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年痴呆症家屬如何緩解壓力
面臨抄多方面的壓力,家有需要照顧的老年痴呆患者,家屬們該如何讓自己不成為疾病的隱形受害者?醫生提醒說,照顧者應先照顧好自己再照顧病患。比如照顧者必須要有心理准備及對本身健康准備,包括對痴呆症症狀的認識及護理技能的培養,懂得處理壓力和負面情緒,處理痴呆症的行為異常問題,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時間,尋找可運用的協助資源(如親戚,朋友,社區資源)等。
2. 家裡奶奶有些老年痴呆,很煩人。我該如何與她相處
忍耐 好好學習 努力學習的動力就是逃離現在的環境 改變自己的命運
現在你的處境 你不要反抗 也是鍛煉你的意志力 為你以後在社會有個良好的生存能力做基礎
加油
3. 護理老年性痴呆患者,有什麼方法
老年痴呆前期患者邏輯思維剖析、判斷力、視室內空間鑒別作用及其計算水平待會有一定的減少,假如這時候沒有非常好的醫治操縱,老年痴呆症便會進一步的發展趨勢,很突顯的主要表現便是視室內空間分辨阻礙顯著加劇,非常容易迷了路。當患者進到全方位衰落情況時,便會比較嚴重危害了日常生活,如用餐、穿衣服、冼澡均需人照料,不可以自立。
護理措施病況觀查因為記憶力、智能化阻礙,老人有時候不可以積極描述各種各樣難受的覺得。當老人發生比較輕的呼吸道症狀,如乾咳、聲音沙啞、鼻音重,或者少動少食、精神實質怠倦,要立即測體溫,若有發燙,須立即匯報醫師解決。因老人抵抗能力弱,常因一般的上上呼吸道感染發展趨勢為肺部感染,情況嚴重可嚴重危害性命。若有神智不清或激動躁動不安,特別注意觀查避免創傷、骨裂等並發症。
要留意重視患者,對老年痴呆症患者產生的精神病症狀、性情轉變及其出現異常個人行為給與了解、包容,富有善心,用誠摯的心態看待患者。應激勵患者與親人和親朋好友相處,從思想觀念、感情上盡量溝通交流,以降低患者的無力感。
4. 我爺爺患有老年痴呆,醫生說現在是初期,請問後期會變成什麼樣子應該怎麼樣去照顧呢
老年痴呆按照病情的發展,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健忘期)這個階段的表現是記憶力明顯減退,例如開始時忘記講過的話、做過的事或重要的約會等 ,慢慢地連往事也遺忘了
第二階段(混亂期)這時除第一階段的症狀加重外,很突出的表現是視空間辨認障礙明顯加重,很容易迷路。
第三階段(極度痴呆期)病人進入全面衰退狀態,生活不能自理,如吃飯、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顧,大小便失禁。
一、掌握和運用與病人相處的方式方法
1.語言溝通家人在與病人講話之前要先說明自己是他(她)的什麼人,這樣便於溝通;對病人說話要慢慢說,而且要說得很清楚,千萬不要大聲喊叫,這樣可能刺激病人的情緒,導致病情惡化;不要命令病人做什麼事情,對病人說話句子要簡短、清晰,不要把他們弄糊塗了;要有耐心,千萬不要著急。跟病人說話,如果他們一次沒有聽懂,可以慢慢重復兩三遍,直到他們明白為止。
2.非語言溝通
我們的行為舉止表情要保持自然,不要誇張;與病人交談時,要看著他們的眼睛,保持適當距離,因為靠得太近,他(她)會感到害怕,離得太遠,他 (她)又聽起來費勁;我們如果要接近他 (她),動作盡量輕,而且要從正面走近 ,不要從後面接近,這樣易嚇到他(她),導致情緒失控;微笑、親切的目光和表情,這些都給病人以鼓勵。
二、起居照顧
1.要有專人按時安排病人吃飯、服葯、休息和外出活動 ,最好設置一個時間表。如果家人沒有時間負責的話 ,要向請來的護理人員或者保姆交代清楚。
