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婆婆因為不帶孫子,所以到死都見不著孫子一眼,你怎麼看
沒毛病呀,婆婆作初一媳婦做十五,挺好的
誰規定婆婆必須帶孫子,我也是媳婦,我家孩子婆婆沒有帶過,娘家媽也是偶爾帶上幾天。一歲七個月就送全托保育院了,將就過了三歲多送幼兒園,每天上班前送,下班後接。在後來上學了也是自己去自己回,沒有接送過。現在婆婆也會經常說,四個孫子一個外孫,就我們家孩子她沒有管過,也是住的有的遠。可是現在最孝順的孫子就是我家孩子,其他幾個雖然也工作了,不但不給爺爺奶奶花錢,還會伸手要錢,唯獨我家這個沒管過的,逢年過節的總會給爺爺奶奶買禮物,包紅包。因為我從來沒有埋怨過老人不帶孩子,教育孩子要給孩子心裡栽花,不要種刺。
婆婆不帶孫子沒啥的,婆婆沒有這個義務一定要幫忙帶,但是說後面那句反正養大還是孫子,跑不掉就真的過分了。
既然不願意帶,也不要說風涼話,自己不懂的體諒兒媳婦,也別怪兒媳婦那樣做,兒媳婦可以選擇原諒也可以不原諒,沒有規定一定要那麼大度,當婆婆的最後的遺怨成為遺憾也是由她自己一手造成的。
十年看婆十年看媳,自己種的因自己享這個果。我也是過媳婦以後也是婆婆,我不能理解這樣的婆婆!
反正是自己的孫子,帶不帶都是自己的孫子,看不看最後一眼也是自己的孫子,這個本身就是婆婆的價值觀,沒毛病!
因果報應,蒼天饒過誰?
這就是:果是因生的
表姐希望婆婆幫忙帶孩子,就該拿出一個兒媳婦的態度,沒有哪個婆婆會真的不疼愛自己的孫子,她不願帶孫子或許有自己的苦衷。
你表姐為了工作把孩子送到娘家,事先應該跟婆家好好溝通,畢竟是一家人,做什麼決定都要好好商量。孩子送去了娘家,婆婆心裡難受念叨幾句,那是氣話可也是實話,不論外婆帶孩子還是奶奶帶孩子,血緣都不會改變的,雖然婆婆當時說話可能不好聽,但兒媳婦因此讓婆婆三年沒見到孫子,甚至在婆婆臨終前都沒讓她得償所願,婆婆當年一句氣話的代價實在太慘重了點。
你表姐的老公無疑是個失敗的男人,在母親和妻子的戰爭中他應該是個重要角色,他做得好就可以化干戈為玉帛,可惜啊,他真讓人失望。
你表姐把孩子送回娘家三年,他這個做爸爸的這三年都在做什麼?可以節假日把孩子接回來,也可以帶著母親去拜訪岳父岳母,千不該萬不該讓老人多年不見孫子。三年的時間他都沒有讓母親和妻子和解,你說他是個好兒子好丈夫嗎?
你表姐的家人也沒有為你表姐的偏執觀念給出正確的引導,女兒不懂事,與婆婆因為孩子發生了不愉快,作為父母應該努力改善她們的婆媳關系,而不是覺得女兒受了委屈就偏袒女兒,護著女兒,這種疼愛只會讓她們的婆媳關系越來越惡劣,對女兒的婚姻沒有半分好處。
你表姐因為婆婆一句話嘔氣了三年,這格局實在太小了。誰沒有使性子說氣話的時候,真的這么不值得原諒嗎?退一萬步講,那人可是自己老公的媽媽,自己兒子的奶奶啊,對長輩就不能寬松一點兒嗎?多大的事兒啊,三年的時間還放不下,至於嗎?
當今 社會 很多年輕人都說如果老人不幫忙帶孩子,等他們老了也不養他們。聽聽這話,多讓人心寒,可為什麼說這話的人都覺得自己有理呢?
法制 社會 咱們就用法律說話,法律沒規定老人要幫忙帶孩子,但法律規定了子女必須贍養老人。所以,老人幫子女帶孩子是子女的福氣,老人不幫子女帶孩子也不該受到子女的指責,因為老人沒有這個義務,但子女不贍養老人,老人是可以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的。
你表姐的婆婆不肯帶孫子,你表姐就讓她臨死都沒見到孫子,你難道認為她做得對嗎?她讓老人帶著遺憾離開人世,讓自己的兒子沒能與奶奶度過一段溫馨的時光,這是大錯特錯,她這一生都會因此愧疚的。
人的一生就是一場修行,讓自己善良一點吧,對他人寬容就是對自己寬容。
有時候陌生人的一句過份言語我們都可以不計較,放在婆婆身上就真的無法釋懷嗎?怨氣太重就會離幸福越遠,就算婆媳關系不那麼和諧,但總歸是親人,不是陌生人更不該是仇人啊。
有些怨是不能結的,一結就是一輩子,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婆婆如果沒有特殊的理由應該幫年輕人一把,因為年輕人正是奔事業的關鍵時候,如果身體 健康 原因也無可厚非,但是要跟媳婦說清楚,或者是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幫他們一下,也不至於臨終前沒有見到孫子。
㈡ 老人不帶孫子怎麼辦
關於給老人帶孫費的問題,這主要取決於家庭之間的溝通和協議。國內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強制要求或禁止給老人支付帶孫費。以下是一些建議供您參考:
1. 家庭協商:首先,您應當與家人進行充分的溝通和協商。可以考慮老人在帶孫子/孫女過程中付出的時間、精力以及利益等其他因素,雙方達成一個平衡和諧的協議。
2. 尊重個人意願:在決定是否給老人支付帶孫費時,要考慮老人的意願。有些老人可能認為這是孝敬的一種表現,而有些老人可能會認為這是家庭親情的表現,無需金錢補償。
3. 責任與義務:晌喊畢雖然沒有法律規定宴芹是否應支付帶孫費,但作為子女,幫助父母養老、提供生活照顧等方面是法律和道義所要求的。同時,子女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適度給予生活補貼或資助,作為對父母養育和照顧孫輩的感謝。
總之,在決定是否給老人支付帶孫費時,最重要的是進行充分的溝通,尊重彼此的意願和選擇,並確保符合當地法律法規。在重視家庭溫情和親情之餘,也可以適當考慮經濟實際,找到平衡點。滲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