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人走失多久可以報案
老人走失24小時以上可以由公案機關進行立案。
親人失蹤超過二十四小時,且失蹤親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即年滿十八周歲的,失蹤人的直系親屬可以帶上本人的身份證和失蹤人的關系證明文件,如戶口簿還要失蹤親人近期的照片到居住地公安機關報警立案,提供有關失蹤親人失蹤的線索。如果失蹤親人是小孩或者年滿十四周歲但未滿十八周歲的女性親人,有被拐賣的嫌疑,可以立即到公安機關報警立案。
並非所有的人口失蹤案都得要在失蹤滿24小時以上,公安機關才會以人員失蹤受理報案的。如果是兒童、老人走失的,可隨時報警,尋求公安機關的幫助,若是成年人失蹤即便公安機關不會當即立案偵查,但也登記失蹤人口的相關信息,以便通過110平台更快處理。
遇到老人走失,或者小孩走失,應當及時報警。不管警方立案不立案,報警後,失聯人的信息以及尋找人的信息,就都會上到警務平台,便於及時找回失蹤人員。正常成年人一般情況下都是24小時作為時間限制的,但如果你有證據證明對方可能會人身安全有危險,或者說是對方可能會受到侵害。那麼你隨時都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的,這個是不受時間限制的。另外警方從沒有規定失聯超過24小時才能報警的說法。報案與警方立案是兩個概念不能混淆。
【法律依據】
《公安機關查找疑似被侵害失蹤人員信息工作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疑似被侵害失蹤人員,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可能遭到犯罪行為侵害而下落不明的人員:
一、失蹤現場有明顯的侵害跡象的;
二、有證人證明失蹤人員遭到侵害的;
三、人與機動車一起失蹤或攜帶大量財物失蹤的;
四、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失蹤超過48小時的;
五、失蹤人員在失蹤前與他人有重大矛盾糾紛的;
六、失蹤原因不明,失蹤時間超過3個月的。
Ⅱ 老人走丟了多久能報警
失蹤人口的報案一般情況下都是以24小時作為時間限制的,但如果你有證據證明對方的人身安全可能會有危險,或者是對方可能會受到侵害。那麼你隨時都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這個是不受時間限制的。如果是符合以下情況的人口失蹤,可以馬上報警,並且公安機關會立即立為刑事案件,進行偵查。(1)、接到拐賣婦女、兒童的報案、控告、舉報的;(2)、接到兒童失蹤或者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婦女失蹤報案的;(3)、接到已滿十八周歲的婦女失蹤,可能被拐賣的報案的;(4)、發現流浪、乞討的兒童可能系被拐賣的;(5)、發現有收買被拐賣婦女、兒童行為,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6)、表明可能有拐賣婦女、兒童犯罪事實發生的其他情形的。如遇家裡人失蹤的情況,當事人可以根據情況,向失蹤人戶籍所在地刑警隊報告失蹤人口或者在失蹤地公安機關報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於依法懲治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意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經審查,符合管轄規定的,公安機關應當立即以刑事案件立案,迅速開展偵查工作:
(1)接到拐賣婦女、兒童的報案、控告、舉報的;
(2)接到兒童失蹤或者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婦女失蹤報案的;
(3)接到已滿十八周歲的婦女失蹤,可能被拐賣的報案的;
(4)發現流浪、乞討的兒童可能系被拐賣的;(5)發現有收買被拐賣婦女、兒童行為,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
(6)表明可能有拐賣婦女、兒童犯罪事實發生的其他情形的。
公安局立案受理的的最小時間為48小時。
1、當發現老人走失後,第一步應該是不要驚慌,採取排除法來理清思路。回想最後看到老人的位置,找到最後看見老人的人,找出離走失的時間和位置。逆向推理,順藤摸瓜去找。
2、組織盡量多的人手,在老人最後走失的地點分為四個不同的方向(東南西北)去尋找,立即報警,利用警務資源進行查找。
注意事項:老人走失大多由於換上了老年痴呆,記憶力衰退忘事導致,應該預防為主,並採取一些科技手段進行預防,可以使用專業的定位報警器(坐標派),監護人通過安裝在手機上的軟體實時查看攜帶坐標派硬體老人的位置,老人不論去哪兒了都知道。這樣就可以有效預防老人走失。
老人在走失的時候一定要掌握老人出行安全,保護老人健康,愛護生命。
Ⅲ 老人走失多久可以報案
法律分析:1.老人走失24小時以上可以由公案機關進行立案。
法律依據:《公安機關查找疑似被侵害失蹤人員信息工作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疑似被侵害失蹤人員,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可能遭到犯罪行為侵害而下落不明的人員:(一)失蹤現場有明顯的侵害跡象的;(二)有證人證明失蹤人員遭到侵害的;(三)人與機動車一起失蹤或攜帶大量財物失蹤的;(四)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失蹤超過48小時的;(五)失蹤人員在失蹤前與他人有重大矛盾糾紛的;(六)失蹤原因不明,失蹤時間超過3個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