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老年大學 > 老人家不讓剪頭發

老人家不讓剪頭發

發布時間:2023-05-28 19:20:35

① 為什麼守喪期間,不允許剪頭發,甚至不能剃鬍須

沒有這么神秘,只是這個時期大家心情都不是太好,沒有心情去打扮自己而已,不用那麼恪守成規。

② 老人去世後為什麼不能理發

在過去農村老人去世後有很多講究,比如說要燒五個七,燒百日,還有不能理發等等。過年期間的講究就更多了,不能貼對聯,不能放鞭炮,不能去親戚家串門,也不能接受別人到自己家拜年!

家裡老人去世後不能理發,這一條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在過去,老人們說如果家裡有人去世,那麼在100天內是不可以理發的,100天不理發,也就是說三個月不理頭發,對於長頭發的女性來說可能還可以,但是對於剃小平頭的男子來說,三個多月不理發是有些困難的,所以後來慢慢的就變成了燒完五七之後就可以理發了,燒完五七也就是去世35天之後。

之所以說在一定的時間內不能理發,是對已逝人的一種尊重和悼念,在古代的時候如果是父母去世,即使在朝中做官的人也會請假回鄉丁憂,以表達自己的孝心和追思,在守孝期間通常是不剪頭發,不剃鬍須,住在墳墓日夜守護。記得在參觀孔林的時候,在孔子的墳墓跟前就有一個簡陋的小房子,那就是他的徒弟當年為他守孝而搭建的,過去更是注重去世後的禮節和孝道。不過流傳到我們現在這一代,沒有像過去那樣守孝幾年的說法了,就變成一段時間內不理發。

我倒是覺得不理發還有一個原因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既然父母已經過世了,那麼做子女的要盡最後一點孝心,留一點念想,所以不能在老人去世沒幾天就去剪發,這樣顯得很不尊重。其實無論是不能剪頭發還是不能剃鬍須,這些講究都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為了表達對仙逝人的一種尊重和敬意的方式,不管去世後我們做了什麼,他們都看不見了,還不如趁活著,趁當下,多盡盡孝心,畢竟這些才更實在。

③ 為什麼老人說晚上不能剪頭發

因為老人覺得晚上不能剪頭發,不能剪指甲,說會碰到臟東西。
頭部是我們的陽氣聚集的地方,而剪掉頭發會使陽氣流失,也會吸引到一些陰氣過來,所以不建議晚上去理發。
但其實按照當時的生活可以分析出是老人們為了省燈油,不讓晚上做這些費眼力的事情的。但是現在想想,到晚上剪頭發,理發師都累了一天了,搭舉舉也剪不好啊,所以,還是不要晚上剪知碧的好。答尺」
內容只供參考,請勿封建迷信。

④ 為什麼老人正月不讓剪頭發啊

舊時民俗禁忌甚多,「正月里不許剃頭」即為一例。夏歷第一個月里,任憑男孩毛發瘋長,卻絲毫不能侵犯,否則對舅舅不利。「正月里剃頭,死舅舅。」多嚇人的一份責任,舅舅的安危全系於外甥的頭頂之物。直至夏歷二月初二,男孩才有了剃頭的自由。

外甥的頭發因何與舅舅的性命有了瓜葛?實在費思索。社會學家考證人類是從母權社會一步一個跟頭斗才到父權社會的。在女人說了算的嘩擾悶母系氏族社會,娘家人的重要代表——舅舅,自然不可小覷。

民國二十四年版的《掖縣志》卷二《風俗》揭出了習俗的謎底:「聞諸鄉老談前清下剃發之詔於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一變,民間以剃發之故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沿既久,遂誤作『死舅』。」正月不剃頭,原是「思舊」。正月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個月不剃頭,以緬懷傳統。鄉老將「剃發令」的時間記錯了,不是順治四年正月,是順治二年六月。那時候攝政王多爾袞就下令在北京的前門、地安門、東西四牌樓等主要的路口設立席棚,免費給來往的行人剃頭。「剃發令」規定官軍民一律剃發,遲疑者按逆賊論,斬!朝廷以死要挾漢人歸依滿人的發式,使漢人驚恐萬狀。但這驚恐瞬間化作滿腔怒火,他們寧死也不剃發,甚至高呼:「寧為束發鬼,不作剃頭人。」但是,脖子畢竟硬不過鋼刀,漢人為了項上頭顱被迫剃發。然而反抗並沒有停止,正月不剃頭即是一種反抗形式。1644年至1650年(順治元年~七年)間,義大利人衛匡國寫下《韃靼戰紀》,記錄了中國南方軍民為保衛頭發而戰的情況: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為保衛他們的頭發拚死斗爭,比為皇帝和國家戰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韃靼人趕出了他們的城市,還把他們打到錢塘江,殺死了很多韃靼人。實際上,如果他們追趕過去,也許會收復省城和其他城鎮,但他們沒有繼續發展勝利,只滿足於保住了自己李物的頭發。為剃頭不惜掉頭,這是義大利人很難理解的。

