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老年大學 > 公益廣告老年痴呆的爸爸

公益廣告老年痴呆的爸爸

發布時間:2023-06-26 07:16:12

❶ 印象中,哪個公益廣告讓你特別難忘

支持母親水窖活動那個廣告,「平平的家在大西部沒水喝, 我想把魚的家給平平」當時看了很感動。

❷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親愛的老小孩,我要給你穩穩的幸福

01

大家還記得央視公益廣告《打包篇》嗎?

兒子帶老年痴呆的父親去吃飯。老父親看到盤中還剩兩個餃子,伸手抓起餃子直接塞進口袋。

兒子急得大叫:「爸,你干嗎呀?」

老父親顫巍巍地說:「這是留給我兒子的……我兒子最愛吃這個……」

痴呆老父親的話瞬間令人淚崩!

還有,阿爾茨海默症患者老夏,啥事眨眼就忘,唯一沒有忘掉老伴脆鵝。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她嫁我,我討她,很幸福了。」有一次脆鵝出去買蛋糕,老夏在家緊張地抹眼淚:「她可是要去過兩三個紅綠燈,那麼遠的地方買啊!」

老來多健忘,唯不忘卻愛。心中依然有愛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值得我們傾注關愛。

今天,9月21日,是第26個「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它也稱為「世界老年痴呆日」。

網路里,網友紛紛留言——

「依然記得,奶奶患阿爾茲海默症時,去我的小學接我放學。那時我已經上初中,我的小學老師發現了奶奶,把她交給了警察。不然我們就找不到她了……如今奶奶已經去世九年了……我不會忘記她對我的愛!」

「爺爺已經不認識我了,面對喜怒無常的他,我常常不知所措。」

「保姆護工換了一個又一個,都忍受不了爸爸突然的大哭和咒罵。」

「我每天都在擔心,什麼時候媽媽一出門就再也找不回家了。」

……

阿爾茨海默症,也叫做「最漫長的告別」。醫學界至今沒有新突破。

一旦進入阿爾茨海默症的世界,老人彷彿走進了人生的一座空盪盪的大迷宮,再也走不出來,迷失了方向,甚至丟失了生命。

02

阿爾茨海默病是繼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癌症之後,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殺手」。

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發布的《2018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稱,2018年,全球共有5000萬人患上痴呆症,預計2030年將達到8200萬人,2050年將達到1.52億人。

每過3秒鍾,全世界就會有一個人,走入阿爾茨海默病世界。

目前,我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預計到2050年,將突破4000萬人,超過加拿大的總人口。

而對於個人來說,患上阿爾茨海默病的概率,活到80歲是15%,活到85歲是30%,活到95歲是50%。

據估算,我國每年大約有超過20萬阿爾茨海默老人走失。

阿爾茨海默病,彷彿一塊橡皮擦。老人大腦中的記憶被一點一點擦乾凈,前塵往事幾乎清零。

阿爾茨海默病人真可謂「返老還童」了,成了啥都記不起甚至不能自理的「老小孩」。

而且,阿爾茨海默症老人的情緒會變得越來越不受控,家人居家照顧會陷入極大的困境。

現在,有些城市已出現養老社區,開始接納阿爾茨海默症老人。安全的「住行」,專業的「康復」,健康的「吃喝」,舒心的「玩樂」,讓老小孩過有尊嚴、有品質的快樂生活。

不管送社區專業照顧,還是家人居家照顧,守護他們的醫生和親人,都要付出更多的愛心和耐心。

醫護人員和家人,要像「哄」孩子一樣,每天「哄」著老小孩開心,「哄」著老小孩吃葯、運動、與人交往。

面對「老小孩」,醫護人員和家人每天重復最多的話大概有這些——

「寶貝,你真乖!」

「來,來,來,咱們活動一下吧!」

「寶貝,你要好好睡覺!」

而且,一句話起碼要說一二十次,必須不厭其煩。

03

莫道桑榆晚,人間重晚晴。原本,人們總是無限憧憬晚年的好風光,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抵達人生的終點站。

