再逐漸增加。
經過一段時間的運動鍛煉後,如果運動時感到全身發熱、微微出汗,運動後感到輕松、舒暢、食慾及睡眠均好,說明運動量適當,效果良好,就要堅持下去。
此外,鍛煉的動作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慢到快,時間要逐漸增加。
(4)安排好飲食
安排好合理的飲食。在保持標准體重情況下,應以充足的蛋白質、低脂肪、低膽固醇、適量的糖、豐富的維生素及無機鹽為宜。
(5)選擇適當時間
運動以選空氣新鮮的早晨為好,飯後不要立即做大運動量的運動,宜在飯後一小時至兩小時運動較好。
同時,還要根據季節變化進行適當的變換和調節。夏天,患有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老年人,應選擇氣候涼爽的時間進行鍛煉,避免急劇運動,做些徒手體操、太極拳等;冬天,患有呼吸系統病的老年人,如哮喘病、老年慢性氣管炎等,應停止戶外鍛煉;並要盡可能堅持用鼻吸氣,避免冷氣直入肺部。
(6)合理安排運動量
老年人的健身鍛煉,必須掌握適宜的運動強度,進行有規律的鍛煉,才能確保安全和達到效果。因此,開始鍛煉的強度和時間應比較小和短,而且應有6周左右的適應階段。
對於某些老年人來說,重要的是運動的頻度,直至有足夠的適應能力,再增加運動強度,並要從低而有效的限度開始,緩慢進行。例如,初始身體素質低的人,以40至60%最大心率儲備就可取得明顯效果,就先從40%的強度值開始。
(7)做准備整理活動
運動醫學和運動訓練要求,一個安全、有效、科學的健身鍛煉程序應由四部分組成:准備活動;有氧運動;徒手或負重的肌力練習;整理活動。
可見准備活動和整理活動是體育鍛煉時不可缺少的,而且每次鍛煉都要充分做好。年齡越大,鍛煉前的准備活動越重要。
(8)要自我監測
自我監測是指在運動過程中經常對健康情況進行觀察、記錄和評價,目的在於適時調整運動處方和鍛煉計劃,防止過度疲勞,避免發生運動損傷,提高鍛煉效果和健康水平。因此,參加運動鍛煉的老年人應該學會自我監測的方法,並堅持在運動鍛煉的實踐中加以應用。
監測內容:自我感覺,一般包括運動前、中、後的各種感覺、食慾、睡眠、運動慾望、排汗量,以及有無疲乏感、心悸、氣短、頭痛、腰腿痛等。
如鍛煉後精力充沛、心情愉快、睡眠及食慾好,無心悸、氣短,雖有疲勞感,經休息後疲勞感消失,說明此鍛煉方法適合於你,應持之以恆。否則要改變鍛煉方法,以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之目的。
4. 老年人運動應遵循哪些原則
老年人運動時要注意不要負重鍛煉,老年人的肌肉有所萎縮,肌肉力量也明顯減退,神經系統反應較慢迅殲,協調能力差,對刺激的反應時間延長。因此,老年人的運動宜選擇動作緩慢柔和、肌肉協調放鬆、全身得到活動的運動。不要晨練過早,老年人認為早晨空氣比較好,適合鍛煉,其實太陽出來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較高,空氣質量較差,畝磨沖所以晨練應安排在太陽出來後一小時,並且不宜在車流較多的馬路旁、樹林游耐密集的地方晨練。因為這些地方聚集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無益健康。還需注意不要做劇烈運動,老年人的骨質比較疏鬆,劇烈的運動容易造成骨折,老年人最好選擇緩慢的運動。
5.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有關老年人鍛煉的5項指導原則是什麼
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有關老年人鍛煉的五項指導原則如下:
