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姓樓的名人
樓護、樓光、樓屯、樓大鵬、樓寶棠等。
1、樓護
樓護,字君卿,西漢山東人,父乃世醫。他本人少年時就讀過數十萬字的本草、醫經、方術書籍。醫術高明,又善辭令,「樓君卿唇舌」為時人稱道,甚得名譽。
2、樓光
樓光,北宋政治人物。樓郁次子,樓常之弟,樓肖之兄,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人。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進士。「才氣俊偉不群」,神宗元豐年間,任婺州浦江尉,歷任無為軍判官、知畿縣。官至承議郎。後為權貴所迫,遂罷歸。子嗣不詳。
3、樓寶棠
樓寶棠, 1935年4月出生,字越人,號玉巍山人,齋名五家書幄,出生於浙江東陽,畢業於軍事測繪學院、中國社會學函授大學、金陵老年大學,地震社會學家。江蘇省地震社會學研究會會長、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理事、新長征民族文化藝術傳播中心高級書畫師、淮海書畫院名譽院長。
4、樓屯
原名卓力(1880-1950),字肖嵩、辛壺、新吾,好玄根居士、麻木居士。浙江縉雲人,久居上海。為西泠印社早期社員。篆刻得吳昌碩指授,合秦、漢和浙派之長,自成一格,所作馭刀如筆,氣韻渾古蒼媚。
5、樓大鵬
樓大鵬(1936~)男,浙江寧波人。從小旅居英國,1953年回到祖國,1959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機械繫。大學期間是一名優秀跨欄選手,曾以25秒2的成績打破男子200米低欄全國紀錄。
❷ 曲阜市直事業單位有哪些
您好,曲阜市直事業單位有以下單位:
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市農業機械管理局
市老年大學
市旅遊管理服務中心
市貿促會
市外事服務處
市開發區招商局
市財政集中支付中心
市城市經濟調查隊
市聯社
市糧食調控監督管理中心
市社會保險服務中心
市招投標管理辦公室
市價格認證中心
市經信招商局
市招商局
市財政投資評審中心
市農業機械管理局
市環境衛生管理處
市園林綠化管理處
市計劃生育服務站
市地方道路管理處
市紅旗閘管理所
市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
市果品生產辦公室
市低保救助中心
市勞動就業辦公室
市糧食調控監督管理中心
市人民群眾來訪中心
市土地市場管理中心
市信息化管理中心
市行政服務中心
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隊
如有遺漏,勿怪~
望答案令您滿意~!
❸ 大連所有的老年人大學都有那些
大連市老幹部大學
地址:大連市中山區解放路綠山巷
電話: 0411-82307832
大連市老幹部大學已經在西崗區和甘井子區設立了分校
大連的老年大學就這一所。
❹ 關於天津師范大學和遼寧師范大學~
這個排名不太准吧。。。很久很久以前的了應該。不過天師比遼師好是真的,但是你在大回連遼師肯定招得多答,更容易錄取,而且在本地來說遼師肯定比天師更有名氣,找工作也會更容易。而且大連是個好地方。再說打個比方,山東師大比浙江師大好,但學出來肯定後者混得更好,人家那裡就業機會多阿,雖然我是山東人,呵呵。
還有三樓的,人家用人單位現在看學校名號的很少了,重要的在自己。不論在哪個學校,自己努力都能出頭。
❺ 老而好學的故事。
很多,有蘇老泉(蘇軾他老爹),唐代詩人陳子昂和姜子牙等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三字經》
蘇洵,號老泉。
姓名: 蘇洵
又名: 號老泉 字明允
性別: 男
生卒年: 1009—1066
所屬朝代: 宋代
所屬文學時期: 宋代文學
所屬流派: 三蘇 唐宋八大家
代表作品: 權書 衡論
同時期作家: 曾鞏 歐陽修 王安石 蘇軾 蘇轍
作家生平
作家生平
蘇洵(1009~1066)
北宋散文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據說27歲才發憤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仁宗嘉佑元年(1056),他帶領蘇軾、蘇轍到汴京,謁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很贊賞他的《權書》、《衡論》、《幾策》等文章,認為可與賈誼、劉向相媲美,於是向朝廷推薦。一時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參加考試,他推託有病,不肯應詔。嘉佑五年,任為秘書省校書郎。後與陳州項城(今屬河南)縣令姚□同修禮書《太常因革禮》。書成不久,即去世,追贈光祿寺丞。
蘇洵是有政治抱負的人。他說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當世之要」,是為了「施之於今」。在《衡論》和《上皇帝書》等重要議論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張。他認為,要治理好國家,必須「審勢」、「定所尚」。他主張「尚威」,加強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氣,激發天下人的進取心,使宋王朝振興。由於蘇洵比較了解社會實際,又善於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以古為鑒,因此,他的政論文中盡管不免有迂闊偏頗之論,但不少觀點還是切中時弊的。