2.將葯品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並貼上標明葯品名稱、用法、劑量的標簽。
3.在衣櫃和抽屜上貼上標簽,上面寫明裡面的物品名稱。衣櫃和抽屜中的東西要碼放整齊,便於患者需要時及時找到。
4.在顯而易見的地方,貼上提示字條,以免病人外出時忘記關掉家用電器的電源、煤氣閥門和大門等。
5.給病人帶上標記家庭地址、電話和回家路線用的卡片,以備不時之需。如病人外出時發病,可以依據卡片勾起回憶,好心人也能夠將病人護送回家。
6.將重要電話號碼做成卡片放在顯眼的位置,還要在電話號碼的旁邊貼上該號碼使用者的照片,因為研究發現有些患者認識人的能力衰退得不太嚴重。
你可以去青松居家護理網站上搜一下,這家機構很好,照顧老年痴呆患者很專業。
5. 如何放平心態面對老年痴呆的老人
首先要了解老年痴呆的特徵,知曉了特徵才不會把老人當成具有正常智力的正常人,才不會用正常人標准去衡量老人的行為言語。嬰幼兒的哭鬧和無理取鬧,大人會主動哄哄孩子,最多是煩惱但不會反感和抵觸,因為知道這是孩子的正常行為。老年痴呆的老人說出的話,做的事往往和現實生活有關聯,家裡人分不清真假,信以為真就會覺得被冒犯和被傷害,從而反感、討厭老人。這就需要對老人有更多的包容和諒解。
她曾經給予你的好,像你對待你的孩子、愛人那樣滿眼都是喜歡,無論她怎麼樣,你持續喜歡她。然後去跟她說話,陪伴,照護,引導。拿出你最大的善意接受這一切,這是報恩的一次機會。
6. 老人患阿爾茨海默病,平時陪護需要注意什麼
將葯品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並貼上標明葯品名稱、用法、劑量的標簽;在顯而易見的地方,貼上提示字條,以免患者外出時忘記關掉家用電器的電源、煤氣閥門和大門;給患者戴上寫有家庭地址、家屬除了好好伺候老人,不要把老人的一些胡話當回事之外。如果還有一些經濟條件,但是家人並沒有多少時間照顧,送到某些條件較好的托老所,養老院也是可以的。防止病人走丟等悲劇發生。家屬這時候應該多陪伴病人,病人常用的東西固定地點。常用記事本。服用的葯物可以用特殊的小盒子裝起來標註上周一到周日。每日對應服用。病人的身上裝有能證明身份的卡片,或者電話號碼等。
要養成患者規律的生活方式。規律的生活方式可以強化患者記憶,有助於患者症狀改善;再次,要勤和患者交流,刺激患者大腦運用。語言的交流不僅僅能夠延緩大腦的退化。強調做到「三定、三高、三低和兩戒」, 即定時、定量、定質,高蛋白、高不飽和脂肪酸、高維生素,低脂肪、低熱量、低鹽和戒煙、戒酒。
7. 怎麼跟老年痴呆患者相處,很容易跟她吵架
老人家已經這么大歲來數了,得了源病,他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情況了呀!首先,當媽媽照顧姥爺累的時候,你是不是也能幫著媽媽分擔些呢?這樣,不管怎麼說,媽媽也會舒服些,你說是吧!再者,要想減輕姥爺不愛吃飯的情況,首先,你要把他想像成小孩子,要哄著他吃,比如用什麼新奇的東西逗他,讓他吃飯【必須是大件的,以免老人家吞食。】;吃的東西也要時時變更,仔細觀察下,他吃什麼比較多一些,三不五時的做給他吃,要秉持少吃多餐的原則!關於不睡覺的方面,你要讓他在白天多做做運動(在房間里走動,讓他說話,給他聽收音機……)晚上在9點左右給老人家喝些牛奶,將刺眼的燈光關閉,留盞小夜燈,讓她在床上躺著,給他聽舒緩的音樂(聲音要輕!),如此堅持一周左右,基本上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了。最後,希望你能多幫幫家人的忙,千萬不要煩他們,更不能討厭姥爺,畢竟他那麼大歲數了,相信你是個會照顧家人的人。祝你們全家幸福安康!
