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十大腿法
中國十大腿法:
1、風神腿
風神腿出自《風雲》,此腿法是由三絕老人所創,再由雄霸傳授給了聶風,此腿法以凌厲速度見長,聶風憑藉此腿法和步驚雲決戰,還有第二部中的與斷浪決戰慘敗,都是埋大含靠著此腿。由於此腿法靠連擊傷害,非常不穩定,節奏一斷馬上就會露出敗相。
2、降龍神腿
降龍神腿也是出自《風雲》當中,獨孤鳴憑藉此腿法剛剛入門,幾可和侵淫風神腿多年的聶風斗個不分上下。後期獨孤鳴此功法大成,在漫畫中對戰絕無神這般絕世高手也可以瞬間牽制住對方,二聶風早已改用刀法。可見此功法的高明之處還是勝過風神腿的。
3、奪命剪刀腳
奪命剪刀腳出自周星次電影《逃學威龍》中,在《獨生決戰上海灘》中也有不俗的表現。此腿法以擒拿敵人為主,看似簡單實則讓人避無可避,命中率高達百分百,而且初學乍練的周星星同學也可以瞬間上手,可見此功法學起來也很簡單,但由於看到的多是對付沒有內力的普通人而且只能單打獨斗。
4、佛山無影腳
佛山無影腳是黃飛鴻的獨家絕學,此腿法講究以快制敵,使用開來讓人眼花繚亂。這套腿法名為無影,要義就是聲東擊西,打人一個措手不及。此腿法一出,對面完全毫無招架之力,電影仿悔也就將要結束了。但由於此腿法更注重招式,對內力要求不大,故為例有限。
5、雷電神腿
此腿法出自《龍虎門》,是由王小虎將家傳王家降龍腿改良彎笑後而成,更是創出電光毒龍鑽這等殺招。此腿法集雷的猛,電的快。把威能集中一點再以極快的速度打出。可能是使用者功力不夠,導致威力略顯不足,對敵時常被擋住或震開。
6、少林十二路潭腿
說起少林十二路潭腿大家耳熟能詳,卻不知道它就是南拳北腿中的北腿,由此可見此腿法在武林中知名度也是極高的。練成之後上下盤同步出擊之術,可令對方防不勝防。江湖中有歌記載「手是兩扇門,全憑腳打人,潭腿四隻手,人鬼見了愁白頭」,但是由於此腿法練成之後上盤過於被動。
7、連環迷蹤腿
連環迷蹤腿出自《書劍恩仇錄》中,使用者是紅花會第一高手無塵道長。此腿法迅捷無比,恰恰彌補了無塵道長的獨臂缺陷,此腿法一腿快過一腿,力道可以疊加,全套施展開來讓人毫無招架之力。但是由於只有無塵道長一人會使用,可見此腿法極難練成。
8、大力金剛腿
此腿法剛烈無比,此腿法是少林鷹派拳術八大金剛功法之一,練成之後腿腳剛硬無比,刀槍不入,招式簡單卻靈活機動,威猛無比,是武林中少見的硬家功夫。但是由於攻擊方式單一,全部依仗腿力,兼范圍不廣。
9、天殘腳
武林相傳有兩種至高無上超凡入聖的武功,一為如來神掌,另一個便是天殘腳了。天殘腿出招時不受任何限制,可隨意曲折轉向,角度刁鑽,讓人出其不意。是所有腿法中范圍最大的。
10、孤星煞腿
此腿法是由王小虎根據自己天煞孤星的命格所創,此腿法剛創出之時,一記腿招就把千丈高崖夷為平地,並且第一次和王家老祖宗試招,僅一招就把老祖宗打敗。此腿法不僅威力驚人,更是快如閃電,范圍驚人,威力猶如隕石壓地。
『貳』 少林拳的手法及腿法
少林拳的手法及腿法
少林拳法多短打近攻。它動作迅疾、勇猛,剛勁有力,演練起來富有陽剛之美,同時剛中有柔,靈活多變,身法敏捷,練至爐火純青地步,一招一步均出手不凡。南少林自古就有“拳不空發,手不空回”之訓。
少林拳手法
拳術中之手法,系指手臂之全部而言,膀、肘、腕、指、掌、拳均在其內。茲將本篇之所用手法略舉如下:
切掌:系掌根外緣下頃桐部用勁,用以切擊敵人之手法;
捺掌:系掌根正中下部用一種挺勁吐出捺擊之法;
衡拳:多內腰間發出,向前方或旁方平衡未發出之前.虎口朝外、拳心朝,發出之後拳心朝內;
掛面拳:系用拳背節骨,由下向上打擊敵人面門之手法;
雙蓋拳:系雙拳由上向下磕,專用於磕打敵人拳腳之手法;