可阿爾茨海默症,偏偏打破了家中的安寧,讓小確喪接踵而至。

沒了幾十年的溫暖記憶,老小孩「孤零零」地走向人生的終點。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親人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他是誰。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過於看著最親密的人在眼前一點點「消失」。

最難過的是被忘記的人,但是遺忘的那個「老小孩」卻又是無辜的,因為他們也不曾想忘記。

甚至,「老小孩」遺忘了世界,卻不曾遺忘愛!正如央視公益廣告《打包篇》末尾那一行字,戳中了大家的淚點:「他忘記了很多事情,但他從未忘記愛你!」

因此,我們應該相互守候這份愛——它平凡卑微卻也能感天動地。

今天,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讓我們大聲說出愛——

親愛的「老小孩」,你用心陪我長大,我細心護你老去,我要給你穩穩的幸福…… 不管何種境地,我們永遠不離不棄!

最後, 讓我們祝福天下所有記憶正在被擦拭和可能被擦拭的人,愛,永不退卻!

❸ 《打包篇》公益廣告

劇情:廣告一開始,一位老人表情木訥地望向家門,等待著兒子的回家。「爸,爸,給我開門!」可是等到兒子回來敲門,老人卻慌了起來,一句「我不認識你」讓兒子倍感震驚。原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爸爸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記憶越來越差。害怕不能繼續照顧兒子,這位老爸開始在清醒的時候,用寫紙條的方式繼續揮灑著父愛,「記得多穿衣服」「帶鑰匙」等。漸漸地,老爸病症加重,冰箱在哪,洗衣機在哪,這位爸爸連自己剛做過的事情,有沒有吃過飯都記不得了。有一天中午,兒子帶著父親去外面吃飯,盤子中剩下了兩個餃子,當著一桌子親朋好友的面,爸爸居然直接用手抓起餃子放進口袋。兒子看到,立刻抓住了爸爸的手,又羞又急地問:「爸,你幹嘛?」這時,已經說不清楚話的父親卻吃力地說:「這是留給我兒子的,他最愛吃餃子。」爸爸的回答讓兒子愣住了,原本以為爸爸已經忘記了一切,可是卻從未忘記對兒子的愛。

❹ 話說你看過哪些印象深刻的公益廣告呢能說一下嗎

小時候看的一個公益廣告,媽媽你累了,我給你洗腳吧,是那個小雨拍的,真的是印象深刻啊。

❺ 真實的感人故事

1、大衛.貝克漢姆

大衛.貝克漢姆是英格蘭著名的足球運動員,但在他小時候,卻想做一名越野跑車隊的選手。貝克漢姆的家人,倒是十分支持,全家人省吃儉用,給他交清了所有的費用。

貝克漢姆加入車隊後不久,就迎來了一次機遇,著名的Essex越野跑大賽將在四個月後拉開序幕。但是遺憾的是,知道這個消息時,已經錯過了報名的時間。

盡管如此,車隊的老闆還是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借這個機會把車隊的名氣打出去。接下來,老闆買了很多禮物,去拜訪大賽的組織者亨特里先生。

結果,老闆提著禮物垂頭喪氣地回來了。只是他仍然不死心,又派幾個得力的助手去拜訪,依然是無功而返。

在車隊的內部會議上,不少選手沮喪地說:「難道我們眼睜睜地看著與Essex越野跑大賽失之交臂。」

這時,年少的貝克漢姆自告奮勇地說:「讓我去試試吧,我相信我能拿到這個名額。」老闆望著這個乳臭未乾的孩子,有點嗤之以鼻地說:「憑你?連我去都被無情地拒絕了,你確信你能說服他,可是你憑什麼呢?」

