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老年大學 > 老年人活動相關理論

老年人活動相關理論

發布時間:2021-02-12 07:27:11

老年活動的基本特點和對笨

老年期生來理特點
衰老過程是人源們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它給老年人帶來許多不適、煩惱和困境 1.形態的老化 衰老引起形態的變化必然導致老人不滿意自己的形象,挫傷老年人自尊心,並由此提示老年人已是來日無多。離休或退休,必然帶來社會角色的改變。進入老年後,人的各種生理機能都進入衰退階段,這必將引起心身一系列變化。
2.感覺器官功能下降 老眼昏花、聽力下降、味覺遲鈍,這些都會給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動帶來諸多不便。例如,由於聽力下降,容易誤聽,誤解他人談話的意義,出現敏感、猜疑、甚或有心因性偏執觀念。 3.神經運動機能緩慢 老年人的行動以及各項操作技能變得緩慢、准確、不協調,甚至笨拙,操作性動作緩慢、遲鈍。這些都會減少老年人外出參加一些社會活動的積極性。、
4.記憶減退 老年人的記憶特點是:近事容易遺忘,而遠事記憶尚好。速記、強記雖然困難,但理解性記憶、邏輯性記憶常不遜色。

⑵ 老年護理學老年人活動原則有哪些

    1.活動與運動的原則

      (1)因人而異,選擇適宜: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所具備的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種類、時間、地點。一般而言,運動時間以每日1~2次、每次30分鍾為宜,每日運動的總時間不超過2小時;運動的場地最好選擇在空氣新鮮、環境清凈、地面平坦的地方;運動的強度應根據老年人運動後心率而定,其計算方法為:一般老年人運動後最宜心率(次/分)=170-年齡;身體健壯的老年人可採用運動後最高心率(次/分) =180-年齡。

      (2)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活動或運動的強度應由小到大、逐漸增加,並長期堅持。

      (3)自我監護,確保安全:在活動或鍛煉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自我感覺。當出現不適感覺時,應立即停止活動;出現嚴重不適感覺時,應及時就醫。

      2.常用的健身方法

      (1)散步:可根據自身及環境的條件,選擇空氣新鮮、行走安全的地點、適當的時間,以每分鍾80~90步,每日步行30~60分鍾。步行過程中,應注意使自己脈搏保持在110~120次/分為宜。

      (2)游泳:游泳的姿勢不限,但速度不宜過快、時間不宜過長。一般而言,以每日1次或每周3~4次、每次遊程不超過500m為宜。參加游泳鍛煉時應注意:游泳前做好准備活動;水溫不宜過低;游泳過程中,若感到不適,如頭暈、惡心等,應暫停游泳;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皮膚病及傳染病的老年人不宜參加游泳鍛煉。

      (3)跳舞:應根據自己身體的狀況,選擇適當節奏的舞曲。

      (4)球類運動: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身體狀況,選擇適合的球類運動,如門球、乒乓球、檯球、健身球等。

      (5)太極拳和氣功:這兩項運動動作緩慢、柔和,協調、動靜結合,不僅可以調節老年人的心境,還可以強身健體。

⑶ 老年社會工作理論

⑷ 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有關理論

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擁有大量的空餘時間,精神生活需求旺盛。目前我院老年人的文化娛樂主要集中在戶外運動、打麻將、玩紙牌等文體活動,活動內容單一,同時,各種組織開展的文化休閑娛樂活動缺乏持續性、周期性。近年來,政府對我院實施了遷建工程,新址規模達蘇北一流水平,各項硬體設施齊全,室內活動場所1200平方米,室外場所4000平方米,各類活動器材100多件,基本能滿足院內老年人的活動需求,但由於我院老年人年齡偏高、身體狀況偏差、文化程度偏低,對文體活動的各類需求還不夠明顯,可應用開展項目還需進一步拓展,大多數老人只參與一些重大節日或慶祝日組織的活動,平時的文化休閑娛樂活動興趣少之又少,要想方設法培養和調動老年人的文化娛樂愛好興趣。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要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必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重視心理關愛。關注老年人心理和精神健康問題,在文化教育、輿論宣傳、心理咨詢、疾病康復、志願者服務和精神產品提供等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實踐。落實「快樂晚年精神關愛行動」,建立健全老年心理服務組織和服務網路,積極創建老年精神關愛的運行模式。培訓心理服務專業人員,為老年人提供專業的心理疏導服務。在院內設立聊天、心理咨詢等場所,開展心理健康和科學生命觀等方面的教育。
二、發展老年教育。按照理論教學和興趣發展兩大方式,來實施老年教育。一方面開設醫學保健、電影欣賞、飲食衛生、時事政策等課程,每月兩次以集中形式授課,以增長知識為主。另一方面成立書畫、健身、手工、花卉、戲劇等興趣班,以學習技能、愉悅身心為主。為更多的老年人接受教育創造有利條件。

三、豐富文化生活。依照老年人不同的興趣和愛好,經常組織開展科學、健康、形式多樣的老年文化體育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積極引導老年人多活動、勤鍛煉,挖掘出更多、更好的活動方式,讓老年人的生活豐富多彩,充實美好。