刁手:無指掇攏用以勾掃來拳及腿、或狙擊敵人要害部之法;
七星手:或拳或掌屈肘靠近胸前,旋推旋進足名七星,用以偏鬧慶身進步,兼攻並守之手法。
少林拳腿法
拳法中之腿法,系指腿足之全部而言,如腿、膝、足、趾、脛、踵,均在其內。茲將本篇所用之腿法略舉如下:
蹬腿:系腳尖勾起、屈腿上提至腹,向前上方腳踵用力蹬出。其腿需襠筋富於彈力方可用之得法。其腿蹬時腳尖盡力勾起,蹬後平落地下,其所謂勾起平落,蹬腿之要法也。向前蹬左腳稱左蹬腿,向前蹬右腳稱右蹬腿。
二起腳:左腳向前擺腿,同時右腳蹬地跳起身體懸空,在空中右腳向上直踢,以右掌在額前擊拍右腳腳面,左掌在左側變勾手平舉,勾尖朝下,眼看右腳,此稱右二起腳,反之則稱為左二起腳。
旋風腿:此種腿法系是一個跳躍加翻轉的動作。在左腳提起、右腿蹬地跳起的時候,開始翻身,上身前傾由前向後、由下向上翻轉;當左腳開始下降、右腿里合橫擺時上身直起,利用身體旋轉的慣性,以手心迎擊對側腳底,於額前向左旋轉,以左手擊拍右腳底則為左旋風腿,以右手擊拍左腳底向右旋轉則為右旋風腿。整個動作旋轉一個整周,即360。
磨盤腿:分後掃、前掃。
前掃腿:一腿雀彎坦伸直平鋪,—腿屈膝全蹲,以全蹲之腿的.腳掌為軸,向前以平鋪之腿掃轉—周。 後掃腿:—腿伸直平鋪,一腿屈膝全蹲,以全蹲之腿的腳掌為軸,向後以平鋪之腿掃轉一周。
要求:掃腿要伸直,腳不可離地,掃轉要快。
;『叄』 詠春拳的腿法介紹
詠春拳,中國拳術中南拳之一。其起源有3 種說法:一說是福建 永春縣嚴三娘 創造,一說是由少林寺和尚至 善從福建帶到廣州光孝寺,另一說是方永春所創造。該拳內容主要包括小稔頭、標子和尋橋 3套拳,以上、中、下三搒手為基本動作。身型要求護襠,沉肩,落膊,抱拳,護胸。主要手型有鳳眼拳、柳葉掌等。主要手法有挫手、撩手、三搒手、左右破排手、沉橋、黏打。主要步法有三字馬、追馬等。攻防中多採用閃身、貼身、緊 迫和緊打,動作敏捷,快速,剛柔相間。下面是我為專門您整理好的:詠春拳的腿法介紹。
詠春拳的腿法介紹
一般練武人士多以為詠春拳是不注重腿法,甚至沒有腿法,這是很大的誤解。其實詠春拳在搏擊中無論進退,都是坐後馬的,換言之就是將重心放在後腿。所以在任何時間都能將前腿或後腿出擊,其實早已做好腿擊的准備。通常來說一般性的比賽,只能說是有限度的觀摩游戲,由於發展體育,而不想過份傷殘,所以訂下很多規則,如配戴拳套、不準攻擊眼喉下陰、或者擊倒不能再作攻擊等等;全部以符合體育精神為原則,所以搏擊術就受了很大的限制,不能全面性發展。
練武宗旨 制敵求勝 弱肉強食 實無自衛黃師傅的搏擊哲學,甚值細味。
一般練武人士多以為詠春拳是不注重腿法,甚至沒有腿法,這是很大的誤解。其實詠春拳在搏擊中無論進退,都是坐後馬的,換言之就是將重心放在後腿。所以在任何時間都能將前腿或後腿出擊,其實早已做好腿擊的准備。通常來說一般性的比賽,只能說是有限度的觀摩游戲,由於發展體育,而不想過份傷殘,所以訂下很多規則,如配戴拳套、不準攻擊眼喉下陰、或者擊倒不能再作攻擊等等;全部以符合體育精神為原則,所以搏擊術就受了很大的限制,不能全面性發展。
練武宗旨 制敵求勝 弱肉強食 實無自衛黃師傅的搏擊哲學,甚值細味。
先行練手 造成錯覺 其實並非 不善腿擊
回說詠春的腿法,真是很少人可以練得好,而並非詠春不善(擅)腿擊,通常是由於程序的觀念做成。一個人在搏擊中,雙腳是不斷維持重心更配合進退。尤其是在近距離搏擊中,雙手可以不斷防守及攻擊,雙腳卻只能作適應的襲擊,一般都認為用手的機會較多。所以先盡量練手的反應,雙腳多用來配合雙手的攻退。
起腳之時 並不提腿 縮短距離 減反作用述詠春腿法的珍貴文憲。當中我們亦可以看到