貝克漢姆拍拍胸脯說:「我敢立下軍令狀,不過我要是能順利拿到的話,我希望我能代表車隊出戰。」見貝克漢姆如此自信,老闆爽快地答應了他。

拿著老闆給的地址,貝克漢姆順利找到了亨特里的別墅,卻被保姆攔在了門外。「你好。」貝克漢姆客氣地拿出車隊的名片說,「請轉告亨特里先生,我想和他聊聊賽車。」幾分鍾後,保姆走了出來說:「對不起,先生說,你們已經來過幾次了,沒有必要再聯系了。」

貝克漢姆依然微笑著說:「沒關系的,請轉告亨特里先生,我明天還會來的。」

第二天晚上,貝克漢姆早早來到了亨特里的別墅前,他選擇在八點的時候准時敲門,依然是保姆接待的。貝克漢姆微笑著說:「請轉告亨特里先生,我想和他聊聊賽車。」

保姆不忍心拂他好意,進去匯報了,片刻後,保姆出來說:「孩子,你還是走吧。先生不願意見你。」貝克漢姆信心百倍地說:「我明天還是會來的。」

此後的三個月內,貝克漢姆天天都過來,周末的時候,貝克漢姆還堅持一天過來拜見兩次,盡管他一次都沒見到亨特里先生。

但貝克漢姆仍然沒有放棄,一個下雨的晚上,他再一次過來了。依然是保姆開的門,保姆說:「孩子,我給你算過了,加上這次,你已經來過整整一百次了。我們先生正在看球。他應該不會見你。」

當知道亨特里還是名鐵桿球迷時,貝克漢姆的眼睛頓時一亮,他走到大廳里說:「亨特里先生,我今天不跟你談車,我們談談足球吧。」當聽到亨特里房間里的電視聲音弱了很多時,貝克漢姆開始大談英格蘭足球現今的局勢和自己的雄心壯志。

過了一會兒,門開了,亨特里走了出來,「你是個對足球有深刻見解的人,對於這么執著的人,我相信你的未來是一片璀璨。所以,我願意與你談談這次比賽的細節。」接下來,兩個人在書房裡談了兩個小時,談妥了貝克漢姆車隊參加Essex越野跑大賽的所有細節。

一個月後,Essex越野跑大賽如期進行,憑著出色的表現,貝克漢姆摘得了Essex越野跑大賽的冠軍。多年後,貝克漢姆轉戰足球,因為堅持不懈,他的足球事業同樣風生水起,他苦練出來的任意球和長傳技術,也成了賽場上屢戰屢勝的法寶。

每一次去和球迷見面,都有不少球迷問他成功的秘訣,貝克漢姆總是語重心長地說:「我想告訴你們的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堅持更厲害的武器了,我要送給你們一句話,同時也是我人生的總結:一次挫折是失敗,一百次挫折便是成功。」

2、易建聯

他出生於廣東鶴山市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郵政職工。父母的身高都在1。70米以上。因為遺傳的緣故,他生下來就比同齡人高,這讓他處處顯得傲氣凌人。

因為工作調動的關系,他兩歲時隨父親來到深圳。

他3歲時,就學會了怎樣把家裡的電器弄得四分五裂,4歲時就把鄰居的孩子打得跪地求饒。他進幼兒園才一周,就成了園里的破壞大王。班裡的同學都不喜歡他,避而遠之。老師經常打電話到家裡訴苦。

因為朋友越來越少,他找不到玩耍的樂趣,索性玩起了籃球。那個時候,也只有籃球才是他唯一的朋友,他有什麼快樂和憂愁的事,都會在運球的時候大聲說出來,在他看來,那是很正常的事,但別人暗地裡卻罵他瘋子。

7歲那年,他進了深圳一個比較好的學校讀書,他拜學校最有名的老師學習籃球。

他不信自己不能闖出一番成就,他信誓旦旦對母親說,你們看著吧,不出10年,我將成為中國籃球史上最有價值的球員。在家人看來,他的話只是對理想的一點毫無意義的安慰。因為,那時,他是一無所成。