四、發揮優勢特長。鼓勵老年人參與院寓管理,發揮老年人的優勢和特長,鼓勵和支持老年人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和社區建設等活動,營造「老有所為」的社會環境。積極搭建老年人才服務平台,拓寬老年人參與社會的渠道。

五、加大設施投入。進一步建立完善院內文體設施。這是開展好老年文化活動的物質基礎和重要手段,應把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設納入單位全年工作目標,列入各項工作考核序列。要積極籌措資金加大設施投入,尤其要把財力向文化活動室設施傾斜,同時還要動員全社會力量,捐助各類器材,強化使用效率,造濃活動氛圍,努力辦好具有養老機構示範特色的老年文化事業,只有這樣才能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⑸ 影響老年人活動的因素有哪些技巧

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各種生理功能減退。隨著年齡的增加,各種生理功能減退,並出現一些老化現象,如神經組織,尤其是腦細胞逐漸發生萎縮並減少,導致精神活動減弱,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尤其表現在近記憶方面。視力及聽力也逐漸減退。皮膚出現老年斑、毛發變白並減少。由於骨骼和肌肉系統功能減退,運動能力也隨之降低。

二是社會地位的變化。由於社會地位的改變,可使一些老年人發生種種心理上的變化,如孤獨感、自卑、抑鬱、煩躁、消極等。這些心理因素均會促使身體老化。

三是家庭人際關系。離退休後,老年人主要活動場所,由工作崗位轉為家庭。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對老年人影響很大,如子女對老人的態度,代溝產生的矛盾等,對老年人的心理也都會產生影響。

四是文化程度。文化程度、思想意識的修養、道德倫理觀念、理想與信仰等,都會影響心理狀態。文化水平高、信念堅定、事業心強,可促進良好的心理,推遲老化,並保持身體健康。

五是營養狀況。為維持人體組織與細胞的正常生理生活動,需營養充足,如蛋白質、糖、脂肪、水、鹽類、微量元素、維生素等都是必需的營養物質。尤其是神經組織及細胞對營養物質的需要更甚。當營養不足時,常可出現精神不振、乏力、記憶力減退、對外界事物不感興趣,甚至發生抑鬱及其他精神及神經症狀。

六是體力或腦力過勞。體力及腦力過勞均會使記憶減退、精神不振、乏力、思想不易集中,甚至產生錯覺、幻覺等異常心理。

七是疾病。有些疾病會影響老年人的心理狀態,如腦動脈硬化,使腦組織供血不足,使腦功能減退,促使記憶力減退加重,晚期甚至會發生老年性痴獃等。還有些疾病,如腦梗塞等慢性疾病,常可使老年人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以致產生悲觀、孤獨等心理狀態。因此,為了使老年人的心理狀態保持良好,應加強鍛煉以減慢各種生理功能老化,經常保持心情舒暢,堅定信念,培養情操,合理安排生活等都可促進良好的心理狀態。

⑹ 老年人的心理活動有哪些

隨著老年人生理活動的衰退,其心理活動也必然發生變化。老年心理學家把老年人的心理活動,大致分成以下九種類型:
1.愉快積極型:這類老人性格開朗、心情愉快、熱愛生活、積極地保持以往的各種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直接興趣型:他們能理智地順應退離休後角色的變化,坦然而合理地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新問題。他們對生活能知足常樂,並能主動搞好人際關系。
3.關心健康型:這類老人特別關注自身的健康,唯恐年老體弱,多災多病。他們中一部分確實有病,但誇大病情;另一部分則是基本無病,他們的特點是千方百計找出自己的病。這兩部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都不順心。
4.解脫型:這類老人性格一向比較內向,退離休後把活動降低到更低水平,減少社交。他們對晚年生活要求不高,能平靜地應付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不輕意開口求人,往往有抑鬱心理。
5.追求支持型:他們依賴性強,需要別人在情感上支持他們,在生活上幫助他們,爭取別人的同情,藉以獲得情感上的滿足。一旦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就認為別人瞧不起自己,或不願意幫助自己,從而出現沮喪情緒。
6.堅持工作型:這類老年人通常是一些青壯年時期胸懷大志的人,但是壯志未酬心不甘。他們事必躬親,用忙忙碌碌的行為和更加努力的工作,來證明自己是還有能力的人。