(1)特別重視有助於心血管健康的運動鑒於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威脅全世界老年人的「第一殺手」,老年人有意識的鍛煉和提高心血管功能非常重要。建議老年人每周應從事3~5次、每次30~60分鍾的、不同類型的運動,如游泳、慢跑、散步、騎車等。強度從溫和至稍劇烈。針對特殊情況,如體能較差、年齡較大的老年人,可以減少鍛煉時間,降低鍛煉強度。
(2)重視重量訓練以往的觀點是老年人不宜從事重量訓練,事實上,適量的重量訓練對減緩骨質疏鬆、防止肌肉萎縮、維持各器官正常功能均有積極作用。可以進行如舉小啞鈴、舉小杠鈴、拉輕彈簧和彈力帶等運動。需要注意的是,每次練習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受傷。
(3)關注與鍛煉相關的心理因素老年人由於體制較弱、體能較差、意志力減弱以及傷痛困擾,在鍛煉過程中往往容易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如急躁、怕苦、怕出洋相、因為達不到預定目標而沮喪等,這些負面情緒會使鍛煉不能達到預定的效果,甚至會使有些老年人的鍛煉半途而廢。在對老年人制定健身計劃時,同時要關注他們可能出現的負面情緒。
(4)維持體育運動的平衡沒有哪項單一的運動適應任何人。體育運動中的「平衡」應該包括肌肉伸展、重量訓練、彈性訓練及心血管運動等諸多方面。因此在設定鍛煉計劃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絕不能一概而論。
(5)高齡老人和體質衰弱老人也應參與運動傳統觀念認為,高齡老人和體質衰弱老人參加運動是弊多利少。現在新的健身觀點提倡高齡老人和體質衰弱老人同樣應盡可能多的參與運動。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長時間的坐卧使得身心的加速老化。當然,這類人群必須選擇那些副作用較小的鍛煉項目,比如使用慢走代替跑步。
6. 老年人運動要遵循的原則是
生活中有很多的老年人喜歡運動,這樣對身體條件有好處,而且有助於抵抗病毒增強體質,但是在做運動的時候,也要注意些事項,雖然運動可以保健養生促進身體健康,但是也要遵循一些原則,那麼,老年人運動需要遵循哪些原則?
適當運動
春天是百花盛開的季節,人們宜到戶外活動。因為適量運動不但能調整大腦皮層的活動狀態,提高個體免疫與抗病能力,還可改善心肌的供氧狀況,預防和延緩動脈粥樣硬化並減少心臟病的發生。
心理調適
老年人肝血漸衰,肝氣失調,會出現胸悶不樂,煩躁易怒,頭昏目眩等肝氣郁滯及肝陽上亢等症狀。因此,要特別注意調適心理,穩定情緒免受刺激,積極尋求閑情逸致,以調養肝氣。
注意休息
尤其是中老年人,若患流感等上呼吸道疾病,除葯物治療外,還要特別重視休息和多飲水,這對減少心絞痛的發生有積極意義。
防風保暖
冬末春初氣溫依然偏低,風為當令主氣,風邪外襲多自皮毛肌腠而入。老年人宜穿戴輕松、柔軟、保暖的衣帽鞋襪,保持身體暖和,不受風邪侵襲,以達到預防保健之目的。
講究飲食
春季是寒溫交替的季節,切忌大寒大熱之食。「高年之人,其氣耗竭,五臟衰弱,全仰飲食之資氣血。若生冷無節,飲食失宜,調停無度,會成疾患。」故應注意養生保健,切不可暴飲暴食,生冷無節,飲酒無度,不辨食性,自損健康。
及時就醫
當老年人有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後,若出現胸悶、心悸、氣短、氣喘、心律不齊等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切勿拖延或胡亂吃葯,以免延誤病情,造成嚴重後果。
溫馨提示,要注意天氣的變化,而且要注意心理調適,老年人肝血漸漸衰退,因此,生活中應該注意鍛煉的方法,避免急躁,調養肝氣,而且要注意多休息。平時生活中要注意保暖,合理的飲食,這樣更有利於身體的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