10歲時,他身高已經有1。80米。他緊緊記得當年的那個誓言,他和幾個同樣愛好籃球的夥伴組建了一支籃球隊,他取名叫「夢之隊」。

隊伍組成後他們就開始了緊張的訓練。父親看在眼裡,又喜又憂,喜得是他從兒子身上看到了當年那個頑強而又靈氣逼人的自己,憂得是他擔心頑皮的兒子會把上課的時間也拿來練球。

為了監督他的學業,父親不得不經常請假去學校看望他。

12歲生日那天,父親帶他去游樂園玩。走到門口,父親突然問他要不要到山上去,因為那裡的體育館正在舉行一場少年職業比賽。但是等觀光車的人太多,等了很久還沒位子,父親突然提出抄近路走,這樣時間還能快一點。

他感到很驚訝,這里他來過幾次,並沒有發現父親所說的近路。父親笑了,拐了一個彎後指著一處陡坡說,就從這里上。

他愣住了。父親沒有理會他,藉助旁邊的一棵小樹,幾下就翻上去了。8分鍾後,他們走到了體育館的前面,父親指著來的那條路,意味深長地說,孩子,成功其實就像我們爭先恐後地趕到山頂,如果都去坐觀光車,不知要輪到什麼時候,就算坐上了,也被別人遠遠甩在了。

既然都只是一個過程,為什麼我們不選擇其他的方式呢,比如走路,雖然前面有荊刺和陡坡,你也許會跌倒很多次,但只要堅持下去,你總能比別人捷足先登,也只有那樣,你才能形成自己的優勢啊。父親的這番話,讓他銘記在心。

因為有父親的支持和鼓勵,他很快報名參加了深圳的街頭籃球賽,雖然第一輪就被淘汰,但他沒有泄氣。他和隊員擊掌發誓,明年重新再來。

回到家不久,他沒有想到,深圳體校教練戴憶新竟然聞訊而至。他慶幸自己遇到了伯樂。由於有了專門而系統的訓練,他的身高與球技直線上升。

2001年,身高達2。02米的他入選中國國家青年隊,在2005年到2006年的比賽中,他以優異的成績成為了CBA史上最年輕的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他就是中國籃壇的熱門人物,被稱為新一代人氣王的易建聯。

2007年8月,他簽約密爾沃基雄鹿隊,成為繼王治郅、巴特爾、姚明之後,第四位進軍NBA的中國球員,他也是第一位到現場經歷選秀過程的中國球員。

他的至理名言就是:「荊刺和挫折,在一個人的理想下根本不算什麼,鄙視它,爬上去,山頂上的你才是真正掌握自己命運的上帝。」

3、穆罕默de·阿薩夫

不到24歲的穆罕默de·阿薩夫是加沙罕尤尼斯難民營的難民。為了能參加泛阿拉伯國家的選秀大賽「阿拉伯偶像」,離開就業市場不景氣的加沙為自己找出路,他偷偷溜出加沙到了開羅,又輾轉黎巴嫩去參加海選。然而,由於加沙被封鎖而延誤,當他抵達貝魯特時,報名已經結束。

絕望的阿薩夫打電話和母親商量,最後決定翻牆進入選秀所在的賓館,但組委會依舊維持原來的決定。另一位參賽的巴勒斯坦人聽到了他的聲音,把名額讓給他,並告訴他:「我知道我到不了最後,但你能。」

最後的結局很美好,阿薩夫戰勝了來自埃及和敘利亞的兩名決賽對手,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阿拉伯偶像」冠軍的巴勒斯坦人。

這是整個阿拉伯世界熱議的話題。由於時差原因,「阿拉伯偶像」的直播時間是北京的凌晨,但我八十多歲的父親每次都會不經提醒就守在電視前。他是一個老難民,經歷過1948年那段屈辱的歲月,從故鄉巴勒斯坦逃難到敘利亞。