漢族男兒自古就蓄發,「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妄動。剃頭簡直就是剔命。「去發」的髡刑不在五刑之內,但也是亂彎一種刑罰。三國曹操割發代首就是明證。此習自隋、唐以後已廢止:未成丁的孩童,頭發覆頸披肩;成年後,總發為髻。那時候,清朝為了統一全國的服飾,強迫漢人學滿人的樣子,剃頭留辮子。滿族人原是狩獵部族,為了實用方便,從額角兩端引一直線,直線外的頭發全部剃去,僅留顱頂發編成辮子。習俗有極強的傳承性,也會因時因地而變。滿族入主中原後,大量接納漢族士大夫參加政權,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等高官顯位,都是滿漢各半。在這「滿與漢,共天下」的局面下,滿漢民族矛盾逐漸減弱,日久天長,漢人也奉「滿清」為正統了,剃發漸成習慣。這樣,正月不剃頭以「思舊」就失去了賴以存在的文化心理基礎,由諧音訛傳為「死舅」。為了反抗滿族的統治,漢人就編造出正月剃頭死舅的說法。正月一個月不剃頭,意味著一年沒有剃頭,以此來緬懷祖宗,緬懷傳統。而舅舅在中國人的傳統中,是公正的象徵,一般家庭分家都是由舅舅主持公道。

江蘇淮陰等地民俗說這個傳說始於秦始皇贏政,為避諱,民間就把每年的第一個月改稱為正月,也形成了不「剃頭」的習俗,否則就有血光之災。而四川建始縣人說,正月不剃頭,否則叫「正無發(法)」。

居住在東北的滿族人正月也不剃頭,大都等二月二這天剃頭,其名曰「剃龍頭」。年年剃龍頭,長大成人定會龍騰虎躍、金榜題名有出息,他們「媽媽例兒」(也寫作「媽媽論兒」,即日常生活中的迷信禁忌和迷信言論)也認為「正月里剃頭妨害舅舅」。可見這是人類古俗的孑遺,不過在民族矛盾加劇時卻賦予了新的內容,以舊俗假託故國之思罷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⑤ 守孝為啥不能理發

家裡死了老人,兒子守孝之一就是不能理發,這是漢民族土葬的風俗。「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人死之後,三年之內不會轉世,子女在陽間理發,父母在陰間就會受脫皮之痛。所以古代高官有三年守制,三年不理發。因為三年太長,故目前有百日不剃頭的,也有五七不剃頭的。

親人去世,五七之前不能剪發,這一習俗是受到古代三年居喪期間不能剃頭的傳統習俗影響的結果。 戴孝期間不能穿紅色衣服、三年之內不能貼紅對聯的習俗,從古代一直延續到現在,這一習俗是對逝者的尊敬;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理發、洗澡、更衣等已經不能滿足需要;古代是三年之內不能辦喜事,現在一般是百天螞兄之內不能辦喜事。只要能夠把對親人的愛與思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這就是傳統習俗的核心所在。尊老、愛老、敬老,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一習俗對於維護家庭的和睦團結、社會和諧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在古代,形成了一整套的喪葬祭奠習俗。中國的葬禮儀式有停屍一說,即人死後要在家中停留三天、五天、或七天不等。停留的時間都是停單不停雙。這一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在古代,擾段有居喪制度。居喪是孝子們在親人去世後的一段時間內,在生活等各方面的節制。以此來表達對逝者的哀悼、思念。 傳統習俗認為,嬰兒出生之後三年不離母親的懷抱,時刻需要父母的照料,父母故去後,兒子也應該還報三年,即居喪三年。 居喪三年內,孝子不能在家居住。需要為父母守墓。在父母墳前搭個小棚子,穿孝服,睡草席、枕磚頭土塊,以此表達對父母的懷念。 守墓禁忌:不能外出應酬,不能在家居住,不能飲酒,不能吃肉,夫妻不能同房,不能洗澡,不能剃頭,不能更悶李襲衣,春節不能貼紅對聯。