曾鞏說蘇洵「頗喜言兵」。蘇洵的《權書》10篇、《幾策》中的《審敵》篇、《衡論》中的《御將》和《兵制》篇,還有《上韓樞密書》、《制敵》和《上皇帝書》,都論述了軍事問題。在著名的《六國論》中,他認為六國破滅,弊在賄秦。實際上是借古諷今,指責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審敵》更進一步揭露這種賄敵政策的實質是殘民。《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復武舉、信用才將等主張。《權書》系統地研究戰略戰術問題。在《項籍》中,他指出項籍不能乘勝直搗咸陽的戰略錯誤。他還強調避實擊虛、以強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打速決戰、突擊取勝等戰略戰術原則。
蘇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優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強暴,藐視敵人,寫得有氣勢。《張益州畫像記》記敘張方賓士理益州的事跡,塑造了一個寬政愛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記》借物抒懷,贊美一種巍然自立、剛直不阿的精神。
蘇洵的散文論點鮮明,論據有力,語言鋒利,縱橫恣肆,具有雄辯的說服力。歐陽修稱贊他「博辯宏偉」,「縱橫上下,出入馳驟,必造於深微而後止」(《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誌銘》);曾鞏也評論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煩能不亂,肆能不流」(《蘇明允哀詞》),這些說法都是比較中肯的。藝術風格以雄奇為主,而又富於變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變、紆徐宛轉見長。蘇洵在《上田樞密書》中也自評其文兼得「詩人之優柔,騷人之清深,孟、韓之溫淳,遷、固之雄剛,孫、吳之簡切」。他的文章語言古樸簡勁、凝煉雋永;但有時又能鋪陳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動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說》,以風水相激比喻自然成文的一段描寫,即是一例。
蘇洵論文,見解亦多精闢。他反對浮艷怪澀的時文,提倡學習古文;強調文章要「得乎吾心」,寫「胸中之言」;主張文章應「有為而作」,「言必中當世之過」。他還探討了不同文體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寫法。他特別善於從比較中品評各家散文的風格和藝術特色,例如《上歐陽內翰第一書》對孟子、韓愈和歐陽修文章的評論就很精當。
蘇洵作詩不多,擅寫五古,質朴蒼勁。宋人葉夢得評其詩「精深有味,語不徒發,正類其文」(《石林詩話》)。其《歐陽永叔白兔》、《憶山送人》、《顏書》、《答二任》、《送吳待制中復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為佳作,但總的成就遠遜於散文。
蘇洵著作,宋代以多種版本流行,原本大都散佚,今存者有北宋刊《類編增廣老蘇先生大全文集》殘卷。通行本有《四部叢刊》影宋鈔本、《嘉佑集》15卷。
唐代詩人陳子昂,早年沒有用心讀書,以至「年十八未知書」,都18歲了,在學識上還一無所知,\要改弦易轍,要急起直追,需要強大的精神動力,需要果斷的抉擇。果然,不久在父母教育下,他一旦悔悟,入鄉校求學,便「慨然立志」,謝絕門客,專精文典。終於,數年攻讀,一舉成才。
姜子牙
姜尚
姜尚,名望,呂氏,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因是齊國始祖而稱「太公望」,俗稱姜太公。東海海濱人。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輔佐文王,與謀「翦商」。後輔佐周武王滅商。因功封於齊,成為周代齊國的始祖。他是中國歷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
相傳姜尚的先世為貴族,在舜時為官,因功被封於呂(今河南南陽),故為呂氏,名呂尚。中國古代的姓是母系氏族的產物,所以「姓」即「女生」,後來在一個姓中又以男性為主有了氏,到春秋戰國以後,氏越來越多,姓和氏逐漸合二為一,就是現在所說的姓氏。
後來家道中落,至姜尚時已淪為貧民。為維持生計,姜尚年輕時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宰牛賣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做過賣酒生意。他雖貧寒,但胸懷大志,勤苦學習,始終不倦地研究、探討治國興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夠大展宏圖,為國效力。直到暮年,終於遇到了施展才華之機。
當時,正是東方大國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時期。殷紂王暴虐無道,荒淫無度,朝政腐敗,社會黑暗,經濟崩潰,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而西部的周國由於西伯姬昌(後為周文王)倡行仁政,發展經濟,實行勤儉立國和裕民政策,社會清明,人心安定,國勢日強,天下民眾傾心於周,四邊諸侯望風依附。壯心不已的姜尚,獲悉姬昌為了治國興邦,正在廣求天下賢能之士,便毅然離開商朝,來到渭水之濱的西周領地,棲身於磻溪,終日以垂釣為事,以靜觀世態的變化,待機出山。一天,姜尚在磻溪垂釣時,恰遇到此游獵的西伯姬昌,二人不期而遇,談得十分投機。姬昌見姜尚學識淵博,通曉歷史和時勢,便向他請教治國興邦的良策,姜尚當即提出了「三常」之說:「一曰君以舉賢為常,二曰官以任賢為常,三曰士以敬賢為常。」意思是,要治國興邦,必須以賢為本,重視發掘、使用人才。姬昌聽後甚喜,說道:「我先君太公預言;『當有聖人至周,周才得以興盛。』您就是那位聖人吧?我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於是,姬昌親自把姜尚扶上車輦,一起回宮,拜為太師,稱「太公望」。從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