8. 日常中如何與老年痴呆症患者相處
一,對於失智復人員,當然還制是要多包容啊。
二,如果有條件,可以請護工來幫忙的。並且開一個家庭會議,大家談一談辦法。
三,老人也好,你也好,適當戶外活動、散心,(如果是戶外,則要照看好她,)這樣對情緒調節,有幫助。
9. 怎麼和有老年痴呆的母親相處
僅代表個人觀點
老人家說什麼話都聽著,互動交流時,把內心想說的話說給老人聽(竟管老人或許聽不懂),生活中應該有生機勃勃的氣氛。
10. 關於阿爾茨海默病
9月21號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全球每3秒就會新增一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而中國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超過千萬,居世界首位。
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是一種醫學界對病因依舊不是很明確的神經性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醫學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為特徵。它是威脅老年人健康的「四大殺手」之一,每年有無數老人被其並發症奪去生命。
近期剛好看了一部關於阿爾茨海默病的綜藝《忘不了餐廳》,讓我再次對阿爾茨海默病有了更深的了解,初次認識這個病是看了一部外國電影叫《依然愛麗絲》後來又機緣巧合看了《人間世》2
(之前還特地寫了一篇文章分享這部電影)
《依然愛麗絲》講述的是女主愛麗絲原本是哥倫比亞大學的語言學教授,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但是,在五十歲那年,醫生確診她患了阿爾茨海默病,從此徹底改變了她與家人和世界聯系。她的記憶趕不上遺忘的腳步,愛麗絲曾經嘗試著通過重復記憶和運動的方法去恢復記憶,可惜的是,最後還是跟過去的自己失去了聯系,找不到回家的路,找不到家裡的廁所而尿褲子、不記得家人的名字,不記得自己的名字、甚至最後連「體面」的自殺都做不到……電影里有這樣一幕,患病晚期的愛麗絲不想沒有尊嚴的活著,偶然看到自己以前錄制的一個視頻,記述著吃安眠葯自殺的方法,她一遍、一遍、又一遍……的來回看視頻,因為她記不得視頻里指示的擺放安眠葯的位置……最後,愛麗絲沒有自殺成功,她連選擇體面離開都做不到了。
這就是我初次認識阿爾茨海默病,電影給我的沖擊和震撼至今依舊讓我印象深刻,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不了解阿爾茨海默病,甚至不認為這是一種病,大部分人覺得就是年紀大了,自然而然的一種生理現狀,甚至當這種病被人提起的時候,往往是帶著惋惜和厭惡的,不記事、反應遲鈍、脾氣暴躁、生活不能自理,不知什麼時候這些都成了「老年痴呆」的代名詞,似乎每一位患病老人都踏上了一條和正常生活相去甚遠的路,成為了家人的負擔,許多人還不知道怎麼和這種病相處,因為根據現代醫療還沒有哪一種葯物可以根治這種病情。
再次認識阿爾茨海默病是看了《人間世》2——《往事只能回味》,導演將鏡頭焦點對准了這群特殊的病人,上海市某一家醫院里,住著數百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這些患者大多是晚期病人,已經徹底失去了自理能力,各種正常人理解的事情在這家病房裡卻習以為常。一位患者明明剛剛才吃過午飯,卻對著護工說他已經兩天沒有吃過飯了,一些人用牙膏打電話給家裡人,還有些人把一輩子整理成二十四本相冊,在背後寫上字,來回翻看……對於他們而言,腦海里就像有塊橡皮擦,記憶會一點點被擦去,前一秒醫生讓她記下的東西,下一秒就忘了,忘的不只是記了什麼,是連「記東西」這件事,都忘了。
可喜的是,這種病正在被人們認知著,越來越多的人主動了解阿爾茨海默病,越來越多的人學習怎麼和患者相處。最近的國產綜藝《忘不了餐廳》就是向社會投射的關於阿爾茨海默病的一束陽光,我相信這束光還會照射到更多的人。
《忘不了餐廳》是國內首檔關注認知障礙的公益節目,店長黃渤帶著五位不同程度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一起開起了餐廳,81的李東橋,輕度認知障礙一年半,69的譚少珠,輕度認知障礙一年八個月,65歲的鄧麗君,患病兩年,而我最印象深刻兩位,79歲的胡公英,患阿爾茨海默病長達10年,長得像卡爾爺爺的69歲的李君滬,輕度認知障礙兩年半,就是這些老人卻成為了整個餐廳服務的主力軍。