在漢族和許多少數民族中流行有喪事時禁忌理發、剃須的習俗。家中有人死亡,男性一旦得知凶信,便在一個月或百日內不得理發、刮臉。其中的信仰,可能是因為發須受之於父母,所以不在先輩亡故時拋棄之,以示孝敬之心,以表哀痛和思念之情;也有人說,是追憶故人悲傷感懷,不思整理容顏,以表明孝心的;還有人講,不理發、不剃須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形貌,使亡靈不能辨認,以免凶事殃及自身。

⑥ 家裡要是老了人 在四十天為什麼不能剪頭發

是一種習俗罷了!不同地方有不同習俗,我們這里家中老人去世沒有扶山之前(一般是死後三天進行扶山,扶山後喪事完成)子女,兒孫等是不能洗澡!我覺得你還是不要刮,還是要尊重習俗.如果你想刮也沒問題!
這個問題是中國傳統"孝」思想的影響:身體發膚授之父母,因此傳統認為在守喪期間切發去指是對死者的大不敬有不孝之意,其實這是不是什麼迷信,主要是出與對死者的敬仰和感恩之舉動是此時我們可能且唯一可以用的表達方式而已,如果你是一孝子<子廣義的不單指兒子>那麼之點小問題你應該可以做到,人世間最難償還的便是情,有時候我們為了緩解自己內心的愧疚 ,只要選擇這樣的方式去緬懷死者。一般認為妻子是外來人可以選擇不這樣,但是作為一位標準的賢妻應該這樣做因為賢中也包括敬,既然嫁過來也等於是自己的至親之人所以也該做。具體時間情況各地方不一樣但是一般得7天,即所說的頭7數。有半月的有49天的一年二年的等,但是後面這些都不現實對於這個社會來說我們還得上班工作等~總不可以蓬頭垢面的吧!歡迎補充!補充下其實還有個說法:我們國家的神學上認為人在死後的7天後晚上回回來他生活的地方《叫回煞》逗盯看~自己的親人子女等情況才離去 神學認為在次期間如果我們自己洗了自己〈認為改變了死者臨走死見到的摸樣〉那麼死者回來後就看不到生者,因此會不安心的離顫碧去,所以為了要讓死者放心的山洞和走生者不得梳洗自己。

⑦ 老人過世後不能理發是否屬實呢

這種說法確實是存在的,至於說老人過世後,後世子孫到底要過多長時間才能理發,那就要看各地區的習俗了,你比如說在天津地區,一般是要等到7天以後才可以理發的,而在我們江蘇某些地區則是要求等過到五七以後才能理發,也就是說35天之後才能夠理發。另外再有一些地區,可能是要過百日之後才能夠理發,之所以會有這些規定,其實就是出於對老人的一種尊敬和懷念。

風俗習慣這個東西其實很難說,你比如說有些地區在老人去世了之後,可能會聘請很多的人過來吹嗩吶,但是在有些地區結婚的時候,則會找很多判拆人來吹嗩吶,所以我個人覺得這種東西我們不能光是聽別人說,而是要看一下你們當地的實際習俗是怎樣的,年輕人如果對這方面不是特別的懂,可以問一下家裡的老人。

⑧ 為什麼老人不讓做理發這門行業

你家老人以他皮好的價值慶握行觀評判這個行業不太好發展,你可以和他好好溝通,跟他表達你對這譽嘩個行業的期許,以及你對這個行業的看法。

閱讀全文

與老人家不讓剪頭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內蒙古農村養老保險交多少錢 瀏覽:44
無錫養老金是多少 瀏覽:444
如何回復父母說謝謝 瀏覽:863
長壽臉有什麼說法 瀏覽:167
上海僱傭退休社保 瀏覽:559
老人喘不過氣會怎麼樣 瀏覽:212
上海養老保險金退休金 瀏覽:64
居家式養老公寓空置率多少 瀏覽:21
爸媽只有一個人有退休金 瀏覽:647
北京有哪些養老院優惠 瀏覽:809
遼寧7月份退休養老金怎漲 瀏覽:252
兒子買新車父母封多少紅包 瀏覽:893
河北社保養老保險證明 瀏覽:247
國稅重陽節慰問老人 瀏覽:475
中老年人喝什麼麥片 瀏覽:682
蘭州市退休職工怎麼調整工資 瀏覽:810
老年痴呆症西醫治療 瀏覽:905
八十歲老年人血糖173 瀏覽:302
湖北女性養生茶價位多少 瀏覽:259
孝順講解 瀏覽: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