他對阿薩夫的喜愛,與其說是一種支持,不如說是找回了一種久違的歸屬感,一種對於失去故鄉的情愫。

老人的這種執著也感動了從未涉足巴勒斯坦的4個孩子。對於他們來說,祖國通常只是一個名詞,在填寫各式各樣的申請表時常被用到。

孩子們拚命撥打國際長途給阿薩夫投票,相信在這個時間,在歐洲和美國、智利、阿根廷、蓋亞那等等國家和地區,有著無數和我狀況相同的巴勒斯坦家庭。

阿薩夫的成功讓別人知道了巴勒斯坦人不只會搞政治、搞游擊隊,他們也有能力在不同的領域大顯身手。他們有自己的文化、藝術,甚至由於特殊的歷史背景,他們還有著其他民族沒有的東西,比如監獄文化。

以色列監獄里的巴勒斯坦政治犯以絕食要求獄管為他們提供「阿拉伯偶像」的直播信號。在寫給阿薩夫的信中,他們給出了史上最壯烈的支持——「你一定要加油,我們都在為你掉肉。」

在社交網站上,阿爾及利亞人給阿薩夫留言:「我們全家昨天都沒有做菜,大家全部在看你。在這個周末,你就是我們的大餐。」巴勒斯坦人的藝術作品反映現實,壓抑的生活和以色列持續的佔領給他們帶來了靈感,但同時他們也通過音樂表達對和平的追求。

1988年出現在一張標志性照片上的投石男孩Ramzi Aburedwan,長大後成了為和平奔走的游吟詩人;3個以色列阿拉伯青年組成的饒舌組合DAM,唱出了《誰是恐怖fen子》《我需要自由》等代表巴勒斯坦人心聲的歌曲,傳遍了整個阿拉伯世界和許多歐美國家。

更多的巴勒斯坦人發現,音樂是比石頭更有效的武器。2009年初,在遭受以色列近一個月轟炸的加沙,人們唱出了《我們不會倒下》(We Will Not Go Down),告慰一千四百多個亡靈。

對於三代難民的巴勒斯坦人,上一代是痛苦的一代,他們親身經歷了失去家園的浩劫;我們是失敗的一代,身在海外,對民族和國家的支持有心無力;而接下來將是模糊的一代,他們對未來不確定,對過去又不甚了解。

阿薩夫成功地成為了一個符號,讓三代巴勒斯坦人統一起來,把持不同政治理念的巴勒斯坦人、組織以及派別統一起來,同時也在阿拉伯革命這個大環境下,把所有支持民主自由、渴望公平正義的阿拉伯人統一了起來。

4、約翰遜博士

他的父親經營一個大舊書攤.有一次,距離不遠處有個節目,大家都去趕集,這天正下著雨,他的父親想要約翰博士分一部份書籍,運到趕集的地方去販賣.他的父親接連呼喚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約翰遜博士這時正專心閱讀一本又厚又大的書,竟假裝聽不見,也不理睬,父親嘆了一口氣。

只得自己親自去了.這時候,約翰遜博士年十八歲.五十年後,有一天中午十一時,當地人看見這個體態臃腫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夾在腋下,拐杖放在一邊,低頭跪在太陽下,熱淚直流。

這時約翰遜博士業已成名,大家都來看他,他對大家說: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時刻,我不聽父親的話,現在我跪在這里懺悔!