節目里通過觀察記錄的方式,真實展現了老人的日常生活:他們如何工作、怎樣和客人溝通、如何解決餐廳里出現的麻煩問題,看到他們,你會感受到,其實「認知障礙」,並不像外界形容的那麼可怕,甚至每一位老人都「身懷絕技」。軍人出身的大橋爺爺,書法一流,做起事情總是來有板有眼,一絲不苟;樂觀開朗的珠珠姨,餐廳里總是回盪著魔性的笑聲;少女心十足的公主奶奶,致力於將東北秧歌傳向全國;熱心腸的小敏爺爺,心算數學技能一流,是一位數學高手;
而我最喜愛的蒲公英奶奶呢,作為「忘不了」家族的高知優雅代表,「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在她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跳交誼舞、唱英文歌、彈鋼琴、學習Rap、學習打碟,充滿著對未知事物求知的熱情,即使十年前她就知道自己的疾病無法痊癒,依然堅強地對抗疾病,她學習畫畫、彈鋼琴、當英語老師,積極調動自己的大腦,讓自己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這檔綜藝溫情、溫暖、溫馨,是一部笑著笑著就會哭的神奇節目,這些老人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他們可愛有趣的一面,還有她們對生活的認真負責。
剛開始培訓時,爺爺奶奶們都有些手忙腳亂,不僅記不住菜名,連服務順序都搞錯,而小敏爺爺還忘記了最重要的買單,由於培訓出錯,被大家「嘲笑」,爺爺在正式營業時就時刻盯著自己桌的客人,將賬單牢牢攥緊在手裡,生怕忘記「買單」,一刻不敢懈怠;
蒲公英奶奶寫單的時候,不小心把「6號」寫成了「9號」,發現錯誤之後,蒲公英奶奶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一直想辦法彌補自己的過錯,向客人推銷寫錯的菜品;
被店長黃渤安排向客人說明打包的大橋爺爺,不好意思向客人收取「押金」,相信客人會自己會歸還,擔心得一晚上沒有睡好,第二天站在店門口一直翹首以盼客人返還,直到客人出現,才舒展眉頭。
這些錯誤在我們生活中正常人也難免會犯錯誤,但對於爺爺奶奶而言,這不僅是疾病的症狀,而是壓在他們心頭的重擔。
一個「病」字就可以將一個意志堅定的人,消磨得意志消沉,一個「病」就會給一個家庭帶來不知多少的憂慮和負擔。
這種病的可怕之處就是患病者「不自知」,最終會忘記了最親最愛的人,即使是相處一輩子的至親好友也會四目相對,卻認不得對方,最戳我的就是第三期節目中,大敏爺爺在十天前親自寫邀請函邀請認識56年的好友夫婦二人去餐廳做客,但當好友夫婦出現在餐廳的時候,小敏爺爺多次擦肩而過卻毫無察覺,在店員多次提示下依然沒有想起,即使老朋友主動開口說話,四目相對,也只是禮貌性的微笑,最後老朋友說出共同的經歷,才後知後覺,是一起從青年到暮氣相處56載的老朋友,老友相擁,淚水奪眶而出,事後,小敏爺爺的朋友面對鏡頭哭得像個孩子,「我以為他會記得我的,相處一輩子的朋友了」……充滿無奈和痛惜。
醫學上還沒有治癒阿爾茨海默病的良葯,最好的「葯」就是社會的關懷和理解,家人的關愛和照顧。
在《忘不了餐廳》里,店長黃渤和餐廳同事以及就餐的顧客就是用愛托舉著這些寶藏老人們,比如老人們上錯菜,但是顧客從不著急,只是耐心提醒,並且對他們的服務表示感謝;作為店長地黃渤時時刻刻觀察老人們的狀態,幫老人穿圍裙,替老人准備「記憶里的味道」,替老人解決各種棘手的問題……隨叫隨到,給老人講笑話,逗老人開心,想盡各種辦法鍛煉老人的能力和生活技能。可愛的助理宋祖兒,貼心為老人准備溫水,為老人准備各種喜歡的禮物,哄老人開心,對於他們而言這些認知障礙老人不是累贅也不是負擔,他們是一群默默散發著生命余熱的可愛老人,他們的疾病應該被正視、被理解,而不是被人們貼上「老年痴呆」的標簽。
說到底,阿爾茨海默病就是一個「返老還童」的過程,隨著時間的增長,這些老人的心智會越來越像小孩子一樣,需要被呵護被關愛,曾經的她們細心護我們長大,為什麼等他們老了,我們不願意像曾經的她們對待我們一樣,耐心陪伴他們呢?
我想這就是《忘不了餐廳》出現的意義,不僅讓我們加深了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理解,更加是給這些老人一個重新走入社會的平台,去融入社會,坦然地和客人說出自己的病情,向社會傳遞滿滿的正能量。
「歲月匆匆忙忙,你的溫暖延緩了時光,記憶會消散,但溫暖和感動會一生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