⑺ 敘述老年人活動應遵循的原則

老年人活動應遵循的原則
1、 選擇適宜
2、 運動的漸進性。進行運動量小、動作簡單的運動;再進行量大、動作復雜的鍛煉。
3、 運動的均衡性。適宜的運動項目應使四肢、內臟(心、肺、腦)都能得到鍛煉。
4、 運動的對稱性。運動中應兼顧左右手足、胸腹身背、兩耳、兩眼、上下牙齒的對稱運動。
5、 運動的交替性。伸與屈、旋與轉、按與摩、捏與推、散步與跑步、游泳與騎自行車等交替進行。
6、 運動的季節性。根據冬夏氣候變化,可選擇適合的季節性運動項目,如夏於游泳、冬季滑雪與登山。
7、 運動的趣味性。可根據各人特點和愛好,選擇郊遊、旅遊、釣魚、澆花、繪畫、書法、騎自行車、下棋、跳交誼舞等。
8、 運動的持久性。體育鍛練要持之以恆堅持到底。
老年人的認知與情感
認知功能是指認識事物和反映客觀物體的各種心理功能。老年人感知能力退化,這與人們感覺器官老化、功能降低有關。視力、聽力、味覺等的不同程度的下降,使他們對外界事物的反映遲鈍、模糊,交流發生障礙,容易使他們情緒沮喪,產生孤獨、抑鬱和自卑的情緒。
情感狀態是指人對外界事物所表現出的態度和反映。分為積極和消極。積極的態度表現為愉快、自主和自尊的感覺。消極的態度表現為恐懼、緊張、抑鬱和缺乏安全感等。老年人經常容易因為軀體疾病的原因,或隨年紀的增加,身體各項功能的減退,經常感到力不從心,而產生消極情緒,情緒容易波動,容易表現出悲觀和焦慮。
告知居民健康體檢結果並進行相應干預
1. 對發現已確診的原發性高血壓和2型糖尿病等患者納入相應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2. 對存在危險因素且未納入其他疾病健康管理的居民建議定期復查。
3. 告知居民進行下一次健康檢查的時間。

⑻ 影響老年人活動的因素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因素為:
年齡、經濟收入、是否有值得信賴的朋友、是否患慢性病、患慢性病種類數、是否患腦血管病和類風濕性關節炎。

⑼ 什麼理論提倡老年人根據自身的身體情況參與感興趣的社會活動

老年社會學理論是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解釋個體老齡化的原因,解釋個體老齡化的過程,總結個體老齡化和適應老齡化的社會學規律。

持續活動理論

持續活動理論又稱為連續理論,屬於發展心理學老化研究中的延緩或適應老化的理論。該理論更加註意的是老年人的個體性差異,它以對個性的研究為基礎,認為個體延續性的行為模式更有利於老年人進入新的社會角色,感受到幸福和快樂。

根據連續理論的觀點,那些高度活躍和社交性很強的人,如果盡量保持社交活動,就會感到很快樂。而那些更願意退休的人,他們喜歡幽靜、單獨的活動,例如看書或在叢林中漫步,如果能從事這樣的活動,他們將會非常快樂。

持續活動理論認為老年不是一個獨立的階段,而是人生延續的一部分。老年人 若能延續一生所從事的活動的水平就能在社會中生活得很好 。中年時,社會生活活躍的人,進入老年若能保持活躍的社會生活,就會感到幸福。根據延續理論的管點,割裂地看待老年階段,認為老年 的標志是脫離社會或活力水平下降,這是過於機械地簡單化、片面化地理解人的生命。此外 ,延續理論與前面提到的理論不同,重視老年人的體力活動和社會活動,同時也考慮到了個性與價值觀的差異。延續理論認為,人們年老時,不是自然而然地退出工作和社會生活,相反,他們選擇讓自己繼續獲得滿足感的生活方式,終止那些沒有帶來滿足感的生活方式。

連續性理論看到了個體社會老齡化的差異性,並用個體特徵予以解釋,彌補了脫離理論和活動理論的欠缺,這是一個進步,但該理論亦有明顯的弱點。將能否遵循早期階段個性特徵視為老年期結果良好與否的標准,忽視了個體特性的具體內涵;個體的變化與社會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存在決定意識,脫離社會環境的因素,孤立地用個性解釋個體老齡化的差異性,是不全面的。

其實,還有其他因素可以增加成年晚期的幸福感。例如,生理和心理健康對老年人的總體幸福感無疑是很重要的。類似的,足夠的經濟保障也至關重要,它能給人們提供基本的需要,包括事物、衣服和醫療。另外,自主感、獨立感和對個人生活的控制感也非常有幫助……

⑽ 社區老人領域的介入理論有哪些

社區老人領域介入的理論,那麼肯定是有一些的。基本上社區的老人理論都是有一定的理論的。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活動相關理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食指斷了如何處理 瀏覽:233
現在退休年齡多少歲 瀏覽:114
聯通人員退休談話 瀏覽:683
國家關於養老金的政策 瀏覽:328
形容一個人孝順父母的句子 瀏覽:185
福建老年大學校訓 瀏覽:784
廣州老年大學在哪個地鐵 瀏覽:696
退休金爭議糾紛 瀏覽:183
退休工人養老金改革新政 瀏覽:507
香港基因長壽 瀏覽:855
退休人員如何做工資待遇 瀏覽:219
退休後還享受警銜工資嗎 瀏覽:947
老人家裡土地分配 瀏覽:313
為什麼每次漲養老金很多 瀏覽:620
學校集體檢測核酸多久出結果 瀏覽:270
大學生畢業體檢會查出什麼病 瀏覽:799
徐匯老年大學陳校長 瀏覽:103
馬鞍山換證體檢在哪裡 瀏覽:366
什麼是失敗的父母 瀏覽:371
澳洲人退休金多少 瀏覽:362