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發燒會骨頭疼
體溫高,新陳代謝加快,導致你的身體出現其他異常問題,退燒就沒事了.有些人小時候經常發燒,他們在一定程度上長得比同年齡,生長環境和遺傳條件相似,平時少發燒的人高.
2. 老年人後背疼痛並發燒是何原因
引起後背痛的原因很多,心臟,胰腺,及骨關節方面的毛病
但引起發燒的原因是內臟發炎,和關節無關,建議去醫院做相應的化驗檢查,對症治療
或在家吃點廣譜消炎葯,觀察看看,外加退燒葯
3. 老年人膝關節疼痛並且發燒要吃什麼葯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情況,有可能是著涼引起的,如果還有其他 症狀,建議及時去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再對症治療,平時好好休息,注意飲食調節,適當鍛煉。
4. 我媽媽今年40多歲發燒38度渾身疼,骨頭都疼,頭暈惡心,怎麼回事怎麼辦
要重視老年人發燒
-------------------------------------------------------------------------------- 人們都知道,正常人的體溫為36 ̄37℃,這是人體溫的平均正常值。最近,醫
學科研人員專門測量了60多歲以上老年人的正常體溫,結果發現,老年人腋下體溫較
年輕人明顯偏低。絕大部分老年人腋下體溫在36.3℃以下, 而絕大部分年輕人腋下
體溫高於老年人體溫0.5℃以上,生活中人們也有這樣的機會, 兒童若發燒38℃時
,可能依然有說有笑,似乎沒有生病。但老年人若發燒38℃,則表現為病情極為嚴重
。這就是因為老年人腋下基礎體溫較低,若老年人和年輕人同樣發燒38℃,那相當於
老年人體溫比年輕人高0.5℃以上。加之老年人體內水分減少, 對發燒的耐受能力明
顯低於年輕人。故老年人發燒與年輕人發燒是不一樣的。
最近,醫學科研人員提出,為老年人測量體溫時,不應以37℃為發燒與否的數值
界線,因為老年人的正常腋下體溫一般不超過36.3℃,當老年人腋下體溫超過36
.3℃時,或病人自覺有發燒症狀時,最好同時測量患者口腔體溫或直腸體溫, 以免造
成對發燒的老年病人的誤診和漏診。對於高齡發燒的老年病人,必須採取積極有效的降
溫措施,否則超過38℃的腋下體溫對老年體弱者可能有生命危險。因此,對老年人和
年輕人的發燒不能等同看待,要特別重視老年人發熱性疾病的防與治。
老年人發燒與青年人不同,有時體溫不很高,但經醫生檢查,可能已罹患重病。所以如果發現老人精神不振、呼吸和脈搏次數加快等現象,可能就是發燒的徵象,應及時就診。
對於發燒的老年人,在家庭護理時應注意:
一、要讓老人卧床休息,以減輕體力消耗和心臟負擔。卧床期間,要勸老人多翻身或幫助他(她)勤翻身,有痰要盡量咳出來,防止繼發肺炎。
二、注意口腔衛生。由於發燒、舌苔增厚、口臭,會影響食慾,每頓飯後要讓病人漱口,防止細菌孳生。有假牙的應取下洗凈。口鼻有分泌物要及時清理,保持鼻腔通暢。口鼻處皮膚及粘膜如有乾裂或小水泡時,可塗些消炎葯膏,以防繼發感染。
三、多飲水並注意觀察每天的小便量。因為發燒出汗會使體內水分丟失,如不及時補充飲水,容易缺水卜答逗。老年人一般對渴的感覺不太敏感,所以應主動給老人多喝水。
四、飲食要注重營養且易消化。發燒可引起食慾不振,故飲食宜清淡。老年人不需要過多的蛋白質,但至少應維持每天每公斤體重有1克蛋白質。來源以牛奶、蛋舉余類、豆製品等為主;還應補型賣充維生素及礦物質,如新鮮綠葉蔬菜、水果等。同時應多餐少食,以促進食慾。
五、保護皮膚。隨著年齡增長,皮下脂肪逐漸減少,特別在一些骨突處,如肘部、肩胛骨、耳廓、尾骨、髂骨、踝骨、足跟及枕骨(後腦勺)、等處,這些部位受壓時間長,易引起褥瘡。故應經常翻身變換體位,對受壓部位要輔以按摩,促進血液循環。按摩時倒少許50%的酒精在手心內,然後用手掌按住皮膚作環形按摩。按摩手法要輕柔,先輕後重,最後撲上滑石粉,保持乾燥。對汗濕的內衣、床單、枕巾等應及時更換,並要保持床單平整、乾燥、無碎渣等物。
六、環境要安靜,空氣要新鮮,房內要每天通風換氣。冷天通風時要注意給老年人保暖。
七、按時給老人服葯,以保持葯物在體內的作用。如有咳嗽或稠痰不易咳出時,可用蒸氣吸入治療,有助於稀釋和排出痰液。