但一般練武的人,他們的要求及恆心是有所不同的。一些人為練到稍可應付普通情形就心滿意足,或打過一架得到甜頭,所以在未練腿法之前就中斷練習者為多;能夠一口氣練上一兩年以上的,實在為數很少,所以詠春拳便被人誤解沒有腳的錯覺。而且在比賽中詠春的腿法亦是切切實實的不適合。如1、2,於起腿時並不提腿。若是提腿則如中的線1,從地面提起卻走了九十度角,無論如何都走多了很遠的路,(因)它全條路線是兩條邊的和。況且它的反作用力全集中於自己的(腳)部,往往(雖)擊中敵人也會令自己有站不穩的毛耐世病。在這樣的情形,出擊的力度亦因而減輕。
詠春拳的腿法1、2:攻擊路線
真正的詠春腳法是並不提腳,(而是)如1、2中的線2,乃從地面直接踢上,它是走三角形的斜邊,無論如何總比其餘兩邊升返的和為短。而它的反作用力是地面承擔,所以出擊的力度應比較強。從這樣計算無論如何總是化算很多,因為它行的路線由下而上,第一站先經敵方的腎囊,在克敵至(致)勝的要求下,確從最高要求著眼;但在比賽規則下,它是會被判離場甚至承擔法律後果,所以一般拳手為了適應比賽規則,往往將詠春腳法的線路改變,甚至違反了詠春的拳理,做成非驢非馬的怪招。我記(得)幾年前在日本看一場踢拳道的比賽,是日本佐佐木小次郎對泰國一位五屆冠軍。當時日本的拳吵畝飢手很習慣用腿擊敵人頭部,但由於泰國拳手的經驗豐富,每當起腿的時候,他必定從中路發腿攻擊對方的腰腹,由於這樣卻給了敵方很大的威脅。因為他走的路線較短,所以令對手失去了腿擊頭部的打法,盡量爭取點(數)而取得勝利。
詠春拳的腿法3:中線正身腳
是詠春練樁的腳法之一,通常都稱之為中線正身腳。它走的路線如1、2一樣,一般性都在近距離與敵人正面接觸的時(候)施展的。如3A,與敵人拳來腳往的時候,乘機施以下陰或腹部的襲擊。師傅在一本武術雜志上發表的文章,是少有細
詠春拳的腿法4:敗形腳
4是承接3的餘勢,如4A,假如敵我功力悉敵的時候,敵人十分乖巧,並不消我的來腳,(若以手消來腳的話,我卻能空出雙手攻敵),只施(拖)帶使我失去重心,則我的腳亦不能發揮同時敗形,側面破綻大露。在這種情形下我只能將被拖帶的手變為膀手,將拖引的力度化解,同一時間將已出的腿變為斜斜向下照著敵人的足脛或背部削去,全部動作皆同一時間完成,(這)當然是要經過長時期的反應練習。
詠春拳的腿法5:側身踢腿
是詠春的側身踢腿,用法見5A、B、C。假如敵人的橫掃腿法向我腰腹以上攻來,或來勢甚勁,而我又想同時攻敵,自然不思後退;所以我上手施以膀手及攤手,整個動作稱之為「滾手」。因為滾手的形狀,將手及肩膊做成一個圓形,而圓形是可承擔較大的力度及較容易將來力卸減;於同時發腿(攻)擊敵方站立的腳。因為消打都是一個動作,敵人難能(以)知道,也實在不容易化解;況且他全身的重量集中在站立的腳上,在這個時間受襲,傷害往往會較重。
詠春拳的腿法6、7:踩腿與敗形腳
6一般都稱之為踩腿,用法見6A、B、C。若在敵我手部接觸時,敵方向我用力迫來,我則乘勢將之拖引使對手失形,趁機向他膝部踩去。黃師傅的搏擊哲學,甚值細味。原刊文章中有
7一般稱之為敗形腳,而亦是較難練的一種腳,是處於劣勢下運用,所以難度較大。見7A、B、C,假如我已踏前腿,而同一方的手為敵所拖帶,引至(致)重心傾前,或由於勢猛,不能中止,當然最好是乘勢撞向敵方身體,以彼之力攻彼之身。但世事未必盡如人意,而己又先踏腳於前,重心較容易失落,敗勢既成,總得想辦法挽(挽)回萬一。見7C,當敵勢拖帶太猛,而我又不能緊纏敵手,很容易受離心力的影響而向外仆跌。(但)若我能緊纏敵手,則做成互相牽引作出弧形運行,但人的手的長度是有一定,當勢去盡就會產生反迴旋的力度,這敗形腳就趁這個機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