5、拉菲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拉菲爾畫了一幅瑪利亞抱著聖子耶穌的畫像,在她的右下方是個老人,左下方是個使女.可是正下方有一大片空白,正在想該補些什麼。

這時他從畫室窗口看到附近麵包店窗口有兩個孩子,大的一個四五歲左右托腮,仰望雲天,對他弟弟說話,小的一個頭靠在兩臂上,也望著天空,在聽他哥哥說話.拉菲爾覺得很美,就把他們畫在畫的下方,再加上翅膀,就成了兩個天使。

❻ 央視一公益廣告,父親得了老年痴呆,誰都不記得了,兒子回家帶父親出去吃飯吃的餃子,誰知那老頭手顫顫悠

父親緩緩地抬起他黝黑的手,在他布滿了皺紋的臉上,他的一雙小眼睛內一直盯著餃子,容他靜靜地用他的手顫抖著包住一整個餃子,輕輕地把安放入口袋。我迅速並且敏捷地抓住他的手,急得大聲叫:"爸!你幹啥!"父親見這情景,他竟有些害怕,他驚慌失措地要掙脫我的手,但是他那布滿皺紋的手卻緊緊的抓住這小小的餃子,我一直忘不掉他這顫巍巍的聲音:"我兒子…兒子他愛吃這個……"

❼ 求央視公益廣告的一句話 內容的話大概是男主人公的父親老年痴呆,記憶衰退,男主人公帶父親去飯局的時候

就是 他忘記了一切 卻從未忘記愛你

❽ 關愛老人——打包篇的故事來源

拍攝《關愛老人》系列公益廣告的某知名廣告公司業務總監唐睿說,《打包篇》中的故事全部來自一位同事楊先生和父親之間的真實故事。接到央視公益廣告的拍攝邀請之後,唐睿和同事馬上召開了會議,在到「孝」這個主題時,他的同事楊先生情不自禁地向同事們說起了自己的父親。楊先生的父親患有老年痴呆症,經常看著兒子問「你是誰」,甚至會因為不認識兒子而把楊先生拒之門外。但是,一次聚會上,父親卻把幾個餃子放進了口袋裡,想要把餃子拿回家給兒子吃。當楊先生說完父親的故事,與會的幾個同事被深深地打動了,甚至還有人哭了出來。當時大家一致決定,要把楊先生和父親的故事拍下來,和更多的人分享這份深沉的父愛。一般的公益廣告因為預算有限,所以在拍攝時難免會有許多將就。然而,拍攝《關愛老人》系列,業務總監唐睿卻用這個感人的腳本,以友情價請到了廣告界大腕導演和拍攝團隊進行製作。整個系列花費了將近3個月的時間完成。
《打包篇》這則公益廣告順利在央視多個頻道播出了,然而,故事中的主人公爸爸的原型,楊老先生卻不能及時看到兒子的作品。楊老先生2013年春節過後因為病情惡化住院,截至2013年3月6日還在接受治療。而他的兒子也請假始終陪伴在父親的左右。這位孝順的兒子曾告訴同事:「即便是父親再也認不出我了,我也要讓他一睜眼就能看見最愛的兒子。」

閱讀全文

與公益廣告老年痴呆的爸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院安全用電的管理制度 瀏覽:467
桐城市多少歲老人免交醫療保險 瀏覽:888
巴馬長壽村水怎麼樣 瀏覽:352
陝西90歲老奶奶 瀏覽:450
農村女性退休年齡是多少 瀏覽:395
老人健康碼如何辦 瀏覽:203
老人包到哪裡買 瀏覽:543
老年痴呆家人該怎麼辦 瀏覽:565
用養生壺怎麼樣熬八寶粥 瀏覽:240
鄭州現在交的養老金退休後能拿多少 瀏覽:138
老人身體往右側傾斜是怎麼回事 瀏覽:268
天津養老機構要多少錢 瀏覽:412
養老保險與壽險哪個好 瀏覽:361
孝順兒子十勸媽媽 瀏覽:432
老年痴呆的對話 瀏覽:806
哈爾濱江北的敬老院 瀏覽:119
孝敬爹娘的歌詞 瀏覽:566
壽島血臍是長壽湖的一種 瀏覽:396
聊城東昌府區養老金繳交比例 瀏覽:649
老年痴呆誘發原因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