八、要注意病情變化,及時和醫生聯系,最好記下一天中體溫、脈搏、呼吸的變化以及飲食大小便情況,供醫生參考。老年人病情變化快,因此要及時向醫生反映,採取恰當措施。
對老年人的護理要耐心、體貼,要給病人以精神上的鼓勵和安慰,這有助於病人早日康復。
5. 老人身上骨頭痛怎麼回事
1、老人骨頭痛怎麼辦
1.1、中葯熏洗緩骨刺痛
由跟骨骨刺引起的軟組織疼痛困擾著無數老人。可用紗布將紅花、當歸、制乳香、制沒葯、尋骨風、筋草、透骨草、五加皮、威靈仙、絲瓜絡各50克,以及30克川牛膝鬆散包起放入砂鍋中加水(水量要超過葯量的3~4倍)煮沸後倒入盆內,將腳懸於盆上熏蒸,待葯蒸氣減弱後,再放入葯水中浸泡,至葯液變涼為止。每劑葯可加溫用2天,每天早晚各熏洗1次。10天為1療程,連用兩個療程後即可見效。
1.2、葯餅熱敷治足跟痛
有些老人久坐後行走足跟會有痛感,負重後更甚,此時可取川芎、桃仁、紅花、威靈仙、地龍、炮山甲、制乳香、制麥芽各10克,川烏6克,雞血藤15克。共同研為細末,貯瓶備用。用前以食醋及50度白酒各半,調葯粉至干濕適中(手握成形、不淌流),攤在紗布上約厚3毫米,稍壓成餅即可。睡前用葯餅外敷患足跟部,以膠布固定,再以熱水袋熱敷患處30分鍾。每晚1次,30天為1療程。皮膚有破損者禁用。
2、老人骨頭痛的原因
10個老人,有7個骨頭疼,其實,骨關節炎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慢性退行性關節疾病,所謂退行性疾病,即發病比例隨年齡增高而增高。臨床的數據顯示,45歲以下人群骨關節炎的患病率僅為2%,而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已高達68%。不過在醫生看來,人到老年,幾乎100%會患上不同程度的骨關節炎。
分析病因,相當復雜。目前臨床上認為,骨關節炎的易感因素包括高齡、肥胖、性激素、骨密度、過度運動以及遺傳因素等;此外,創傷、關節形態異常、長期從事反復使用某關節的職業等,也會引發骨關節炎。
3、老人骨頭痛的症狀
3.1、疼痛
特點為隱匿發作,持續鈍痛,多發生於關節活動以後,休息可以緩解,睡眠時因關節周圍肌肉受損,對關節保護功能降低,不能像清醒時那樣限制引起疼痛的運動,患者可能痛醒。
3.2、晨僵和黏著感
本病晨僵時間較短暫,一般不超過15min,黏著感指關節靜止一段時間後,開始活動時感到僵硬,如黏住一般,多見於老年人,下肢關節,活動後可改善。
3.3、其他症狀
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關節畸形,不穩定,休息痛,負重時疼痛加重,由於關節表面吻合性差,肌肉痙攣和收縮,關節囊收縮,以及骨刺或關節鼠引起機械性閉鎖,可發生功能障礙,在負重關節,可發生突然的'功能喪失。
老人骨頭痛吃什麼好
1、多食含硫的食物,如蘆筍、雞蛋、大蒜、洋蔥。因為骨骼、軟骨和結締組織的修補與重建都要以硫為原料,同時硫也有助於鈣的吸收。
2、多食含組氨酸的食物,如稻米、小麥和黑麥。組氨酸有利於清除機體過剩的金屬。多食用富含胡蘿卜素,黃酮類,維生素c和e以及含硫化合物的食物。也可多食含硫食物如大蒜、洋蔥、芽甘藍及捲心菜。
3、經常吃新鮮的菠蘿,可減少患部的感染。
4、保證每天都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亞麻籽、稻米麩、燕麥麩等。
老人如何預防骨關節炎
1、患者教育:自我行為療法(減少不合理的運動,適量活動,避免不良姿勢,避免長時間跑、跳、蹲,減少或避免爬樓梯),減肥,有氧鍛煉(如游泳、自行車等),關節功能訓練(如膝關節在非負重位下屈伸活動,以保持關節最大活動度),肌力訓練(如髖關節OA應注意外展肌群的訓練)等。
2、物理治療:主要增加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症反應,包括熱療、水療、超聲波、針灸、按摩、牽引、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等。
3、行動支持:主要減少受累關節負重,可採用手杖、拐杖、助行器等。
4、改變負重力線:根據OA所伴發的內翻或外翻畸形情況,採用相應的矯形支具或矯形鞋,以平衡各關節面的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