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老人的教養觀念不一致時,你會怎麼辦
引言:如果發現和老人的觀念不一樣,就要和老人進行交流,告訴老人兩個人要保持一樣的態度,才能讓孩子對自己有一個好的模仿。發現自己和老人的觀念不一樣,就要及時的去告訴老人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和老人的觀念不一致時,應該怎麼辦?
2. 和老人教育孩子理念不一樣該如何協調
年畢嘩知輕的父母和老人教育孩子的理念肯定是不一樣的。這中間該如何協調?那也應該是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現在的老年人當中有很多也都是有知識和有文化的。不像再早些年的。老人都沒有什麼文化。教育起孩子來肯定是缺少各種方式方法。甚至有的老人一味的嬌慣孩子。但現在。很多都是有文化的老年人蘆悶。他們也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但盡管這樣也難免會出現嬌慣孩子的情況。
其實教育孩子的最主要責任人。應該是孩子父母。而不是老人。所以孩子的父母要盡量的和老人溝通好。才能既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又不傷老人心。作為孩子的父母來說。要和老人。經常溝通或者是找一些相對的視頻資料。書本資料等等。和老人溝通好,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讓老人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還有老人中一些生活不好的習慣。也要告知老人隨時注意能改就改一改。當然有的時候老人會說。你小時候就是這么帶大的。看你不長得也挺好嗎?這種時候。就要注意。說話的方式方法了不要傷了老人的心。同時又能做到啟發老人教育孩子的思維。弄不好老人一生氣不幫你帶孩子了。年輕的夫妻麻煩就更大了。
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年輕父母白天上班的時候。把孩子交給老人幫助照顧一下。這是在沒有上幼兒園之前。然後晚上年輕的父母把孩子接過去自己照料。不要和老人住在一起。這樣晚上老人和孩子就分開了。然後年輕的父母可以藉助晚上。培養孩子的一些良好習慣。在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同時可能孩子也不適應的情況。他會哭鬧。如果和老人住在一起,老人一聽孩子哭了。立馬就會訓斥孩子的父母。所以弄得左右為難。但是要是分開住。晚上只有父母和孩子在一起。那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了。再就是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一定要送幼兒園。讓老人幫著接送。但是晚上還是要有父母。自己單獨的帶著孩子。小孩子只要離開老人的教官他的很多習慣都會跟著父母走。
總之在教育小孩子手消這個問題上。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多教育。多參與。否則的話孩子真的被老人們澆灌的不得了。一旦習慣養成了。再講改變確實挺難的。
3. 和老人育兒觀念不和,該怎麼辦
這是很多有了孩子的家庭都會遇到的問題,也是非常常見的問題。自己還有和自己鬧別扭的時候,更何況是兩代人之間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4、融洽關系,和睦相處。
都說家和往事興,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彼此之間用心築造的。當家人之間彼此能夠睦相處,有一個好的關系,那麼在遇到問題時自然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而不至於產生隔閡和矛盾。生活當中總是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困難,當我們有一顆不畏困難積極向上的心,並帶著解決問題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少一些抱怨的時候,自然就能夠獲得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的。
4. 與老人教育觀念不同該如何解決
招式一,家庭成員分塊管理
通常請老人幫忙帶娃,都是出於父母上班沒有時間。然而,年輕父母們需要清晰地認識到,老人在帶娃這件事上有些先天的劣勢,例如身體機能的老化導致缺乏足夠的體力,固化的思維模式導致缺乏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過往的育兒經歷導致教育行為老套。
當年輕人面對「必須要老人幫忙帶娃,但老人又有一些難以改變的問題」時,家庭成員可以實施分塊管理方法。由孩子的父母主動與祖輩協商,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興趣等,將其一日生活進行時段劃分,確定每段時間內由一位成人負責帶娃並製表,之後便請全家遵守該表內容,在對應時段內由負責人進行與孩子的「一對一管理」。
在家庭「一對一的分塊管理」方式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列出不同時段的帶娃責任人,此時其餘非責任人不得干涉責任人負責時間段里的帶娃行為。否則,爭吵在所難免,一旦爭吵就會致使這一問題非但沒有解決,反而在原有問題上雪上加霜——於孩子而言,他們會敏感地捕捉到大人間的「不同」,一部分會利用這種「不同」來達成自己的願望,一部分孩子會為此感到內疚,認為大人的爭吵因他而起。於老人而言,他們會因兒女的指責而心生不滿和委屈,並更易激起他們的對立態度。
經百餘戶家庭長期實踐,成員分塊管理方式能有效避免成員間因教育理念不同而造成的爭執,還能幫助孩子提高與他人相處的適應性。課題組通過跟蹤了解到,孩子們會對不同成人教育方式給出客觀的評價,也會認可並採納比較積極的方式,同時也會對成人不恰當的方式給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招式二,執行「負面清單」管教
在隔代教養中,最突出的問題是老人過分寵孩子。與其等待老人改變理念和行為,年輕的父母們不如直面老人的現實特點,放低對老人帶娃的期許,將原來的「內心諸多育兒要求」(例如,需要老人管教孩子的一系列問題行為)改變為「幾條簡單的負面清單」。具體做法是,先列舉1-3條老人寵壞孩子的行為,與老人共同協商,雙方確認後形成「負面清單」。
需要注意的是,在筆者長期家庭教育指導實踐與研究中,當列出「負面清單」後,老人一般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但當遇到孩子吵鬧時,又因不知道如何處理而選擇滿足孩子以快速息事寧人,因此,我們年輕父母們在與老人一起制定「負面清單」後,需要與他們繼續溝通、詢問在之後的執行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幫助老人一起想應對方法,並將應對方法一同寫在「負面清單」里,便於老人之後對照執行。
招式三,回應孩子不經意的活
5. 家裡老人和自己的教育方式有沖突,要如何去解決
很認真地閱讀這個問題,深有感觸,如果一家人的教育觀念不合,尤其是一家子老小還生活在一起,還都想按照自己的觀念去做,最難的最不容易的可謂是孩子了,這個中滋味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能有體會。對此我給出幾點建議,如果經濟條件許可,就一定不要生活在一起,分開住是最好的一種方式,既減少了矛盾,又感覺到了親近。
媽媽無條件地愛孩子,遵從孩子成長的規律,看到孩子未來的成長,不固執於某一種方式的引導教育,著意於培養孩子的習慣和態度,原則的問題一定要堅持。
上述三個建議前提是,夫妻二人都通情達理,誰都不過分強勢。但是現實生活每個家庭都是不同的,具體的一些意見還要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而不同。不管如何不同,原則都是一樣的,家庭就是多種關系匯聚的一個地方,每一種關系都影響著另外的各種關系,其中的主關系就是夫妻關系,如果這個關系越是強大,那麼其他關系也越穩定,各種關系中的矛盾也越小,有關孩子教育的矛盾也包括其中。
6. 跟婆婆在小孩的教育觀念不同而有矛盾,該怎麼辦呢
老人和自己成長的環境不同,接受的教育也不相同,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跟婆婆在小孩的教育觀念上面不同,而且有矛盾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和婆婆進行溝通,並且要理解婆婆的教育觀念,然後給予更加適合孩子發展的教育方式。而且你需要知道的是老人他是長輩,是需要尊重的,不要覺得自己是孩子的父母,然後就高高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